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324部分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2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刘芳亮听闻勃然大怒,带领一千人马冲了过来。

    哪知路凯根本不和他们交战,而是虚晃一枪,带着人马,没入草丛之中。

    刘芳亮带着一千人马随后追杀,但是追来追去追了一圈,累得筋疲力尽,发现又回到了原处。

    刘芳亮这才注意旁边有一个地方,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三道沟”三个大字。

    向导说,这里跟迷宫一样,一般人走不出来,就连他也没有深入过这三道沟,过了三道沟,再有十几里才是跑马岭。

    刘芳亮不服气,准备再闯三道沟,正这时李自成的大队人马到了。刘芳亮如实回报了刚才的经过,李自成听了眉头一皱,思忖片刻,计上心头。

    让刘芳亮回去准备粮草,并在他耳边低语了一阵,然后李自成和刘芳亮率着人马退兵了。

    两天之后,准备好的粮草车运到,浩浩荡荡排成的长龙,足足有几百辆。

    刘芳亮按照李自成的计划,把这几百辆粮草车赶到了三道沟,准备用粮草赎人。

    果然又是那个路凯带着几百喽啰兵,也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了,说要检查粮草车,如果粮草是够数的,没有假冒,他们会把李自成要的人带过来留下。

    结果路凯带着人这一查粮草车,漏馅儿了,只有前面几辆车上面是粮草,后面的大部分粮草车上不是石头就是沙包,还有的粮草车上藏着明军的兵将,是袁宗弟带着数百兵将在粮草车里面藏着。

    这一下伏兵四起,刘芳亮带人也杀过来了,路凯这几百喽罗兵被杀得大败,留下一地尸体,最后路凯带着几十名喽罗逃之夭夭。

    这是刘芳亮和袁宗第有意留几个活口,让他带路,因此刘芳亮和袁宗弟带着人马尾随而至,很顺利的过了三道沟,后面是李自成带着后援人马也跟过来了。

    哪知道刚到跑马岭下,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弓箭,绊马索,陷马坑等全都用上了,刘芳亮和袁宗第的人马被杀得大败,姚大刀紧追不舍。

    幸亏李自成的人马及时赶到,接应了一下,一场混战,才把刘芳亮和袁宗第救出来。

    李自成的人马又败回了三道沟,姚大刀追杀到这里,也不再追赶,而是给李自成下了最后的通牒,十天之内,50000两白银或者10万石粮食如果不足数送到三道沟,就等着给田见秀收尸吧!

    李自成气得暴跳如雷,叱咤风云的他从来没受过这种窝囊气,有心调运红衣大炮攻打山寨,奈何人质在他们手里,十天之内50000两白银或10万担粮食,上哪弄去?

    刘芳亮和袁宗第就给李自成建议,赶紧上奏陛下定夺。李自成觉得自己也太无能了,但只得硬着头皮,再次向朱由崧写奏报,这封奏折还没等发出去,有人来报,陛下的御营已经到了……

    (本章完)

第715章 吃进去的,全给朕吐出来() 
    不怪李自成有自卑感,自从他把崇祯帝赶出北京以后,准确的说是吴三桂叛变,满清鞑子入关以来,他基本上很少打胜仗了,明确的分水岭就是一片石之战。

    从那以后,李自成像着了魔一样,以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风光已经不存在了,跟鞑子大打一仗败一仗,一口气从北京败到西安,直到遇到朱由崧的明军,他仍然是以吃败仗为主,直到他投降归顺了朱由崧。

    但是似乎这吃败仗的势头仍然没有被刹住,前不久,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上了郑芝龙的当,连累的他又一次兵败,现在他败在施琅手里,又败在了山贼手里,这让他情何以堪?

    他非常郁闷,我李自成还是李自成啊?武艺还是那么的高强,手下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能征惯战的大将也不少,看看这连年来的征战,计谋不可谓不高,但是怎么就隔三差五的吃回败仗呢?你看看人家张敬轩,比自己可风光多了。

    竟然连一个山贼都摆不平了?李自成想想这些,甚至有些怨天尤人。

    正这个时候,听说圣驾到了,李自成赶紧率领众将出营接驾,朱由崧让他们平身,如众星捧月一般,把朱由崧接进帅帐。

    朱由崧居中而坐,众将列立两旁。

    李自成又把这里的战况详细的向朱由崧作了奏报,其实在路上,已经有锦衣卫和军中的探子,把这些消息摸的差不多了。

    还不仅如此,通过锦衣卫和厂番的庞大信息系统,朱由崧现在已经摸清了这个姚大刀的底细。

    此人真名叫姚启圣,朱由崧当然知道,这是跟施琅齐名的一个历史名人,康熙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难怪李自成会吃败仗,遇到了这两位,看来自己这一趟驾临新安真的没白来。

