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末日守护 >

第23部分

大明之末日守护-第23部分

小说: 大明之末日守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怀玉与这位考官赵士官在骑兵组是同僚,十分的熟悉,便寒暄一句道:“辛苦赵士官了。”

    那赵士官表情有些古怪,默不作声。刘怀玉这才意识到这个马场的考场整个氛围都有些古怪。第一关校场里围观的人群气氛十分热烈,而这里,围观的人们都是一副疑惑古怪的样子。

第41章 银枪班(下)() 
放置好双马间的藤球,赵士官说了一句:“准备开始。”

    刘怀玉又将右手的长枪握了握,感觉这个手位不错,就回应道:“开始吧。”

    一声哨音响起,两匹战马缓缓前行,随着赵士官口中哨音频率的加快,战马开始提速,刘怀玉右手夹枪,左手执着马缰,控制着马速随同赵士官战马一同前行。

    哨音越来越急促,两匹战马速度逐步加快,刘怀玉小心翼翼保持着和赵士官相同的马速,这哨音很熟悉,这匹战马对自己的控制也很配合。

    距离稻草人越来越近了,刘怀玉感觉这个考试真的太简单了,他开始调整右手长枪的手位,刺中稻草人简直易如反掌。

    奇怪的事发生了。突然,赵士官的战马向左偏去,刘怀玉心中一惊,按照平常演练的习惯,自己也将战马随同赵士官向左偏去。这怎么可以?战马偏向,哪里还能刺中稻草人。

    此时,对于刘怀玉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随同赵士官继续向左前进,保持双马之间的藤球不掉落,一个就是让藤球掉落,离开赵士官,独自骑马刺击稻草人。

    不行,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意味着考试失败!

    没有时间了,刘怀玉心中一急,身体向左一倾斜,左手一把抓住赵士官的右臂,然后用身体控制着战马向右方拐弯。

    来不及了,两匹疾驶的战马从稻草人旁冲了过去,向右横摆过去的枪尖距离稻草人还是差了几尺的距离。

    等下了战马,一旁骑在马上的赵士官神情严肃向刘怀玉抱了一下拳:“怀玉兄,军令在身,多有得罪。”说完,一夹马肚向山坡的上部奔去。

    将战马和长枪交给了考官,刘怀玉心情有些沮丧,但是他想不出自己哪里犯下了过错。每一个他经过的人都伸出了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让他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这真是一场奇怪的考试。

    “很奇怪吧。”前面传来有些熟悉的声音。刘怀玉抬头一看,见队官王俭笑呵呵地和旗官裴俊、张世义几个人站在他的前面。

    刘怀玉赶紧施礼并回答道:“见过队官大人,属下感觉也很是奇怪,如果遵守条例,那么就刺不中目标,如果要刺中目标就要违反条例。属下实在想不出来好办法。”

    王俭明亮的眼睛望着刘怀玉,饶有兴趣的问道:“你试图改变考官的前进方向?”

    “是的,大人,属下试图既不违反条例又能刺中目标,那么只有改变赵士官战马的行进方向了。只可惜太晚了。”

    “你会是一个好旗官。”

    说完,王俭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一脸坚毅的士官,又点了点头,便带着几个旗官离开了。离开之时,骑兵组旗官张世义过来拍了拍刘怀玉的肩膀。

    笔试是在五屯堡参谋组办事处,一名考官和蔼的询问刘怀玉可否会识字、写字。刘怀玉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试卷很简单,是学习过的右卫队条例。只是刘怀玉的字写起来很是费劲,他努力的控制手中的毛笔,可惜毛笔显然比手中的长枪难以操控。

    歪歪扭扭的字体难看极了,刘怀玉不断的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规定的时间里,刘怀玉写完了自己的试卷,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抬起头,猛然看到队官大人就站在他的身边,刘怀玉心中一惊,忙站起了行礼。王俭摆了一下手,转身而去。

    望着队官大人离去的身影,刘怀玉又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我知道我的的字很难看,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留下遗憾。

    第三天上午,五屯堡右卫队参谋组办事处门口的墙上贴出了任命通知。新任命的十六名旗副、二十名内卫中,刘怀玉被任命为火铳组旗副。

    随即,新任命的旗副和内卫被集中在募兵处大院中。王俭一身戎装,带着几位旗官站在他们的面前。

    “诸位,从今日起,你们被任命为右卫队的旗副和内卫。之所以这样任命是因为诸位遵守右卫队的军纪,训练刻苦,技术精干并深得右卫队的信任。”

