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医妃养成记 >

第116部分

医妃养成记-第116部分

小说: 医妃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明城柳树胡同赵御史家,空了半年的房子,突然住了一群男人,第二天却又都消失不见了。

    比如,听说西北也出了个小神医,会用死骆驼救活人。

    比如,传言明城知府家的千金小姐死在西北战场了。

    ……

    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

    太子轩辕钊突然坐卧不安,天天和一个老道神神叨叨。

    京郊某风景优美的独院地牢里,突然关进一个男人。

    西北捷报雪片般飞,宫中天天过年般庆。

    明霞宫全员忙起来,洒扫、采买、布置宫殿,好像要迎接什么人。

    京城松鹤堂里卖的“肖记制药”慢慢响彻京城。

    诸如此类。

    近期,肖瑶的日子过得不错。

    怀里揣着松鹤堂结来的银子,坐在马车里的肖瑶看着回春堂。

    钱大夫老实好久了。

244。244 肖家制药() 
其实,钱有成没有老实,一直在找机会翻盘来着。

    钱有成的师傅姓崔名志,当年在明城也个知名老中医,医治过不少疑难杂症,钱有成拜师也是慕名而来。

    崔志因年事已高,问诊之事已多年不做。在这个年过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七十五岁确是个古稀老人了。

    况且,崔家的子孙都在京城,崔志已有多年未回。此次被自己的爱徒接来,方知是遇到踢馆的了。

    此时,正坐在回春堂医治病人的钱有成听徒弟传言,“松鹤堂的马车刚送肖瑶走了。”便有些咬牙切齿。

    忙完了秋季,肖瑶又回来坐诊。自己的回春堂今儿一天几乎没什么生意。

    请来了师傅,效果也不是太好。

    钱有成的徒弟在旁边添油加醋:“师公,您是不知道,别说新来的病人了,很多老病号都被那丫头得了去!”

    钱有成很郁闷:“松鹤堂不是药堂,倒改成医馆了!咱们却动不得,松鹤堂可是白家的生意,听说通着天呢。”

    钱有成的徒弟道:“师傅,那平安医馆倒是个软柿子,可以捏捏。”

    钱有成点头,道:“师傅,那张大夫的医馆是个祖传的,本来快开不下去了,没成想不知道怎么傍上了肖瑶,不仅起死回生,竟然成了后起之秀,一时间风头无两,大有取代回春堂成为明城第一医馆之势!”

    崔志摸着山羊胡子,看着逐渐走远的马车,阴测测地说,“下次她在平安医馆坐诊时,送个病人过去。看不好,自然砸了牌子。管她小神医还是平安医馆,都没好果子吃!”

    钱有成有些犹豫,“以前不是没送过,却得不偿失呢。”

    钱有成的徒弟嘟着嘴,“要不是送那赖子去捣乱,回春堂的名声还不至于如此臭呢!”

    钱有成狠狠地瞪过去,那徒弟忙闭住了嘴。

    崔志摇摇头,“无妨,我自有办法。”

    胡家庄。

    肖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父母房里去。

    娘怀孕了呢。呵呵呵,要不是自己调理得好,哪里会再有弟弟妹妹呢。

    赵秀丽自从知道怀了孕,便被肖文和肖瑶给禁锢在屋里,非得躺在床上才放心。

    把赵秀丽郁闷得不行,“这又不是瘸了腿,为什么不让人下床呢!”

    肖文脸上笑嘻嘻的,大手握住赵秀丽的手,百般阻挠,就是不松口。

    “阿瑶说了,你是高龄产妇,前三个月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慎重再慎重。我不得让你躺床上?你说哪里能有床上安稳?家里、地里、药厂里、学堂里,我都安排得好好的,不用你操心,你就老老实实地躺这里保胎!”

    赵秀丽哭笑不得,“以前怀阿靖的时候……”

    肖文大手陡然紧了,脸色变得凄凉、愧疚,低声道:“别提那时候好吗?都是我无能,让你受罪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说什么我也不能再让你受那样的罪!”

    赵秀丽也忙换了话题,“外面是不是阿瑶回来了?”

    肖文起身,来到窗边,果然看见肖瑶正朝着堂屋走过来,笑道:“不是这丫头还有哪个?刚回来也不知道歇会儿,就过来给你问安。”

    肖瑶大步走进室内,见肖文迎上来,忙一把抱住肖文的胳膊,“爹,娘怎么样?”

    “好得很,就是老要出去。”

    “你看住她呀!”

    “我看住了呀!看不住,她现在不是该在外边!”

