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医妃养成记 >

第184部分

医妃养成记-第184部分

小说: 医妃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瑶和薛娜见两个老人都挺好,便放心在医院里忙着。

    休息日到了,便全家一起到乡下转悠,当然了,多数时候便住在拥翠山庄或者八里台的庄子里。

    有时候轩辕离和轩辕煜会陪着,有时候便是肖瑶一家去。

    肖靖的大考一切顺利。

    考完了后,心情放松得很,便跟着轩辕煜在京都到处瞧稀罕。顺便也给家里的爹娘弟弟、赵集舅家的亲戚们买了不少礼物。

    这一日,宫中接到急报,说蟒河决堤,北方千里之地遭了大水!

    良田淹没、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

    轩辕宗自然大怒,当场便把轩辕钊和工部骂了个狗血喷头!

    “年前便有人参奏工部差遣河工之事不妥,如今果然出了大事!”轩辕宗气得脸色铁青,“代工银两收取民怨更大,如今你可有何话说?”

    轩辕钊的心情也极为恶劣,见皇上问,又不敢不答,道:“儿臣即刻派人前去查看!不,儿臣亲自去!”

    有大臣便出列,劝道:“太子万金之体,怎可轻涉险地!”

    右丞相陈权也道:“臣工众多,不劳太子亲行。”

    “哼!”轩辕宗却怒道:“莫去自己捂盖子!”说着,一脸怒气地转向轩辕离,“平西王!”

    轩辕离皱眉,“在!”

    轩辕宗命令道:“你带军士两万,速去北地查看。河道能堵则堵、能通则通。工部!”

    工部尚书是个中年男人,听令一个哆嗦,忙战战兢兢出列,“皇上。”

    “派人随平西王北地修堤,你也去!”轩辕宗说着,猛地一拍龙案,陡然提高了嗓门,“若再有半分差池,提头来见!”

    “是,皇上。”

    皇帝看着二人归列,眼睛看着台下众人,“众臣可有本奏?”

    户部尚书便站出来,提到赈灾所需之银、然后又提到治疗瘟疫所需之药、再说起大水过后良田秋种、人畜越冬之事……

    轩辕宗头疼不已,看着轩辕钊,眼睛里恨不得射出刀子来!

    吵吵嚷嚷,等议定了初步的章程,早已经过了午时。

    退了朝,众人各自分头准备,皇帝刚回到御书房,监察御史便递上折子来。

    轩辕宗午饭也不用,翻看着这些折子和记事簿,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心凉!

    当然了,除了奏折中所言的每件事情,还有半年来暗奉皇命调查各地河工修筑情况的记事簿。

    工部年年上报河工修筑所需银两,国库拨出银子无数,竟多年来未见成效!

    今年是蟒河决堤,明年呢?是不是京都附近的大河也要决堤,淹了京城?

    这都是太子所领的差事!

    这么多年,这些银子都到哪里去了?

    轩辕离去年参奏太子,自己还不信,以为是轩辕离兄弟相残,狠狠呵斥了一番,看来,竟是冤枉了他!

    这小子!

    此次派他去修筑河工,但愿能一劳永逸!

    至于河工银子的去向,势必不能放过太子。自己尚春秋鼎盛,这混蛋该不是等不及了吧?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进心里,就会发芽、扎根,且越长越大!

    轩辕宗自从后便对轩辕钊有了嫌隙,而且越来越不喜了。

    晚间,轩辕宗便歇在了陈贵妃的明霞宫。

    晚饭时,轩辕煜也在座,陪着父母说笑逗趣,轩辕宗很是开心。

    见轩辕煜已经长成了一表人才的大小伙子,突然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放下手中的筷子,问身边的轩辕煜,“阿煜可有十五了?”

    轩辕煜回道:“回父皇,煜儿已经十五了。”

    “在宫中住着可闷?”

    “嗯。”轩辕煜点点头,见轩辕宗黑了脸,便笑嘻嘻地道:“煜儿不敢欺君!实话实说,父皇莫要怪罪!”