    王俭说着便从台阶上下来,走进队列之中,目光一个一个从这些军官面部扫过。

    “诸位,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一名士兵或者是士官,而成为了右卫队的军官,作为一名军官,你们将是你们所属士兵的榜样,你们一切的言行都将代表着右卫队。”

    停顿了一下,王俭从整齐排列的队伍中快步回到了台阶上。

    “诸位,从今日起,你们将是你们旗官和我的下属,你们将遵守右卫队的军纪和下达的命令,并且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这时,一名卫兵递过来一杆长枪。王俭接过这杆长枪,高高的举起。

    “诸位,为了表彰你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荣誉,今日,我将赠送给你们每人一杆长枪,这杆长枪的枪胸用白银涂裹,我称她为银枪。”

    高高举起的长枪的枪尖和枪胸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

    “诸位,这杆银枪将伴随着你们走上战场,希望诸位让你们的银枪饱尝敌人的鲜血。请诸位记住,不要让她沾染懦弱和逃跑的污名。”

    随着一阵军鼓响起,裴俊大声喊着名字,一个个被叫到的军官走到王俭面前,郑重地从王俭手中接过银枪。

    授枪完毕后,裴俊大声宣布:“内卫组今日起被命名为银枪班。”

    两匹快马飞也一般的冲向五屯堡的堡门。守卫堡门的士官迅速带领士兵摆出拦击阵型,十人分为两排,平举长枪。骑马之人忽的勒紧马缰,两匹马在长枪前停下,然后来回的打转。

    “快让开,我奉兵备道顾大人之命,有急事要见王俭。”

    “卑职军命在身,无法退让,请大人宽恕。卑职会马上通报,请二位大人稍等。”

    守门的士官不卑不亢的回答后,派出一名士兵去堡内通报。

    骑马之人见无法通过,便下了马,一脸傲色的对守门士官说道:“快去快去,耽误了时间,你可是担待不起。”

    王俭在募兵处的大门口恭敬的迎接兵备道顾大人的两位使者。神色倨傲的使者传达了左卫兵备道顾大人的口信,“王俭速到大同接旨。”

    迎接圣旨的消息让五屯堡的人们感到震惊同时又感到兴奋,王俭差人送给使者每人一两银子,本来还是一脸傲色的两位使者顿时变了模样,嘻嘻地笑着道了谢,便被带着去喝茶歇息。

    王俭对着一脸忧郁的裴俊说道:“不要多想,不会是不好的事情。”

第42章 圣旨() 
五屯堡募兵处后院。王俭宣布,在去大同期间,张世辉临时加右卫队队副衔,入五屯堡募兵处办公。

    裴俊与从八墩堡赶来的张世辉小声嘀咕着,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的担忧。

    裴俊代表参谋组宣布,队官大人去大同期间,五屯堡、八墩堡戒严,各哨岗加双哨,所有官兵不得请假,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五屯堡。

    几位满脸兴奋的旗官听到后感觉有点发晕,刘大勇降低了他那超大的嗓门嘀咕了一句,“去接圣旨又不是去打仗。”

    王俭与裴俊商量了一下,带着裴俊、刘大勇、张世义,带八名银枪班随行。

    听到自己也可以去大同随行,刘大勇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是不是走私的事情被朝廷发现了?”

    等房子里仅剩下王俭、张家兄弟时,裴俊还是放心不下。张家兄弟听了,神情也紧张起来。

    王俭拍了拍张世辉的肩膀。

    “如果顾大人也加入我们的敌人行列,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除了亡命天涯,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我回不来了,五屯堡就交给你。我会承揽一切的罪名。”

    张世辉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一会,认真的说道:“我会等你回来,如果你回不来,我会救你回来。”

    王俭听完,露出了他招牌式的微笑,两个浅浅的酒窝煞是好看。“大家都不要想那么多了,我们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去。”

    准备出发之时,使者看到王俭身上陈旧的战袄不禁皱起了眉头,说道:“百户大人去接圣旨,应该穿上官服才对。”

    王俭有些羞愧,自从当上这个代百户后,还从来没有想过做一身官服,倒不是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而是真的没有想过。

    看到这位百户的窘迫,那位使者轻松的说道:“大人没有也没有关系,路过左卫城,帮大人借来一件就是。”

    出了五屯堡,一行人快马加鞭向着大同方向奔去。进了左卫城,得知兵备道顾大人已经出发去了大同。

    马匹都已乏力,一行人便寻了家酒楼,要了些餐食,那名使者拿着王俭给的五两银子去找来一件百户的官服。

    “让马休息一会,吃些精料,今日再往前赶一赶路,这样明天早起后,上午就可以赶到大同了。”

