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人类的故事 >

第25部分

人类的故事-第25部分

小说: 人类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悉达多在社会上流浪的时候,印度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印度人的祖先,就是印度的土著居民,他们在很多年前就被勇于战斗的雅利安人轻易地征服了。从那以后,雅利安人成为了成百上千万『性』格温和、身材矮小的棕『色』皮肤的人民的主宰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把人民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并慢慢地把一套严酷的“种姓”制度强加给这些土著居民。雅利安征服者的后代仍有最高地位的“种姓”,也就是武士和贵族阶层。其次是祭司阶层,下面是农民和商人阶层。而最原始的土著居民则被无情地划为“贱民”,成为了一个遭人鄙视和贱踏的奴隶阶层,永远不能翻身。

    即使是人们信仰的宗教也存在等级制度。古老的印欧人在过去几千年的流浪生涯中,有过很多神奇的探险经历,这些事迹被总结成一本书,名字叫为《吠陀经》,书中的语言是梵文,与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德语和其他几十种不同语言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只有三个级别高一点的种姓才有权阅读这部圣书,如果最低种姓的贱民们了解了其中内容,就算是犯法了。如果有贵族或是僧侣教贱民阅读圣书,那么他们终将面临最严厉的惩罚。

    因此,印度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过着悲惨至极的生活。由于社会的种种压迫,他们必然会走向寻找幸福生活的途径,要永远脱离苦海,他们当中又有很多人都会愚蠢地通过想象来世的欢乐与幸福来抚平心里创伤。

    印度神话中讲到,婆罗西摩是生命的创造者,是主宰生死的最高统治者,他是完美的代名词,因为受到许多印度人的崇拜。因此,模仿婆罗西摩,放弃对金钱和权势的各种欲望,被人们视为生活中最崇高的目的。他们认为,圣洁的思想比圣洁的行动更加崇高。许多人因此来到了荒凉的大漠,长期以树叶为食,使自己饱受饥饿之苦,通过幻想婆罗西摩的辉煌、智慧、宽容和仁慈来滋养自己的灵魂深处。

第49章 东方的佛陀与孔子 (2)() 
悉达多观察着身边的孤独流浪者,看着他们远离城市与乡村的繁华与喧嚣,踏上寻找真理的路途,于是他决定以他们为榜样,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珠宝,并且写了一封诀别信,放在一起,让他忠实的仆人查纳转交给他的家人。随后,这位王子只身移居到了沙漠。

    不久,他那纯洁行为的名声就流传在山区中。有一次,有五个年轻人来到那里拜访他,希望能听到他充满智慧的言论,悉达多以要求这五个年轻人以他为榜样的条件答应做他们的老师。这五个年轻人也欣然同意了,于是,悉达多带领他们来到了自己修行的山区中。他隐居在温迪亚山脉的孤峰间,用了六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智慧全部讲授给他的学生们。然而,当短暂的修行生活即将结束时,他仍然感觉自己与完美的境界相比还差得多。遥远的世界依然在诱『惑』他,使他的修行意志动摇不定。于是,悉达多让他的学生离开他,想独自一人坐在菩提树下,禁食整整49个昼夜,冥思苦想。后来,他的这段修行终于得到了回报。等到第50天的夜幕降临之时,婆罗西摩亲自对这位忠实的仆人显灵,从那一刻起,悉达多被人们尊称为“佛陀”,意思是说在人世间把人们从悲惨的必死结果中解救出来的“大彻大悟者”。

    在佛陀生命中的最后45个年头里,他一直居住在恒河附近的山谷里,宣讲他那宽容的朴实无华的教训。公元前488年,佛陀在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后去世了。那时,他的教义已经大规模地流传在印度的土地,他本人也深受人们的热爱。佛陀并不仅仅为某个阶层的布道,他的信念对所有人都适用,即使是最低等级的贱民也会说自己是佛陀忠实的信徒。

    当然,这些教义会使地位高的贵族、祭司和商人们感到极其不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摧毁这个承认众生平等并且答应人们终将会有一个生活更美好的来世生命(即他们认为人死后会投胎转世)的宗教。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鼓励印度人重新信仰婆罗门的古老教义,坚持绝食和折磨自己肮脏肉身的观点。但是,佛教不但没有因他们的阻挠而消失,反而更加流行了。佛陀的信徒们翻越美丽的喜马拉雅山,把佛教传入了中国。他们还渡过黄海,向日本人民宣讲他们的智慧结晶。他们虔诚地遵守导师的禁止使用暴力的心愿,从来不会以暴易暴。直到今天,信仰佛教的人比以前任何一个年代都多,他的人数甚至远远大于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总和。

