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238部分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238部分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难道臣说错了吗?”卫绾满脸笑容,反问皇上。

    “错倒不错。”皇上一张略显憔悴的脸仍然绷得很紧,丝毫没有笑意:“只是看着天下百姓遭灾遭难,朕心里难过。”

    皇上对百姓情深意切,卫绾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儿回答,不由缄默不语,君臣陷入沉默。沉默一阵子,皇上主动打破沉默,用和缓的语气说:“不过呢,卫卿不用介意,朕知道你是好意。”

    治粟都尉惠微微一笑说:“陛下不必担忧,不是臣夸海口,经过文帝和陛下两代三十多年励精图治,大汉朝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国库的粮食堆积如山,串钱币的绳子都腐烂了。别说闹一年旱灾,就是三年绝收,国库的粮食吃不完,钱花不完。”惠掌管国家粮赋,了解国库的底子,说话的口气很足。

    “是啊,治粟都尉说得有理。”

    “大汉朝不是建国初期,满目疮痍,饿殍遍地,百废待兴,现在是仓满囤流,物阜民康,家给人足。”

    “朝廷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度过灾年绰绰有余。”

    对于惠和其他大臣的发言,皇上从内心承认他们说的全是事实,但他经过许多风浪,已成为一个计出万全的政治家,对这么大的旱灾和蝗灾,在他统治期间还是第一次遇到,故而不敢掉以轻心:“这些年,尽管国家经济有所发展,百姓的日子有所改善,许多人产生沾沾自喜、飘飘然的骄傲思想,认为开创了旷古未有的盛世,朕认为这种思想害死人,要不得。不是朕杞人忧天,其实国家也好,百姓也好,抗灾御难的能力并不像在座诸位所想象的那么好,那么强。”

    “陛下所言极是。”

    皇上觉得这样绕来绕去不行,沉吟片刻说:“卿等不用说套话,直接说措施好了。”

    大家等得就是皇上这句话,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谱,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制定出四条重要措施:派朝廷官员巡视地方;各郡县开仓放粮,赈济贫苦;降价卖爵;刑徒输粟以降罪等。

    皇上总结说:“卿等建言献策,思虑缜密。”他稍微顿了顿,严肃地说:“当前,粮食是最重要的,有了它,不知可以救活多少条人命?朕决定从自身做起,从皇宫的嫔妃做起,从今往后不再饮酒,不再吃肉,每顿饭量减少一成,节省的粮食全部运到灾区,以保证大灾之年,不饿死一个人。为节省粮食,朕特意补充一条,全国必须严禁以谷酤酒,这要作为一条律令写进诏书中,不论谁犯,一律严肃处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圣谕。”几个大臣跪在地上,磕头行礼,然后各自退出。

    中书令根据皇上的意思,起草抗旱救灾、赈济百姓的诏书,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一时间,上至朝廷,下至郡县,皇上、诸侯、王公贵族以及各级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到寻常巷陌视察民情,访贫问苦,并把大家组织起来,抗旱救灾。

    皇上以身作则,带头不饮酒,不吃肉,几个月下来,衣袋渐渐变得宽了,人瘦了一圈。即便如此,他没有局限于只听大臣的禀报,而是经常轻车简从,微服私访,深入到京城周边的郡县,走村串户,了解灾情,始终把百姓的冷暖、饥饱念在嘴上,挂在心头。

    这是一个深秋的日子,秋风瑟瑟,芦苇萧萧。皇上骑着照夜狮子马,领着卫绾等十几个随从,驰骋在高陵县的乡野。他们路过小陈村时,发现村子里的百姓三三两两一群,边走,边议论,边摇头叹气,不由揽住缰绳,跳下马背,上前几步,好奇地问:“你们摇头叹气,所为何事?”

    “看样子,你们不是本地人,给你们说也白搭。”其中一个老者用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上下打量皇上,目光闪烁不定,说明他并不相信眼前这位新来的外人。

    皇上笑一笑,和气地说:“老人家,这就是你的不对,你还没说啥事,怎知我管不了?”

    老者看皇上长得器宇轩昂,谈吐不凡,随从们一个个腰悬宝剑,精神抖擞,料想他不是一般人物。怀着试试看的想法,老者说了实情:“旱灾、蝗灾过后,官府给每家每户发放救济粮,咱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着落,可村子里不断有人病倒,大家伙儿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原来如此。”皇上轻轻点头,扭过头,叫来随行的太医,对老者说:“这位是郎中,对看病略通一二,让他给病人看一看,可好?”

    “那感情好。”老者兴奋起来,同伴们也倍受鼓舞,当然他们此时不知道眼前这位便是当今尊贵无比的皇上,只是把他当作一位过路的热心肠。他们引着皇上一行人,兴冲冲来到病患者的家门。

    病患者发烧头疼,神志恍惚,太医对他们逐一诊治,把随身携带的草药全部留给他们,煎煮服用,病患者的症状开始有所减轻。听说病患者病情好转,全村人都十分感谢皇上,纷纷问他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为何要帮助他们?

