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

第8部分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第8部分

小说: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韭菜白绢病

    【症状】 危害韭菜须根、根状茎和假茎。根系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收功能,植株萎蔫枯死;假茎受害后软腐,外叶枯黄、脱落,植株软腐倒伏。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形成小菌核。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株及地表可见到白色的菌丝和小菌核。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以菌核或菌丝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适温下产生菌丝,从韭株须根、根状茎侵入,形成中心病株,随灌溉、雨水、施肥而蔓延。土壤黏重、重茬、耕作粗放、杂草丛生、密植致通风透光不良、高温、高湿、多雨、低洼排水差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抗病品种;进行水旱轮作;于高燥地育苗,培育壮苗;栽种前清洁田园;施用腐熟肥料,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可采用宽窄行栽培以利通风透光;及时防虫以免造成伤口;科学灌溉和注意排水,忌大水漫灌等。也可进行生物防治,即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400~450克加50千克细土,混匀后撒施在病株基部,每667米2

    撒施1千克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甲硫·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喷1~2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10。韭菜炭疽病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叶鞘表面出现湿润状白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大小可达1~2厘米,病斑周围有一圈1~2毫米宽的黄晕,后发展成近椭圆形至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白色坏死枯斑,病健交界明显,最后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点。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成片,其间还有橘红色黏稠小液滴,是病菌的黏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许多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早枯,短时期内即致叶片枯死。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真菌,发生于温暖潮湿地区,侵染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重病地与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翻耕土壤,整平土地,合理密植,保持株间通风透光;每667米2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千克、25%复合肥30千克,氮、磷、钾肥合理配合;防止大水漫灌,雨后排除田间积水,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使植物根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抵抗力增强。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喷3~4次。

    skbshge

(二)韭菜虫害防治() 
1。葱地种蝇

    又名根蛆,除危害韭菜外,还危害葱、大蒜、洋葱等葱蒜类蔬菜。

    【危害情况】 幼虫蛀入葱蒜类蔬菜地下部的幼芽和鳞茎取食,一个鳞茎常有幼虫十几头。受害鳞茎被蛀食成孔洞,引起腐烂,叶片枯黄、凋萎,韭丛枯死,韭苗不能萌发新芽,致使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葱地种蝇的成虫为灰色小蝇,体长4~6毫米,暗黄色至暗褐色,翅透明。幼虫似粪蛆,乳白带淡黄色,头退化,仅有一黑色口钩,整个体形前端细后端粗(图2…13)。

    图2…13 葱地种蝇

    【生活习性】 种蝇在北方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或粪堆越冬。早春成虫大量出现。趋向发臭粪肥和饼肥,集中在韭、蒜等幼苗畦活动,大量产卵于根部附近湿润土面及幼苗和鳞茎上。卵期3~5天,孵化后迅速钻入鳞茎危害;幼虫期约20天,老熟幼虫在被害植株周围土中化蛹。蛹期14天左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成虫有趋腐性,田间忌用生粪和栽植腐烂的蒜瓣,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施匀并深施;新栽植地要深翻土壤,杀伤、冻死幼虫或蛹,多年生韭菜在早春萌发前扒土晒根,用药灌根,将幼虫干死、冻死,毒杀;用糖醋液诱杀成虫,配制方法是糖、醋、酒、水、晶体*按3∶3∶1∶10∶0。5的比例配成溶液,装入直径20~30厘米的盆中,放到田间,每200米2

    放1盆,随时添加溶液,进行诱杀;有蛆害时勿用粪稀,可随水追施氨水或碳酸氢铵,以减轻蛆害;进行生物防治,每667米2

    用0。1%苦参碱粉剂2~3千克,拌细土15~25千克撒施,深锄,使药土混合,3~4天后浇水。

    (2)农药防治 成虫羽化盛期及产卵时有地上爬行习性,可喷10%氰戊·马拉松乳油3000倍液,或90%*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幼虫危害期可用75%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杀蛆,7~8天1次,灌2~3次。

