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24部分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24部分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帝十三年的时候,朝廷全部免去农田赋税,到了公元前158年,由于许多地方闹旱灾和蝗虫灾害,不得不对灾民开仓放粮,耗费大量国库储备粮。为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朝廷开始在一些富庶的地方征收十五税一的赋税,弥补空虚。

    刘启即位后,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国家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到了公元前156年5月,刘启审时度势,再次决定废除十五税一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像文帝那样完全免去农田赋税,而是根据国情和民情,理性地实行三十税一的赋税制度。从此,这项制度被西汉统治者沿袭执行,一直到西汉王朝灭亡为止。

    纵观中国历史,三十税一赋税制度一直是最轻的赋税制度,这是后话。尽管百姓们在文帝统治后期享受了完全免去农田赋税的制度,但他们对刘启恢复文帝前期三十税一的赋税制度表示理解,毕竟三十税一制度是负担比较轻的制度,毕竟从文帝刘恒到现任皇帝刘启,父子俩体恤百姓,仁厚贤明,勤政爱民,毕竟国家这么大,断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断不了各种各样的开支。

第194章 珍惜和平() 
在刘启忙着税制改革之际,那位居住在大漠王庭的匈奴军臣单于也没闲着。他听说文帝去世,刘启被新立为汉朝皇帝,便急于摸清这位新皇帝的邦交政策,是继续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还是更弦易辙,兵戎相见,这可是牵涉到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头等大事,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为此,他召开一次规格较高的王庭会议。

    在宽大的王庭,匈奴的王爷们以及各个部落的酋长刚刚依次而坐,一盘盘香喷喷的马肉、一碗碗香甜的马奶酒便被端至眼前的案几,明亮的刀子以及精致的叉子被分到每个人,一群吃马肉、喝羊奶的王公贵族,眼睛顿时射出一道道贪婪的目光。军臣单于端起酒,高声喊道:“今天寡人把诸位召来,商议汉匈关系,来,让我们共同干了这碗酒。”

    “干。”各位王公贵族“当啷,当啷”碰着酒碗,把香甜的马奶酒喝进肚里,嘴角咂吧,纷纷发出赞美的声音:“这酒不错。”

    他们拿起刀子和叉子,把肥嫩嫩的马肉切割成一块块,用叉子叉起来,送进嘴里,有滋有味咀嚼,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看到大家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军臣单于把酒碗往案几上一蹾,抹一把大胡子,冷冷地说:“这汉朝新皇帝嗣位快一年了,寡人也不知道他对匈奴的态度是好是坏?”

    左谷蠡王伊稚斜是军臣单于的兄弟,一双阴鸷的眼睛射出两道凶狠的目光,挪动一下高大而又沉重的躯体,用长满黑茸茸毛的大手掀起黑色的长髯,抹一把嘴角说:“臣弟以为匈奴应整饬兵马,越过长城,深入中原腹地,纵横暴掠,给这位新皇帝来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大匈奴的厉害,梦中时常胆战心惊,从而把汉朝的丝绸、粮食和美酒源源不断地进贡匈奴。”

    听了左谷蠡王伊稚斜的话,军臣单于不置可否。对这位兄弟,军臣单于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伊稚斜剽悍绝伦,能征善战,他不得不表面上畀予重任,让他独当一面;另外一方面这位兄弟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一直对他的大单于位置有觊觎之心,他又不得不设置障碍,加以防范。想到这里,他把目光转向中行说,狡猾地说:“中行说,你这条老狐狸,有何高见?”

    中行说喝了一口马奶酒,把碗放到案几上,平静地说:“奴才十分赞成左谷蠡王的说法,先给汉朝皇帝一个下马威,让他提起大单于就背心发凉,手心发憷。”

    伊稚斜看中行说公开支持自己,不由投来赞许的目光,心中暗暗想:这个被汉朝阉割的宦官倒有些眼光,才能不低于匈奴任何一位王公贵族,到关键的时候,本王可以借重他一下。

    右贤王不赞成伊稚斜和中行说的意见和看法,他站起来,激动地说:“本王不赞成左谷蠡王和中行说的说法,从高祖时期起,汉朝实行和亲政策,每年向匈奴进贡大量的丝绸、粮食和美酒,来换得边境安定。尽管这期间我方经常撕毁合约,给汉朝造成很大损害,但均不能从根本上对汉朝造成致命性打击,而两国的积怨越来越深,仇恨越来越大。”

    右谷蠡王也不赞成伊稚斜和中行说的意见和看法,把嘴里嚼烂的马肉咽进肚里,客观分析道:“汉朝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以匈奴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伤其元气。”

    “那依你二位之意,当对汉朝持何态度?”