    但是赫赫有名的姚启圣怎么当起山贼来了?开始的时候,朱由崧简直不敢相信,认为此姚启圣必然非彼姚启圣,后来他算是彻底弄清楚了。

    姚启圣乃是浙江会稽人,就是后世的浙江绍兴。少年时就有侠义心肠,爱好文武艺,十几岁的时候就是乡里有名的大才子,文武全才。

    等到弱冠之后,学业有成。姚启圣参加当地的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当时大明朝风雨飘摇,朱由崧刚刚穿越过来不久,浙江一带贪官污吏遍地,悬秤卖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些好地位好官职,都被当官儿的用作买卖营生,或者近亲繁殖了。

    姚启圣获得乡试第一名,却被一个财主家的公子花钱给捐去了,说白了就是冒名顶替,人家弄了个知县,而姚启圣算是替人家白考试了。

    姚启胜一怒之下离开了浙江老家,他厌倦官场的**,他打算学那些江湖侠士,出家的僧道高人,云游四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此时他才20岁便看破了红尘。

    如果朱由崧不穿越,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南明小朝廷,个个短命,最后被满清鞑子各个击破,大清建立之后,统一了江南,姚启圣便开始效忠大清了。

    然而现在由于朱由崧的穿越,部分的改变了历史走向,满清鞑子刚刚入主中原只一年,便被朱由崧赶回关外老家去了,怎么入的关又,又让他们怎么出关!

    刚刚建立的大清朝,如昙花一现,仍然是塞外东北的是一个偏邦小国。

    因此这个姚启圣便没有效忠大清的机会了。

    姚启圣游山玩水,经过萧山的时候,遇见几个官差调戏民女。姚启圣拔刀杀了这几个官差,救出民女。但这下却惹下大祸,被当地的官府四处缉拿,画影图形。

    走投无路的姚启圣便逃进了深山之中。后来听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站住了脚跟,到处招兵买马,招贤纳士。

    22岁的姚启圣便慕名来投,到这里,通过文试和武试,都很出色,但是就是银子欠缺,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他没有半点资源,因此弄了一个七品知县的文案,相当于后世的县长秘书。

    姚启圣也不嫌自己官小,起初的时候很敬业,清廉,爱民。然而这里没有他生存的土壤,很快便得罪了权贵,有一次被土豪劣绅当场侮辱。

    姚启圣忍无可忍便杀了这个土豪劣绅,再一次逃亡。

    这一次,他不但对大明朝失望了,对鲁王朱以海也失望了,更别提什么隆武帝,他认为朱姓的江山气数已尽,这些王室贵胄没有一个好东西,只会祸害百姓,吃喝玩乐。

    于是他一气之下,跑到玳瑁山里,占山为王,由于这几年他闯荡的名望,还真有几落草为寇的来找他入伙。后来像滚雪球一样,他的队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姚启圣治军甚严,对手下的喽罗兵及他手下的各个小寨主约法三章,不准抢劫百姓,不许滥杀无辜,正当做生意的商人富户也不抢劫,他们抢劫的对象就是官府和军队。不管他是哪个政府的官府和军队,通通都是他们抢劫的对象。

    刚开始,他手下的这些喽罗兵不敢干,当贼哪有敢抢劫官府和军队的,这不是找死吗?

    然而姚启领着他们干了几次,干得非常漂亮,抢了好多银子,粮食和衣物,甲衣刀枪,锣鼓帐篷等军需用品,他们都抢。

    遇到当官从这一带通过,他们不但抢财物,还要抢人,把当官儿的绑架弄到山上,敲诈勒索官府和军队,这已经不止一次了,地方官派兵镇压了几次,均以失败而告终,隆武帝,弘光帝,鲁王都忙于栽培他们的政大树,都无暇顾及这些山野草寇,此时谁也不会派大部队来抄山灭寨,地方官府和军队是没有力量,因此姚启圣他们便成了气候。

    没想到这一次做大了,竟然抢到了李自成的头上。抢了李自成也没关系,李自成现在也被他干败了,关键是现在李自成成了朱由崧的人,朱由崧这次碰巧赶上了,他就要亲自抄山灭寨。

    听完李自成的详细奏报之后,早就心中有数的朱由崧哈哈一笑,“区区五万两银子,和10万担粮食,算得了什么呢?要什么条件全满足他,朕这次要看看他姚大刀究竟有多大胃口,吃进去的朕要让他全部吐出来!”