    陈贵妃忙打圆场,“这孩子,口无遮拦,皇上莫上心。”说着,暗暗地瞪了轩辕煜一眼。

    “北方水患,朕甚为忧心。已派离儿带兵修筑堤坝去了。”

    陈贵妃便有些担心,“发大水的地方,你让离儿去!何时能回来?”

    说着,有些抱怨,“他的婚事一拖再拖,到底皇上是怎么想的?”

    轩辕宗道:“朕自有主意!”

    说着,也不管陈贵妃,轩辕宗转头对轩辕煜道:“南方大河更多,父皇不放心大臣们,你既然觉得在宫中闷,不如便代为父去南方私访巡查,如何?”

    轩辕煜眼睛一亮,正要答应,陈贵妃就惊呼道:“皇上,不可啊!”

    轩辕宗便黑了脸,“嫔妃不得干政!”

    陈贵妃嘴张了张,眼珠一转,道:“煜儿是小孩子,尚无官职,不得担当朝廷重任,臣妾这便不算干政!”

    轩辕宗怒道:“朕的话便是圣旨!”

    轩辕煜见父母为了自己争吵了起来,忙道:“父皇莫要生气,儿子愿意为父皇分忧。母妃也无须担心,儿子一路自然会照顾好自己,保证平平安安的回来!”

    陈贵妃见大势已去,吧嗒吧嗒地掉开了眼泪,“两个儿子又都一下子走了,我一个人在宫中……”

    轩辕宗便真恼了,呵斥道:“真是岂有此理!现在两个儿子还在京城,你便如是说。等两个儿子都去了封地,难不成你还要跟着?”

    陈贵妃更哭得厉害了。

    南丰祖训,王子们只要当不了皇上,早晚是要去封地的,非王命不得回京。有些皇子一走,便终生不得见!这就是生在皇家的悲哀了!

    轩辕煜也有些难受,安慰陈贵妃道:“母妃,莫难过,煜儿不过几个月便回来。二哥他也很快回京,你莫要担心了。”

    陈贵妃哭哭啼啼的,却不再敢阻止了。

    就这样,轩辕离往北,轩辕煜往南,兄弟二人各自领了王命,办差去了。

    轩辕离走了不到一个月,便给皇宫中递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奏折。

    遭了水灾的北地瘟疫流行,要京中派大夫过来。

    因为走时带的药材业已告罄,朝廷务必尽快送有效的药材过来。

    且,灾民有往京都迁移的趋势。京都要做好防备,为灾民备好粮食、医药等物,以防瘟疫扩大!

    奏折一念,众臣便慌了。

    瘟疫可是比水灾更可怕的大灾,西汉时期瘟疫流行,等瘟疫结束,国民去之十之六七!无数村子全村无一存活,全家齐毙的比比皆是。

    恐灾难重演,轩辕宗急招大臣们商议对策。

    太医院院判自然也在列。瘟疫的治疗法子不是没有,只是定要知道流行的是何种瘟疫,何种药材是对症好药。若是这些皆不知情,任是神仙去了也无用。

    太子轩辕钊阴测测地一笑,“父皇无忧。京城之中除了太医,民间也颇多能人志士。不如从民间调集大夫,说不得倒有好方子!”

    见轩辕宗听了进去,轩辕钊一副为民着想的样子,道:“再说了,药材大批的从京城三千里地运去,不如在北地就地取材,一来路近,二来省了时间,岂不一举两得?!”

    太医院的院判眼睛一亮,“皇上,京城平安妇产医院的小神医肖瑶,臣闻听她颇有奇思妙想,不知可否……”

347。347 舌战皇帝() 
瘟疫,自古有之,中国历史上以汉朝瘟疫最为严重。 ()

    我国西汉时期天灾**接连不断,史料记载,从汉桓帝刘志至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记载有疫病流行十七次之多。

    严重的时候,即使是士大夫们也未能幸免,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竟有四人死于瘟疫!其惨状可见一斑。

    至于死亡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曹植《说疫气》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也提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当真是人间地狱。

    肖瑶不知道的是,此处之人便是千年以前从西汉逃避瘟疫,漂洋过海来到这片大陆生根定居的。

    是以,用着秦朝圆形方孔钱,却不知东汉张仲景。

    祖宗们对瘟疫的传闻和恐惧,深深地烙印在这些后人的心中,是以,听闻南丰北地竟出现了瘟疫,满朝皆慌乱不已。

    有些大臣人在朝堂,心却已经飞到了家里。开始思量如何马上给家里传个信儿,尽快收拾细软朝南方搬迁!

