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

第22部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22部分

小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火攻这种作战方法有五种,一是焚烧敌人的人马,二是焚烧敌人堆积之物,三是焚烧敌人的辎重,四是焚烧敌人的武库,五是焚烧敌人的粮道。实施火攻需具备一定条件,火攻用的工具平日必须准备好。发动火攻要依据一定的天时才行,具体点火也要有恰当的日子。所谓天时,是指干燥的天气;所谓恰当的日子,就是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一般在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第十二篇火攻篇:五火争锋,三思而行题解本篇讲述的是火攻,简单地介绍了火攻的对象、器具、所需时日以及火攻与内应外合。因为在《孙子兵法》成书之前,古代作战还很少有大规模火攻的经验,所以《孙子兵法》中总结的也不多。篇末的时候用“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警告明君良将,再一次显示了孙武对于战争的慎重态度。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

    经典再现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火攻这种作战方法有五种,一是焚烧敌人的人马,二是焚烧敌人堆积之物,三是焚烧敌人的辎重,四是焚烧敌人的武库,五是焚烧敌人的粮道。实施火攻需具备一定条件,火攻用的工具平日必须准备好。发动火攻要依据一定的天时才行,具体点火也要有恰当的日子。所谓天时,是指干燥的天气;所谓恰当的日子,就是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一般在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一般在使用火攻的时候,要根据五种火攻引起的相应变化来采取措施应对。在敌人内部放火时,应当早派兵在外接应。火已烧起,敌兵却十分镇静的,要等待观察,暂时不要急于进攻;待到火势最旺时,能进攻就进攻,如果不行就停止。火也可从外施放,不必等人在内部接应,只要在恰当的时机放火就可以了。火要在上风向放,不要从下风向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一般指挥作战一定要熟悉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并根据其自然规律把握好火攻的时机。

    所以说用火来辅助作战进攻的,明显地容易获胜,以水来辅助进攻的,攻势可以加强。水攻虽然可以阻隔敌人,不过不如火攻那样可以直接剥夺敌军实力。

    战争胜利但不能因之建立功业、巩固政权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这叫“费留”。因此说,英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应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是于国有利就不要贸然发动军事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出现危险情况就不要作战。君主不能因为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将领也不能因为一时恼火就下令出战。对国家有利才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应当停止。愤怒可以转化为高兴,恼火可以转化为喜悦,但国家因为随意作战而灭亡就不会再存在,死掉的人也不可能复活。因而,明智的君主应慎重地对待战争,优良的将帅也应该警惕贸然作战,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啊。

    前沿诠释世人经常会因为情绪、『性』格等因素,为逞一时之快,做出不利于己的事情,这样做只会把自己陷于不堪的境地。本篇很好地体现了孙子重利的原则,他认为行军一般在使用火攻的时候,要根据五种火攻引起的相应变化来采取措施应对。在敌人内部放火时,应当早派兵在外接应。火已烧起,敌兵却十分镇静的,要等待观察,暂时不要急于进攻;待到火势最旺时,能进攻就进攻,如果不行就停止。火也可从外施放,不必等人在内部接应,只要在恰当的时机放火就可以了。火要在上风向放,不要从下风向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一般指挥作战一定要熟悉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并根据其自然规律把握好火攻的时机。

    所以说用火来辅助作战进攻的,明显地容易获胜,以水来辅助进攻的,攻势可以加强。水攻虽然可以阻隔敌人,不过不如火攻那样可以直接剥夺敌军实力。

    战争胜利但不能因之建立功业、巩固政权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这叫“费留”。因此说,英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应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是于国有利就不要贸然发动军事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出现危险情况就不要作战。君主不能因为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将领也不能因为一时恼火就下令出战。对国家有利才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应当停止。愤怒可以转化为高兴,恼火可以转化为喜悦,但国家因为随意作战而灭亡就不会再存在,死掉的人也不可能复活。因而,明智的君主应慎重地对待战争,优良的将帅也应该警惕贸然作战,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啊。

    前沿诠释世人经常会因为情绪、『性』格等因素,为逞一时之快,做出不利于己的事情,这样做只会把自己陷于不堪的境地。本篇很好地体现了孙子重利的原则,他认为行军

    当时诸葛亮刚出山不久,在军中没有威信,军中的很多人都不服他,认为他寸打仗只有在合乎利益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行动,而在不合乎利益的情况下,就不可随便采取行动,这也就是文中所谓的“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不能简单地把利看做金钱、财富,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比如主动权、士气、人心、信誉、威慑等。同样,在兵法里,打仗也是有一定目的的,领兵者需要考虑为什么打仗,打仗是否对自己有利。如果有利,就主动出战;如果没有,那就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

    孙子还提出人要懂得利用身边的东西提高自身的价值,聪明的人知道如何利用周围事物提高自己的地位,诸葛亮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

    东汉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任他为军师,请他负责『操』练蜀地军马。同年秋天,曹『操』命令夏侯惇为都督,夏侯兰、李典、于禁、韩浩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征讨刘备。

    功未立凭什么就能当上军师,而且有『操』练军马的大权。刘备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一直对诸葛亮不服气,不愿意听从他的安排。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了刘备给他的剑印来发号施令,关羽和张飞两兄弟这才服从他的安排。

    诸葛亮派赵云迎战夏侯惇,诱其深入。赵云对战夏侯惇的时候,假装敌不过,没打多久就后退逃跑,引诱敌军进入早就设计好的包围圈。夏侯惇要乘胜追击,副将韩浩说:“我听说赵云是一员猛将,这么容易就输了逃跑,怕是诱敌之策,我们追上去可能会有埋伏。”夏侯惇傲慢地回答:“赵云他们这么脆弱,就算是有埋伏,我还能怕了他不成?”他不听韩浩的劝告,执意追赶赵云到了博望坡。这时,只听一声炮响,刘备领兵冲出来,与夏侯惇的士兵战在一处。见刘备的兵力并不多,夏侯惇笑着跟韩浩说:“这就是你说的埋伏吗?今天我要是打不到新野那里,就誓不退兵。”于是,他下令将士们继续前进,将刘备的兵马『逼』得不停地后退。此时天『色』已晚,乌云密布,又刮起了大风,夏侯惇不管不顾,只知催军快行。

