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 >

第3部分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第3部分

小说: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虚、慢『性』腹泻者

    生山『药』研为细末,煮粥服用,每日三次。

    咳喘、痰多或无痰、咽干、口燥者

    可用生山『药』二两捣烂,加甘蔗汁半小杯用火炖热,温服。

    脾虚肾弱、缺乏食欲

    炒淮山『药』一两、党参五钱、白术三钱、生内金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气短微喘、便溏、口渴

    淮山『药』、北沙参、芡实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肾虚而小便清长

    可用炒山『药』、益智仁各一两,五味子五钱,共研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服,每日两次。

    *脱垂、脱肛

    炒山『药』二两、黄芪一两,水煎服,可治气虚所致的脱肛、*下垂等症。

    经闭、食少、消瘦

    生山『药』三两、鸡内金九钱,共研细末,每次三钱,一日两次,温开水或糯米酒送服。

    脾虚所致的白带增多

    炒山『药』、炒扁豆、芡实各等份,水煎,取汁代茶饮。

    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

    可用生山『药』三两,糯米适量同煮粥,加川断、杜仲、黄麻根各五钱用布包好放粥中,同煮成粥后去『药』服用,每日一剂。

    心悸气短、出汗

    山『药』、当归、党参各二钱,猪腰一两,先将猪腰洗净,去筋膜、臊膘;再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一同与猪腰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炖至熟,捞出猪腰待凉后切成薄片,放入盘中加酱油、醋、姜丝、蒜末、芝麻即可食用。

薏米——药用功效高() 
薏米又为薏苡米、苡米、米仁,在平泽及田野都可种植,它形如珠子而稍长,人们也称之为薏珠子。

    薏米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固醇,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它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胀、镇静等功效,常用于体虚及病后恢复期的『药』用食物,也是老年人及儿童较好的辅助『性』食物。

    薏米全身是宝,苡仁酯、苡仁油、薏苡素、薏苡根、薏苡叶都可入『药』。苡仁油能促进呼吸、使血管显著扩张,减少肌肉及末梢神经的挛缩及麻痹;苡仁酯,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用于治疗胃癌及*颈癌;薏苡素,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薏苡根,具有滋补、抗癌、降压、解热、利『尿』、驱虫之功能,适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蛔虫病等症;薏苡叶,可煎茶饮,其味清香,饮之可以利『尿』。另外,由于薏米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一直被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

    民间通常用薏米与其他食物同煮成粥食用,有益于补脾、利『尿』、行气、去湿等食疗。民间流传着用薏米作食疗的多种方法,在此介绍最简便易用的几种:

    薏米生姜羊肉汤

    原料:

    薏米50克,生姜20克,羊肉250克。

    做法:

    羊肉洗净切小块,与薏米、生姜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煲汤,调味佐膳。

    特点:

    适用于寒湿型腰肌劳损、腰痛、阴雨天受凉或劳累后加重者。

    薏米鸡汤

    原料:

    鸡1500 克,薏米100 克,党参30 克,生姜20 克,葱2根,料酒、精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

    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剁去脚爪,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洗净,党参、薏米浸洗干净,生姜去皮拍破,葱洗净,沙锅加清水,放入上述原料,置大火上煮熟,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熬煮2~3小时至鸡肉熟烂,从沙锅中拣出姜、葱,调入味精,撒入胡椒粉,拌匀即可。

    疗效: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薏米鸭冬瓜汤

    原料:

    光鸭1只,冬瓜连皮约500克,薏米50克,陈皮1块,姜3片,水8杯,盐适量。

    做法:

    将鸭洗净,切去鸭尾,薏米用滚水浸洗,陈皮用冷水浸软,冬瓜刮瓤。姜片洗净,与鸭、陈皮和薏米及水一起放入煲内,加盖用慢火煲约2小时,冬瓜洗净,放入汤内,再煲大约1小时,加适量盐,即可饮用。

    特点:

    可去湿健脾,利『尿』。

    薏米甜汤

    原料:

    薏米25克,百合、红枣、冰糖适量。

    做法:

    薏米洗净放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慢火煮至薏米熟透,放入百合、红枣再煮10分钟,捞起放小碗中,另用锅煮甜糖水,冲入碗中即成。

    特点:

    养颜美容。

马铃薯——地下苹果()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是人们餐桌上熟悉的主角。近年来它声望越来越高,早年闻名的“法国油炸土豆片”,如今也脱胎换骨,变得更加诱人。当今,“花纹马铃薯片”、“马铃薯膨化食品”、“油炸土豆甜圈”、“土豆巧克力糕”等等更是琳琅满目。马铃薯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菜肴。外国专家声称:“每餐只吃马铃薯配上全脂牛『奶』,就能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此话并不夸张。

    首先,从营养成分看,马铃薯含淀粉15%~22%,可溶『性』糖1%~1。5%,蛋白质2。3%,脂肪约0。2%,并含有1。1%左右的矿物质和较多的各种维生素。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粮谷类(以干物质计)。它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很丰富(每100克中含93毫克) ,『色』氨酸的含量也较多(每100克中含32毫克) ,且大部分是有效成分,便于人体吸收利用。其次,马铃薯虽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却是一种低热能食物,堪称减肥佳品,500克马铃薯只有76千卡热量,和一个苹果不相上下。以1克对1克计算,它的热量低于米面,且每100千卡热能中有10千卡来自本质好、易于消化的蛋白质。

    再者,马铃薯富含维生素b、c及造血素——铁和叶酸。若每人每餐只吃马铃薯便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2

    和叶酸,以及每日所需量1。5倍的铁,3~4倍的维生素b1

    ,10倍以上的维生素e,马铃薯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钾、锌、铜等物质。

    马铃薯还可做『药』用。中医认为:马铃薯味甘辛、『性』寒,有解毒、消炎等功效。将马铃薯洗净切片,用开水烫一下,取出拌入白糖及姜汁少许,每日配稀饭吃,对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有效。鲜薯捣烂挤汁,空腹饮用能治慢『性』胃痛,并对便秘、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痔疮等症有疗效;同时对『药』物中毒还有催吐解毒作用。对湿疹可用新鲜成熟的大个马铃薯去皮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换3次。对腮腺炎可将鲜薯切碎,加醋磨汁外涂患处。此外,鲜薯汁涂治疗火烫伤也有效果。

    需要指的是: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特别是在发芽的芽根周围含量特别多。这种有毒物质叫龙葵素,人吃了会引起呕吐、发冷、造成中毒。因此,要将在储存中发绿、变青、长芽的马铃薯的变『色』部位和芽根部位挖掉才能吃。所以马铃薯不要生吃,要经过高温将龙葵素破坏后食用才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学家们在研究培育一种能生吃的马铃薯,这种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可与牛肉相媲美,它不用煮,不用炒,去皮后便可食用。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数量占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然而加工利用能力并不高,大多是保鲜食为主,一旦消费不了,容易造成腐烂变质而浪费。当今,有些盛产马铃薯的国家,拥有马铃薯系列食品高达数百种,如果多加借鉴前景十分广阔。

南瓜——餐桌上的保健物() 
南瓜,又称番瓜、金冬瓜、饭瓜、番南瓜,原产亚洲南部,现已在我国广泛种植。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它的食疗与『药』用价值。《诗经》中就曾记载过南瓜的食疗。明《本草纲目》称它能:“补中益气”。中医主为南瓜有消炎、止痛、解毒、养心、补肺等作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使南瓜这一普通食物身价倍增。

    在一个以南瓜为主食的日本北海道某村庄里,几代村民中几乎无人患糖『尿』病和高血压,胃溃疡等发病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这一现象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与兴趣。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南瓜含有锌和钴,其中钴是构成人体红细胞的成分之一。因而常食南瓜有补血益气作用。南瓜中的果胶物质,不仅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黏合,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还能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黏附在一起,对治疗肾病、肝炎、胃溃疡也都有较好疗效。

    南瓜中的某种特定成分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功能,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临床实践证明,常食南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南瓜便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此外,南瓜还可治疗小面积轻度烧烫伤,取南瓜和瓤捣成糊状,涂敷患处,可愈。因为南瓜中所含的葫芦巴碱、精氨酸、胡萝卜素等,具有消炎、止痛作用。

芋头——食药并用() 
芋头又名芋艿、『毛』芋,有水、旱两种,旱芋大多种在山地上,水芋多种在水田里,芋有六种: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野芋、连禅芋,叶呈盾形;叶柄长而肥大,地下有肉质球茎,既可食用,又可繁殖。

    早在15世纪,芋头就作为人们的主食了。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很高,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并种植。