    皇上看着淳朴的人们,不愿意暴露身份,笑着回答:“我姓刘,从关外来,到北地郡去做生意,恰遇乡亲们遇难,理当伸出援助之手。”

    “谢谢你救了村子里的病人,你真是大恩大德,大仁大慈,功德无量。”乡亲们眼睛里充满感激的目光,把皇上一行人送到村外很远的地方,难割难舍,依依惜别。

    皇上一行人离开该村后,不辞辛苦,转遍高陵县的村村落落,发现当地官府开仓放粮及时,百姓得到充分的赈济,衣食没有后顾之忧,于是放心折回蓝田县,向南继续行进。一路行进,一路暗访,所到之处,看到官府发放的救济物质全部到位,百姓安堵如常,社会井然有序,心中很高兴,暗暗想:正像治粟都尉惠说的那样,朝廷由于长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库收入越来越多,遇到灾荒年景,可以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看皇上在马背上沉思,卫绾策马向前,靠近皇上问:“陛下,一路明察暗访,感觉如何?”

    “卫卿说呢?”皇上反问。

    卫绾发自肺腑地说:“陛下威震四海,恩泽天下,各地官府无不尊奉诏书,把抗旱救灾作为第一要务,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帮百姓所需,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为他们解决许多困苦。百姓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和时代,真是他们的造化和幸福。”

    “吹牛拍马,可不是卫卿的风格,朕不爱听啊。”

    “臣说的是实话,绝无阿谀之词。”

    “朕走一路,看一路,看到百姓在大灾之年,仍能怡然生活,心中甚慰。走,到魏其侯的蓝田别墅,朕要歇下脚。”皇上扬起马鞭,朝着照夜狮子马屁股抽了一鞭,照夜狮子马奋起四蹄,哗哗哗飞驰而去。随从们两腿夹紧马肚子,紧紧随在皇上的身后一阵飞跑,路上扬起漫天的灰尘。

第362章 以谷酤酒() 
窦婴得到皇上驾临蓝田别墅的消息,稍微整理一下衣冠,走出屋门,想到大门口迎接皇上,但已来不及,只见皇上一行骑着马,进入别墅的甬道,朝他的住处而来,杂沓的马蹄声在他的耳畔响起。

    马队旋风似的来到窦婴的眼前,窦婴赶紧跪在地上,扯起嗓子,大声喊道:“臣窦婴恭迎皇上。”

    皇上勒住马缰绳,从马背上下来,上前搀起窦婴,笑微微说:“魏其侯,没想到朕会来吧?”

    窦婴连声说:“陛下,臣真的没想到,真的”

    皇上说着,笑着,步入窦婴居住的雅室,其他随从在管家的引导下,也在雅室的周围作了妥善的安置。皇上落座,家仆泡上一壶茶,室内顷刻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窦婴说一声“你下去吧”,家仆答一声“诺”,退了出去。窦婴亲自给皇上倒上一杯茶水,放在皇上眼前的茶几上,皇上端起杯,品尝两口,啧啧称赞:“好茶。”

    窦婴笑着问皇上:“陛下,一路明察暗访,情况如何?”

    “朕没给下边打招呼,直接深入各村,把高陵县、蓝田县的村子几乎转遍,发现官员们尽心、尽职、尽责,开仓放粮,访贫问苦,使老百姓在大灾之年生活不受影响,朕心甚慰。”皇上一提这几天所转的情况,不仅眉开眼笑,心情舒畅。

    “这都是先帝与陛下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的结果,国库充盈,物阜民丰,遇上大灾之年,可以从容发放救灾物资。加上陛下圣明,轻骑简从,深入各村,微服私访,看到的都是实情,官员隐瞒不了。陛下仁慈爱民,与百姓心连心,心贴心,同甘苦,共患难,真乃一代明君、仁君,虽上古尧舜,不过如此。”即使像窦婴这样心高气傲的列侯,也对皇上深入细致的性格和作风不吝赞扬之词。

    皇上摆摆手,谦虚地说:“朕怎能与尧舜相提并论?朕只是觉得天下百姓备尝艰辛,应该过上有尊严的安康的日子。”

    “大道至简,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陛下可谓做到了,臣等不及。”

    “说了这么多,朕饿了,累了。”

    窦婴脸一红,不好意思说:“臣一时疏忽,考虑不周,这就安排。”他把管家叫来,吩咐道:“你去给陛下准备饭食,要丰盛些。”

    卫绾马上接嘴说:“四菜一汤,不要浪费。”

    管家为难地看着窦婴,窦婴笑着说:“按卫大人说的办,多上素菜。”

    “诺。”管家答应一声,飞快地走出雅室,准备去了。

    俄顷,四个素菜端上,摆在皇上的眼前,引起皇上的食欲。窦婴笑着问皇上:“陛下,动酒否?”

