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 >

第4部分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第4部分

小说: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豆

    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降逆止呃、益肾,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肾虚腰痛、妊娠腰痛、『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喘息咳嗽,鼻塞头痛,时流浊涕及小儿百日咳、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食之有益,常食还有预防龋齿作用,但胃热盛者不宜多吃。此外,刀豆做菜时,应煮熟炒透,以免其中的血球凝集素等成分引起中毒。

    扁豆

    味甘,『性』微温,可健脾、化湿等。脾虚泄泻、脾虚带下、暑湿吐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胎动不安及脚气浮肿、妊娠呕吐、小儿百日咳病者最宜食之。但湿热所致泄泻大便臭秽及带下『色』腥臭者不宜食。此外,新鲜扁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血球凝集素和溶血成分。宜煮熟后食用。

    蚕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胃、利湿消肿。适宜于消化不良、食少便溏、各种水肿、慢『性』肾炎、小便不通、吐血、胎漏、急『性』湿疹、秃疮患者食用,过量食用令人腹胀,应注意适量。

豆制品——食用有学问() 
豆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价格低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但是豆类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在制作和食用大豆食品时,不注意消除抗营养因子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成分呢?

    胰蛋白酶抑制素是其中的一种,如生黄豆中就有这种有毒物,它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一般煮沸和煮熟后这种有毒物质就被破坏。若将未煮熟透的大豆吃下或未煮熟的豆浆喝下,就容易发生中毒症状,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

    凝血素,它能凝集红细胞。一般大豆粉中含有大约3%的凝血素,在人体消化作用下,大部分凝血素会丧失其活『性』,但仍会部分残留,对人体红细胞起着不利的凝聚作用。只有在加热时才易被破坏,吃豆类时一定要先煮熟。在豆类中以生扁豆含这种毒素多,特别是秋后的扁豆毒素更多,如误食未煮熟焖透的扁豆数小时后就会引起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还有一种叫肠胃胀气因子。在脱脂大豆粉中,它的含量较多,豆粉在加工成浓缩物与分离物后,胀气因子也就逐渐减少,因此大豆粉必须煮开后才能食用。此外,对大豆中的过敏因子更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给新生婴儿食用的豆『奶』中,只有通过加热才可除去。

    此外,大豆食品不同的食用方法,其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不同。干炒大豆常因加热不够半生不熟,消化率一般不超过50%,煮大豆若煮不烂,消化率也仅有65%;而将大豆制成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消化率大为提高;一般豆浆消化率为90%;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的消化率可达92%~94%。

棉花——太阳的孩子() 
棉花,古称“吉贝”,因它喜温,其叶瓣呈掌状浅裂,并随阳光与温度的变化转移而生长,故又称之为“太阳的孩子”。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开始栽培棉花了,至宋代棉花的种植就更广泛,宋诗人苏可叔诗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引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浓厚气息与情趣的机杼织布的生活情景。

    说起棉花,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在17世纪伏尔加河西岸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怪的果实“白浪契”。它身披白『色』茸『毛』、且有头、有腿、有尾,很像羔羊。当微风吹过,它便垂下头来仿佛在吃草,青草凋萎后它也就是枯死了,人们把它叫“羔羊树”。后来才知道,它就是棉葵科棉属的农作物——棉花的植株。

    棉花一般可分为陆地棉、非洲棉、海岛棉、亚洲棉(又叫中棉),它是由印度经海道传入我国的,是我国长期广泛栽培的品种。

    棉花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是取其纤维用于衣、被原料外,据科学家的发现,从棉花中可以提取许多种有用物质,如棉花叶中可提取的柠檬酸、苹果酸和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棉花秸进行浓缩可成为喂养家禽家畜的丰富饲料,从棉花籽中可获取能食用的蛋白质等。

    目前,虽然世界上充斥着多种化学纤维织成的纺织品,但棉花这一天然的纤维,却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纺织品原料。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育种、控制光照、土壤湿度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红、黄、棕、蓝等 20 多种新型的彩『色』棉花来,它不仅『色』彩鲜艳,富弹『性』,还可直接仿制成各种彩『色』棉纱,织成各种彩『色』的棉布,使人们生活更多丰富多彩。