    父女两个说笑着,一起进了卧室。

    赵秀丽笑着说:“歇会儿再过来,干嘛急吼吼的,看累着了。”

    “不会!”肖瑶过来,坐着床边,给赵秀丽号脉。

    赵秀丽嗔道:“这丫头,魔怔了,早上走的时候刚看过,现在又来。”

    肖文不说话,大手摸摸肖瑶的头顶,笑眯眯地站在一边,望着眼前的妻子、女儿,满眼宠溺。

    肖瑶号完脉,放了心,道:“娘,以前你身体亏得厉害,虽然调养了半年,也只是适合受孕。要想一切正常,这半年呢,你听我的。”

    肖文点点头,正该如此。

    肖瑶掏出一个方子,道:“娘,我开了个保胎的方子,需要连服三个月。可以煎水喝汤,也可制成药丸,你看怎么办?不许不用哦,药材我都买来了。”

    肖文接过药方,看上面写着:“人参(分煎)、黄芩各二钱,白术(糯米蒸)、桑寄生、茯苓、菟丝子、川断(炒)、杜仲(炒)、阿胶(烊化)各二钱半,艾叶六分。”

    本方壮肾固胎,若用来预防流产,可于怀孕后开始服本方,日一剂,连服两、三个月。亦可将本方加五倍量,枣泥为丸,每丸重二钱,日三次。

    很多人不习惯喝汤药,也有人不习惯吃药丸,所以一下子要连续服用三个月,肖瑶让赵秀丽自己选。

    赵秀丽一听,道:“不如这样,现在天还不是太冷,我先吃一个月药丸,等天冷了,我再喝汤药,怎么样?”

    “也好。换个样,不那么单一,也显得日子快些。”

    反正家里不管制药丸、还是熬汤药,都很方便啊。

    于是,肖文拿着药方和药材找田明制药丸去了。

    田明领着制药工人昨天就搬到药材加工厂去了。

    药厂就在四合院北边,当时划的宅基地有十几亩呢,药材加工厂用地是肖瑶预留好的。当然也盖成了青砖青瓦的砖房,不过没有什么装饰和豪华家具罢了。

    此刻,三进院静悄悄的。塔娜和薛功也搬到了一进院。田明一家四口都在药厂干活,此时后院就没有人在了。

    肖文很满意田明一家,都很勤快,几乎从一睁眼就干到天黑看不见。

    当然了,肖文给他们的工钱也高,比他们在京城白家的收入要高不少。

    况且,肖瑶说了,年底生意好的话,还有分红呢。

    最让田家满意的是,以后玉龙成亲、秀儿出嫁,所有聘礼、嫁妆都有肖家出!等秀儿嫁出去,还给她脱了奴籍!多让人暖心的事儿啊!

    所以,田家一家人都兢兢业业的,从不叫苦叫累、藏奸耍滑。

    肖文也是庄户人家,从小干农活干惯了的,可是看见药材加工这些,还是有些头疼。

    简单的平摊、晾晒、捡杂、分装当然没问题了,一轮到炮制,肖文就不行了。

    炮制,说起来简单,不过只有三大工序:即净制、切制和炮炙。

    净制和切制还好些,简单得说就是把动植物药材处理干净、切成薄片或小段或小快或粉碎。

    而炮炙部分就复杂得太多了。

    根据工艺和方法不同,炮炙分为炒黄、炒焦、炒炭;麸炒、米炒、砂炒、土炒、蛤粉炒、滑石粉炒;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特殊辅料炙。明煅、煅淬、闷煅、蒸、煮、复制、制霜、烘焙、煨、水飞、拌衣等等方法。

    当时,肖文好奇问了一句,田明只是说了一会儿,就把肖文给说晕了。

    所谓隔行如隔山,既是如此。

    肖家分两次共招收了六个长工。

    所谓长工,其实就是长期雇工。旧时靠给地主富农的家里作坊里长年干活为生的贫穷雇农,也称“长年”。

    除地里农活、作坊里各种手工劳动外,还兼做家里的杂务,比如挑水、洒扫、喂牲口、赶车等等。酬劳是按年给的,还要管长工吃住。

    身份比买来的奴仆好些。

    肖文家招的六人都是知根知底、老实本分的本村人,不管食宿,都折合成银钱,长工们也愿意,这样拿到手的银子就多了呀。

    除了天天按时按点儿的来药厂做工、家里帮忙之外,其他时间不管长工自己家里有什么事儿,要随叫随到。

    这也算是双方的一个相互帮助。

    长工们夜里可以照顾家里,肖家有急事他们也得过来加班,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肖家已经够心善的了。

    远的不说,胡员外家雇的外村的长工,一年才能回家三两趟,平时有事请假回家还要扣工钱呢!

    有些人就后悔了。

    有一次,胡三顺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肖文说:“早知道你给的条件这么好,我还不如来你家当长工呢!”