    中国的古老的代智者——孔子,关于他的故事要比佛陀简单一些。孔子生于公元前550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但他却度过了安静、恬淡、充满尊严的一生。当时,中国还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人们悲惨地沦为盗贼和封建主意摆布玩弄的牺牲品。他们从一个城市跳到另一个城市,大肆劫掠、偷盗、屠杀,中国富饶的北方平原和中部地区变成了死亡地带。

    充满仁爱之心的孔子想要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天生温顺的人,他不赞成暴力,也不赞成用烦琐的法律约束人们的治理方法。他坚信,唯一能够拯救人们的方法就在于改变人心。于是,孔子投入全部精力开始干这件看起来毫无可能的工作,他努力改变聚居在东亚平原上无数同胞的『性』格。中国人对宗教一直没有激情,他们像原始人一样相信世界上存在妖魔鬼怪。但是他们没有先知,也不相信“天启真理”的存在。在世界上所有的伟大精神领袖中,孔子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看见过“幻影”,没有宣称过自己是神派来的使者,也没有声称自己偶尔会听到天堂传来的声音的人。

    他仅仅是一个知书达理、怀有仁爱之心的普通人,宁肯一个人孤独地游『荡』,用自己心爱的笛子吹出优美的曲调。他从不强求别人承认什么,他也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人要追随他、崇拜他。提起他,我立刻联想起了古希腊的智者,尤其是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这些人和孔子一样不求回报,踏踏实实地过自己正直的生活,拥有着正常的思维,他们追求的是崇高的灵魂上平静与良心的安宁。

    孔子是一位宽厚仁慈的人,他曾经主动拜访过另一位伟大的道德领袖——老子。老子就是被人们称为“道教”哲学体系的开创者,他的教义有些像以前中国版的基督教中的“金律”。孔子从来不对任何人产生仇恨之心,他教人们要有温文尔雅的美德。根据孔子的教导,一个有价值的人是绝对不允许对任何事情发怒的,他应当接受命运安排的种种磨难,不要怨天尤人。因为真正充满智慧的哲人都清楚一个道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受益于人。

    开始,孔子只有数量很少的几个学生。慢慢地,希望能够听到他谆谆教诲的人逐渐增加。在他去世以前,公元前478年,甚至有几个中国的国王和王子公开宣称他们是孔子的信徒。当基督刚刚在伯利恒的马槽诞生时,孔子的哲学思相早已被大部分中国人采纳,并一直影响到现在。当然,与其他的宗教一样,孔子的思想也并不是以最初的形态和方式影响着人们,大部分宗教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督最初教人们要懂得谦卑、温顺,要有摒弃世俗的野心和欲望,可当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15个世纪以后,基督教会的首脑却在花费大量的金银财宝修建华丽的宫殿。这与最初基督教的思相有着天壤之别!

    老子用类似于金律的思想引导人们。然而,在不到三个世纪以后,无知的人们把他塑造成了一位恐怖的上帝,把他的全部智慧和思想埋藏在『迷』信的垃圾堆里,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一系列担心、害怕和恐怖的世界。

    孔子教导学生们要有孝顺父母的美德。没过多久,他们对孝顺父母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他们对自己子孙幸福的关注度。他们故意忽视未来,加大对昔日无限黑暗的关注度。这样一来,崇拜祖先就演变成为一种正规的宗教仪式。为了不打搅埋葬在阳光明媚、土地肥沃的山坡上的祖先,他们宁肯把小麦和水稻种在土壤贫瘠的山坡阴面,即使知道很有可能一无所获他们也会这样做。在他们心中,宁可饱受饥荒带来的痛苦也不希望亵渎祖先的墓地。

    与此同时,孔子的智慧言论也逐渐地深入到了东亚人民心中。儒教以其深刻的名言和精密的观察,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上涂抹了一层充满哲学常识的『色』彩,它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不管是在乌烟瘴气的地下室工作的洗衣工,还是居住在戒备森严的皇宫中掌控广阔领土的统治者。