    皇上瞟了窦婴一眼,不客气地说:“朕一向言出法随,要求别人做到的,朕首先做到。卿不是明知故问吗?难道卿仍然以谷酤酒吗?”

    窦婴急忙解释:“自从以谷酤酒禁令颁布之后,臣守法如山。陛下轻易不来臣的别墅,来一次机会难得,臣想借此机会表达忠心,至于酒,乃以前窖藏,陛下不必多疑。如有半句假话,请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如此甚好。”不管窦婴说得再圆滑,皇上丝毫没有松口的迹象:“禁酒令是朕亲口制定的,朕不带头执行,别人能心悦诚服执行吗?朕绝不搞变通,望卿理解朕的一片苦心。”

    “臣明白。”窦婴知道皇上动了真格,不像说说而已,马上把自己的话收回。

    “明白就好,以后不要再提这档子事。”话说到这个程度,皇上认识到自己说话过于严肃,下意识用温和的目光看一眼窦婴,尽量使自己的口气变得柔和些。

    窦婴爽快地答道:“诺。”

    “开饭吧。”此时,皇上的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他真的饿了。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人饿了,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吃起来最香。四个素菜一碗汤,皇上与卫绾两个人很快风扫残云,最后皇上拿起一块馒头,沾着盘底的汤汁,吃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地说:“好吃。”

    吃过饭后,卫绾让皇上稍事休息,皇上骑了一天马,也够累了,倒头便发出轻匀的鼾声。卫绾轻手轻脚走出来,来到邻室休息,至于窦婴,到别处去了。正当皇上睡觉之际,突然外边一片喧哗声,把皇上乱醒。皇上心绪不宁,翻身起床,喊道:“卫卿。”

    卫绾睡觉较轻,连忙进入皇上的房间,急切地问道:“陛下,何事叫臣?”

    “卿听什么声音?怎么吵吵杂杂?搅得朕睡不好觉。”

    “臣立刻去看一下。”卫绾大踏步走出,没多大一会儿,他返回房间,向皇上禀报:“原来是魏其侯的食客开饭,声音大了些。”

    “魏其侯的食客?魏其侯的食客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声音?”

    “魏其侯的食客有一千多人,发出较大的声音不足为奇。臣已给管家打过招呼,让他们尽量不要发声。”

    皇上微微蹙起眉头,意味深长地说:“呃,一千多食客,哪得消费多少粮食?”

    “是啊。”卫绾深有同感,闭紧嘴巴。

    皇上与卫绾的眼光交汇到一处,卫绾不敢迎视皇上的目光,迅速转移到别处,皇上长叹一声说:“朕这里没事,卿去休息吧。”

    “诺。”卫绾退出皇上的房间。

    皇上又躺倒床上,想重新睡一会儿,但他无论如何难以入眠,窦婴一千多食客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上下翻腾:魏其侯是皇亲贵族,养这么多的食客,其中不乏谋士、辩士和侠客,三教九流,无所不有,除了消费大量的粮食,他到底想干什么?难道单纯想效仿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和春申君吗?他脑子里一直在想,直到他离开蓝田别墅,也没有想通窦婴为何要养一千多食客?

    返回皇宫,皇上接到告讦壮武侯宋昌的状子,告他以谷酤酒。皇上半信半疑,派有司介入调查。经过调查,壮武侯宋昌以谷酤酒情况属实,这让皇上感到很震惊。

    陈平、周勃铲除诸吕后,共同推荐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刘恒因为不明京城的情况,迟疑不决。宋昌经过多方面考虑,力劝刘恒入都即位,不必犹豫观望,后来刘恒听从他的计谋,抵达京城,安然即位。鉴于他的功劳,刘恒在即位之初便封他为壮武侯。在文帝刘恒统治的二十三年期间,他一直备受重用,是一个响当当的重量级的人物。

    而今这位功臣却置禁酒令于不顾,以身试法,皇上在感到震惊的同时,又十分气愤,决心抓住这件事不放,大做文章,想在群臣中,特别在功臣中,起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根据皇上的意思,有司拘禁壮武侯宋昌,该则消息在京城传开,好比晴天响了一声炸雷,一时间人声鼎沸,群情汹汹。许多老臣直接进入皇宫,为宋昌说情,而那些居住地离京城较远的老臣,无不通过上书的方式,向皇上讲情。面对浓浓的说情风,皇上不为所动,坚持依法办事。

    从代国过来的几位大臣,以原郎中令张武为首,看皇上心如磐石,知道找他说无用,纷纷来到长乐宫,晋谒窦太后,试图采取迂回的策略,让太后说服皇上,从而达到网开一面、从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