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102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10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田兵还在源源不断进入,再加上掌控几十万夷人,形成一股巨大的劳动大军,劈山开路建设贯通南北,直通内陆交通大动脉。

    扬州军队在完成交趾战役之后,略事休整,开始向外扩展,向南发展,占城首当其冲。

    大军往南进发交通不便是事实,更不可能跟占成人在密林中捉迷藏,打游击,扬州军有办法,将阻碍前进的茂密森林一把火烧了,毒蛇、野兽失去了栖息地,四散而逃,将包括占城在内的邻居搅得混乱不堪。

    扬州军队调集一批年龄略大的夷人,称为奴兵,由他们冲锋陷阵,向南进发。

    扬州军队许给他们好处,无非是食物和女人,命令他们只准向前,不准后退,扬州军队弓箭兵在其后压阵,凡后退者一律射杀。

    越来越多的占城军队集结,阻挡扬州军。

    双方交战初期,扬州军弓箭远程射杀,而后由奴兵攻击前进。战争所消耗的都是本地夷人,扬州军队几乎没有伤亡。

    扬州军队不紧不慢地与占城军队打消耗战,反正不是消耗自己军队,占城有多少军队往里填?

    大将于禁对主公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此战法,整个中南半岛早晚都属于扬州。

    占城军队抽调的差不多了,后方自然空虚,这时候该是水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突然在占城登陆,完成最后一击。

    占城立国不到十年,冰消瓦解,国王区连被杀,国王妃子被掳到扬州。

    至于当地占人,命运与其他夷人差不多。

    秦宜的属下真会办事,州牧大人手里美女不少,缺少的如他国皇后、妃子这种情调。主公龙马精神,于禁投其所好,主公情绪好,能带领他们取得更大胜利。

    妃子啊,秦宜还真没有玩过。

    200年5月底,于禁大军推进到最南端,军队停止前进,进行修整。

    所谓的最南端,并不是整个中南半岛,仅仅是沿海很窄的区域。

    这个时代人口并不多,这一带的人类活动也不过集中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平原,而且每一块平原并不相连,再往内陆走,除了几大河周边流域,几乎都是茂密森林,野兽出没,更有瘴气威胁,人类几乎不能生存。

    skbshge

第222章 步练师() 
秦宜白天忙着发财大计,晚上荒淫无度。

    天下绝色貂蝉令秦宜不可自拔,大乔小乔并蒂莲,孙尚香花样繁多,小袁如深谷幽兰。三妻四妾算什么,不算妾室,秦宜光夫人就有六位,似乎还嫌不够,最近皇宫又有新人加入。

    步练师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娇嫩脸蛋儿,纤细腰身,如风中摇摆的小花絮,令人怜爱。作为孙权妃子之一,步练师以惊人美丽以及宽厚个性,深得宠爱,可谓冠绝宫中,也是皇后呼声最高的一位妃子。

    秦宜实施养之计划,自然不会放过传说中的步练师。

    区别在于,一进入宫中步练师成为秦宜第七位夫人,其余如徐夫人等地位差多了,好一点的成为妾室,差一点的也不过侍女之类。总之,凡是孙权女人,能找到的秦宜不会放过。

    步练师能成为第七夫人,除了足够美貌之外,其中原因还在于她与步鹫同族这一层关系。步鹫毕竟是秦宜参军,人家为秦宜不辞劳苦,四处征战,秦宜给他的族人安排妾室,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与其它女人不同,小女孩初来乍到,怯怯地,弱弱地,欲迎还羞,秦宜很喜欢这种感觉。今天步练师属于新人,只不过这种新鲜度能保持多久很难说,秦宜有本事让一个端庄女人领略到极致,变得欲罢不能。小烈马孙尚香都能变样子,更何况其它女人。

    只有新嫩才会羞怯怯,所以,秦宜想要这种感觉长期存在,除非多多养之。

    孙权的女人几乎都要被秦宜养之,不知道孙仲谋九泉之下作何感想?你麻痹给我戴了好多层绿帽子,绿到骨髓里去了。。。。。。

    呃。。。。。。怎么尽是孙权女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目前扬州牧秦宜的势力范围有限,能力所及之外,心中有想法也难以实现。

    秦宜倒也想把洛神甄宓弄到手,不也没有实现嘛。

    洛神啊,秦宜做梦都想将她拥在怀中。

    但是,至少目前可望不可即,梦想而已。

    三国时期知名美女是不少,那也要看看谁的本事大,没有足够本事,光在心里想木有用。

    此次曹操攻打徐州刘备,秦宜心里肯定想把甘夫人、糜夫人搞到手。想法虽好,但与曹操二十万大军对抗难度不小,代价太大,只好作罢。

    秦宜若想从曹操手中抢夺甘夫人、糜夫人,曹操会怎么想?