    2。韭菜迟眼蕈蚊

    又名黄脚蕈蚊、韭蛆。还危害大蒜、葱、洋葱等。

    【危害情况】 春、秋两季危害严重,幼虫先危害韭株叶鞘、幼茎及芽,咬断茎后蛀入,向根茎下部危害,致叶片枯黄,重者鳞茎腐烂,整墩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为黑褐色小型蛾子;卵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细长,白色,头漆黑色,无足;裸蛹黄白色,羽化前灰黑色(图2…14)。

    图2…14 韭菜迟眼蕈蚊

    1。成虫2。卵3。蛹4。幼虫5。被害状

    【生活习性】 在京津地区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根周围3~4厘米表土层内以休眠态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初至5月中旬羽化,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成堆产卵于韭株周围的土缝内或土块下。孵化后幼虫分散危害,成虫对未腐熟的粪肥无趋性,黏土地比沙土地发生量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忌用生粪,施用腐熟有机肥;②新栽植地深翻土壤,杀伤、冻死幼虫或蛹;③土壤行冬灌、春灌,可加农药毒杀。

    (2)农药防治 成虫羽化盛期及产卵时有地上爬行习性,可用10%氰戊·马拉松乳油3000倍液喷洒于根际地面。上午9~10时施药效果较好;幼虫危害期可用75%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杀蛆,7~8天1次,灌2~3次。

    3。葱须鳞蛾

    又称葱小蛾、韭菜蛾。危害葱、韭菜、洋葱、大蒜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黑褐色,触角丝状,前翅黄褐至黑褐色,后翅淡黄褐色;卵长椭圆形,初乳白色,后浅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9毫米,黄绿色至绿色;蛹纺锤形(图2…15)。

    图2…15 葱须鳞蛾

    1。成虫2。卵3。幼虫

    【生活习性】 我国北方1年发生5~6代,6月份前危害轻,8月份虫口达到高峰,9月份降低,11月中旬后成虫不再产卵,蛹也不羽化,在残株落叶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需取食3~5天,卵散产于叶表端处。幼虫孵化后向叶基部边行边食,将叶片咬成纵沟,并向假茎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将绿色虫粪推到叶基分叉处。幼虫老熟后从假茎内爬出,至叶片中间做薄茧化蛹,羽化后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2)农药防治 抓住幼虫未蛀入假茎时喷洒农药,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2。5%*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4。葱斑潜蝇

    又称潜叶蝇、叶蛆。危害韭菜、大葱、洋葱、大蒜及豌豆、甘蓝、萝卜等的叶片和叶鞘,有时葱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瓜斑潜蝇3种幼虫混发危害韭菜。

    【危害情况】 雌成虫飞至韭菜叶片边缘取食和产卵,幼虫孵化后终生在叶内曲折穿行,以叶肉、叶鞘为食,叶片上可见到迂回曲折的蛇形隧道。叶肉被害,只留上下两层白色透明的表皮,严重时每叶片可遭到十几条幼虫危害,叶片枯萎。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体长2~2。7毫米,头黄色,翅1对,透明,有紫色光泽。卵椭圆形。幼虫长圆筒形,体表光滑,老熟时体长3毫米。蛹长扁椭圆形(图2…16)。

    图2…16 葱斑潜蝇

    1。葱叶被害状2。雌成虫

    【生活习性】 1年发生3~5代,以蛹在病残体和土中,或冬季保护设施的蔬菜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大量发生。卵散产于韭菜叶片组织内,4~5天后孵化。幼虫在叶片内危害,6月份最严重。老熟后在隧道一端化蛹,以后穿破表皮羽化。潜叶蝇的卵、幼虫、蛹都在叶内生活,对气温敏感,春、秋季节危害严重,炎夏雨季减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如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施用腐熟有机肥;深翻,冬灌,消灭虫源。

    (2)农药防治 在成虫产卵前喷21%氰戊·马拉松(增效)乳油6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000倍液,或2。5%*乳油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3000倍液。每7~10天1次,共喷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5。葱蓟马

