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

第21部分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第21部分

小说: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上部叶片。嫩叶鞘和叶片是青蒜食用部分。因品种不同,叶数有9~13片,互生。由于叶片着生方向与蒜瓣的背腹连线相垂直,如栽种时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垂直,大蒜叶片的生长就与行间平行,便于田间操作,减少碰伤叶片。

    图5…4 大蒜叶片的形成

    4。蒜薹

    大蒜出现花芽的同时,叶腋出现侧芽(鳞芽),而后蒜薹从叶鞘中心伸长并伸出,当高出上位叶片10~20厘米开始打弯时,就可采摘。大蒜花序上没有或只有退化的花,不能结籽;但能形成数十个气生鳞茎(蒜珠),可作种用(图5…5)。

    图5…5 花和气生鳞茎(仿严根元)

    5。鳞茎

    (蒜头

    )由鳞芽组成。鳞茎中鳞芽的数量因品种不同,其排列方式也不同。大瓣蒜每个鳞茎有鳞芽4~8个;小瓣蒜每个鳞茎有鳞芽10~20个,且大小不一,排列方式有规则多轮、二轮、一轮、独头、不规则等(图5…6)。鳞芽由1个芽和1层肉质鳞片组成,外面包裹1~2层干膜状的覆盖鳞片,着生茎盘上,外有多层叶鞘,鳞芽的构造(图5…7)。从中可见,鳞芽的出现和顶芽发育关系密切,顶芽是叶芽时植株有顶端优势,分化为叶片;顶端是花芽时,侧芽萌发并在3~4天内分化完成。

    图5…6 鳞芽排列方式(仿李锡香、朱德蔚等《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1。规则多轮2。规则二轮3 规则单轮4。独头5。不规则

    图5…7 大蒜鳞芽构造(仿陆帼一)

    鳞芽的生长最初很缓慢,采薹前加快,采薹后猛增,收获前1周又转缓,趋于老熟。鳞芽是大蒜贮藏和繁殖的器官,是供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skbshge

(三)大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大蒜喜冷凉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2℃~26℃。蒜瓣在3℃~5℃的低温下萌发,12℃以上萌发较为迅速。幼苗期生长适宜温度为12℃~16℃。气温再升高会增强植株呼吸作用,消耗较多养分,使叶片组织老化,纤维多,品质差。所以,秋播青蒜宜于冬春季收获,产品柔嫩多汁。鳞茎形成期适宜温度为15℃~20℃。高于26℃进入休眠。

    大蒜的耐寒力较强,能耐受短时间…10℃的低温。华北地区的秋播大蒜只要用稻草覆盖就能越冬。但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白皮蒜强,紫皮蒜弱。同一品种由于植株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低温耐受力也不同,幼株对低温耐受力以4~5叶时最强;苗子小,侧根少,积累的养分少,耐寒力弱;苗太大,消耗过多养分,耐寒力也会降低。秋播大蒜的越冬植株,要在适当生理苗龄下才能安全越冬,过大过小都易受冻害。

    大蒜是绿体通过春化的植物。幼株在0℃~4℃条件下经30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气温上升后就能抽薹、分瓣。如果播种期延迟,未能满足植株通过春化所需低温,就不能形成花芽,也不能抽薹、分瓣,在长日照下只能形成独头。所以,华北地区农谚:“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意思是说春蒜的栽种期必须在“九九”之内,即冬至后81天以内,大约是3月中旬以前。过了这个时期,大蒜就不会分瓣,只能长成独头蒜。独头蒜将严重影响产量。但独头蒜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辛辣味较强,用于加工可提高产值。独头与多瓣蒜的横剖面(封3)。

    秋播大蒜如果播种过早,当年会感受低温而分瓣,而在持续低温下,幼小鳞芽还可再感受低温而通过春化,翌年这些大蒜会形成复瓣蒜而失去商品性。所以,秋播大蒜播种期应严格掌握好。

    2。光照

    大蒜通过春化阶段后,还需在长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才能抽薹,长日照是大蒜鳞茎膨大的必要条件。不论春播、秋播,都需要经过夏季日照时间的逐渐延长和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的综合条件下,才会促进鳞茎膨大和成熟,长成蒜头。大蒜品种不同,对日照时数要求也有一定差异。北方品种对日照时数要求严格,南方品种对日照时数要求低些。

    大蒜在日照12小时以下的温暖环境下不能形成鳞茎,但却适合叶片的生长,以生产青蒜供应市场时应在秋季提早播种,南方在11~12月份,北方在长日照来临前采收,才能获得高产质优产品。大蒜也可在无光条件下生产蒜黄。

    3。水分

    大蒜叶片带状,叶面积小,表面有蜡质,具耐旱的生态型。但根系小,根毛少,对水分要求严格。大蒜播种后,水分保证供应,才能出苗整齐。如耕层较浅且水分不足,土壤下层坚硬,播种覆土浅,蒜母就要“跳瓣”,将蒜种“顶”出土面,致根际缺水干旱。这时应将蒜种重新栽入土中并覆土、浇水,以免造成缺苗。幼苗期也要保证土壤水分供应,以免由于干旱、地面蒸发造成地面返碱,致蒜母腐蚀和蛆害,或妨碍幼苗生长,提前黄尖。当发现地面发白,土壤返碱时,要及时浇水压碱,中耕保墒。但也不要浇水过多,以免地温降低过多引起湿烂母。

