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357部分

铁十字-第357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大不列颠退出战争,合众国能独立打赢么?”罗斯福先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金上将。

    “如果四大自治领还能和我们在一起,我认为是可以打赢的。”金上将略一思索就得出结论,“英伦本土退出战争后,意味着我们就不必在再向他们提供支援,也不用在亚速尔方向投入更多精力,我们可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远东,那些资源将全部用于对日作战。胜利逻辑会变成这样:我们先干掉日本,接管整个东亚和太平洋,然后与苏联联合在一起,利用中、俄两国庞大的人力和陆军部队,再加上我们的海军,发动全面反攻。当然,这样一来胜利时间会长很多,我预计需要到1948…1950,您得再连任两个总统周期。”

    马歇尔则认为:“如果英国退出战争,民众或许会要求我们惩罚并消灭日本,但可能不再支持我们与德国敌对。我们战略方针就会变为消灭日本并控制太平洋,隔着大西洋与德国对峙,或许再过20年又有一场世界大战:那将是德国领导的欧洲、非洲集团与我们领导的美洲、亚洲集团的总决战;也有一种可能性是打不起来比如出现毁灭性的武器!”

    “需要与德国媾和么以换取德国放弃支持日本?”史…汀生提了一个建议,“可以暂时稳住他们。”

    “德国也许会接受,但不会真正放弃轴心同盟,比如还会继续输出武器、物资和技术,德国需要日本拖住我们,为他们整合欧洲、消化非洲和中东争取时间。”

    外面有人把新的电报传了进来,赫尔看了之后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重庆当局拒绝了增派部队到印度的请求,但同意我们与**政权接触,同时提出一个建议,既然**一再表示缺少物资和装备,也表示有强烈的抗日愿望,他建议由**派遣3…5个师去印度,由我们进行武装;我们与**在重庆方面的对外联络代表进行了接触,他们表示不反对派遣一些军队去印度作战,但要求英国政府承诺给予印度人民独立自主,同时要求明确归还香港。”。

    “另外,**提出如果他派出部队,要求获得独立政治地位,与重庆当局的军队分开管理,同时要求我们提供安全保障和承诺,在**部队投入印度后,重庆当局不能对**施加军事压力,同时必须解除对延安一带的经济封锁……”

    “最后,他们指出他们大概可以派3万人,再多也没有了,如果他们为盟军事业做出了贡献,希望在战后能成立联合政府并容纳**,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麻烦(13)() 
“才三万人就敢提这么多要求?金上将嘟囔着,“这批**分子不是疯了吧,还以为我们求着他们出兵呢。”

    “对重庆当局的答复我丝毫不感觉意外。”赫尔叹了口气,“观察员告诉我们,蒋政权已为新一轮内战做好了准备,舆论上早已发动了攻势,现在就缺一个合理的借口,同时还顾忌于我们的反对。”

    “但很快这种顾忌就会消失的。”马歇尔评论道,“蒙巴顿的副参谋长魏德迈将军拍电报给我,基于盟军印度方向补给线暂时断绝的缘故,为加强印度一线防御,他要求停止向中国国内提供有关物资。”

    魏德迈是标准的德国后裔,其祖父母全是德意志人,在100多年前移居美国,2年前他因为亲德嫌疑遭到调查,不过他的岳父斯坦利…恩比克是马歇尔的副手(陆军副参谋长),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随即他被参联会派遣到印度。他当初是美军驻中国第十五步兵团的副团长(史迪威只是营长),算得上美军中为数不多的“中国通”

    “酸性子乔(史迪威)会干掉他的!”史…汀生说了一句俏皮话。

    “不,史迪威同意了,他说,暂时用不着给花生米再送物资和军火,给了他也是打内战,还不如留在印度打日本人。”

    “这……”赫尔没辙了,“**的意见到底怎么看?有些是政治的,有些是经济的,为数不多是军事的。”

    阿诺德道:“我没接触过**军队,但我认为,他们充其量只是一些民兵性质的游击队,我们不必投入太多重视,有些条款简直是强人所难。”

    “香港的事可以谈,但印度独立温斯顿是不会答应的,他现在处于如此不利的境地,如果再答应印度独立,明天他们就会推翻他,告诉去延安的人,和**慢慢谈,态度可以客气一些,物资和军火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提供给他们一些。”

    “为什么您如此重视**?”李海十分纳闷,“我甚至认为您对他们的期望超过了对重庆的期望。”