    危害韭菜、大葱、大蒜、洋葱、瓜果类蔬菜及烟草、棉花等。

    【危害情况】 成虫、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危害葱蒜类蔬菜心叶、嫩芽的表皮,舐吸汁液,出现针头大小斑点,叶组织形成许多不规则长条形黄白色坏死斑,严重时枯叶连片,扭曲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淡褐色。卵肾形,乳白色,后期圆形。若虫有4龄,前蛹和蛹期形似二龄若虫,有翅,能活动,但不取食(图2…17)。

    图2…17 葱 蓟 马

    1。成虫2。卵3。若虫4。前蛹5。葱被害状

    【生活习性】 全年都可发生,以成虫或若虫在大葱、大蒜、韭菜叶鞘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以蛹态在土中越冬。春天开始活动并繁殖,辗转危害。成虫善飞,畏光,白天在叶腋、心叶集中危害,阴天、早晨、傍晚、夜间在寄主表面分散危害。雌虫可以孤雌繁殖。葱蓟马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3℃~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连作,草多,密植,干旱,少雨天气,天旱无雨,或浇水不及时,危害严重。7月份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其活动受到限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轮作;清洁田园,及早将越冬葱地上的枯叶清除,勤除杂草,消灭和减少越冬的成虫和若虫,减少虫源;适时灌溉,尤其早春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早春干旱要及时浇水,除草。

    (2)农药防治 用75%虱螟特(有效成分为杀虫单和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各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21%氰戊·马拉松(增效)乳油6000倍液防治。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各种药剂要轮换使用。

    6。韭 螟

    【危害情况】 幼虫蛀食花蕾;花苞散开后,幼虫正化蛹,咬花梗缠小花引丝结茧做巢,使小花不能开放,影响种子产量;幼虫也可吐丝缠叶,蚕食叶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毫米,暗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半透明,均具有紫色闪光。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黑褐色。

    【生活习性】 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的丝茧内越冬,翌年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以夜间活动为主;卵散产于含苞欲放的花蕾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取食至老熟,而后脱落土中化蛹,幼虫也可吐丝叶面,蚕食叶肉;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花序散苞、幼虫围巢初期人工捕捉,减少虫源。

    (2)农药防治 在花期进行防治,于成虫盛发期与孵卵前期,即从第一次花期后,于晚上6时后,重点喷花蕾,药剂有10%氰戊·马拉松乳油2000倍液,或90%晶体*8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隔5天喷1次,喷2~3次。

    7。黄条跳甲

    又名狗虱虫、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包括黄曲条跳甲、黄直条跳甲、黄狭条跳甲和黄宽条跳甲等4种。

    【危害情况】 成虫和幼虫都能危害。成虫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无数透明小孔,还危害嫩茎和花蕾,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整株菜苗枯死(彩1)。幼虫在土中危害鳞茎,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严重时植株叶片萎蔫枯死。还可传播细菌性软腐病和黑腐病。

    【形态特征】 成虫为椭圆形、黑色有光泽的小甲虫,背上有2条黄色弯曲纵斑,体长1。8~2。4毫米,善跳跃,会飞翔,一遇惊扰四处逃窜。幼虫黄白色、长筒形,尾稍尖。

    【生活习性】 以成虫在茎叶、杂草中潜伏越冬,南方一年发生8代。成虫寿命长达1年,产卵期1个月以上,产卵于植株周围湿润土隙和细根上,孵出幼虫生活于土中蛀食根表皮并蛀入根内,翌春气温10℃以上开始取食,20℃时食量大增,高于34℃食量减少,对低温抵抗力强。成虫善跳跃,遇惊扰即跳到地面或田边水沟,随即又飞回叶上取食。晴天中午强光高温烈日时多隐藏在叶背或土缝处,早晚出来危害。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老熟后在土中做室化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最好水旱轮作;播种和移栽前清洁田园,深翻晒土;翻地时每667米2

    施石灰75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