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75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7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扬州秦宜,他们俩都不想招惹许都兵马。

    刘备或许不清楚曹操的为何选择这个季节出兵,但扬州牧秦宜早已经分析出曹操渔翁得利的目的。

    目前来看,夏侯惇的五万兵马不多,或许与许都兵马有一比,放在扬州秦宜眼里并不畏惧,但是,许都若继续增兵又该如何?

    曹操已经获知,大江之南的江夏战争已经开打,一切都那么完美,许都兵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许都,十五万大军正在集结,曹操欲亲自征讨扬州牧秦宜和徐州牧刘备。

    曹操的先锋军已经出城,曹操意气风发,正待出征,谁知道风云突变,冀州檄文传到许都,袁绍兵发黎阳,告急文书雪片一样飞向许都,形势急转直下。

    曹操懵逼,气的想吐血。

    原本想借荆州刘表与扬州秦宜相战之机,借势拔除秦宜这颗钉子,甚至连徐州刘备也一起拔掉。先不管袁绍是不是真的发兵威胁许都,曹操绝不会冒风险继续按原计划出兵扬州。

    曹操与谋士早已经讨论过,这个季节袁本初也不会大动干戈。但有一点曹操没有估计到,袁绍早就看曹操不爽了,或者说在消灭了公孙瓒之后,袁绍的野心开始膨胀,携胜利之威消灭许都曹操。

    的确,袁绍拥有四州之兵,实力却是不可小觑,无论是经济实力姜还是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许都曹操。

    袁绍有心消灭曹操,缺少的只是一个理由。

    而恰在此时,曹操送来了理由,你说袁绍会放过这个借口吗?

    所以,冀州袁绍要发兵攻打曹操。

    站在曹操角度分析,冀州袁绍刚刚与公孙瓒打完仗,至少需要一年的修养生机,所以才没有估计到冀州发动战争。其实,一切都处于动态中,话说,曹操不是没有粮食嘛,时机不对,还不照样出兵攻打扬州嘛。

    呵呵,这不快秋收了嘛,战争又不是马上就打,排兵布阵需要时间,还要看荆州方面闹出多大的动静,曹操可不是莽撞之人,审时度势,等待机会。

    曹操算计的好,扬州牧秦宜忙于应付荆州刘表,他在北方大兵压境,估计秦宜很快就会抗不住的,曹操深信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多久。

    曹操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袁绍出兵这件事,人人都说袁绍优柔寡断,麻痹的这一次咋回事?

    正在出城的曹操勒住战马,脑袋有点转不过弯来,袁绍真的要动兵吗?

    不错,眼看就要到深秋季节,曹操也是想打一个短促战争,争取在冬季来临前结束战争。这个时候袁本初调动兵马,等到布置完毕,大概也要到冬季,怎么打仗?

    冀州袁绍排兵布阵,兵发黎阳,一时间风声鹤唳,中原两大势力少不了要有一场对决。大凡战争,舆论先行,檄文已经传到了许都。

    左右将此檄文传进来给曹操看,顿时令曹操毛孔悚然,惊出一身大汗。

    曹操火速传令,大将夏侯惇撤兵回许都。

    曹操问曹洪:“这檄文出自何人之手?”

    曹洪回答:“听说出自陈琳之笔。”

    曹操笑着说:“呵呵,凡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奈何袁绍武略不足。”说罢,打马回城并传令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

    孔融听到消息,来见曹操:“袁绍势大,不可与之开战,或可派人议和。”

    荀彧反驳说:“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说:“袁绍土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良,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如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皆当世名将,怎可说袁绍为无用之人?”

    荀彧笑道:“袁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而擒。其余碌碌无为之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荀彧洋洋洒洒,说得有理有据,孔融默然。

    “呵呵,皆不出荀文若之料,袁绍虚有其表,不足畏惧。倒是扬州秦宜小儿运气实在太好了,让袁绍坏了好事。咳咳,又让他逃过一劫。“曹操说罢,似乎又想起什么:”最近徐州刘备可有动静?“

    郭嘉说:“大将夏侯惇迫近扬州,秦宜出兵三万迎敌,徐州刘备也有所动作,出动兵马在侧翼监视夏侯惇。”

    “哎,与当初吕布、刘备、袁术三方的局面差不多。扬州这盘棋一步错,步步错,刚刚有那么点机会,转眼消失的无影无踪,真的悔之晚矣!暂且放过扬州秦宜吧,这家伙运气真的没法说了。此次我军与袁绍开战,各方必有合纵,要争取张绣、刘表,防止被袁绍拉拢,令我后背受敌。若能把扬州方面拉到阵营也是好事,能借助其力更好。至于刘备,不做他想,早晚灭了他。“

    说到刘备,曹操恨得牙根痒痒,我许都大军兵出扬州,这家伙竟然敢陈兵在侧,其目的不言而喻。

    skbshge

第164章 不为别的,只为给刘备挖坑() 
冀州袁绍为何发檄文欲征讨曹操?