芝麻——益寿的佳品() 
自古以来,芝麻就被人们视为抗老益寿的保健食品。

    芝麻又称胡麻、油麻、脂麻,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有良好的滋润补养强壮之功,《本草纲目》中称黑芝麻为黑脂麻,黑芝麻入『药』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在历代祖国医学典籍中记载着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补肝肾、润五脏,可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日、皮燥发枯、『妇』人少『乳』、经阻等症。

    经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黑芝麻中含有60%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甘四酸、甘二酸等,其中亚油酸有调节人体胆固醇的功能。此外,还含有芝麻素、叶酸、蛋白质、糖、铁、钙、维生素e、维生素b等物质,尤以维生素e为丰富,而维生素e是当今世界风行的防老抗衰『药』物之一。实践证明,它确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良好效果。

    芝麻在民间常被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并流传着不少食疗方法。

    治大小便不通

    可用黑芝麻15克冲开水服,或用50克水煎,空腹服。

    治『妇』女少『乳』

    用黑芝麻150克炒熟研末,每次用黄酒冲服10克;如加猪蹄汤送服则更有效。

    治绦虫病

    黑芝麻 30 克,水煎去渣,加糖少许,空腹一次服用。

    治肾虚眩晕

    头发早白,用黑芝麻、何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慢『性』气管炎

    以芝麻、生姜各25克、瓜姜1个,水煎服。

    久咳无痰

    芝麻20克,南杏仁15克,捣烂开水冲服,或水煎加冰糖服,每日1剂。

    此外芝麻还有美容效果,对皮下脂肪不足,身体欠曲线美,肌肤粗糙,有黑斑及雀斑,孕『妇』头发无光泽等,多食芝麻能防止皮肤病以及湿疹等皮肤疾患,也有较强的抵抗力。

    腹泻者以及牙疼、脾胃症者,慎食芝麻。

麻——与丝绸相媲美() 
麻是我国较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它在棉花传入我国前就为我国人民所重视并种植与使用了。由于它含有很强的韧皮纤维,故常为人们用来制作衣用原料。

    麻分为苎麻、蕉麻、黄麻、蓖麻、*等。

    苎麻

    它是麻中“上品”,欧美人叫它为“中国麻”,早在唐宋时代,我国南方各省均有栽植,我国人民用苎麻纤维制作纺织品已有4000 多年历史。“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说的便是当年的苎麻织品能同丝绸相媲美。由于苎麻茎部韧皮纤维有光泽、富弹『性』、且耐霉、不皱缩与易染『色』的特点,故可用于制作布匹、渔网、绳索、橡胶衬布、麻屑、麻绒,可织毯和做填充材料。经化学脱胶或变『性』处理后,柔软『性』提高可织帆布,还可与化纤、丝、『毛』混纺生产中、高档衣料,它凉爽,挺括、十分适宜暑夏穿着。特别是苎麻叶片可加工成麻茶、饼干等食品。中医学认为:麻『性』寒味甘,能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

    蕉麻

    又称麻蕉,它原产菲律宾,又称马尼拉麻,我国南方也有栽培,它是高大的草本植物,形像芭蕉,其纤维坚韧、有光泽、耐水浸,收获时用刀将它茎上的外皮剥下,用水浸、去杂质、晒干,便成为麻的纤维,用来制造渔网、绳索、船缆,也可用来编制地毯、席子与制作麻织衣料,以及床帐、窗帘、帽子,还可制造各种坚韧耐用的蜡纸、复写纸和照相感光纸、钞票等。

    黄麻

    喜高温、湿润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地,收割后经沤泡、剥皮、冲洗、晒干便成黄麻纤维,它细长柔软而有金『色』光泽,被誉为“金『色』的纤维”。黄麻的茎皮纤维有很强的吸湿『性』,有防『潮』的优点,是制作帆布、地毯、修饰墙壁的极好原料。黄麻的种子含油量高达14%,可用作工业与医『药』上用油的原料。