    “不如派出使者,前往汉朝申明和亲政策,让汉朝如约送来粮食、丝绸和美酒等贡品,保持边境安静。”绕来绕去,右贤王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汉朝如约送来粮食、丝绸和美酒等贡品,大单于得休便休;如果汉朝撕毁合约,那别怪大单于无情,匈奴再兴兵不迟。”右谷蠡王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补充右贤王。

    等他们说完,王公贵族先后发言,不外乎战与和两种意见,两种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军臣单于反复抹着胡须,想来想去,权衡利弊,最终下定继续和亲的决心。他在考虑问题时由于注意力过度集中,连自己猛然扯断一根胡须,也没感到痛疼。他双手一摆,下边立即停止争论,刚才喧闹异常的王庭顿时鸦雀无声,即使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到它的声音,这就是军臣单于养成的权威。他用近乎冷酷的目光扫视一下每个在座的王公贵族,威严地说:“刚才诸位发言,主要分成战与和两种意见,都很有见地。主张用兵者主要以左谷蠡王伊稚斜、中行说为首,主张和亲者主要以右贤王、右谷蠡王为首,双方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寡人决定折中你们的意见,采用先和而后战的策略,毕竟和亲不费我大匈奴一骑一箭,就可以得到美艳无比的公主和大量的粮食、丝绸、美酒,毕竟战争兴师动众,互有杀伤。如果汉朝皇帝不愿意和亲,那我大匈奴的铁骑再进犯汉朝的边阙不迟,诸位以为如何?”

    左谷蠡王伊稚斜刚想说什么,看到中行说给他使眼色,便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其他的王公贵族均无异议。看王公贵族无异议,军臣单于扯起喉咙喊道:“右骨都侯。”

    右骨都侯应声而起,双手抱拳,抢前一步,低头领命:“大单于尽管吩咐。”

    “寡人命你带领匈奴使团,出使汉朝,申明寡人用意,重启和亲政策。”

    “诺。”

    几天后,右骨都侯领着十多人的匈奴使团,带着两匹匈奴马以及十几张貂领裘皮,离开辽阔的草原,向汉朝的国境进发。

    五月的草原被无边无际的深绿所覆盖,天高云淡,丽日高悬,一群群颜色不同的匈奴马时而撒开四蹄奔跑,时而扬鬃咴咴嘶鸣,洁白的羊群咩咩咩欢快地叫着,拥挤到清澈的余吾河河畔,尽情地饮着河水。河水向前奔腾不息,河面上不断激起白色的浪花,形成一圈圈大小不同的漩涡,发出哗哗的声音。

第195章 重申和约() 
当匈奴的快马使者来到长安,把军臣单于的和亲用意申明,主持外交事务的典客直不疑不敢怠慢,把他们安顿到宾馆,按照贵客的标准,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直不疑迅即把情况禀明皇上。

    刘启觉得事关重大,便在宣室殿召开三公九卿会议,因为太尉一职一直无人,因而三公九卿会议成了两公九卿会议。

    “匈奴前来和亲,卿等有何高见?”在刘启的心中,他早有一个想好的方案,但他不直接说明,而是让两公九卿商议。

    “臣以为应该继续沿用高祖时期的和亲政策,因为前些年已经遴选宗室翁主,送去匈奴给军臣单于当阏氏,所以此次只用备齐粮食、丝绸和美酒等贡品,与匈奴重结和亲缔约。”丞相申屠嘉不假思索,首先发言。

    御史大夫陶青用一双机敏的眼睛偷看皇上一眼,见皇上没有反感的意思,便顺着申屠嘉的口气补充说:“陛下自即位以来,继续沿用文帝时期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继续抱定“无为而治”的宗旨,奖励垦荒,扶植农桑,实现家给人足、仓满囤流的美好目标,延续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这无疑是正确的。”

    典客直不疑长得身材颀长,眉清目秀。继丞相、御史大夫之后,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以利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从当前看,南越已经宾服大汉,只有北部的匈奴时常南侵,故而高祖、惠帝、吕太后以及文帝四朝,都采用和亲政策。尽管向匈奴送去大量物品,外表看上去软弱一些,但换来一个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臣窃以为很值。”

    关于直不疑,还有两个美好的传说,他是河南南阳人,文帝时期曾担任郎官,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因为走得急,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这位郎官发现黄金丢失,便胡乱猜疑是他干的。他看这位郎管正在气头上,没做任何辩解,买来同等的黄金,交给失主。几天后,请假回家的郎官返回,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失主。这位郎官十分惭愧,向他道歉,他豁达大度,没说一句怨言。通过这件事,人们都称赞他是位忠厚的人。

    后来,直不疑逐渐升官,做到太中大夫。有位官员嫉妒他,在一次朝会上别有用心诽谤他:“直不疑虽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但与嫂子私通!”他听了对方的恶毒攻击,只是平淡地回答:“我根本没有兄长。”仅此而已,不为自己做任何辩白。