    肖文就笑了,说:“放心吧,来打短工也是一样的。”

    成药和药材的使用会因为季节和流行病的不同出现脱销的情况,所以,肖瑶尽管已经让厂里制作了大批的应季药物,有时候还会有断货的情况。

    招短工是势在必行。

    再说,“肖记制药”已经慢慢地打出了牌子,老百姓买药已经有了很强的挑选性。

    肖瑶对此很欣慰。

    这里还没有什么品牌意识,制作好的中成药种类几乎没有,都是大夫问诊、开方、抓药、熬汤。

    各地的松鹤堂都是当地医药界的翘楚,名店带来的心理依赖也让“肖家制药”一推向市场,便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何况,田明严守职业道德,并没有给白家泄露过药方。

    那白纤尘也是正人君子,除了原来卖给松鹤堂的几个药方外,剩下的都是“肖记制药”的药品在白家的药店销售。

    而且坐堂大夫首选肖家的成药。

    老百姓期初还奇怪,为什么白家卖的是“肖家制药”而不是“白家制药”?这是哪个肖家?

    ………………

    亲们,请谨记:不得乱用文中的任何药方!!!

245。245 二人高中() 
大夫们便如实说了:“就是明城小神医肖瑶家的那个肖家!”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肖家制药”从明城、从西北,逐渐在南丰国声名鹊起,利润滚滚而来。

    把个白纤尘和白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

    钱号、药铺、布庄、食盐、粮店,是白家的五大支柱,本来利润最低、排在最末的药铺,现在竟然成了最赚钱的!

    就连明城高掌柜的月俸银子都长了不少,喜的高掌柜逢年过节的都自掏腰包来肖家拜见,也不直呼其名了,开口必称“肖姑娘”。

    搞得肖文和赵秀丽怪不好意思的,要知道,人家才是东家啊!

    有趣的是,学校里的几个女孩子一致选择了专研医术!就连塔娜也选了,草原医术落后,学这些能济世活人,果然比其他更合适些。

    一方面,是家长看到了肖瑶这个金光闪闪的成功样板,另一方面肖瑶也希望有女孩子学医,特别是妇科和产科。

    就算在开放如此的现代,这些科室依然是女人为王。

    妇科里的男大夫会造成患者心理紧张,产科更不用说了,若有男医生给产妇接生,大家还有较大的心理障碍,当然剖腹产另当别论。

    南丰国医界虽没有详细分科,但是妇科和产科都是有的。不过男大夫都不作妇检和接生,否则,产妇的丈夫非暴动不可!

    胡家庄近一年来生下来的孩子也有几个,幸运的是,都是经产妇,尚未有难产之类的。稳婆巧婶的一双巧手发挥了重大作用。

    肖瑶当然更希望大家平安。

    所以,肖瑶希望开一个妇产方面的专科医院,来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这个愿望,在妇女地位低下、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的古代,更是十分重要,甚至有些迫切。

    因为,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很快就要生产了。

    第一个就是娘亲赵秀丽,她身体弱,年龄大,难产的概率比较高。

    第二个就是孙秀娥。她是肖瑶来到这里见到的第一个帮助、接济自己家的好人。她也是高龄产妇,且怀的是双胞胎,难度更大。

    万一,她们其中有人需要剖腹产,自己一个人是很难支撑的,所以有几个助手就显得很重要了。

    再说,胡家庄的孕妇明显多了起来。

    这也和肖瑶有一定的关系。

    自从肖瑶开始在村里收药材,家家户户的孩子、大人都去挖蚯蚓、捉土元、粘蝉蜕、薅药草、逮蟾蜍……卖到肖家,几乎每天都有点儿活钱儿。

    这半年来,天天给肖家盖房子,村里的不少人挣了大钱!

    后来更不用说,从肖瑶家成了地主,收租宽松了很多,买大家的药材都是当场给钱。

    村里家家存粮多多,手有余钱,主粮跟得上,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奢侈地吃上一次肉,人人慢慢没了菜色。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家家有了希望。

    俗话说,温饱思淫欲,吃饱了,晚上才有劲儿那啥不是?

    咳咳咳……

    听说那谁谁谁有了,赵秀丽嘀嘀咕咕,“昨儿个是这个,今儿个是那个。怎么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一个地,都往肚里揣孩子!”

    “一看东家干啥,那些佃户们不得跟上?还不是你带了头!”孙秀娥笑,“就兴你晚上舒服,别人就不能夜里痛快?”

    “看我不撕你的嘴!”

    两个孕妇在屋里笑成一团。

    笑声未落,孙秀娥就奇怪地说道:“秀丽,你听见没有?外边怎么听着是锣鼓家伙在敲,没听说咱村谁家有喜事儿啊?”

    “我被她们爷儿仨给关到屋里,任啥不知道,你倒来问我!”

    “呦呦呦,人家那是心疼你,你可别……”

    话未说完,丁元春喜滋滋地进来,轻声道:“夫人,有个大喜事!您先稳住心,我再告诉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