第25章 孙子兵法 (24)() 
等到副将于禁、李典追赶蜀军到达狭窄的地方的时候,他们发现两边都是芦苇。李典对于禁说:“如果我们是被敌人欺骗,那现在就危险了。这里的道路狭窄,两边是山川,杂草树木又多,如果刘备他们用火攻,我们该怎么办呢?”于禁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你说得是啊,我马上去前面跟都督说,请你赶快止住后面的军队。”李典听完,就纵马到后方去制止兵卒前进:“你们先慢点走,停一下。”但是因为士兵执行夏侯惇快行的命令,军队一下子根本停不住。于禁大叫:“前面的军队和都督先停下。”夏侯惇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于禁说:“这里的道路狭窄,山川颇多,树木杂草丛生,我们要防止蜀军对我们进行火攻啊。”夏侯惇顿时醒悟,立刻下令后退。可是话还没说完,四周就一片火光,两边的芦苇突然全被烧着。刹那间,狭道火光冲天,风助火势,越烧越猛。为了逃生,夏侯惇的兵马慌不择路,自相践踏。这时,三顾茅庐。东汉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任他为军师。

    博望坡遗址。博望坡遗址位于河南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功未立凭什么就能当上军师,而且有『操』练军马的大权。刘备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一直对诸葛亮不服气,不愿意听从他的安排。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了刘备给他的剑印来发号施令,关羽和张飞两兄弟这才服从他的安排。

    诸葛亮派赵云迎战夏侯惇,诱其深入。赵云对战夏侯惇的时候,假装敌不过,没打多久就后退逃跑,引诱敌军进入早就设计好的包围圈。夏侯惇要乘胜追击,副将韩浩说:“我听说赵云是一员猛将,这么容易就输了逃跑,怕是诱敌之策,我们追上去可能会有埋伏。”夏侯惇傲慢地回答:“赵云他们这么脆弱,就算是有埋伏,我还能怕了他不成?”他不听韩浩的劝告,执意追赶赵云到了博望坡。这时,只听一声炮响,刘备领兵冲出来,与夏侯惇的士兵战在一处。见刘备的兵力并不多,夏侯惇笑着跟韩浩说:“这就是你说的埋伏吗?今天我要是打不到新野那里,就誓不退兵。”于是,他下令将士们继续前进,将刘备的兵马『逼』得不停地后退。此时天『色』已晚,乌云密布,又刮起了大风,夏侯惇不管不顾,只知催军快行。

    等到副将于禁、李典追赶蜀军到达狭窄的地方的时候,他们发现两边都是芦苇。李典对于禁说:“如果我们是被敌人欺骗,那现在就危险了。这里的道路狭窄,两边是山川,杂草树木又多,如果刘备他们用火攻,我们该怎么办呢?”于禁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你说得是啊,我马上去前面跟都督说,请你赶快止住后面的军队。”李典听完,就纵马到后方去制止兵卒前进:“你们先慢点走,停一下。”但是因为士兵执行夏侯惇快行的命令,军队一下子根本停不住。于禁大叫:“前面的军队和都督先停下。”夏侯惇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于禁说:“这里的道路狭窄,山川颇多,树木杂草丛生,我们要防止蜀军对我们进行火攻啊。”夏侯惇顿时醒悟,立刻下令后退。可是话还没说完,四周就一片火光,两边的芦苇突然全被烧着。刹那间,狭道火光冲天,风助火势,越烧越猛。为了逃生,夏侯惇的兵马慌不择路,自相践踏。这时,三顾茅庐。东汉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任他为军师。

    博望坡遗址。博望坡遗址位于河南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赵云带人冲杀出来,将夏侯惇的军队杀得大败,夏侯惇只能冒着烟火逃走。

    李典在后方觉得势头不对,正打算回头的时候,却被一队军队拦住,为首的将领正是刘备手下的力将关羽。李典纵马混战,最后夺路而逃。于禁见大火汹涌,烧掉了粮草和车辆,就沿着小路逃走了。夏侯兰与韩浩带人来抢救粮草,却在半路遇到了张飞。一阵厮杀之后,夏侯兰死于张飞的枪下,韩浩夺路逃跑。此战曹军大败而归。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的第一场大战,这场战斗不仅为他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同时也建立了他在军中的威信。诸葛亮借助地利以及诱敌之计成功地将夏侯惇军烧了个片甲不留。诸葛亮依靠的天时、地利恰恰就是孙武在火攻策略中强调的两种因素。

    三国时期,蜀汉一直想恢复汉室正统,再次统一天下,因此诸葛亮数次率军向外征讨。为了保障北伐曹『操』无后顾之忧,蜀汉政权需要先平定南方。诸葛亮征讨南蛮的时候,对南蛮首领孟获采取捉住就放的方法来收服其心。孟获斗不过诸葛亮,七次出战七次被抓。

    孟获第六次回去的时候,向乌戈国国君求救,乌戈国国君给了他三万藤甲兵协助作战。他带着这些人马来和诸葛亮对阵,把蜀军打得大败。藤甲兵的甲胄非常厉害,刀剑不入,而且遇到河水,还能脱下藤甲作筏渡河,因为藤甲是浸了油的,可以浮在水面上。这可让蜀军犯了难。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报告了蜀军败仗的情况,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