    大蒜在叶片旺盛生长期需要较多水分催秧、催节、催薹,但在采薹前要控水,使植株稍现萎蔫,利于抽薹。采薹后需立即水肥催头,促进植株和鳞茎快长。鳞茎膨大期,必须充分供水,才能使鳞茎膨大时较少承受土壤压力,养分才能顺利运输到产品器官中。收获前1周又需控制水分,促进蒜头老熟,提高蒜头的质量和贮藏性,起蒜时要浇起蒜水,使土壤湿润,便于收获。

    4。土壤营养

    大蒜的根系吸水、吸肥力较弱,大蒜应种在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上。土壤瘠薄、有机质少、早春返碱严重地块不宜种蒜。基肥宜用农家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基肥必须充分腐熟、捣碎、过筛,应以氮肥为主,氮、磷、钾齐全,并施用草木灰、炕土等磷、钾肥,可在整地时或苗期施入,并精细耕作,使土肥掺匀。防止生粪或粪坷垃“烧”坏蒜母。在叶片旺盛生长和鳞茎膨大前、中期,必须重施肥、多施肥,促秧、促节、促薹、促头,才能植株旺、蒜薹肥、蒜头大。氮肥应少量多次顺水施入,并且肥后跟水,有利于根系吸收。

    skbshge

(一)大蒜类型() 
按大蒜鳞茎外皮的颜色可分为紫皮和白皮两种(封3)。前者辛辣味浓,耐寒力弱,多春播,成熟期晚;后者辛辣味淡,多秋播,成熟期略早。按鳞茎蒜瓣的大小可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2种。前者每头蒜瓣4~8个,大而均匀,外皮容易剥落,辛辣味浓,产量高,以收蒜头为主;后者每头蒜瓣10~20个,瓣细长,大小不匀,外皮不易剥落,辛辣味淡,适合种青蒜用。按蒜薹的有无可分为无薹蒜和薹瓣兼用蒜2种(图5…8)。前者早熟质优,不产蒜薹,产值较低;后者薹、头兼收,经济效益高。按大蒜鳞茎的形状可分为扁圆形、近圆形、高圆形3种(图5…9)。按对生态反应可分为低温反应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3种。敏感型对低温反应敏感,花芽、鳞芽形成需要低温时间短,对日照要求不严格,8~12小时光照都可形成鳞茎,分布在北纬31°以南平川地区,一般秋播,头小,瓣多,多作青蒜栽培,如四川、广东等省生产的大蒜;迟钝型对低温反应不敏感,花芽和鳞芽的形成需要低温时间长,耐寒,对光照要求严格,在12~16小时光照下才能形成鳞茎和蒜薹,分布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陕西、黑龙江等省和自治区,一般春播;中间型对低温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8~16小时光照下都可形成鳞茎,适应性强,分布在北纬23°~36°的我国大部地区,品种和良种多,种植面积大,一般秋播,如苍山蒜、嘉祥蒜、宋城蒜、鲁农蒜等,是出口大蒜的主要品种。

    图5…8 无薹蒜和有薹蒜(王宝义绘)

    图5…9 鳞茎形状(仿李锡香、朱德蔚等《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skbshge

(二)大蒜主要栽培品种() 
大蒜主要栽培品种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排序于下,3种生态型以*、@、#标志,分别代表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列于品种名后供引种时参考。

    (1)阿城大蒜#

    黑龙江省阿城名优品种。株高约84厘米,叶片8~9枚,假茎高约33厘米,鳞茎近圆形,浅红色,蒜衣紫红色,横径约5厘米,单头重30克左右,6~10瓣。辛辣味浓,汁黏稠,品质上等,早熟,耐寒。春播,生长期100天左右,蒜薹产量低,每667米2

    产蒜头600千克左右。宜作早熟大蒜栽培。

    (2)宁安大蒜 黑龙江省宁安地方品种,有白皮蒜、紫皮蒜、独头蒜等。白皮蒜蒜头大而均匀,蒜瓣多,蒜苗茎粗细长,肉厚,肥嫩,产量高,品质好。紫皮蒜蒜头大,有4、6、8瓣几个品系;鳞茎扁圆或圆球形,皮紫红色,单头重约30克,4~8瓣;辛辣味浓,品质上等,挥发油含量高,辛辣,杀菌作用强;春播,生长期95~100天,每667米2

    产蒜头400千克左右。独头蒜头大而圆,挥发油含量最高,日本用来制造防癌冲剂和高档药用化妆品、指甲油、香水、发乳的原料,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培较多。

    (3)延吉紫皮蒜 又名大红袍,吉林省地方品种。株高约50厘米,叶片8枚,鳞茎扁圆形,紫色,横径4厘米,单头重约20克,6~8瓣。辛辣味浓,品质好,早熟,耐寒、贮藏性中等。春播生长期约100天,每667米2