    一道长长的黑线在远处隐隐的突显出来,十几匹快马向那里飞奔而去,距离逐渐的缩短,黑色的轮廓露出她本来的面目。

    巍峨而高大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周边拱卫的角楼映入眼帘,这就是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城。

    大同城三面城门外皆筑有小城,唯有这西面的清远门外没有护卫的小城。几十年没有经历战火,护城河边长满了绿色的柳树,柳条随风而动,河水波光涟漪,给威严的清远门添了几分秀色和柔情。

    过了护城河上的金汤桥,便进入清远门的第一座瓮城。一行人下了马,向守门的军士交验了腰牌,又将随身携带的军械交给守门的军士暂时寄存。进入瓮城后向右拐才能进入第二座瓮城的大门。

    “真是固若金汤啊!”刘大勇啧啧的赞叹着。张世义和刘大勇都是第一次到大同城来。显然他们被大同城巍峨的城守震惊了。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这句话是哪位兵家说的?”

    “傅先生说的。”

    拉着还在沉思的裴俊进了城门洞。众人又穿过一座立有城楼的城门洞,这才真正进入了大同城。

    宽阔的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街道两边的商铺、酒肆林立。穿过坐落在西街的飞阁临空、气势恢宏的钟楼,向北再行一段便到了巡抚衙门。

    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地方兼提督军务高第坐在客厅的主位上,已经花甲之年的高第面色红润,话语缓慢而和蔼。

    “你就是右卫城的王俭?”

    跪在地上的王俭回应道:“小人王俭叩见中丞大人。”

    “恩,果然是少年才俊。”

    “全是依赖朝廷和各位大人的教化,卑职才有了立志报国之心。”

    高第捻着花白的胡须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看了一下坐在客座的巡按御史李九官。见李九官面无表情,高第诧异之色一隐而过,又开口问道:“听说你募得了几百壮士,练兵有方,军纪严明。”

    “回中丞大人,是受了各位大人的教化,而我大同子弟又慷慨激昂、赤胆忠心,所以练兵才有了成效。”

    “还懂得谦让,好。”

    这个少年军户对答得体,让高第心情舒畅。前一阵子,大同募兵鼓噪哗变,让他自掏腰包出了七千两银子才平息下去。这个小小的少年军户募得几百士卒,着实让他有些吃惊,也让他对这个少年军户充满了好奇。所以在中使宣旨前,他想先见见这个王俭。

    “用心练兵,尽快赶赴辽东,为国效力。朝廷是不吝恩赏的。”

    “卑职谨记中丞大人的教诲,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好,说的好。练兵中可有难事,需要本抚扶助吗?”

    “回禀中丞大人,有中丞大人及各位大人的教诲,小人和儿郎们定会苦练武艺,早日练成赶赴辽东。小人若是再有一些铠甲,在辽东也好多杀些敌人。”

    “呵呵,恩,等中使宣旨后,本抚会调拨一些甲胄。”

    “谢中丞大人。卑职及儿郎们定不会忘记中丞大人及各位大人的厚爱,一定会奋勇杀敌,为国尽忠。”

    王俭深深一拜,心中有了几分喜悦,五屯堡的工匠作坊,火铳制作是优先级,右卫队目前最缺少的就是盔甲,如果巡抚大人真能给调拨一些,那可真是撞了大运。

    而且看起来,这次圣旨一定和募兵有关系,十有八九是恩旨。但是募兵怎么会让朝廷下了恩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还是让王俭有些费解。

    “站起来说话吧。”

    “小人不敢。”

    “恕无罪。”

    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而又胸有志向的少年,高第不禁有了爱惜之心。

    “你可曾读书习字?”

    “回禀中丞大人,卑职上过几年私塾。”

    “可惜了,你若是读书的种子,老夫就收做门生了。”

    高第的话让客厅里的人都大吃了一惊,都没有想到这位少年如此让巡抚大人厚爱。坐在下首的兵备道顾欣怡此时心情极佳,昨日被朝廷表彰嘉奖,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座师叶向高很快就要即位内阁首辅。

    他笑呵呵哈的点了点头,说道“王俭,不要辜负了朝廷和中丞大人的厚爱,早日带领壮士赶赴辽东,杀敌报国。”

    王俭单膝跪地,抱拳回应,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让高第和顾欣怡不住地点头,唯有客座之上的李九官仍旧面无表情、不置一词。

    巡抚衙门正堂。堂上摆了香案,官员们头戴梁冠,身穿赤罗裳,有太监唱礼,众人跪倒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凉德,继承大统,意以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建州奴寇,犯我河山,荼我子民。大同军户王俭,少年才俊,毁家纾难,召募乡邻子弟,以赴辽东。其心可嘉!特授大同左卫百户世袭,以示彰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