    “**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他们的领袖却很有眼光,你们不要以为这些条件是漫天要价,我认为很多都是合理的。”罗斯福逐一解释道,“比如独立指挥,这明显是接受了上次中国远征军的教训;比如印度独立,这才能激发印度民族保卫国家的自觉性;比如联合政府与民…主化进程,说明他们对未来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是有系统思考的……之所以提这么多条件,说明他们真心实意是想参与共同作战,这比蒋政权的态度要积极得多,比斯大林更要开明许多,如果我们今后不想失去中国,必须与**耐心且认真地打交道。”

    金上将被他这番话绕糊涂了:“那现在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可答应一部分,但希望**出兵,并要求他们派5万人以上的部队。”

    围绕**的讨论很快就过去了,在所有人看来这不是主要的,关键还在于大英帝国的局面怎么办。多诺万局长虽然颠覆了不少南美的小国,在伦敦时也豪气冲云天地表示可以出动别动队。但静下心来想想,马上就有点打鼓这不是小事情,这是要在列强之一中搞颠覆,而且是**裸的武装政变。别看美军在英国有两个师,可英国陆军至少有300万,一旦丘吉尔没控制住场面让他们反扑过来的话,只怕被打得连渣滓也不会剩下来。而一旦失败,那是**裸把英国往德国怀里推。个人得失事小,连累了美国整体战略格局怎么办?连累了总统怎么办?

    “问题的核心在于两方面……”赫尔国务卿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发言总能一针见血,“第一,我们需要的是不利于我们的民主,还是有利于我们的独裁?第二,我们能接受比较稳定的损失,还是能接受比较大的挑战他有可能是战略契机,也有可能是战略失误。”

    “就没有在平和基础上扭转局面的办法了么?”史…汀生感慨道,“成功了最多是维持我们目前在英国的现状,但失败了会造成极大的冲击,风险与收益实在不成比例,这个决策政府也好,参联会也好,都没有下决心的能力,必须国会授权或者通过,但一旦放上去讨论,马上就是重大问题。”

    “要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有一个。”马歇尔考虑很久,缓缓提出了他的意见,“英国人丢掉的是信心,失去的物资,我们给他们信心并保持物资供应畅通。”

    “有这样的办法?”

    “有。”马歇尔点点头,“我的逻辑是,加快执行c计划,去打亚速尔,只要拿下亚速尔,对英国的物资供应渠道便打通了,英国佬有了足够的物资,有什么理由不打下去?再这样还要投降,那才是不折不扣的英奸!”

    “我反对!”金上将有些气急败坏,“上次说好了的,c计划还不成熟,飞机、航母、陆军都不够,现在去打失败概率很高。他…妈的!我宁可去不列颠搞政变也不去打亚速尔。”

    “政变!”两字冲击着众人的头脑,让他们的神志开始清明起来,选择性地无视了金上将的粗话。

    “可以打亚速尔么?”罗斯福把头转向李海。

    “从军事角度讲,失败概率很高,但从政治角度讲,亚速尔战役失败的后果远比整编的后果小。”李海的话说得很隐晦,但所有人都听懂了:从军事角度讲,亚速尔战役不该打,至少现在不该打,从政治角度讲,亚速尔战役非打不可,而且要快,再慢的话英国就撑不住了。

    金上将傻眼了,哆嗦着手指着参联会的同僚:“你们……你们……不会都同意吧?”

    “陆军你不要担心,我会从英国协调2…3个师过来,陆军自己3…4个师的损失还是承受得起的。”马歇尔表态道。

    “陆航也豁出去了,如果皇家空军飞行员赶到,我们准备牺牲1000架飞机。”阿诺德面无表情,“反正天天空袭亚速尔也是损失,长痛不如短痛!”

    金上将哭丧着脸:“海军,海军不行啊,大西洋舰队航母才4艘,护航航母就20多艘……”

    “到10月份有多少?”

    “6艘正规航母,30多艘护航航母。”

    ****生点点头,最后补上一刀:“我认为兵力基本够用了,因为德意舰队主力全部冲入印度洋西行了,无论他们去打南非还是印度,没有3个月不能回来,这是非常难得的空档期!”

    “10月份发动战役可行么?”罗斯福最后征询金上将的意见。

    “我……”金上将实在说不出话来了。

    “请海军再斟酌一下。”罗斯福略微有些不满,但没有逼迫金上将,反而对多诺万交代道,“尽快遴选可靠的别动队员,如果c计划执行不了,你具体负责执行。”

    “总统,我……”

    “严格保密,不要告诉国会,一切后果我来承担,如果失败我下台就是。”罗斯福顿了顿,“一切为了合众国,没什么个人荣誉和利益是不能牺牲的,这个要求下到最普通的士兵、上到三军总司令一视同仁!”