    原来,五月底刘备堵截袁术,猛张飞毛毛躁躁一枪挑了袁术并割下首级,给刘备出了个大难题。

    后来刘备回徐州后,听从孙乾建言,将袁术头颅送给许都曹操。反正他是听命于曹操截杀袁术,得罪袁绍这个罪名只能落在曹操头上。

    许都曹操明知道大耳贼刘备不安好心,却也不能留着袁术的脑袋在自己手,只能派人将袁术首级送往冀州袁绍。

    所以,袁术的脑袋从徐州送到许都,而后又从许都转送到冀州,到了袁绍手里已经是七月底。

    虽说袁绍与袁术是亲兄弟,曹操并不担心袁绍会为袁术报仇,只因为这两兄弟水火不容,在这之前他们俩可一直站在对立面。

    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曹操该干嘛还是照干不误。

    许都使者告诉袁绍,袁术的死亡与曹操无关,是刘备杀了袁术,而后把首级送到朝廷请赏。

    曹操把自己撇得很干净,但是,袁绍能不能相信又是另一回事。

    别看在袁术还活着的时候,袁家俩兄弟并不和睦,甚至还相互较劲。

    可那是以前,如今袁术死了,所有的恩怨一笔勾销,毕竟袁家一父俩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袁绍咋一看到袁术的首级,当时就懵了。

    袁绍双眼发直,好半天没有动静。

    显然,袁绍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说好了袁术要来冀州养老,怎么突然就死了?

    袁绍的手下都看着他的脸,发现大将军脸上已经是老泪纵横,悲痛欲绝。

    袁绍想克制自己,可惜心中压抑的那股情绪终于爆发,忍不住嚎啕大哭:“呜呜。。。。。。”

    在袁家,袁绍是哥哥,袁术年幼是弟弟,但是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俩兄弟待遇自然不一样。也正是这种不一样待遇,让哥俩产生矛盾,袁术自以为自己是嫡出,所以瞧不起小老婆生的袁绍。而袁绍自然为此心中不忿,与袁术憋着劲。

    不过,尽管他俩不是一个妈所生,却有个共同的爹,都是袁逢的儿子。

    在年轻的时候或许很计较,现在袁绍和袁术都老了,有些事自然也就看开了。又不是他一家有庶子、嫡子之分,这天下都一样,袁绍不照样重视嫡子嘛。只是袁术和袁绍兄弟俩内情略微复杂一些而已,更牵扯到争霸,致使年轻的时候俩兄弟关系相当恶劣。

    年初的时候,袁术来信说要把皇位让给自己,他要来冀州与兄弟团聚。那时候袁绍心里也很柔软,一口答应了袁术来冀州养老之事。

    涉及到争霸,哪怕亲兄弟也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如今袁术不想争霸了,袁家兄弟之间也就没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袁术和袁绍都逐渐步入老年行列,血缘上的亲情自然而然凸显出来。

    袁绍还在等待亲兄弟见面呐,人没有来,倒是人头送来了,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袁绍如何承受?

    “曹阿瞒、大耳贼刘备,你们竟然合谋杀了我兄弟,我袁绍与你们势不两立,今生今世袁某必杀尔等,为我兄弟报仇!”

    悲愤过后,袁绍的脸色狰狞可怖,发誓要为袁术报仇雪恨。

    袁术的人头是曹操派人送来的,人却是刘备杀的,虽然具体详情袁绍不知道,大略想想其中的过程,估计曹操和刘备二人都脱不了干系,一定是曹操令刘备截杀袁术北上,凶手必然是大耳贼。所以,无论是曹操,亦或是刘备,他俩都脱不了干系。

    袁绍召集文武官,商议兴兵伐曹。

    谋士田丰说:“兵起连年,百姓疲敝,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与河内增益舟楫,善置兵器,分遣精兵,屯扎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矣。“

    谋士审配表示反对,说:“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迁延日月?”

    谋士沮授说:“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谋士郭图不甘寂寞,说:“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曹操、刘备合谋陷害,明公为弟报仇,此天经地义!”

