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

第7部分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第7部分

小说: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收割 第一刀在春节前后,留茬高4~5厘米,而后养根壮苗,控温白天约10℃,晚间约5℃,塑料棚内需及早放风。

    (3)促薹 苗高约10厘米时每667米2

    追磷酸二铵50千克促薹,出薹时每7~8天浇1次水,每667米2

    追硝酸铵或硫酸铵30~35千克,促薹快长。

    (4)支架 韭薹40厘米高时用竹竿拉绳支架,防韭薹倒伏。韭薹40~50厘米高时,产品脆嫩,即可采收,扎小把,每把0。5千克左右。

    (5)保苗 在设施栽培下4月份出薹,5月份收薹,以后主要管理是少浇水、少追肥,秋凉后再施肥,浇水养根,为翌年生产做准备。一般每667米2

    产韭薹500~1000千克。

    skbshge

(一)繁殖方法() 
韭菜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前者是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高,植株生活力强,分蘖旺,寿命长,产量高;后者是用分株繁殖,可随时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生活力和分蘖力弱,寿命短,产量低。生产上主要采用有性繁殖法。

    skbshge

(二)采种技术() 
韭菜是雌雄同花、虫媒花,异花授粉植物。采种时要求与其他品种隔离1000~2000米,以保证种子的纯度。韭菜是多年生植物,播种当年不能开花结籽,翌年开花,以后每年都可开花结籽。1~2年生韭菜处于幼龄阶段,3年以后才进入壮龄期,宜用3~5年生的植株作为采种株。

    韭菜种株开花结籽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所以一块采种田不能年年采种。韭菜采种栽培可与商品韭生产结合进行,即韭菜生产田达到壮龄后,轮换选出一块地作翌年的采种田。地块选定后,头年就加强管理:要少收割,收割时留茬较一般生产田高2~3厘米。收割后要施肥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夏至前后(6月下旬)要蹲苗防花薹徒长、倒伏。小暑、大暑(7月份)期间,植株陆续抽薹,宜勤锄防草荒。立秋(8月上旬)以后植株陆续开花宜少浇水。韭菜花期长达50~60天,应留盛花期的花蕾,摘去始花期和终花期的花蕾,使种子成熟基本一致。为了防止花茎倒伏,可将相靠近的两株花茎束在一起,或立支柱。花谢种子灌浆时宜浇水追肥,使籽粒充实饱满。寒露(10月上旬)前后花薹开始变黄,应观察果皮颜色,及时采收种子。收籽过早籽粒瘪瘦,过晚收则果皮开裂,种子脱落,应在果皮已现黄绿或少数果皮开裂时,于清晨剪取花球。花球晾干脱粒,搓出种子,剔除杂物,写明品种、采收日期等,分别保存。每667米2

    采种田可收种子50~80千克。

    母株采种后,由于消耗了较多养分,长势显著衰弱,宜多施肥、灌水,促其恢复生长。对于不采种的地块,应及时采摘幼嫩花薹上市,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skbshge

(一)韭菜病害防治() 
1。韭菜疫病

    还危害大葱、洋葱、大蒜等。

    【症状】 根、茎、叶、花薹、鳞茎均可染病。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凋萎。天气潮湿时病部软腐,有灰白色霉。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片剥离,鳞茎受害后变褐腐烂。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图2…11)。

    图2…11 韭菜疫病危害状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葱疫霉、烟草疫霉等,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萌发成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炎夏、高温、高湿、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植株生长差、密闭、收割过多、营养不良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育苗地应选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来育苗和栽培;②平整土地,整修排涝系统,雨后畦内不能积水,消灭涝洼坑;③加强田间管理,培养健壮植株,栽苗时选壮苗,剔除病苗,注意养根,勿过多收获,收割后追肥,入夏后控水,使植株生长健壮;④入夏降雨前摘去下层黄叶,绿叶向上拢起,用马蔺草松捆,以免韭叶接触地面,可改善植株株间通风条件,防止病害发生。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0。2%硫酸铜溶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3次,或栽韭时用上述药液蘸根。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2。韭菜灰霉病

    危害冬季覆盖下的韭菜及设施栽培的韭菜、大葱、大蒜等。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点(彩1),扩大成椭圆至梭形病斑,潮湿时表面有灰黑色绒毛状霉层。发病后期,病斑融合成大片枯死斑,直到半叶或全叶枯死(图2…12)。高湿时还可在割茬刀口处开始腐烂,并向基部发展,半圆形至“V”形,水渍状,由污绿色转褐色,有轮纹,近地面处老叶出现污绿色腐烂。

    图2…12 韭菜灰霉病危害状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葱鳞葡萄孢,以菌核潜伏于土壤或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高湿、低温下发病严重,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在早春或秋末冬初,遇阴雨、高湿天气,或覆盖栽培下湿度大、棚端滴水、叶面结露、浇水多、施用氮肥过多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水旱轮作,与非百合科作物轮作);②加强田间管理,选高燥地,注意排灌,培育壮苗,提高自身抗病力及清除病残体;③保护地要清洁田园,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虫、治病、除草,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温湿度,注意棚内通风,控制浇水,减少叶面结露;严防扫地风,使植株免受冻害、风害、寒害、药害;④适时收获,每次收割时去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割茬伤口要愈合后才浇水,防止伤口腐烂。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每667米2