    散会时,金上将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就在华盛顿为下一步事态演变而忧心忡忡时,延安的窑洞里,吞云吐雾背后也是阵阵激烈的争论。

    “润之,出兵印度这件事有很多同志不赞成呢?”

    “说来听听。”

    “第一,老蒋不派兵,尽让我们去,这算不算削弱边区防御力量?第二,您不仅答应派兵,还要抽调政治过硬、军事素质高、有红军经历的老革命,大家很有意见,这3万部队都不好调,全是部队骨干,谁都不肯放;第三,印度这地方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法开展群众工作,没法建立可靠根据地,完全是单纯军事路线嘛……”

    “同志们这些顾虑我都考虑过,但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不是脑袋一热。”

    “首先,重庆方面假抗日、真内战的面目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了,由于苏联同志在某些问题上的不谨慎,让他们抓到了把柄,现在答应派兵出击有助于改善我党的形象,特别是重庆不出兵而我们答应出兵,是一个很好的得分契机;其次,去印度开展武装斗争,七分军事、三分政治,要在英美当中周旋,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军队联合作战,不派遣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的同志怎么行,而且要尽可能挑选文化素质高、会讲英语的同志去,在印度我们要接触世界最先进的坦克、火炮、飞机,汽车,没文化素质怎么行?

    现在我们派出去3万骨干,以后收获的就是掌握最现代化军事理论和实践的3万精锐,还是美国老板出钱出力培养我们,这生意再划算不过,大家不要舍不得呦……”

    这种俏皮的湖南话让很多人笑了起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度目前是英国殖民地,这种局面将来一定会改变,只要我们能扎下根,赢得民众信任,帮助他们抵抗日本侵略,今后一定会有收获的日子,这种心中的根据地永远强于地图上的根据地。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利的,永远是人心向背!”(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第三十三章 麻烦(14)() 
送走霍普金斯和多诺万后,丘吉尔度日如年,每天翻来倒去地就在思考英国版“长刀之夜”应该怎么搞及其后果,说句实话,他有时甚至都有股冲动想到监狱里去问问鲁道夫…赫斯当年元首成功操办的“经验”,最后硬生生抑制住了这种冲动。

    在此期间,其他所有事务他都一概不关心,内政事务全都推给艾德礼等人管,军事事务全交给了布鲁克和庞德处理,这与他从前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形象相比无疑是极大的反差,让艾登和艾德礼背后的密谋集团欢欣鼓舞,认为他终于在认真思考去加拿大寻找出路的可能性了。鉴于人的思想观念转变需要时间,密谋集团从上到下传达这种念头、控制局面也需要时间,温莎公爵与德方谈判更需要时间,因此彼此间维持了相安无事的格局。

    在一片纷纷扰扰中,无论印度还是澳新发来的、如雪片一般的求援电报全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到8月6日,日德联军肃清了南印度最后残余的英印军,现在就地图范围而言,北纬14度以南的印度领土基本全被控制住了(实际不可能渗透下去),印度国民政府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部队番号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集团军一级的番号。

    不过日德联军的主力还是最初投放的3个步兵师团、1个战车师团和2个德国海军陆战旅,减掉作战中陆续损失的人员,总共加起来共约10万人出头,即便再加上2个飞行师团和海军陆基航空兵,也堪堪就12万兵力,这一点兵力对广袤的印度领土而言实在是过于稀疏了。

    另外2个德国海军陆战旅一直停留在锡兰岛巩固防御,山下奉文和舍尔都想得很清楚,这是他们的根据地和大本营,绝不容有失,因此丝毫没动过追加增援的念头。但对至今依然滞留在菲律宾的军队,山下奉文提出了火速到位的请求,同时向东京拍发电报,要求将缅甸方面军3个师团的部队划归其指挥,并要求国内继续派遣兵力。同时还特意提出,希望将第4战车师团下属的两个战场旅团补充兵力后扩充成3个独立战车旅团,并推荐战功最打、拥有击溃英军坦克旅经验的武田攻为新任旅团长。

    消息到东京后引起了大本营热议,对派遣军在印度的进展,各方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听说进军顺利,同时未遭遇印度人大规模抵抗后,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听山下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