    小样,敢跟我曹操争抢养之,揍不死你!

    所以啊,甘夫人那白嫩的身子,只能被曹操压在身底下,秦宜暂时只有看的份。

    毫无疑问,滞留在下邳城刘备两位夫人,大概都被曹操带到许都,实施养之。

    秦宜心里多少有点酸溜溜的,心想,老曹你要收敛一点,腰不好,一不小心第二天下不了床。

    不错,老曹年纪是有点大,有新进俩美女说不定有点猴急,洞好钻,拔不出来闪了腰这种事还是有的。按照曹阿瞒对大耳贼刘备的恨意,作为报复,说不得要在刘备女人身上下点功夫,化恨意为动力,狠狠折腾一番。

    这种情绪非常危险,那甘夫人、糜夫人胯下功夫也不一般,所以,秦宜担心老曹身体,也在情理之中。

    糜夫人是糜竺的妹妹,送妹妹给刘备,无疑是看好刘备的前程远大,以为刘备人中龙凤,又是送钱又是嫁妹。这属于押宝之类举动,不仅押上了妹妹,连兄弟俩也跟着刘备,期望有从龙之功。

    实话说,如果没有秦宜出现,糜竺兄弟还真有眼光,押对了宝。

    嘿嘿,只不过现在看来情况不太妙,说不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甘氏,据说出身贫寒家小百姓,但小时候就有算卦的说她以后会大富大贵,领袖后皇宫。甘氏长大后,不但容貌妩媚,身材姣好,而且“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如月下聚雪”,所以才被刘备看中。

    刘备纳了甘氏之后,正是继陶谦之后,刘备坐领徐州,正式成为一镇诸侯。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一个巅峰,真是春风得意。恰好,刘备又得了一尊白玉做的美女像,栩栩如生。于是,刘备每天夜里,在卧室的绡帐之中,一手抱着肌肤白皙的甘氏,一手抱着光洁的玉美人,左拥右抱,真是风流万端。

    而家中的奴婢一眼望去,简直分不清哪个是玉,哪个是人。

    甘夫人肤如白玉脂,秦宜很想见识一次,可惜被曹阿瞒得手。

    话说,当年关羽带着刘备夫人置身于曹营,曹操不也没有染指甘夫人、糜夫人嘛。此一时彼一时,背景不一样,当时曹操的目标是将关羽弄到手,自然不会染指刘备女人而惹恼关羽。

    如今关羽不是跑路了嘛,曹操也就没了顾忌。

    此次俩女人可是纯粹战利品,尤其是曹操恨极了大耳贼刘备,岂能放过刘备夫人?刘备跑了,一时半会儿抓不住,不要紧,老子先吃掉你的女人,至于你难不难受,自己心里有数。

    曹操曾经说过,在床上征服对手女人,意义不亚于在战场上打败敌人。

    所以,刘备这顶绿帽子戴定了。

    其实这样也好,甘糜二人跟着曹操要比跟着刘备强多了,你看甘糜二夫人跟着刘备多遭罪呀,跟了刘备年数虽然不多,整个一个逃难史,令人唏嘘。

    也可能大耳贼不在意丢失女人,也不在意戴绿帽子,只要保住自己的命比什么都好。至少从过往经历看,刘备毫不犹豫丢掉女人逃跑就能看出端倪,丢女人跟丢块抹布一样随意。

    正应了刘备那句话,女人如衣服,这件丢了,再换一件新的,只要刘备再一次拉起队伍,自然有女人投怀送抱。

    有了步练师,寿春皇宫内增添新气象。

    女人虽多,以秦宜特殊能力,自然不会有新人笑旧人哭的场景出现。

    不过,秦宜这种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扬州出大事了。

    此时正值春季青黄不接,新粮食还在地里,旧粮食消耗的也差不多了,往年这段时间的粮食价格也会上涨,属于正常现象。只是今年有点不一样,粮价上涨有点猛。

    起初谁也没有在意,但是,这股风在江东地区越演越烈,粮价见风长,不几天粮价已经翻番,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

    大富人家毕竟是少数,粮价高到一般人买不起,岂不要饿死人吗?

