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130部分

血染大秦-第130部分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至从大秦国兵川蜀并尽占其地之后,大秦国的强盛,在天下有识之识眼中,那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存在。

    而曾经设于咸阳城东门外的招贤馆,如今早已经不是数年前的那种门可罗雀状,可以说,此时的招贤馆,每天里几乎都是成为一种爆满的状态。

    大秦国的武穆王所采取的“任人唯贤”之策,对于这天下间,诸多只以身份而定官位的诸侯国来说,李显所采用的这种“任人唯贤”之策,足以吸引上这天下间诸多诸侯国里过得不如意的官员。

    而今天,对于李显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两样,毕竟,招贤馆内,就算真有招到大才之辈,亦是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后方才能放行的,若真有才华横溢之辈,吏部诸多主事自然会把人领到李显这边来。

    “禀大王,园外吕尚书求见。”亭外,有侍卫一声轻呼,却是打断了正于凉亭中处理着公文的李显。

    “传他进来就是了。”对于吕不韦,百里奚,陆准等诸多人,李显却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他们,乃是大秦国的肱骨之臣,是大秦国的支柱,是他李显的依仗和手臂,他们的才能,足够让李显去重视于他们。

    “臣,吕不韦拜见大王。”凉亭外,吕不韦悠然而至。

    如今的吕不韦,虽年已过四十余,但观其颌下那一缕黑须飘逸,那一副飘然神态,随着他当上这刑部尚书之后,其风采却是更胜以往几分。、

    “吕公所谓何来?”因吕不韦重商,但更知律,所以李显才会把这吕不韦给提至刑部尚书位,由他去草创这刑律之法,以严民风。然而,如今,吕不韦的突然到来,却是让李显颇为有些惊讶的。

    “臣近日收得一门客苏季子,有大才学,愿荐于大王。”

    “苏季子?”李显心中却是一片茫然,此时诸多豪门大富贵之士,皆喜欢养士养门客以此而称为德行。

    以吕不韦之身家,曾有门客三千之数,士百余人。

    而此时,他自向李显推荐一位新收得有大才学之门客,亦不算为过。

    且说李显细细地考虑了一翻后,见得自己实在也是想不起来这苏季子到底是何方一个人物,心里当中,却亦是生出了几分见上一面之意。

    当下吩咐吕不韦,只让他把这人给带上来,问上几句有才于否,李显自然就能品评出来。

    “草民,苏季子见过秦王。”声随一青衣士子飘然而至。

    但见此子,面似古月,朗似金辰,颌下三缕轻须悠然飘忽,再配上这一身青衣,怎是一个风流之士了得。

    这是一个才智之士,只一眼,李显就给予了这苏季子相当高的评价,然而,这苏季子接下来一句话,却是让李显对其感官却是大跌。

    只听得苏季子忽而起身直视于秦王,不待李显问话,这苏季子却转而肃声高喝道:“秦国将有大难矣,秦王尚能如此悠然高忱无忧矣?”

    “哦。。。”轻扯起嘴角的一个弧度,李显看着眼前这飘然之士不由轻笑道:“季子以为,孤之大秦有何大难?”

    看这苏季子这般行为,一上来就想着给李显一个先声夺人,以秦国将有大难来做为恐吓手段,以此来乱人分寸,这等事情,倒是让李显想起了曾经的那些算命先生们。

    那些算命者,通过也都是如此,先以高调言论而恐吓住对方,然后等对方在恐慌中而失去了分寸之时,他们再乘胜而追击,定能一举而定大功。

    然而,对于大秦国的情况,可以说,这天地间,还没有谁能比李显更为清楚了,大秦国其每迈出的一步,都是经过李显批视过,深思过。

    大秦国的情况,李显可谓是了如指掌,可眼前这位苏季子先生,竟然转而告诉他李显,大秦国将有大难矣。

    李显不由得洒然微笑地注视着眼前这位苏季子。

    看秦王如此表情,那苏季子仿佛是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般,涨红了一双鹤眼,其声却是更见尖锐了几分道:“秦王不识天时,岂不知,大风先折秀于群林之木乎?”