    (本章完)

第716章 山大王对阵帝王(1)() 
    50000两白银,十万担粮草,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然而对大明帝王朱由崧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什么大明朝千疮百孔,国库穷的底儿朝上,什么年年亏空,入不敷出,民生凋敝,到处是流民。

    这都是四年以前大明社会的写照,现在可不是这样,而且那是当时江北的写照。至于江南,小冰河气候没怎么受影响,也没有受多少战乱之苦,基本上还称得上是富庶之地。

    尤其是这几年来,朱由崧对内稳定了朝政,对外收拾了不听话的军阀,北驱了鞑子,又剿灭了西南部的流贼,内阁六部起用贤良,这几年大明的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

    因此朱由崧根本没有把这点筹码放在眼里,他一道旨意下,根本不用京师方面,南直隶的官员很乐意效劳,只南方这几个省很快就能凑够50000两白银或10万担粮食。

    不过听说朱由崧真要为山贼足数准备这些货真价实的粮草,来赎回田见秀,文武众将,心态各异。有的赞叹他们的陛下,为了救一员大将,真舍得下本钱,不愧是旷世圣主。

    有的感到吃惊,给山贼这么多好处,换回一个田见秀,如何破山呢?再者说了,这山贼能否守信用?

    看他们陛下胸有成竹的样子,文武众将,也都不敢多言。不过他们对自己的陛下都是信心百倍的。

    没几天,10万担粮草果然凑齐运过来了。朱由崧命人,把这10万担粮草运到三道沟,还是那个巡山小寨主路凯带着喽罗兵来验货。

    这一次他们发现是货真价实的粮草,而且一旦不少,路凯带着喽罗兵就把这10万担粮草赶到了山上。

    跑马岭山寨,分赃聚义大厅,正中间虎皮高脚椅上坐着的姚启圣听完巡山寨主路凯的回报,开始不淡定了,要10万担的粮草就给10万担粮草,这次一点也没掺假,而且喽罗兵也没收到任何攻击,这应该是朝廷派来的大官,不再是李自成吧?

    “回大王的话,这次来的是大明帝王朱由崧!”

    “你待怎讲?”姚启圣惊得坐不住了,从虎皮高脚椅上站起来,弘光大帝朱由崧亲自出马,来到了他的山寨,这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但姚启圣不敢相信,在坐的山寨上的头头脑脑也都愕然,大明朝的皇帝陛下竟然亲自驾临他们的玳瑁山,这是亘古未有之事!

    “大王,小的刚开始也不相信,大明帝王能亲自来。此人看上去跟大王年纪相仿,长得一表人才,头戴龙冠,身批龙袍,还带着女将和宫女太监等,李自成众将都对他行跪拜大礼,而且张口皇上,闭口万岁,而且他又自称朕了,现在的大明朝不就是一个皇帝吗?来者不是弘光大帝朱由崧还能有谁?”

    姚启圣听完路凯的话,来回走了好几圈,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把路凯和在座的几个寨主都笑愣了。

    大明帝王要真的来了,各路勤王之师必然也跟着开到,玳瑁山虽然山高凶险,但是就他们这一千多人,如何能够对抗朝廷的万马千军?这无异于大祸临头。大寨主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因此山上的几个头头脑脑都不解的看向姚启圣,脸上已经露出了害怕和担忧的神色。

    路凯仗着胆子道:“大王,我们是否放了姓田的?”

    姚启圣道:“本大王原本是打算放人,既然我们已经换了10万担粮草,本大王也是信用之人,应该把这个田见秀给放了,但是现在朱由崧亲自来了,本大王临时改变注意了,机会如此难得,本大王倒要先见识见识这个弘光大帝朱由崧,然后再决定是否放人。”

    姚启圣手下的副寨主雷大鹏道:“大王,敌强我弱,听闻弘光大帝朱由崧,功夫绝伦,他竟然愿意出10万担粮食,而且又亲自出马,看来这次是来者不善呢,在下以为应该避其锋芒,赶紧把人放了,我们转移山头才是上策,望大寨主三思。”

    姚启圣不屑道:“皇上来了又能如何?他竟然这么看得起我们,本大王要是跑了,会为人耻笑的。机会如此难得,本大王这次就会一会这位弘光大帝!”

    几个寨主这下不敢吭声了,心里话,我们寨主爷真是天胆,一个山大王竟然要跟大明帝王一较高下,这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

    正在这时,有喽罗兵跑进来报告,说是明朝的大批军队已经过三道沟,开到山下了。至少有好几万人,还有红衣大炮。

    这一下,大厅里的几个小寨主更紧张了,你看我,我看你,面带惊慌之色。他们跟军队交过几次手,凭借寨主爷的运筹和山势的凶险,每次都打胜仗。

    那些军队不过几千人,这一下发来几万大军,大明帝王御驾亲征,如此规模的战事还尚属首次,这几个山贼岂能不怕?

    但是姚启圣满不在乎,立即命令全山集合,很快,除了手把山口要塞的,剩余的1300多名喽罗兵全都到齐。

    姚启圣带了一千人,剩下的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