    粮价最先涨起来的地方是吴郡,而后向外蔓延,那个时代都不缺投机商,尤其是这个时代,粮栈背后的老板几乎都是世家大户。等到各郡守意识到事情不太简单,事态发展很快超出他们掌控,急忙向州府求援。

    skbshge

第223章 专治不服() 
江东粮价暴涨,起因还在于秦宜。

    去年秦宜出台税收法规,十亩地以下不征税,十亩地以上者按照梯级征税,土地越多者缴纳的税负越多,显然不利于土地多的大户人家。

    淮南一地,因为袁术折腾的厉害,豪强、世家衰败,贫民多数都成为流民,大多被扬州牧秦宜招募为屯田兵,尤其是靠近淮河两岸,其所有土地归属屯田兵,征税这一政策在淮南地区影响不大。

    但是,江东原本属于孙策地盘,而孙策更侧重于依靠世家豪强,秦宜的统治与孙策截然相反,土地政策不利于大家族,自然有抵触情绪。

    有没有串通暂时不知道,源头从吴郡开始,其实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秦宜没有均田的想法,也不会干预土地自由买卖。但秦宜知道人的贪婪无止境,豪强、世家凭借自己雄厚资本,贪婪周边那些小户人家土地,甚至不择手段。

    好吧,你希望手里的土地越多越好,我就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负来遏制这种贪婪。

    相对来说,秦宜所采取的的策略还算温柔,只希望土地兼并别太过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宜想限制人家世家大户掠取土地,人家却以为特意针对他们而来,心里自然产生不满情绪。这其中不乏激进人士,想方设法给秦宜捣乱。

    既然捣乱,必然选择时机,春季青黄不接之时,肯定是最佳机会。

    凡事就怕有挑头的,有一家就有两家,跟风者一拥而上,粮食涨价形成趋势,大家族控制的粮栈都开始囤货,粮食自然水涨船高。

    诸葛孔明知道事情不小,赶紧与陈群、袁焕等人来找秦宜商议对策。

    弄清楚了大概情况,秦宜冷笑不已。或许秦宜在采取这种政策的时候,大概预料到会发生类似事件,毕竟后世金融发达,秦宜耳朵里知道的比众人多。比如49年,沪上不也发生类似的事情吗?

    秦宜对众人说:“诸位,稍安勿躁,首先要肯定,扬州政策没有问题,一些人贪婪无度,认为扬州策略阻碍了他们兼并土地的企图,采取与州府对抗在所难免。某些不法商贩采取囤货手段,推高粮价,搅乱市场秩序,借机从中牟取暴利,估计州府暂时没有相关法律制裁。哼哼,没有法律制裁他们,本州也不会让他们好受,看看到最后怎么收场。“

    诸葛孔明担心秦宜蛮干,弄出事端,劝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制裁,可以先让各郡官方警告一下,视其态度再做决断。”

    秦宜摇摇头,否决了孔明建议,跟我玩他们还差得远:“不必如此麻烦,我用市场手段解决,各郡只需维持好治安即可。不就是粮食嘛,看他们能囤积多少粮食。”

    秦宜简单介绍一番具体措施,令孔明等人大喜,分头去安排。

    江东各郡粮价还在上涨,在纷乱的闹市中,不知不觉间各城都有新的粮栈开业,粮食价格始终要比其他粮栈低百分之十,这在一片涨价声中很吸引一些市民眼球,纷纷前来购买粮食。

    但是,很快情况变了,购买粮食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购买的数量,超出一般家庭食用数量,致使新开粮栈断货,提早关门。

    有一点很奇怪,那些当天断货的粮栈,在第二天最多第三天又开门卖粮了。

    开门卖粮、断货,继续开门,周而复始,这些粮栈很顽强,似乎粮食供应源源不断。至于其他粮栈,几乎成了旁观者,少有人问津。

    这些粮栈门前很热闹,人头攒动,衙门担心出事,每天必会派出人维持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其实,不难发现有些异常,购买粮食的人,有些确实属于家里需要,而有些人则不属于这一类,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想买空这里的粮食。只要这里的粮栈断粮,其他粮栈立刻抬升价格,一段时间来,几乎成为规律。

    令人不解的是,其他粮栈买粮食显然目的不纯,就连旁观者都能看出门到,难道卖粮者没有察觉吗?诡异的是,卖粮的粮栈似乎不闻不问,只管卖粮。

    还有另一个疑问,这些粮栈的粮食从哪里运来的,为何源源不断供给?江南水道纵横,大小船舶穿行其间,根本无法查出来自何方。

    这种一买一卖的游戏终归要有结束的时日,买家再有钱,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不可能永无枯竭。不知从那一天开始,人们注意到买粮食的人逐渐减少,有逐日递减的趋势。

    毫无疑问,城内其他粮栈不再收购粮食了。是因为粮库满了,还是因为资金断裂,外人无从得知。反正他们不再收购粮食。

    大概卖家也发现这一迹象,所做出的的反应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粮栈宣布粮食降价,牌子一翻,降价一成!

    这就奇怪了,又没有人跟你抢,降价何必这样猛?

    这一招特别好使,本来不再购买粮食的其他粮栈似乎害怕粮食跌价,又回来购买粮食,也希望带动城内居民抢购风。可惜,大多数人成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除非家里断炊而不得不买米。

    一家卖粮,数家买粮,场面很热闹,却很荒唐。这哪里是买卖粮食,而是一场较量。一天搬走多少粮食,谁也不知道,反正是买买买和卖卖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