    见得李显终于是放下了手头上的批示转而注视于他,苏季子方才接着道:“秦王新得蜀地,坐守天下半壁山河,已势成虎视天下之姿,然,北有燕,赵虎视眈眈,南有齐,鲁踞山东,东边更有吴,楚相连壁,此天下六诸侯,已各成虎狼之势,围困大秦于四方。”

    “秦,陇西之道也,本据函谷关而守,尽为王霸之也,然,当今之世,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秦王一年而伐魏,晋,韩三国并降之,得此关外十州三千里之地,然此十州无有名山大川以为倚仗,燕,赵二国,只需稍加蚕食,必以累及秦国,此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属鸡肋也。”

    “哦,季子以为如此,孤当若何?”对于魏,晋,韩三国之地,李显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优劣,正如这苏季子所说,这关外十州三千里地,并无名山大川以这凭仗,这三千里地,几乎都是一马平川而完全无险可守,可是,也正因为这一马平川之势,而让这三千里地成为了最为肥沃之地,最是适合百姓休生养息,如此富饶之地,李显又如何舍得弃之。

    “秦国虎据陇西龙起之地,如今又新得蜀中天府之都,蜀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蜀出也,有此粮仓以为后,秦王带甲百万,以秦卒之勇,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为大王计,窃以为,王当于赵国之前而速北伐幽燕,燕必从于秦矣,挟大势再东征齐鲁,鲁必灭国,天下十四诸侯,以为大王去其九,如此大王一统环宇,定鼎天下之时,又何可期耶?”

    然而,让这苏季子失望的是,他洋洋洒洒地说了这般一大通,对于李显来说,却并没有引起他多大的兴趣。

    天下大势如此,只要是明言人都看得出来,大秦国,如今已经是形成了虎视天下之势,若无大变故,一统环宇,此亦只是争个早晚而已,又何需这苏季子来说教与秦王。

    所以,对于苏季子说的这般,李显也只是点点头,算是肯定了他的说法,而自让吕不韦带了下去。

    ~~~~~~~~~~~~~~~~~~~~~~~~!

    抱谦各位,昨天有事,没来得及写,先补上昨天的,今天的一会就传上来

    skbshge

第一一零回 竖子无礼欺秦王() 
且说这苏季子,本洛阳人氏,姓苏,名秦字季子,因假托苏季子之名而自荐于秦王帐下大臣吕不韦门下以托为门客,想以经得吕不韦而向秦王举荐,只是,昨日亭上一叙,他这一番痛思了数年之久的言论,却并不为秦王所重视,更不曾为他捞得来一官半职,这不由得让这苏秦痛恨万分。

    要知道,秦王唯才是用之说,却并不是空话,如现居于六部主事的百里奚,吕不韦二人,若依这二人原本之身份,如何又能居于此等显赫之位,然而,如今这二人,已经是大秦之肱骨之臣,最为秦王所重用。

    再还有那陆准其人,再还有其它如杨龄,黄羽等,此刻,各自亦居于秦朝中位居重位。

    就冲着这一点,苏秦以自身才学论,自然是想着秦王亦能予他一高位,也好能衣锦还乡去。

    可惜,秦王好像并不曾看把他的大论给放在心上,只是客气的把他给送走,并着吕不韦给安排个官职予他。

    苏秦本是傲慢之人,秦王如此慢怠于他,于是暗恨于秦王之轻慢,遂生离去之心。

    门客者,乃是依附于诸多王孙公子豪族之辈,以才智而显于诸王孙公子之流,虽是依附,但却并不是奴隶,对于门客之来去,却是很自由的。

    这苏秦自觉得再呆于吕不韦门下为门客也没有多大出息,再则也是恼于秦王轻慢于他,不识他之苦心大计,遂暗恨之余,择日就卷了细软包裹而去,心中定计,他定要这秦王大大懊悔一番。

    遂西奔于楚,会见于楚怀王项英,进而纳于言曰:“臣以天下地图说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吾料度诸侯之卒当十倍于秦也。六国合力通盟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不得御六国之兵,必破矣。”

    “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如以齐、鲁、吴、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挠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其余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挡秦,秦之甲士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苏秦再进言道:“楚,天下之强国也,据地八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以决择焉?”

