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卧唐 >

第50部分

卧唐-第50部分

小说: 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厅中巨烛高悬,光亮如昼。一众狄府族老管事已是坐满。老夫人坐在正位上笑呵呵的看向自己,夫人和狄雪分立左右。

    “这阵势,还真像三堂会审。”欧阳宇看了一眼大厅众人,心中已明白这是要论功行赏了。

    老夫人在左右搀扶下徐徐起身,开口道:“欧阳宇,老身真不知道怎么谢你才好。你是我府中聘来的护院,本有自由完身,老身不好强加给你诸多奖赏。说实话,之前老身也不报太大希望,只是当时实在没了办法,死马权当活马医,却不想你真着儿救了我狄家孙女,这样吧,除却先前允诺的黄金五十两,小宅一座,我狄府欲聘请你做副管家,你看可好?对了,你二哥已升为大管家了!”

    欧阳宇抬头看向众人,二哥一脸焦急,直打眼色让自己快快应允。在座的族老管事也是摇头晃脑,抚须微笑,在他们看来,欧阳宇从一介小民在如此短时间内晋升到副管家之位已是登天。而狄雪则是明眸青睐,有些娇羞的看向自己,那眼神多半也是希望自己快快答应。

    欧阳宇暗忖道:“且不说我早日立下的志向,只是用些金银职位就想笼络我,未免也太小看我欧阳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我年少啊!”

    想罢上前恭敬一礼道:“小子多谢老夫人厚爱,这些时日里狄府众人对我关怀有加,小子在此也一一谢过。小子已在晋阳城有了营生,今日正要拜别。这些奖赏就罢了,我救大小姐和夏荷,本是出自朋友之义,不冲钱财,不冲高位。不论怎样,小子谢过大家,明日就会离府!今日先在这里向众位拜别。”

    他这话音一落,四座皆惊!

    二哥急急跑来小声道:“八弟,你疯了么?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你却向外推。你可知道这狄府大管家和副管家在外人面前是何等受尊敬?”

    欧阳宇笑着摇了摇头,心中却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二哥。

    看向老夫人,却瞥见狄雪似是魂不守舍,脸色难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偶尔有几句“不识抬举”,“他什么身份,竟然敢拒绝”等话从不远处传来,欧阳宇不禁更加确认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

    老夫人被搀扶着向前走了几步,叹气道:“欧阳宇,老身还是那句话,你本是自由身,我们勉强不得,既然你已决定,老身尊重你。以后有甚为难处,尽管回来,你救了我孙女之恩,老身一辈子都会记得的。”说罢转身而去。

    “唉,八弟,你,你!哎!”二郎李正朔懊丧不已,甩袖而去。

    翌日早晨,欧阳宇早早的来到归云楼交接了手续,店中的厨子打杂都和这老店有了感情,不愿离去,欧阳宇索性照单全收,省去了不少事情。待他想起后院中还有个醉酒的秦风时,秦风已经不在屋中,甚至没人见他从正门走出,搞的欧阳宇甚是不解。只好先处理店中诸事,顺便等待。

    及至后半晌,空中阴云密布,冷嗖嗖的寒风在大街小巷中肆虐,初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竟然不期而至。

    星星雪花,扬扬洒洒从天而落。

    欧阳宇坐在归云楼大堂靠门旁的一章矮几旁喝茶,从不时掀起的厚门帘处,看着街上低头夹襟、来去匆匆的行人,不自主的摸了摸身上,义母亲手所制的厚厚的夹袍,思忖道:“该是把义母和众兄嫂接来的时候了。”

    自他“从天而降”开始,由盘山至并州,虽然只有一年多,却也经历了许多人和事,看到了大唐的众生相。除了被他压在心底的牵挂,对盘山诸人的思念日深,好像离开了好久。

    他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翻出手机中《唐述》,他已经知道战争和动荡即将来到,而盘山是临边之地,今年常有小股突厥人窜来窜去,烧杀抢掠一番,倏忽彪去,大战一起,那些地方会立即变的危险万分。

    欧阳宇本是重情重义之人,对待他有如家人的义母一家,自是非常牵挂,他在并州的时间不长,却也有了些小小的根基人脉。自己想把他们接来此地,虽然这里也不会万全,但有重兵雄城,总要好过彼处。

    他正想这将歌夜和潘江等三兄弟接到酒楼来住。就听一阵马蹄声响,接着就听到歌夜那大嗓门喊道:“小郎可在!小郎可在?!”声落帘掀,只见歌夜敦实的身子,带着雪花寒气撞了进来。一眼看到起身的欧阳宇,“哈哈”一声却是快步近前。把马鞭朝桌子上一扔,不管不顾的捧壶牛饮,浑不管冷热。

    欧阳宇有些哭笑不得:“大哥,何事这么着急?且慢饮,小心烫嘴!”

