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78部分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78部分

小说: 明末之逐鼎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宜修是这样询问的:“毛大人,听说你是应天巡抚,与兵部尚书分管军政,是堂堂的封疆大吏,为何你学生的妻属遭人羞辱,你却未曾立书出言告之过天下的读书人半句话?这一点,妾身真是难以理解!”

    开玩笑,欺负苏景的人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董玄宰呀!

    虽然说,现在董其昌的权势大不如前,他在士林中的威信也弱了许多,毛一鹭则是如日中天,根本就不怕董其昌这个麻烦。

    可是像沈宜修说的那样,着书立言来攻击董其昌,说实话毛一鹭他压根就没有这个资格。

    且不说董其昌与毛一鹭两个人的才名对比,毛一鹭要差了一截,就单论这两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毛一鹭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所以,毛一鹭只能利用权势对董其昌打压,而不敢利用文字来攻击董其昌。

    就连苏景这个先知一样的人物,手里还有许多可以抄袭借鉴的‘干货’,他也不敢利用文字来对付董其昌,就是害怕董其昌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这一交锋,毛一鹭就领教到了昔日沈大小姐的厉害,结果现在他是连叶绍袁那边都不太好意思去了。

    要是在以前,对于这个亲家毛一鹭还是很上心,隔三差五总要去找叶绍袁。

    他去,其实也就是为了附庸风雅,想利用叶绍袁的清名,给自己也沾点光,同时也为苏景交好叶绍袁,为苏景的婚事出点力。

    可是沈宜修来了,毛一鹭再去找叶绍袁,也就有些麻烦。

    毛一鹭显然很怕这个麻烦,所以干脆就不去了,连苏景出事了,也暂时懒得告诉他们。

    不过毛一鹭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袁可立。

    作为兵部尚书,袁可立还节制着江南水师,以及江淮与江浙等地的兵马,三沙入海口处的炮击声,不肯能就当时冲突的两艘船上之人才听得到,自然也瞒不过他。

    听说苏景遇袭并且最后还失踪这个密报,袁可立当时也极为震惊:什么海盗这么大胆,都敢打到长江来了?

    明朝边患之中,海寇一直是非常让人头痛的存在。

    尤其是嘉靖年间,海盗对于岸上百姓的兹扰和对朝廷的威胁越来越大,几乎都覆盖了整个大明的海域!

    于是,胡宗宪、戚继光等人才都冒了出来,平息倭寇与海乱。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天启年间,大明的海乱已经明显好了许多,至少很少再出现海盗攻城略地打到岸上来的事情。

    所以袁可立对于这一次苏景在长江流域遇袭,感到很奇怪。

    但他又没有更多的线索去追踪,而且他也没有高兴。

    在知道了苏景的真实身份与目的之后,袁可立自然高兴不起来。

    他反而,还有些隐忧,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看着周顺昌的那幅画良久,才叹息着说道:“景文,若是苏景有什么不测,那你现在的遭遇与下场,又有什么意义呢?唉,你做此事,为何不与我商量之后再决定呀!把如此重担,交给一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纵然苏景这人有能力,可他毕竟年轻,办事缺少了一些稳重与谨慎,才会遭遇如此大祸……现在,也只能希望他不会有事了!”

    叹息一声,袁可立一瞬间似乎苍老了好几岁,发须都白了不少,他懊恼地反手一模,又脱落了一大把,不禁自嘲:“老矣老矣,但人不可志短!景文,你都有如此之志,我又岂能落后?纵然苏景出了事情,但你的志向还在,并未磨灭,我袁可立也还在,绝对不能再坐视阉党,毁掉我大明两百多年的基业!”

第174章 一道奏折() 
自古以来,士大夫都是这样认为的:国之将乱,必有妖孽!

    而在他们看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他们就是妖孽!

    妖孽是什么,是可以乱国的。

    所以袁可立认为,魏忠贤为首的这些人,他们是在毁灭国家,对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不利!

    所以,他必须要制止。

    就算不是为了国家大义,也要为被魏忠贤等人残害的老朋友报仇!

    这一刻,杨涟、高攀龙等昔日好友的面容,一一在袁可立的脑海中浮现。

    这些人,都是被魏忠贤毒害至死的,其中杨涟所受的刑罚,甚至都到了闻着骇然的地步!

    用铁制的刷子,活生生地在杨涟的身上洗刷,这样的刑罚,袁可立直到现在想起来,都不寒而栗,而且心里也非常的骇然震惊与愤怒!

    现在,这些人却还逍遥法外,而且魏忠贤还蒙蔽皇帝掌政朝堂,左右天下大事,袁可立如何不想将他扳倒?

