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553部分

铁十字-第553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中亚现在还完整控制在我们手里,你们嘴皮子一动就要把这些领土划走。”

    “让各民族政权独立是元首东方政策的一贯内容,今后外高加索将分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各国,这些都是独立政权,我们也不想让土耳其人染指。至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不是还控制在我们手里嘛,至于各民族政权,你我心知肚明就不要多费口舌打官司了。”里宾特洛甫笑道,“中亚的鞑靼人和你们不是一条心,斯大林同志也不喜欢他们,为什么非要拉着他们一起过日子呢?多别扭啊……你看我们非传统德意志区领土我们也不要。元首还打算把一部分波兰人独立安置,眼不见心不烦嘛。”

    “但这样草率划界会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哈萨克斯坦有大量俄罗斯人聚集区,你们不能张嘴就划走独立。”

    “元首考虑到这个现实,只要求恢复到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旧有领土。”

    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是十月革命后成立的独立共和国,最初偏向白俄,首府是奥伦堡,后来加入苏联成为加盟共和国之一,其领土小于目前的哈萨克。这样一来等于几十万领土,00…00万俄罗斯人可划入东俄,莫洛托夫虽不满意,但至少也有一点积极成果。

    “至于中亚其他国家,我们也有全面考虑。”里宾特洛甫阐述了系统的中亚版图分解。

    中亚版图今后将在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基础上得以建立,这里原为帝俄时代突厥斯坦总督区,194年苏联成立并经过民族划界前还包括花剌子模、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打算细分为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花拉子模、布哈拉等共和国。比如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在苏联时代从属于哈萨克斯坦,这次单独拉出来独立。林林总总下来,中亚大概分成8个共和国,其中土库曼还涉及划给伊朗部分领土事宜。

    ps: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是本书作者名,看见了请随手加一下,里面不会有骚扰广告等东西,但将来如果被封或者有其他不适宜放出来的内容,我会发布在公众号里,如果您还没加,可考虑加一下,加一下不会怀孕的说……

第九章 转折(9)() 
“这些中亚小国,构不成对苏维埃的威胁,今后德国只在这里驻军10万,和现有兵力差不多,以费尔干纳盆地和几个大城市为支撑点。 ”里宾特洛甫笑笑,“我想应该是他们害怕你们而不是你们害怕中亚人。斯大林同志在其他区域还有看不顺眼的少数民族也大可以往中亚塞,这样能让俄罗斯纯粹一点。”

    莫洛托夫心里一颤,虽然双方说话都客客气气,没有丝毫剑拔弩张,但他知道中亚这一条德国人是不打算松开了。至于外高加索三国他连问都没问,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实际上霍夫曼对外高加索三国也有统一安排,特别是巴库油田今后将分成4份,一份给阿塞拜疆,一份给德国,一份给西俄,还有一份给土耳其。这样既堵住了土耳其人狮子大开口,又适当安抚了他们,至于给西俄一份,是因为很多石油将来要从俄国过境,弗拉索夫目前控制的地盘虽然有第二巴库这个点,但几乎完全是一片废墟,需要重新建设,根本产不出石油,而没有石油短期给西俄的经济恢复问题会很大。霍夫曼是要两个稳定且对立的政权,不要两个自身极不稳定,容易自爆的国家。

    “最后一个核心条款是关于战争赔款。”里宾特洛甫解释道,“因为战争,我们损失了很多。”

    “苏维埃损失了更多。”

    “但这没有办法,我们国内很多人主张索取高额赔款,英法都付出了代价,俄国是不可能例外的,否则元首摆不平。”关于赔款一节,里宾特洛甫显得态度有些强硬,“英法最终都是要交出舰队,你们没有舰队可以交出,所以必须改用其他的办法。”

    莫洛托夫静静地听他说下去。

    “我们知道你们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大油田,同时又在乌拉尔山兴建了大批工业企业。如果我们是持有赶尽杀绝的态度,这些地方都可以前来轰炸。”

    “不怕死的话,尽可以来试试看。”

    里宾特洛甫一笑:“您不要激我,我这个人经不起激将法……英国战役结束后,我们有000架喷气轰炸机可用,没事可以天天来乌拉尔炸你们又没有飞机能防御喷气机。”

    莫洛托夫脸色一黑,强忍着不说话。

    “我们的技术专家经过评估,认为你们新油田的年产量可能在100…1500万吨/年之间,如果战争结束,你们集中精力勘探的话,还会有大的提升。年内扩充至000万吨是可期的,再过5年或许可以提升到5000万吨。我们索赔的要求不高,其他全部放弃,只要亿吨原油。”

    “你们欺人太甚!”