    产蒜薹666千克左右,蒜头400~450千克。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阿城市主栽,吉林全省有栽培。

    (4)农安大白皮 吉林省农安地方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叶片10枚,鳞茎白色,横径5~6厘米,单头重40~50克,8~12瓣。辛辣味中等,品质好,晚熟,耐寒,耐贮运。春播,生长期约120天,每667米2

    产蒜头500千克左右。适于作青蒜、蒜黄栽培。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有栽培。

    (5)白皮狗牙蒜#

    吉林省郑家屯地方品种。株高约83厘米,假茎高约36厘米,粗约1。2厘米,叶片22枚,鳞茎近圆形,白色,横径5厘米,单头重约30克,15~25瓣。蒜衣淡黄色,不易剥离,蒜瓣形状如狗牙,抽薹率低,薹细小,无商品价值。春播,生长期16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头600~750千克。多作蒜苗生产或腌渍用。

    (6)开原大蒜#

    辽宁省开原优良品种。株高89厘米,叶片10~11枚,假茎高34厘米。鳞茎近圆形,浅紫色,蒜衣暗紫色,横径4。7厘米,单头重32克,7~11瓣。春播,早熟,味辣,优质,耐贮藏,生长期100天,每667米2

    产蒜头600~800千克。

    (7)海城大蒜#

    又名耿庄大蒜,辽宁省海城市耿庄地方品种。株高约75厘米,鳞茎近圆形,浅紫色,单头重约50克,5~7瓣。蒜瓣大,味辛辣,蒜泥不易变味,品质上等。早熟,耐寒,耐旱,喜肥。春播,生长期11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薹约100千克、蒜头约1000千克,是薹、头兼用种。可供省内外和外销至加拿大、罗马尼亚、日本等国。

    (8)天津六瓣红@

    天津市宝坻地方品种。株高65~75厘米,假茎高约26厘米,叶片9枚,鳞茎扁圆形,紫红色,蒜衣暗紫色,横径约5厘米,单头重约30克,6瓣。蒜薹粗大,抽薹早。蒜头辛辣味浓,品质上等。耐寒,耐旱,中熟。春播,生长期100~110天,每667米2

    产蒜薹约275千克、蒜头800~1000千克。宜作青蒜、蒜薹和蒜头栽培,京、津、唐主栽品种。

    (9)安国洋白蒜 河北省安国农家品种。株高约80厘米,叶片9~10枚,鳞茎白色,横径约6厘米,单头重50克左右,5~6瓣。味辛辣,品质上等。抗逆,耐贮藏,高产,中晚熟。秋播,生长期25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薹约100千克、蒜头约600千克。河北省安国、保定、石家庄地区有栽培。

    (10)定县紫皮蒜 河北省定州农家品种。株高约55厘米,叶片10枚,鳞茎紫红色,横径约5厘米,单头重25~30克,4~6瓣。辛辣味浓,品质好。耐寒、抗逆性一般,贮藏性中等。早熟,生长期24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薹约100千克、蒜头约600千克。

    (11)应县大蒜#

    山西省应县地方品种。有紫皮和白皮两种,以紫皮为主。鳞茎扁圆形,淡紫红色,蒜衣紫红色,横径5厘米,单头重32克,4~6瓣。肉质致密,辛辣味浓,蒜泥黏稠,隔夜不变味,适生食。品质上等,抗寒,耐肥水,中熟,生长期120天,每667米2

    产蒜薹75千克,是薹、蒜兼用种。远销省外和日本。

    (12)内蒙古白皮蒜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品种。有白皮蒜、紫皮蒜2个品系。前者株高53~75厘米,叶片8~10枚,鳞茎白色,横径4。5~5。8厘米,单头重39~76克,22~24瓣;辛辣味淡,脆嫩,品质上等,适腌渍加工;抗寒,抗病,耐盐碱,耐贮藏,高产,晚熟;春播,生长期120~125天,每667米2

    产蒜头1000千克左右,适于作青蒜、蒜黄生产。后者株高55~65厘米,叶片8~9枚,鳞茎紫红色,横径3。4~4。7厘米,纵径3~4。5厘米,单头重32~58克,4~6瓣;辛辣味浓,脆嫩,品质上等,适生食或加工;抗寒,耐旱,耐盐碱,抗病,耐贮藏,早熟,生长期105~110天,每667米2

    产蒜薹75~100千克、蒜头750~900千克,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土默川地区、乌兰察布等盟主栽品种。

    (13)二红皮蒜 内蒙古自治区从河北保定引入。株高约56厘米,叶片7~8枚,鳞茎浅紫红色,横径约5。4厘米,单头重约80克。辣味浓,品质中上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病,耐贮藏,高产,每667米2

    产蒜头1750千克左右。

    (14)苍山大蒜@

    山东省苍山地方品种。蒜头洁白,近圆形,薹粗而长,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脆嫩,蒜汁黏稠;抗病,高产,优质,均秋播。有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