    只不过,袁可立有这样的心思,却没有这样的本事。

    现在,他远在南京,拿整天陪在皇帝身边的魏忠贤又有什么办法?

    其实,袁可立想起以前在东宫为当今皇帝当老师的时候就会觉得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想办法,除掉这样一个祸害呢?

    这个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像苏景这样,能死而复生,还重生到四百年前的人,毕竟也只有一个……

    当然,苏景是穿越回来的,属于有九条命的那种,不会这么轻易死掉,而且他本来也没死,这些袁可立他都不知道。

    满腔怒火,最后袁可立想了想,暂时他还是只能隐忍。

    不过,也不能再窝在南京,无动于衷了,必须要做些什么!

    袁可立他想了想,便开始自己研墨,写奏折。

    他并不是要写奏折弹劾魏忠贤,因为袁可立清楚,就算写了这样的折子也没用,因为奏折压根就到不了皇帝的手里,半路就被魏忠贤给截下了。

    所以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甚至,还只会引起魏忠贤的憎恶和加害,百害而无一利!

    袁可立写的奏折,里面的内容是请调的。

    他决定了,南京虽然是陪都,但毕竟还是离北京那个政权的中心,如果想要改变眼下的局面,至少可以威胁到魏忠贤,就必须得想办法靠近那个政权才行!

    袁可立写奏折,便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决定把自己请调辽东去,去掌握更多的兵权!

    辽东之乱,让大明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在了辽东,到了哪里,袁可立可以施展的拳脚自然也更大。

    不过,袁可立也清楚,魏忠贤就算觊觎他这个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想安排自己人来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也不见得就会同意袁可立去辽东。

    虽然说,现在的辽东经略这个位子,朝中很少有人喜欢去坐,因为很容易死人,但魏忠贤也肯定不敢把辽东的兵权,全部放给袁可立的。

    那样一来,要是袁可立这个家伙头脑一热,来个领兵入关清君侧这样的行动,那魏忠贤将来一举成擒,他要找谁诉苦去?

    清楚了这一点,袁可立就在奏折中加上了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皇上舍不得让老臣去辽东,那你就派我到山西去吧!反正现在山西那边正闹饥荒,百姓都吃不饱饭流离失所,导致贼寇四起,说不定还会发生民乱呢!

    得,反正现在袁可立他想去又能去魏忠贤肯放给他的地方,肯定就是这样又乱又穷还隔三差五出个乱子容易私人的,袁可立显然对魏忠贤的心思吃得很透,所以要了这么一个地方。

    袁可立打的主意,是他将来到了山西之后,就立马想办法安抚灾民,同时再向朝廷要些兵马平息匪患,趁着剿匪的名头,暗中发展起一支兵马来。

    这个计划,还真是很容易成功,只要他袁可立有本事,能够让闹饥荒的山西百姓,先把肚子填饱!

    晚明正是小冰期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候,整个大明版图之上,起码又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在闹饥荒,就连江淮这种靠近江南水乡之地的地方都闹旱灾了,当时的灾情有多严重自然可想而知。

    而偌大的一个明朝,就是被这饥荒给拖垮的,最后让一个总人数不过十几万的女真部落捡了便宜,成功入主中原!

    旱灾很严重,而且天不下雨,你也拿它没有办法。

    那么要怎样应对将来到了山西之后,必须要面对的灾情呢?

    袁可立皱眉沉思着,他也清楚,他这道奏折呈上去之后,魏忠贤答应的几率很大很大,因为魏忠贤这个时候,巴不得有人去山西背这个黑锅。

    山西闹旱灾,百姓民不聊生,国库会赈灾吧?

    确实会,魏忠贤这个人有一说一,在他掌权的时候,整个大明还没有完全烂到骨子里,像赈济灾情这样的举动他也会做,可是魏忠贤他更加清楚现在自己手下这批人,都是什么德性。

    真要赈灾的话,恐怕这赈灾的银两至少有八成,都是要落到这些人手里的了,最后到百姓那边的顶多就二成。

    比如说,朝廷决定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来赈灾,最后到山西的顶多也就是十万两左右,对于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山西来说,这点银子又有什么用?

    所以,必须得有个人到山西去,将来好背锅呀!

    这个时候袁可立自己送上门来了,魏忠贤会拒绝才怪……

    有了主意,那么接下来,袁可立就得想办法联系门道,好为他将来到了山西之后筹备粮食了。

    当然,这事儿袁可立也不着急,因为他着急也没用。

    他这奏折递上去到批下来,再到他去山西赴任,至少也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吧!