    “别急啊,听我说完。最初5年,我们要求得到1000万吨原油/年,从第6年开始,每年1500万吨,从第10年开始,每年000万吨,中途不计利息。这笔账你们很快就能还清,这比强迫你们交出黄金白银、交出全部重装备等条件优容多了吧?”

    “亿吨太多了,最多只能1亿吨!”莫洛托夫摇头道,“最好是互不索赔,你也说了,我们求同存异,是停战,不是苏维埃对你们屈膝投降。”

    布尔什维克党对于赔款是有心理准备的,亿吨稍微多了一点,但不是不能考虑,何况有分很多年且不计息的条款,但莫洛托夫认为能压一点是一点。

    “数字我说了不算,元首亲自定的,现在我们发行了一个石油基金,所以军官都在里面有股份,如果不多弄点钱分红,这个基金就有大麻烦。”

    “这关我们什么事?”莫洛托夫莫名其妙。

    “当然关你们的事,不仅有关而且密切相关。”里宾特洛甫解释道,“要安置军人退伍、要安排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退休,国家哪里有钱?只能是让基金分红或者提高价格,如果不能实现,裁军就推进不下去,然后军队就不能削减,不削减就只能打仗。打美国用不了这么多陆军,海空军裁剪幅度又不大,你说能打谁呢?”

    莫洛托夫被对方这番无耻言论给逗乐了,讽刺道:“我们不给钱你们就继续打?”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军队很难管理的,您不觉得军人们现在地位太高了么?还是说,斯大林同志没有这样的感觉?要不是元首压着,党都快要指挥不动军官团了,不然那一长串叛国集团的元帅和将军干什么?你们那党还能指挥枪么?再靠肃反还能稳定么?”里宾特洛甫意味深长地拖了一句,“您是老革命了……应该完全明白我的话,最危险的敌人不在外面,在身边啊……不然,怎么会有戈林这种人呢?”

    莫洛托夫心里一惊:这话可万万不能传回去,要是斯大林老爹的疑心病再次发作,那又会杀得人头滚滚了。香槟酒贩子看来在“叛国集团”事件中受得惊吓不小,不然怎么张口闭口“领袖?”

    至此,大的条款已基本谈完了,又轮到里宾特洛甫的忽悠**上阵了。

    “今后两个苏维埃将实现独立发展,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共同探讨哪种社会主义方式更有进取精神,哪种制度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哪种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具有优越性。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我们始终是当成一个有分量的地区大国看待的,你们可以在远东和太平洋方向发挥建设性力量。元首已发表了《欧盟建设白皮书》,阐述了欧盟的建设原则,从乌拉尔山一直到大西洋沿岸都是欧盟的成员国,孟什维克政权是欧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如果愿意,可以和日本一样成为欧盟的观察员国。”里宾特洛甫将赫斯的最近研究成果娓娓道来,“在欧盟之外,我们会牵头组织联合国,取代原本的国联,总部放在永久中立国瑞士。贵国和孟什维克一样,都会成为这个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由于在欧盟体系内已让德国获得了隐含否决权地位,霍夫曼打算在联合国内也复制这一套体系,赋予各国不同表决权,无非常任理事国的票数总和会达到80%,其余非常任理事国的投票权只有0%,重点包括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几大理事会。换而言之,这个联合国没有谁有明面上的否决权,但德国在其中份额最大,拉拢一批盟国后就可以实现否决当然在盟国全部抵制德国的情况下,德国也不存在否决权。这就为后来执政者敲响警钟,德国不能只顾着自己推行对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利的政策。

    “目前初步选定的常任国家有德、日、意、法、英、俄,其中俄国的表决权分成两部分统计,暂时可能不包括美国,当然最终会囊括美国,我们没法对这么大一个国家视而不见嘛,我们真诚希望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愿德苏永不再战!”

    联合国、欧盟什么的莫洛托夫没有什么兴趣了解,但看着里宾特洛甫这张欠揍的脸,他忍不住有种想伸拳教训一番的念头,不过还是硬生生克制住了,用极为低沉的声音问道:“关于我国东部、南部边界……”

    “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只要不诉诸武力,一切都好说,我们不能阻止落后地区向往文明的举动,不能阻止其他人民投奔社会主义的热情……”里宾特洛甫知道莫洛托夫在问什么,眼珠子一转,立即应承下来。

    双方的意见交流到此算是告一段落,接下去就可以说些私人的话。里宾特洛甫悄悄告诉莫洛托夫:“我们找到了雅科夫,他过得还不错,元首指示给他特别优待,如果斯大林同志同意,下次我可以把他带过来释放。”

    莫洛托夫大惊失色,然后紧张地问道:“你要什么条件?”