    歌夜喝完水,大巴掌把嘴一抹笑道:“好你小子,躲在此地享福,却让哥哥我满街好找,快走快走,都督有事找你,立等立等。”说罢不由分说,扯这欧阳宇夺门而去。

    都督府书房,一股热浪扑面,书房当地一个大铜火盆中,炉火正旺。

    徐世绩正和一个年约二十七八的青年文士相谈正欢,看到欧阳宇进来盯着火盆,笑道:“小郎来了?快坐。你可是奇怪我此时即用火盆?因为我年轻时在军伍中踏冰卧雪,伤了腿,遇冷则痛不可抑。你可别见笑啊!”

    欧阳宇拱手正色道:“岂敢,都督为国尽忠才落此伤痛,后生小子只有钦佩,怎会取笑?又怎么敢取笑?”徐世绩闻言哈哈大笑。

【099】北行(二)(爆3)() 
待欧阳宇落座,徐世绩指着那文士对欧阳宇说:“小郎,此是我的好友,姓杜名涛。”又指着欧阳宇:“闻松,这就是我给你说的少年英杰,欧阳宇了。你二人都是人中之龙,日后可好好结交。”

    杜涛起身礼道:“欧阳宇小兄的诸般惊人事迹,懋功已尽告之,如不是出自懋功之口,真不敢相信你小小年纪竟文武兼通,惊才绝艳,今日与你相识,幸甚幸甚!”

    欧阳宇起身看那杜涛,此人身材匀称,胖瘦适中,开阔的天庭下,一双细长的凤目熙熙有神,谈吐清朗,意态从容,一副大家风范。

    这杜涛却也真是个人物,今年二十八岁,此人自幼聪慧异常,读书过目不忘,遇事智计百出,其祖常对人言:“此吾家千里驹也!”,他不像那些世家大族中的纨绔,颇为自爱。曾拜多位大家名师为师,虽然平日待人谦和,却是傲骨天生。

    徐世绩所言,他颇有不信。这点心思却是从他的话中就可以听出。

    欧阳宇眉眼通透,又是再世为人,险恶浊世中混老了的人物,如何看不明白?即恭敬还礼道:“杜兄不可谬赞,些许小事,都是长辈们鼓励后进之言,怎可当真?小子可不敢当!”

    随即请教都督何事,原来杜涛成年后多次拒绝了家人推荐的朝中清贵之职,似这等胸中丘壑纵横、聪慧天生的人物,家族中已有杜如晦般杰出人物,如何肯在朝廷中混日子?一意要去边陲立大功,建伟业,不负胸中所学。家人苦劝无效,只好放弃。

    此次先去淮南道看望一位母族长辈,转路前往云州军中效力。来到并州顺路拜访好友徐世绩。

    徐世绩深知现在旅途险恶,虽然杜涛带着几个勇武家丁,但徐世绩还是害怕有了闪失,待要派人护送,奈何手下合适的人选都各有要事,无法前往。

    正觉为难时,突然想起欧阳宇说过这两日要去云州,不禁心中一喜。即让歌夜把欧阳宇请来商议。

    谈笑间府中酒宴已经摆好,徐世绩领着三人一同入席。

    寒风啸啸,蹄声踏踏,残阳西斜,通往忻代云的官道,兽影无踪,人迹淼淼。

    不时有几个圆蓬蓬的蒿草团子借着风力时动时停,滚过路面,越发显得四野空旷荒凉。

    从并州出发已经四日,为保安全,徐世绩派他的卫队副手刘宇轩带了十名骁勇军士随行护卫,加上杜涛和他的四个护卫以及欧阳宇一行十七人二十一骑,仅四天功夫,就赶出了三百余里。

    刘宇轩是老军伍,无论赶路住宿都安排的妥妥帖帖,行军时前方放出三名军士哨探,队后三人殿后。余下四人在两侧前后游弋。

    刘宇轩三十**,乃是盛年,中等身材,体型匀称,如果脱下戎装,会让人以为是个饱读秀才,其实他本是一势微的士族之后,也好读了几年书。只是因屡考不中,又逢天下纷乱,故投笔从戎。一直在徐世绩军中效力,十数年中,也立了几分功劳,现已任翊麾副尉。

    此行他对都督让欧阳宇随行之事颇有微词,一方面是由于其身为氏族之后的高傲,认为都督太过看重这个无根无底的庶民。另一方面,他可不认为这个“幸进”的毛头小子真有多少本事,一路上,他只和杜涛攀谈甚欢,将对方照顾的无微不至,近乎于谄。却甚少和欧阳宇搭话。

    随行军士虽对欧阳宇之人之事颇有所闻,但头领如此冷淡,他们也就不好和欧阳宇走得太近。至于杜涛的四个护卫,就更不必说了。“宰相的门房七品官”,他们连刘宇轩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论其它。

    到是此行的主角杜涛不像其它人一般做作,不论内心如何,倒是时不时的和欧阳宇温言搭讪,在无形中被隔离在外的欧阳宇对众人的冷漠恍如未觉,没有表现出任何异色。当行则行,当言则言。既不故作豪言,也不低声下气。