    这几个月的时间,应该够自己找到破解山西这个局的办法了!

    至少,袁可立估计想不到,魏忠贤见到他的奏折之后简直就是欣喜若狂,直接就去禀报皇帝了。

    毕竟是皇帝的老师嘛,魏忠贤这事儿可不想瞒着他。

    天启皇帝正在做木工呢,这个被皇帝耽误了木匠生涯的小伙子,听说自己的老师想去山西,他又不知道山西那边饥荒很严重,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然后,魏忠贤就欢欢喜喜地盖印批复同意,还特意叮嘱让手下派人八百里加急,五天之内要送回来,让袁可立这个老家伙赶快从南京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滚!

第175章 分外眼红() 
苏景绝对想不到,就因为他不慎落水,然后失踪了一段时间,居然也能影响到历史的进程,让袁可立产生了到山西去曲线救国的主意。

    这时候,苏景还在船上,还是被关在黑屋子,也不知道是过了几天了。

    杨全山倒是记得牢,因为一天三顿饭,海盗还是很准时来送给他们的。

    所以,杨全山只要记得自己吃了多少顿饭,就知道已经过去了几天。

    在杨全山身后的木板上,很清楚地刻了二十八道划痕。

    苏景问了一声,然后说道:“现在是第九天了呀!”

    虽然被关在屋子里面,不过白天的时候,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光线,会从木缝中透进来,还有就是海盗打开门送饭的时候,也能看见一丝阳光。

    要不然,苏景都不敢想象这样的日子究竟要怎么过。

    整天连个阳光都见不到,岂不让人抑郁?

    可是,到了第九天午饭的时间,却并没有人来送饭。

    开始苏景他们还以为是时间没到,但一会儿之后,杨全山就饿得肚子都咕咕地叫了。

    高路虎的心态不错,居然还打趣道:“二哥,你一整天就坐在这里,顶多喊了两次人去了两次茅厕,怎么也饿得这么快?难不成,二哥你就是那猪八戒转世?”

    杨全山白了他一眼,问道:“难道你们不饿?”

    苏景答道:“有一点,对了,这一餐应该是午饭吧?刚好是第二十九顿饭,应该就是午饭不错了,为何却还没有人送饭来。”

    高路虎道:“肯定是那该死的海盗,给忘记了!”

    “怎么可能?”苏景说道:“我们三个可是人,又不是他们圈养的家畜,这还能忘了?难道,他们就不怕饿死了我们呀?”

    起初,苏景还担心这些人会对他们不利,可是他们被抓上船之后就没有人来管他们,只是把他们三个关起来而已,平时一日三餐还准时送到,这说明了这些海盗不会让他们死嘛!

    难道说,这些海盗还希望从他们三个身上,狠狠地捞一笔?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些海盗也算是非常牛的了,连官府的竹竿都敢敲一敲……

    想了想,苏景还是觉得这样有些扯淡。

    哪怕这海盗的头子真是天王老子,他也不敢敲诈敲到朝廷的头上来吧?

    你是天王老子,皇帝还是真龙天子呢,谁怕谁?

    想来想去,那就只有一个解释。

    这些人,留着苏景他们三人有用!

    有什么用途呢?

    苏景已经猜到一些了,不过他也没有说出来。

    因为如果他的猜测是真,那么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苏景也能猜到。

    所以,苏景就会配合他,而保持沉默。

    这是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的形势,也是一种默契。

    午饭迟迟没有送到,苏景估摸着,很有可能是他们这一趟的旅程,已经到目的地了。

    果然,不久之后,就有人打开了门,但是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带来了饭菜,反而是拿着一个黑布套,直接就见苏景的头给罩住了。

    见到此景,杨全山和高路虎顿时便跳了起来。

    开玩笑,这是押着人去处决吗?

    杨全山大喝一声,骂道:“该死的海盗,居然想害朝廷官员,你们活腻了不成?谁敢动他,我杨全山和你们玩命!”

    “玩命?”

    一个声音冷酷地回应道:“也不瞧瞧你现在的样子,你玩得起么?哼,要是你玩得起,我杨天生不介意陪你好好玩玩,但是现在你最好给我老老实实地坐回去,否则可别怪我和弟兄们手里的刀子不认人!”

    苏景闻言,连忙对杨全山劝道:“二哥,你坐下。放心,他们找我,只是去问话的,如果要杀我们,他们何必等到现在?岂不是浪费了这九天的口粮嘛!”

    杨全山本来就是个狠角色,今儿个却也遇到了一个耍横的,他自然心里很不服气,但苏景开口了,他还乖乖地坐下。

    不过,杨全山那阴狠的目光,一直都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