    “没有,不附加条件!元首说了,用亲人的安危要挟一位大国领袖是很不人道的做法,他做不出这么卑劣的事。如果斯大林同志觉得偷偷释放不太名誉,我们可以想点其他办法。”

    “比如说……”

    “我们可以安排他越狱逃脱,或者你们派个间谍来劫持……”里宾特洛甫一瞬间就想起肯尼迪,差点说漏嘴,连忙压了下去。

    “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容我和斯大林同志汇报再说。”

    里宾特洛甫点点头:“如果您或您的同事有什么亲人在战俘营,可以把具体资料发给我,我来帮忙找,战俘营可不太好熬。”

    虽然对方说得轻描淡写,但莫洛托夫知道这句话分量不轻,最起码也得是政治局委员或者方面军司令员级别的人物提出请求才行,而且不能大张旗鼓,否则太伤士气。

    “那太谢谢您了。”这句话莫洛托夫倒是非常真诚的心态流露,“我明天就回去和斯大林同志汇报,具体内容需要政治局讨论,但我会尽快答复。”

    里宾特洛甫知道事情没这么容易,至少还要反复纠缠几轮,但他认为是有很大可能尽快达成的,速度快的话月底前就可以停战。如果再不停战,那东线恐怕真要继续打到红军全军覆灭才行这其实不符合德国的利益。

第十章 转折(10)() 
6月日傍晚时分,经过连续两天的磋商和沟通,莫洛托夫终于和里宾特洛甫就主要条款进行了沟通和意见交换,取得了共识当然不是指同意,而是指双方理解问题的内涵和实质是一致的,避免无谓扯皮。 然后他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莫斯科,随即就看到了焦头烂额的斯大林。

    在过去4时里,前线战事还在继续恶化:

    乌拉尔斯克方面,德军魏克斯集群先头部队击败了马利诺夫斯基的先头部队,后续大军源源不断开进,形成了对乌拉尔斯克的包围,城市现在还在红军手里,但所有人都认为挺不过天,就算挺过也没用,德国人堵在这里就堵住了路,一座城的得失不改变整条补给线的得失;

    外高加索方面,德军不断进攻,还在昨天凌晨释放了一个师的空降部队,留守红军腹背受敌,几乎崩溃,目前战线已经断裂,各自为战,好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主力撤退得差不多了;

    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两个方面军遭遇三路大军围攻,德军差不多围绕斯大林格勒构筑了一个包围圈,当然这个包围圈还没有封死,但形势非常危急,包围圈里还有不到50万部队,外围却有90多万德军;

    得到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增援的叶廖缅科勉强可用保持阿斯特拉罕的阵线,但其与斯大林格勒之间的联系基本断绝了。

    两天里,红军又至少损失了15万部队其实有很多前两天就损失掉了,无法今天才统计上来,现在整个南翼红军总兵力下降到只有150万人(不包括中亚还有的5万部队),基本分布是:斯大林格勒50万,阿斯特拉罕60多万,阿特劳和里海北岸附近15万,里海东岸10万余人,乌拉尔斯克0万左右,外高加索的残余部队可能不到万人了;

    轴心军数量近0万,基本分布是:斯大林格勒90多万、乌拉尔斯克45万、外高加索0多万(含10万多伊朗军)、阿斯特拉罕一线近50万,高加索歼灭战开打以来损失不过5万出头,给敌军造成的损失已超过40多万。

    看着地图上蓝色旗帜四处伸展,红色旗帜缩成一团的节奏,莫洛托夫只感觉头皮发麻。

    当他听到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和瓦图京三人率领残兵败将困守斯大林格勒孤城后,更是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在德国人心目中,这几个都还算是苏维埃不错的将领,这要是一把葬送在斯大林格勒,将来可怎么办?

    尤其是听说托尔布欣组织的三个方面军南下救援至少还有10…15天,莫洛托夫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危险!”

    被这声音一打岔,斯大林才意识道莫洛托夫来了,便勉强点头致意道:“你回来的正好,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正在部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事宜。”

    “您认为有可能坚持到我军解围部队赶到么?”

    “可以坚持到这时候,但不会改变战局。”华西列夫斯基将教鞭轻轻一推,“德国人包围斯大林格勒其实用不着这么多兵力,只要有50…60万军队就足够了,其余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