    诚如苏秦所说,天下十四诸侯,秦国如今已经并其四数,占西南半壁江河,然而,若是天下剩余的吴,楚,齐,鲁,燕,赵六大强国勇盟合力为一,再西向以攻秦,以秦之一地御六国之兵,必为六国所破也。

    而若是不立这个盟约,则六国之地,必为秦国所分而击之,到时候,可就不是他们这些王族称孤道寡之时了,而是南面以称臣。

    形势所迫之下,只要他们不想称臣于秦,只要这事有人从中穿争引线,这个盟约有九成以上可能是可成立的。

    而如今,确正有这苏秦站了出来,充作这个穿针引线之人,所以,楚王在赞许之余,即为为使,出使吴国。

    苏秦以楚使之身而见齐恒公管符于济州而进谏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

    “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以每户三男丁计,不需发别远诸郡县,只临菑之卒就已二十一万矣。临菑民富而殷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辍稀A偾徶浚奠被鳎思缒Γ懦舍。雍钩捎辍N粽撸喝越崦苏撸俏非毓撸肭亟泳橙酪病!

    “晋,韩,魏三国若兵出函谷关战而胜秦之,则其国兵卒必半折之,其国内又苦无名山大川以为倚,四境必不守也,此灭国之祸也;而若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晋,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齐之广阔倍于晋,韩,魏之地,卫阳之道,车不得双轨并行,骑不得双列而行。此等险地百人守之,千人不敢过也。有此天险,秦虽欲深入则狼顾其后,恐吴,楚以谋其侧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宝,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苏秦所说,齐地背靠渤海,上有清河为界,前有泰山为阻,而齐地占地二千余里,有甲士数十万,粟米堆积如山,三军精良皆是虎狼之师也。

    再则,齐国光临甾之中就有七万户,若按每户三男丁来算,都不需要去别的郡县求兵,只光一个临甾就有兵二十一万之数,而临甾之民无不富有,常斗鸡,走狗,六博,蹴鞠以为戏,临甾的道路上,车轮擦着车擦,行人是肩撞肩,如此之地,又有卫阳道这种百人守之,千人不敢过的险地以守,若是六国结盟,秦来攻齐,则吴,楚则攻秦之侧,如此一来,秦国,如何能来入秦。?

    苏秦如此一说,齐王自是大悦,自然也是答应了这联盟之事。

    如此轻易而说服楚,齐二般大国,苏秦自然是信心更增,遂北奔燕赵之地,面见于赵灵公公孙平而再谏诸般道理。

    剩下,吴,鲁,燕三国,自然亦是为苏秦轻松而拿下。

    如此一来,关东六路大诸侯,各出兵马,以联盟之名义,转而开始着手侵吞于其中的小诸侯国,如宋,周,成等。

    ~~~~~~~~~~~~~~~~~~~~~~~~~~~~~~~~~~~~!

    “竖子,竟然如此欺孤。”御书房内,当李显收到麻九的线报后,从而得知关外六路大诸侯已经是成形了联盟之势,转而开始准备兵伐于秦。

    而这其中的牵桥搭线之人竟然就是那个为李显无视的苏季子时,李显不由得大怒。

    若是早知道这苏季子者便是那苏秦其人,李显必会把这人给死死的囚禁,或者是屠杀。

    所谓防患于未来,对于这种能给大秦国带来巨大灾难的人物,李显从来都是想着宁可杀错亦不放过的。

    然而,如今,关东六诸侯其盟已成,转而侵于秦。其势以成定局,却是让李显被动上了无数倍。

    因着这苏秦一人,转而要死上多少大秦国的精锐之士,再往大的说,这其中,又要牵扯进多少无辜百姓因这诸侯之战而生死,可以说,这一切,也都是这苏秦间接而造成的。

    这对于李显来说,如何能不让李显他大恨之。

    “臣惭愧,识人不明,竟识此等狼子之辈为大才,而荐于大王,显些误了大王事,臣罪访万死。”吕不韦出列而伏于地。

    苏秦,乃是他之门客,当初,也正是经由他转而荐于秦王李显的,然而,如今,却就是因着这门客之事,而使得秦国完全处于被动之中,此等人,正如李显所说的那般,若早知如此,当早杀之而后快。

    “此当非汝之罪也,孤当初不能尽用其才,而使其心生怨恨,转而离去,此事孤亦有错也。”李显如实说道。

    也确实,如今六部之主事尚书皆已经是有了着落,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部李显又迟迟不敢开设,所以,到得如今这种地步,就算来得是一个再有才学的大才,李显也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