    蓖麻

    它在我国种植的时间很早,全株光滑,种子呈深紫『色』,晶莹,光润,有很多银灰『色』的麻点,故称“蓖麻”。蓖麻种子含油率很高,几近种子重量的一半多,它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制润滑剂、媒染剂、印油、塑料等。蓖麻油含有很强毒『性』的蓖麻素与蓖麻碱,不可食用,但可用少量的蓖麻油来治疗大便秘结与肠寄生虫病,蓖麻子饼可用作杀虫剂,蓖麻油的根、茎、叶、种子也都可入『药』,有着祛湿、通络、消肿、拔毒等疗效。

    *

    它的种植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人把它用来织制麻布衣,成为当时最广泛使用的衣料,后来棉花传入我国,麻布成衣仍相当普遍,宋代的《田园·杂兴》诗中写道:“昼出来耕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便是说明。

    *是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纤维长而坚韧,耐腐烂,因此还可以用来织制、帆布、防水布、地毯以及粗、细麻布。*和丝的纤维可以混纺成高级纺织品,轻柔耐用,*经化学处理脱胶后制成短纤维,可以同洁白松软的羊『毛』相媲美。

    *用处广泛,其种子可榨油,榨后的油粕可作饲料,麻籽油可用来治疗贫血和神经衰弱,果仁叫火麻仁,其『性』平、味甘,可用于主治润燥、滑肠和大便燥结,麻秆还可用作造纸。

    *有一种特殊功能,可用作麻醉剂,有的人把*混入烟草或饮料中来吸用与饮喝,因此极易上瘾、并引起中毒。今天世界猖獗的非法毒品交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它已为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种植与贩卖。

食用油——营养价值高() 
在农作物中食用油脂最大的来源,首推大豆、花生、芝麻、玉米、橄榄、菜子、茶油、葵花子等,它们占世界总油脂的50%以上。

    大豆油

    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e、维生素b2

    、胡萝卜素、铝、铁、磷、卵磷脂、固醇等成分。它具有驱虫、解毒、润肠等功效。大豆油中的亚油酸能预防结肠直肠等多种癌症,常食用大豆油可促进胆固醇的分解与排泄、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对治疗肠梗阻、大便秘结有很好效果。

    花生油

    含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种主要食用油,花生油中不含胆固醇,有较为全面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e,适宜所有人群特别是老年人食用。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它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可预防肿瘤类疾病,经常食用花生油,对肺热、燥咳、胃痛、『尿』酸过多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也有好处。

    芝麻油(又称麻油

    ) 含有大量脂肪与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油酸与亚油酸的甘油酯,是调味品中香气浓郁的一种。

    芝麻油中所含的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加速人体代谢功能,其所含的铁与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清除血管堆积物的重要成分。芝麻还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于脱发、早白、腰膝酸软、步履艰难、五脏虚损、肠燥便秘也有很好疗效。特别是芝麻油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有益益寿延年的作用。

    玉米油

    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玉米胚中脂肪一般在17%~45%之间,约占玉米脂肪总量的80%以上,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它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玉米油熔点低、耐高温,易为人体吸收,其吸收率高达98%以上,具有较为全面的微量元素。玉米油含有较多植物固醇,为谷固醇、豆固醇,具有阻止胆固醇在肠道被吸收的功能,可预防血管硬化,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代谢,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橄榄油

    是从橄榄果实里直接冷榨出来的油,其『色』为『液』态的黄金,是橄榄树的精华,『色』呈黄绿,气味清香,素有“『液』体黄金”之誉称,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用油。

    橄榄油中含有油酸,它除供给人体热能外,还能调整人体血浆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比例。橄榄油中所含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的比例正好是人体所需的比例,类似母『乳』,这也是其他植物油所不具备的。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研究学科表明橄榄油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提高内分泌系统与保持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以及防辐『射』,均有较好的作用。

    菜籽油

    菜籽油中主要营养成分为油酸、亚油酸以及多种维生素,是人们常用的油料之一。菜籽油具有调味、清热、解毒、通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痈疽、肿毒以及烫伤等病症。菜籽油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适宜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患者食用。

    茶油

    它是油茶的种子榨出的油,是植物油脂中的珍品。茶油中含有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83%、玉油酸含7。4%,它易为人体所吸收与利用,易消化,煎炸食品『色』香俱佳,烹调菜肴烧炖鱼肉别具风味,常食茶油对防治血管壁硬化,降低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