    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闭棚熏蒸3~4小时;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液1000~1500倍液喷雾。韭菜培土时,对新叶和周围土壤喷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瓜菜烟草型)水剂500~6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次每667米2

    用药40~50升,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几种农药要轮换使用。

    3。葱蒜类锈病

    危害大葱、洋葱、韭菜、大蒜等。

    【症状】 危害叶片和花茎,病部发生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稍隆起的疱斑(夏孢子堆),周围有黄色晕环,表皮裂开后散出橙黄色夏孢子;后期病部形成黑褐色椭圆形稍隆起的疱斑(冬孢子堆),纵裂散出紫褐色冬孢子,致叶片上长满疱斑,病叶干枯。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葱柄锈菌。周年以夏孢子转移危害。温暖多湿多雾天气易流行;多氮、密植、缺钾肥和低洼地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进行轮作;选抗病品种;选高燥地种植,多施腐熟农家肥,补充磷、钾肥;合理密植,雨后排涝,降低畦内湿度及清洁田园,消灭病原等。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10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每10天1次,连喷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4。韭菜*病

    【症状】 危害叶片,初在叶背面出现斑块状白色霜状霉层,而后表面失绿,现浅黄色斑块;严重时叶色变黄、下垂、枯萎。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鞑靼内丝*菌。韭菜在保护设施下如温度适宜、湿度大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病叶,减少病原;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放风,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农药防治 发病初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1次,喷药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5。韭菜软腐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叶鞘出现灰白色透明病斑,扩大后病部及基部软化、腐烂,渗出黏液,散发出恶臭,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未腐熟堆肥中越冬,南方周年有植物无须越冬,辗转危害。常随灌溉水、雨水溅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连作,施用未腐熟生粪,密植,多氮,温暖,多湿,多雨雾,低洼积水地块,虫害伤口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清洁田园、施用腐熟粪肥和增施磷、钾肥;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药剂拌种;适度密植、注意排灌、忌大水漫灌;防治虫害等制造伤口;种子浸种,种子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加适量95%敌磺钠原粉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浸种4~8小时后,冲洗、催芽后播种。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倍液灌根。也可用90%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7~10天1次,喷施2~3次。保护设施下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或每667米2

    用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蒸。

    6。韭菜枯萎病

    【症状】 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雨后暴晴时,叶片中部或接触地面的叶尖部出现水烫样的症状,严重时所有叶片都呈水烫状,继而完全枯死。发病后的根虽可萌生新株,但有时再萌发的韭菜仍会继续发病。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绝产。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尖镰孢菌,是土壤中常见真菌,有的是腐生的,但很多是植物的维管束寄生菌。病株茎基部表面所见粉红色霉层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病菌的侵染常与高温、地面积水、连阴雨或暴雨后骤晴有关。特别是雨后骤晴可能导致在2~3小时内突然爆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露地养根期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徒长;伏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热闷雨后要抓紧用井水轻浇快浇,以降低地面温度。

    (2)农药防治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5~6天1次,喷2~3次。

    7。韭菜菌核病

    【症状】 危害韭菜、大葱、洋葱的叶片、叶鞘和假茎,病部褐色、湿腐,严重时基部腐烂、植株倒伏死亡,病部有棉絮状菌丝缠绕,着生粒状小菌核。初期乳白色或黄白色,老熟后茶褐色。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核盘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从蛆害等伤口侵入。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气温20℃左右、土壤湿度大、低洼积水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进行轮作,选高燥地种植,基肥充分腐熟,移栽前喷1次除虫灭菌剂,合理密植,雨季加强排水,收获后除去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等。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每667米2

    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闭棚熏蒸3~4小时;或用1%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4000~60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喷药1~2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8。韭菜病毒病

    【症状】 病株矮缩,叶片扭曲、皱缩、褪绿、发黄,地下鳞茎变小、退化。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为病毒。在病株或鳞茎内越冬,蚜虫传播。天气持续高温、干旱,有翅蚜迁飞多,附近有葱类蔬菜或烟草、桃树、黄瓜时,则发病早、受害重。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时植株生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勿与烟草、黄瓜、桃、及其他葱蒜类邻作;积极防蚜;高温干旱时灌水提高田间湿度;移栽前喷除虫灭菌药,消灭蚜虫。

    (2)农药防治 一方面是防蚜,主要方法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120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3000~4000倍液,或15%丁硫·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每7~10天1次,喷药1~2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另一方面是防病毒,主要方法是发病初期可用1∶40豆浆水,或0。2%磷酸二氢钾,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20%琥铜·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烷醇·硫酸铜水乳剂12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80倍液,或20%琥铜·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加10%混合脂肪酸水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5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喷药1~2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9。韭菜白绢病

    【症状】 危害韭菜须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