    芋头味辛、『性』平、滑,内含丰富蛋白质、淀粉、脂肪、糖、钙、硅、铁等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和皂素,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它有消疠、消结、宽肠、止渴的功效。生嚼能治绞肠痧,蒸煮能疗热止咳,还可治瘰疬(颈淋巴结核)肿毒等。中医认为芋能温养肠胃、润肌肤,疗烦热,对通肠道、破淤血也有很好疗效。芋艿制成丸剂,可治瘰疬,芋片调以胡麻油可敷治火伤、烫伤。

    芋头的茎叶和盐一起研碎,敷在蛇虫咬伤和痈肿毒痛处,有很好的疗效。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一节中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处士刘易隐居在王屋山,看到一只蜘蛛被蜂蜇咬,堕落在地,腹部鼓得快裂开了,蜘蛛慢慢爬进草丛,把芋梗咬破了,接着将自己的疮口在芋梗破裂的地方不断摩擦,过了一段时间,腹胀消失了,蜘蛛身体恢复如初。

    所以人们便用生芋梗来治蛇、虫、蜂蜇伤处,以达到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

大豆——食中精品()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大豆的民族,为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的膳食是以谷物为主的杂食『性』结构,有碳水化合物成分较多,蛋白质相对不足的倾向,大豆所提供的蛋白质弥补了此不足。因此,大豆对增强人的体质,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奉献着。

    我国『药』物学家认为大豆有着很多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它能“逐水胀、除胃中热痹、去肿”、“治肾病、利水下气。”

    大豆可以加工成上百种食品,这些食制品营养丰富、物美价廉,诸如豆芽、豆腐、腐竹、豆浆、豆腐干、豆腐脑、豆腐泡等,成为大众化的美味食品。

    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源与油源,其品种繁多,有黄豆、黑豆、红豆、赤豆、绿豆、菜豆、豌豆、刀豆、扁豆、蚕豆等,是营养丰富大众化的健康食品,由于其中有寒、热、温、凉之分,补泻之别,食用时要依人的不同体质、地区的不同气候进行选择,现将其不同『药』用价值分述如下:

    黄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胃、利湿消肿。适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腹泻、风湿痹痛、痛疖疮肿、缺失『性』贫血、自汗、盗汗、习惯『性』便秘、钩虫病、下肢溃疡,寻常疣及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人食用。煮时不要加碱,以免维生素b1

    等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黑豆

    味甘『性』平,可补肾、利水祛风、解毒、肾虚消渴、肾虚腰痛、肾虚不孕、阳痿不育、腰酸耳聋、虚热、盗汗、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风湿痹痛、伤风感冒、热病烦躁、胸闷不舒、『妇』女闭经、产后血眩晕、恶『露』不净、烫伤、小儿丹毒、疮痈肿毒、『药』或酒精中毒病人食之大有裨益。

    红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肾,此豆可菜、可果、可谷,为豆中上品。适宜于脾虚食积,消化不良、糖『尿』病、口渴多『尿』、白带白浊、脚气浮肿、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盗汗、便血、腮腺炎病人常食。

    赤豆

    味甘『性』平,可利水除湿、解毒消肿、排脓,煮汤、粥、饭均可,也可作月饼、糕点、汤团,包子馅。脾虚水肿,脚气浮肿,肾炎水肿,腹水胀满,脾虚泄泻、痈疽肿毒初起及黄疸、产后缺『乳』、痔疮出血、婴儿湿疹、腮腺炎病人尤宜常食,但津血枯燥、消瘦、多『尿』者不宜食用。此外作赤豆汤时宜现煮现吃,放置时间过长易变质。

    绿豆

    味甘『性』寒,可消暑利湿、清热解毒等。名医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特别适宜于暑热烦渴、疮疖痈肿,『乳』痈初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消渴病、高血脂症、肠炎、痢疾、腮腺炎、麻疹、风疹、荨麻疹、痤疮、慢『性』咽炎病人食用,脾胃虚寒者忌食。

    菜豆

    味甘而淡,『性』平,可健脾、利『尿』消肿。对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肿瘤病人食之尤宜。但菜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等,故烹调时应炒熟煮透,以防中毒。

    豌豆

    味甘『性』平,可和中化湿。解毒疮、通『乳』、霍『乱』吐泻、转筋、心隔烦闷、脚气浮肿,痈肿毒,产后『乳』少、糖『尿』病患者食之有益。

    刀豆

    味甘『性』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