    尼玛,乱了,袁绍谋士不少,正方、反方各执一词,这就是冀州的特色。如果袁绍是个英明的主,或许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问题是袁绍好像并不太英明,能不能从这些纷乱见解中做出最佳选择,真的很难说。

    田丰说的理由都对,计策也非常稳妥,但是,需要准备三年,袁绍有那么大的耐心吗?

    审配似乎为了反对而反对,话语中充满赞扬之词,最容易打动袁绍。再加上郭图所说,袁绍是为了袁术报仇,不能说理由不充分。

    袁绍是不是单纯为袁术报仇,其实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别人无从得知。或者说,袁术的死亡,只是袁绍针对曹操的借口,开战嘛,总要有个理由不是?

    为何袁绍突然变得果断,要与曹操决战?原因无非是击败公孙瓒之后,袁绍内心极度膨胀,感觉自己有实力击败曹操。对于袁绍来说,天下最大的对手便是曹操,他与曹操早晚要有一场决战。

    而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理由出兵的话,无异于对大汉朝廷大不敬。

    在袁绍看来,天下能威胁到自己的势力也只有曹操,他若能击败曹操,其他势力则不足为虑,袁绍内心也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坐上皇帝宝座。

    如今袁术死亡,恰好送给袁绍动武的理由,仅此而已。

    本来这件事情的版本,应该是徐州刘玄德在杀了徐州牧车胄之后,担心曹操报复,欲与冀州袁绍联手应对曹操,并求请郑康成郑玄作书与袁绍。

    如今变了,刘备手下大将,三弟张翼德杀了袁术,刘玄德哪里还敢与袁绍联手?

    其实,这一切始作俑者,应该算在秦宜头上,只不过所有人忽略了秦宜这一因素。

    别忘了,当初秦宜完全可以击杀袁术,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指引方向让张翼德去追袁术。也就是说秦宜早就想到了这一步,特意不杀袁术,留给张飞杀袁术。

    秦宜知道张飞的性格,杀性爆棚,当时张飞又是什么处境?这家伙被秦宜暴打一顿,心中肯定憋着气,追上袁术会是什么结果,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滴!袁术能活才是怪事。

    要不说秦宜真的很坏,他要给刘皇叔挖坑陷害,一个坑接着有一个坑,挖起来不算完。挖坑不要紧,关键是刘玄德至今没有觉悟,把所有的一切恨意都集中在曹操身上。

    呵呵,秦宜狠啊,曹操的仇怨解不开,如今又让刘备与袁绍结仇,几乎把刘皇叔所有的路都给堵死了。

    之所以如此坑害刘备,秦宜知道他是打不死的小强,生命力太顽强,一旦曹操击败刘备,肯定又要跑到袁绍那边。好吧,你丫的逃跑的本事天下第一,我把你投袁绍这条路堵死,看看你往哪里逃?

    投袁绍的路没有了,刘皇叔肯定还有其他路可走,秦宜猜测,刘备可能往豫州找刘辟。但刘辟是黄巾余孽,有损刘皇叔高大上的形象,危害要小得多。算计来算计去,秦宜感觉这种结果还算不错。

    秦宜这个坑挖的真不错,细节变了,历史轨迹没有改变。

    虽说没有刘备写信这个引子,袁绍之弟袁术被人宰了,这便是袁绍起兵最好的理由。

    谋士争论不休,袁绍眉头紧皱,不得已摆摆手,说:“不要再争了,我主意已定,曹贼等杀我兄弟,如此血海深仇焉能不报!”

    袁绍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湛、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纠集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计三十万大军,准备进军黎阳。

    命令下达,冀州一片繁忙,各路兵马集结,筹备粮草,如此大的战役可不会在一天两天准备完善。在冀州准备差不多之时,恰恰是扬州与荆州开战的时候。

    袁绍欲决定出兵黎阳,郭图进言:“明公大举伐曹,必须数曹操之恶,驰檄各郡,造成曹操有罪的声势,这才会显得明公名正言顺。”

    袁绍觉着郭图说的很有道理,遂令书记陈琳草檄。

    陈琳,字孔璋,素有才名,桓帝时为主薄,因谏何进不听,复遭受董卓之乱,避难冀州,被袁绍用为记室。

    陈琳领命草檄,援笔立就。

    “盖闻明主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

    其得曹操首级者,封五千户候,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杨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檄文言辞犀利,洋洋洒洒陈述曹操罪恶。

    这还不算,檄文最后还有重金悬赏,曹操的脑袋很值钱啊!

    skbshge

第165章 一世冤家() 
曹操又与手下谋士说到扬州牧秦宜,众人表情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