    “如果兴师动众,北伐匈奴,且不说没有打赢的把握,即使打赢了,得到一片片荒凉的盐碱地,不能种植,而且士兵、马匹、辎重损耗过大,得不偿失。”郎中令张武根据以往的战争经验,连连摇头。

    大家无一例外,都反对战争,赞成和亲政策,深深合乎皇上的心思。皇上看时机成熟,下结论说:“为开创太平盛世,全国需要一个长期安定团结的和平环境,这就需要大汉朝继续沿用过去的和亲政策,确保汉匈之间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朕论功不如高祖,论德不如太宗,他们尚且执行和亲政策,遑论朕躬,朕异常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和平机会,决定派出最高规格使团,到代郡与匈奴使团真诚接洽,重申和约,让汉匈之间不再发生战争。”说到这里,他那一双澄澈透明的眼睛在两公九卿的脸上迅速扫过,平静地说:“陶青。”

    “臣在。”陶青站起来,手持笏板,走至丹墀前,毕恭毕敬听从皇上的安排。

    “朕知道你目光敏锐,精明干练,体察朕的一片苦心。朕特意派你带领使团,到代郡与匈奴使者重申和约,朕相信你定能不辱使命。”刘启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陶青。

    一股暖流迅速传遍陶青的全身,他眼圈泛红,激动地说:“士为知己者而死,陛下如此相信臣,臣将殚思竭虑,巧妙与匈奴使者周旋,圆满完成陛下赋予的使命。”

    “直不疑。”

    “臣在。”

    “朕命你为副使,辅佐陶青。”

    “诺。”直不疑双手抱拳,深深一躬。

    御前会议结束,大家纷纷告退。在回家的路上,大家纷纷议论:“以前出使匈奴,从来没有这么高的规格,如今正副使者一个是三公,一个是九卿,规格最高,说明皇上在内心深处,对这一次和亲之行多么看重。”

    两天后,御史大夫陶青、典客直不疑带领使团,运载大量的粮食、丝绸、美酒等贡品,离开长安,奔向代郡。

    等陶青到了代郡驿馆,顾不上休息,立即会见右骨都侯。听了官员的介绍,右骨都侯看汉朝御史大夫亲自来与他重申和约,心中十分高兴,笑着说:“陶大人,为了和平,像你这样位居三公的御史大夫能够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代郡,处理这次邦交,说明你们的皇上高度重视汉匈关系。”

    “汉匈关系是汉朝对外最重要的关系,我们的皇上非常重视,放在优先的位置进行处理。为了两国百姓世代友好,再也不发生残酷的战争,皇上命令我们,把汉朝最好的粮食、丝绸以及美酒等贡品,如数给你们匈奴送来,以表达我们的诚意,请右骨都侯验明。”陶青上下打量右骨都侯,看他一张圆脸厚墩墩的,没有恶意,于是放松戒心。

    “既然陶大人如此爽快,那我们不客气了。”右骨都侯吩咐手下人:“你们与对方认真办理交接,不可出现错误。”

    “请。”

    “请。”

    双方费了半个时辰的工夫,把汉朝送给匈奴的东西验明。右骨都侯看着黄橙橙的小米、明亮光泽的丝绸以及签封的酒瓮,看着一堆堆令他眼花缭乱的贡品,心花怒放,眼睛笑成一条细缝,嘴里不住地说:“都是些好东西呀。”

    “大汉朝心诚意诚吧?”典客直不疑友善地握着右骨都侯的手,笑着问。

    “心也诚,意也诚。”右骨都侯频频点头。

    陶青趁机提议:“为了和平,为了友谊,为了给两国百姓带来福祉,咱们喝几碗酒以示庆贺,你不反对吧?”

    一听说喝酒,右骨都侯肠子里的蛔虫被激活了,只见他眯成一条细缝的眼睛放出异样的光彩,嘴角挂满笑意说:“喝酒是匈奴人的嗜好,我怎么会拒绝呢?喝,喝出友谊,喝出和平,喝出两国老百姓的福祉。”

    他们来到事先准备好的酒席落座,按照匈奴人的习俗,换上酒碗,猛吃海喝,格外尽兴。几碗酒落肚,右骨都侯的话多起来,他先问了一个看似敏感的话题:“君以为汉朝当今皇上,何如人也?”

    陶青微微一笑,朗声回答:“当今皇上乃圣明之君,他体恤百姓,与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勤奋之君,像圣人周公一样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勤于政事。”

    “陶大人未免言过其实。”右骨都侯听了陶青的溢美之词,心里不禁泛起一股酸溜溜的滋味,脸上微微发烫,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服气地说:“若与匈奴大单于相比,二者谁更强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