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诗歌卷 >

第11部分

黄陵文典·诗歌卷-第11部分

小说: 黄陵文典·诗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抚。后以病求解任,革职归卒于家。著作有《见山楼诗文集》《抚皖治略》《抚楚治略》《谷城水运纪略》《西台奏议》等传世。

    【注释】

    ①龙湾:地名,离黄陵县东二里处。

    五老社

    李暄

    五老社在五柳前,庞眉苍颜七旬年。

    一朝勋业等浮云,不惯折腰乞人怜。

    蝉歇菊绽金风至,白茅戎戎澄秋气。

    不惜白发染丹林,百壶未醉非君意。

    落花如雨沧州外,千株垂柳一青盖。

    不衫不巾驴背上,高吟梁父发清籁。

    我为簪缨日鞅掌,羡君耆英真豪爽。

    山灵休嫌风尘吏,林邀花月延请裳。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李暄(生卒不详),江苏上元人,清康熙二十七年任中部县(今黄陵县)知县。他为政清廉,礼贤爱民,兴利除弊,在任期间,因善于治盗,地方安定受到百姓拥戴。

    九月九日同杨退庵中丞公

    张子吉孝廉赵秋水刘敬公

    文学登晋废藩台阁有怀桥山沮水

    张凤□

    荒郊秋色草萧萧,此日乡心倍寂寥。

    落帽正愁华发短,登高且喜故人招。

    晋王宫阙寒烟回,秦国关河客路遥。

    极目桥山沮水畔,好将归去伴渔樵。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张凤□(生卒不详),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与其弟张凤翀同为康熙癸丑年(公元1673)进士,后任四川丰都知县。颇有政绩与军功。张氏兄弟最后双双离官退隐,参加寄情山水的“五老社”。

    南城怀古

    刘尔□

    □畤昔何处,①遗祠久不闻。

    草明衙岭月,②山宿印台云。③

    三世山河改,千年王伯分。

    几番寻故老,寂寞忆秦文。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畤:今黄陵、富县部分地区,古称□县,□畤指古□县地区域。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地方。

    ②衙岭:指桥山。

    ③印台:即印台山。

    归西山①

    刘尔□

    野服幅巾青布鞋,②桃花细路引丹崖。

    水从高处堪栽稻,钱于完时且卖柴。

    伊尹不曾要鼎俎,梁鸿何况有荆钗?

    山深可免征书到,③省得寒冬与计偕。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西山:《中部县志·山川·西山》:“县内诸山之总岭也,方六七十里,大山巨壑,林木郁茂,石洞深潜。”

    ②野服:粗野之服。相对于官服而言。

    ③征书:征收赋税徭役的文书。

    登西山

    刘尔□

    中峰插天起,突兀耸危□。

    盘折自南来,西比奔万壑。

    川流乱地脉,丹崖互参错。①

    险涩樵不通,峭立如刀削。

    山色暝四望,高风势急薄。

    日夕云出岭,沉黑景弥恶。

    惨黯雨中树,隐隐露山脚。

    既骇逸群兽,山鬼复畏却。②

    谢公欲有问,③仰首近苍漠。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参错:参差交错的样子。

    ②山鬼:《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③谢公:即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东园

    刘□

    钟送夕阳落暮空,一尊高坐意不同。

    重楼四面邀明月,垂柳千条送好风。

    忽听琅□敲竹韵,①翻思珠玉唾诗筒。

    看他世上梦梦者,钱癖何如酒兴浓。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生卒不详),字日。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清顺治五年拔贡考授通判,未仕而卒。以文章艰深精致而著称。

    【注释】

    ①琅□敲竹韵:意谓竹子在风吹下发出相互碰撞的声响,如同美妙的音乐。琅□,本为珠子般的美石,此处为竹子雅称。

    夏日黄花谷西园

    张暨辰

    一

    松涛柳浪翻空,发散襟披自啸。①

    朝来爽气轩昂,高阁曦升东照。

    二

    筵转堂开绿映,水村山郭为邻。

    长夏征轺暂憩,②禽鱼花竹亲人。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张暨辰,(生卒不详),清代人。

    【注释】

    ①自啸:犹自呼啸为乐之态。

    ②征轺:运行的马车。轺:小型轻便的马车。

    黄花谷

    刘楫

    隔水城南谷,谷中事事奇。

    黄花欺白眼,①绿树盖清池。

    每值峰低处,有时云补之。

    不须劳鬼斧,②一洞自生芝。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楫,清代人,生平不详。

    【注释】

    ①欺白眼:欺骗了人的眼睛(前来观看)。

    ②“不须”二句:意谓无须通过人力作用,谷中自会长出灵芝。鬼斧:精巧的技能。

    印台山①

    韩必显

    览胜鸣金上,②瑶台倚印峰。

    沮流吞巨壑,桥耸傍元踪。③

    日观河山胜,云衢冠盖逢。

    登高应有赋,飞旗漫相从。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韩必显,清代人。余不详。

    【注释】

    ①印台山:位于黄陵县东二里处,因其形如三台而得名。传说黄帝升天时将大印埋于此。

    ②鸣金:意谓驾车。金,指系在马车上的铃。

    ③元踪:指黄帝陵。

    插剑石诗

    刘钦顺

    气吞宇宙前无古,况复关河百二重。

    六国既收四海一,独留长剑倚晴空。①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钦顺,清代人,生平不详。

    【注释】

    ①“气吞”四句:全诗歌颂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功绩。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六个国家。