    16世纪,西方世界那些狂热而野蛮的基督徒们,第一次见到了东方的古老教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祖先看到安静和平的佛陀塑像和年高德劭的孔子画像时,根本不知道要向这两位伟大的先知表示最基本的尊重,只是会淡淡笑一下。他们还轻而易举地得出谬论,说这些奇怪的神就是魔鬼的化身,是异教分子的代表,不值得基督虔诚的信徒们尊敬。但是,当佛陀或孔子的道德阻碍了他们的香料和丝绸贸易,欧洲人就会采取暴力手段攻击他们。这种思维方式已经结生出了有毒的果实。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充斥着敌意的遗产,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

第50章 宗教改革 (1)() 
人类的进步犹如时钟的钟摆,它不断地向左右摆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激情以及对宗教的淡漠,

    在后来发生的宗教改革时期中完全颠倒过来了。

    公平地探索历史

    我想,你们肯定听说过宗教改革,一听到这个名词,你也肯定会联想到一群数量不多但勇气可佳的清教徒。他们为能自由信仰宗教漂洋过海,在一片新大陆开创了新天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像我们一样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国家里,宗教改革逐渐衍变成为“争取思想自由”的近义词。马丁·路德被人们推举为这次改革的领袖。不过,历史并不是由一系列赞美我们祖先的言辞组成的。借用德国历史学家朗克的话,我们要努力探究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带着这种观点,过去那些看起来是真理的历史结论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变得大不一样了。

    在人类世界中,很少有某样东西可以定论为绝对得好或绝对得坏,世界上的黑白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作为一个值得信任的编年史家,他的任务就是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如实的描述出来,但是要想做到这件事的确非常困难,因为任何人都有各自的喜好与憎恶。但是,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尽量做到公平、理『性』地判断某一事物,使后人不带着自己那份过度偏见的影响。

    就比如说我自已,我是在一个充满了新教气氛的新教国家的新教中心长大的。11岁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天主教徒。所以在我后来和他们打交道时,总会觉得不安。事实上,我是对他们有点恐惧!我对那些无数的新教徒被西班牙的宗教法庭施以绞死、烧死甚至五马分尸的酷行的故事非常熟悉,那些是阿尔巴大公为严惩信仰路德派和加尔文派的荷兰异教分子采取的酷行。这些恐怖故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就发生在前天一样历历在目,并且很有可能再次重演!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另一个圣巴瑟洛缪之夜(这天晚上,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新教徒进行大规模的屠杀),瘦弱孤单的我穿着睡衣就被杀害了,我的尸体也被扔出窗外,就像伟大的柯利尼将军的遭遇的一样。

    很多年以后,我在天主教国家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里的人们不仅比我以前的新教同胞更加温和、仁慈,而且在聪明才智方面一点也不逊『色』。更令我吃惊的是,我开始发现在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徒也有正义的一面,并且他们的理由差不多与新教徒一样充分。可是,生活在16、17世纪的那些善良的人们,真实生活在宗教改革的大动『荡』中,没有机会像我们一样冷静地看待事情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敌人永远是邪恶的。关键的问题是你要么把别人绞死,要么被别人绞死,理所当然,每个人都希望绞死别人。这并不是没有人『性』,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些背负罪恶感的痛苦的折磨。

    主角出现了

    我们一起来回顾公元1500年的世界,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记住的日期。我们知道,查理五世就是在这一年降生的,当时,中世纪混『乱』的封建割据状态逐渐被几个具有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取代。其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势的君主就是查理大帝,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婴孩。查理是西班牙人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外孙子,同时他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中世纪骑士马克西米安和爱妻玛丽(她是勇敢者查理的女儿)的孙子。勇敢者查理就是勃良第大公,他野心十足,在成功地击垮法国以后,被瑞士农民杀害。就这样,年幼的查理继承了世界地图上最广阔的一片土地。它们全是遍布在世界各地(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及西班牙)的亲戚们给他留下的,另外还有他们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所有殖民地。也许是被命运捉弄,查理出生在弗兰得斯城堡(位于根特,德国人在入侵比利时时用作监狱的地方),身为德意志和西班牙的皇帝,他本人接受的却是弗兰芒人的教育。

    由于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传说是被毒死的,但无从考证),母亲也疯了,年幼的查理是在姑妈玛格丽特的严厉管教下长成的。长大后,查理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弗兰芒人,不得不统治着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100多个奇怪的民族。作为天主教会忠实的儿子,他极力反对宗教的不宽容。无论他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查理一直都非常懒散。可是命运却要惩罚他,让他生活在宗教狂热和喧嚣中的世界中,他整日都为这些事烦恼,永远都在急匆匆地往返于各个地方。他喜欢和平安静,可是他一生偏偏充满了战争。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