    无事时,只是自得其乐的操练马术,这种表现让杜涛看在眼里大感讶异!这份沉稳、宠辱不惊的休养,即使在世家大族中重点培养的人才里都不多见,更别说此子是出身草根的稚龄小子。就凭此,欧阳宇在杜涛心中的份量增了几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欧阳宇的眼中,他才是后生小子。

    众人的行为和心理欧阳宇洞若观火,却又视若无睹。他已经明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时代特征,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改变什么。就当没看见,我行我素好了。

    不是苦思自己的“大计”,就是磨练自己的马术。

    其实在来到并州后,他也经常去郊外驰马练箭,他明白在这个时代精熟的马术和一手箭术有多重要。

    他的坐骑是一匹青白二色的三河马,体高腿长,甚是雄俊。可惜马龄稍稍大了些,战场冲杀会后力不足。此马是在草云山遇匪时所获,到并州后交给歌夜寄养,虽然他隔三差五到城外遛马,但跑长路还是第一次。

    欧阳宇头上戴了一顶俗称“三片瓦”的狗皮帽子,嘴上蒙一条布巾,遮住了口鼻和脖子。只露出了一双眼睛。他身上穿了一件白色的光板儿羊皮大敞,没有像众人那样挂上各色的布面,在他的潜意识中,冬季里白色是最好的伪装。

    骑行中的欧阳宇四处打量了一阵,心里有些狐疑。几天来虽然路途中人迹稀少,但也总会有三瓜两枣的人马经过,却不像今天从前半晌对面过来的一辆拉着皮货大车外。就再也没见到一个出气儿的“活物”。

    “大家听好,再赶三十里,才到今天的宿处大石台,别给牲口留力了。加把劲,到了地方就能喝上热腾腾的羊汤了。”

    行进中刘宇轩打马冲上了一个土堆,向远处张望片刻,回头喊道。

    随着喊声,白色的气雾从他口中喷吐着。

    在这种鬼天气赶一天的路,饶是众人身体强健也早就浑身僵硬,听到喊声,想想那热腾腾的美味羊汤,众人兴奋起来。夹紧马腹,催马小跑。

    前方三四里处,是一片起伏不停的丘陵地带,稀稀拉拉的杂木林子和密密麻麻的灌木杂木,遮蔽了众人的视线。

    大家伏低了身子赶路,一个外号“三娃子”的军士头上的皮毛被一根斜向路面的树枝挂了一下,差点掉落,三娃子在众人的哄笑中一边儿手忙脚乱地抓帽子,一边儿“仙人板板、龟儿子”的乱骂。

    一片嘲笑当中,小驰中的欧阳宇忽举头皮一紧,背脊一麻,一种无由的战栗在心中升起。

    他左手使劲一勒马缰,战马嘶鸣,人立而起,他厉声大吼:“停下,停下,小心敌袭!”

    注1:杜涛,字闻松。徐世绩,字懋功。

【100】中伏(一)(爆1)() 
佛家所言,人有六识。其中最末之识就是人们所说的先知、预感。

    作为前世的特种兵,欧阳宇在凶险莫测、危机四伏的刀山血海中练出了极强的预感。这种预感让欧阳宇和他的战友避过了多次必杀之局。

    虽然时空转换,欧阳宇来到另一世界,虽然北行众人中不是他主事,也不知这预感好不好使。但他还是本能的吼了出来,此时的欧阳宇在学习了《无相》第一页后异功渐涨,中气十足。这一声大吼有如霹雳,声震四野。惊马乱嘶中,一阵鸡飞狗跳。众人勒住马,扭头看向位于队伍中位置靠后的欧阳宇。

    杜涛的眼中递来了惊疑和探寻,而马术不精的几个随从则狼狈的瞪着欧阳宇。

    和杜涛并马而行的刘宇轩则是满脸的阴沉和恼怒道:“你~”

    “你”字刚刚出口,前方远处的几骑中传来了一声痛呼。众人惊回首,却见三个骑哨,抽刀的抽刀,摘驽的摘驽,其中一人防风的面巾不见,却是血流满面,十分可怖,一边儿纵马抽刀,一边儿大叫,“突厥狗!突厥狗!”

    欧阳宇的那一声大吼,距本队三里外的哨探耳中十分清晰。

    三人都是上过阵、见过血的老兵,“令行禁止”四字可谓刻在骨子里。虽然听出不是头领发令,但军人的本能还是让三人勒住了奔马,领头的伙长叫张大牛,此人可谓福大命大,就在他停马回头的瞬间,只觉得脸上一凉一热,接着又是“呜”的一声,一只利箭贴着他的鼻梁掠过。让过了箭头,却让尾翼带走了面巾,同时在他鼻子上开了一个大大的血槽。可谓险死还生,不禁失声惊呼!

    众人所在处的地势较高,看得清楚,前方三里外,三个哨探打马回奔。在他们身后路右的小山谷中,一骑接一骑驰出了三四十骑。

    这些人有的长巾裹头,有的戴着皮帽,还有的头上顶着唐军的头盔。摇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弯刀,大声呼喝着,缓缓迫近。

    突厥人!

    众人见此,心神大乱。尤以杜涛的四个护卫为最,此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