    山寺

    刘尔怡

    石蹬延高台,①片月上山树。

    乱萤飞不定,半入云深处。

    欲扣烟中扉,闻道采药去。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怡(生卒不详),清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字埙篪,顺治八年举人,任贵定县知县,为官公正廉明。后回原籍中部县与牛光斗、兰薰、张凤□、张凤翀成立“五老社”,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饮酒赋诗。

    【注释】

    ①石蹬:石阶。

    暖泉芍药盛开兰滋侄邀同

    张九苞六翮艾端生饮花下

    刘尔怡

    一

    夕日含轻照,高林接远风。

    为欢寻五老,①爱客傍花丛。

    莺巢柳更弱,鱼戏波先红。

    谷口川如掌,四围山色同。

    二

    池咽泉声急,烛摇花架明。

    半年今夜酒,七十老人情。

    香露沾重袂,②昏钟度古城。

    尚能花下坐,杯到为君倾。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怡(生卒不详),清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字埙篪,顺治八年举人,任贵定县知县,为官公正廉明。后回原籍中部县与牛光斗、兰薰、张凤□、张凤翀成立“五老社”,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饮酒赋诗。

    【注释】

    ①五老:即“五老社”成员,有刘尔怡、牛光斗、兰薰、张凤翀、张凤□。五人均为黄陵人。清康熙年间,官至县令,颇有政绩,后不约而同辞官还乡,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以诗酒为乐,人称“五老社”。

    ②重袂:厚衣,袂,衣袖。

    桥陵古柏赋

    刘尔□

    维上群之列城兮,山□以多奇。耸子午之衍灵兮,历双钟而分支。合山川以右溁兮,凤凰高峙于西陂。揖衙岭而忽止兮,诸峰环卫而共之。王气郁郁万年兮,相传轩辕衣冠藏于斯。周穆驭八骏登太行兮,越汉武祈仙而立祠。乃筑台榭,爰作宫宅。周亿丈之城,植千种之柏。山丰土厚,祥萃地脉。时有云气以布濩,挹朔风而沾雨露之泽。闺魏晋与五代,奄唐宋以为晨夕。经岁历祀,瑞霭氤氲。高者参天,低亦拂云。干亭亭以直上,枝丝丝而旋纹。叶丛蔚而攒秀,气苾苾兮而吐芬。非烟非雾。亦青亦苍。黛横半岭,绿堆高冈。萑苇疑凝素于千顷,藻蘋似涵碧于汪洋。经回风而翻黯,色屡变而复黄。俯圣人之幽官,翳森排于鼎湖之旁。傲四时而常贞,曾不畏雪霰与冰霜。当夫青阳布令,勾芒鞭春;木欣欣以向荣,草芊芊兮向新。旭日始旦,士女缤纷;骚人墨客,公子王孙;携酒槪缘歉撸蚪宀菀宰饕稹Lな饔爸尾睿瓢傺爸邸W砥粝桑按渖孕拚妗<榷崾钛渍簦鹪扑耐拢簧酱l焞,热欲焦土。厚阴叠覆,如坐广宇。凉飔生寒,恍闻风雨。夜既沉而淹留,昼长啸而起舞。若夫梧桐惊落于一叶,霜林点缀夫秋容;桂影婆娑,浩魂当空。周匝密布,四望皆同。山高月小,滚滚水中。练曳龙首之口,珠耀水晶之宫。问天柱之远近,信广寒之可通。至若北风觱发,彤云欲雪;天地一抹,人迹断绝。枯枝秃干,六花凝结;如虎豹蹲,如冰柱折。尔乃扫雪石,和玉屑;流脂可煮,爽气堪挈。俨问道于崆峒,叩广成以秘诀。乱曰:昆仑西来,奠桥陵兮。二流环合,漆沮澄兮。轩黄之藏,风气凝兮。龙髯莫攀,邈独留此佳城兮。翠柏烟含,时有仙人飞腾兮。青青者叶,应圣人生兮。天开有道,翊我皇清兮。和气嘉祥,色葱葱其滋荣兮。万国享王,销戈兵兮。卜年卜世,“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兮。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陕西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人,康熙年间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渔家傲·中部县谒桥陵

    蒋冠伦

    四塞山河王者气,

    鼎湖龙去悲无计。

    汉武求仙台已废,

    华表外,

    桥陵万古何人识?

    北谷春深花满地,

    南流激荡波纹翠。

    岁岁年年时一祭。

    碑尚记,

    衣冠想象人文贵。

    1944年余正东主修选自民国三十三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蒋冠伦,清人,生平不详。

    skbshge

第一节 黄帝赞() 
孙中山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兰草选编选自《历代祭黄帝陵诗词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孙中山(1866—1925),近代*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在政治上实行新三民主义,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在哲学上提出“知难行易”说,批判了“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的保守思想。遗著编为《中山全书》或《总理全集》多种。

    【说明】

    此诗写于1912年3月。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派代表团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致祭,诗中表达了对黄帝的无限尊崇之情。本诗曾镌刻于黄帝庙门前一方形砖砌壁上。

    阙题

    秋瑾

    黄河源溯浙江潮,①卫我中原汉族豪。

    莫使胡奴留片甲,②轩辕神胄是天骄。

    '清'秋瑾著选自《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

    秋瑾(1879—1907),字□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诗人。1904年赴日留学,参加光复会、同盟会。1906因反对日本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因与徐锡麟分头准备起义失败而被捕,于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孙中山曾以“巾帼英雄”相赠。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秋瑾集》。

    【注释】

    ①浙江潮:即钱塘江,此指浙江的光复军反清起义。

    ②胡奴:指清王朝。

    七绝

    秋瑾

    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

    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清'秋瑾著选自《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

    秋瑾(1879—1907),字□卿,号竞雄,别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