    不是有流民已经开始往京都迁移了吗?

    且,流民不仅可能传播瘟疫,更容易因为食不果腹生乱吃大户,甚至造反!

    此时,听太医院院判提到小神医,众人便轰然议论开来。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两帮人又开始辩论!

    轩辕宗坐在龙椅上,脑子里也在天人交战,“肖瑶那丫头,自在明霞宫跟自己一怒拂袖而去,竟差不多两年未见了,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记恨自己!”

    “轩辕离这混球,本以为分开他们便淡了,谁知竟矢志不渝地还牢牢惦记着那丫头!连右相陈权的女儿们都给扔出了王府!果真非她不娶了!听说近期又开始准备婚事了,不如……”

    见底下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场一般,轩辕宗一脸恼怒地看着台下斗嘴的众臣,“砰”地一拍桌子,怒吼道:“都给我住嘴!”

    众臣方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轩辕钊一脸期盼地看着皇上,最好下诏让那丫头去,和轩辕离两人一起死在疫区方能称心如意!

    果然,皇帝冷冰冰地道:“宣小神医肖瑶。太医院、户部、穆志成、田齐,左相、右相随朕来御书房,其他人各司其职,莫渎职懈怠、莫惑乱人心,否则,杀无赦!”

    众人莫不心惊,大敌当前,果然要慎重行事,应声:“是!”

    轩辕宗摆摆手,“都散了吧!”

    说完,带着那被点名的一帮人转回御书房,竟是准备小范围御书房商议了。

    其余众人都急匆匆地散开,脚步匆匆,有回衙署的、有出了宫急忙安排下人的,有干脆直接返回家宅的,表现各不相同,却和平日的稳重、闲适大相径庭!

    很快,肖瑶便到了。

    皇帝看着肖瑶,只见这女子越发美得惊人,那气度也愈发沉稳了。

    轩辕宗咳嗽了一声,众人便都看过来。

    见肖瑶坐下,轩辕宗道:“宣你来,便是为了北地瘟疫之事,想必你也知晓了?”

    肖瑶却摇头,“回皇上,我不知晓!”

    说我知晓,回头再怪罪传信的宫人,或者抱怨轩辕离对我泄露机密?

    轩辕宗一噎,怒瞪了肖瑶一眼,道:“院判,告诉她!”

    太医院院判道:“小神医啊,北地发了大水,淹没了千里之地。因此时乃夏季盛暑季节,死亡人畜掩埋不及,水泡日晒,竟有了瘟疫。”

    “据平西王报,北地亡者已有千人,得病者无数。且,已有流民往南方迁移。恐沿途传播病气,我们还需及时阻止病气南下才好。不知小神医可有良策?”

    肖瑶略略有些蹙眉,问:“平西王不是带了药吗?”

    走时,自己已经告诉他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做好了防护,便可免除大部分疫情,怎地还出现人畜的大面积死亡?

    轩辕宗看了肖瑶一眼,道:“离儿传信说,药材已经用完了。恐是灾民过多、或疫情过重所致。”

    从现代医学讲,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肖瑶小脸沉静,看着众人,沉声道:“疫情严重与否,于收治之法大有关联。病人正气扬,则病气避。是以,治疗应以强健身体为根本,佐以杀菌消毒之法,瘟疫可破。”

    无论何种病状,皆应以“扶正气、驱邪气”为上!

    人如大厦一般,若自身坚固,又无外来侵扰,自然屹立百年不倒!

    众人皆点头,这丫头年龄不大,看事倒是老到!

    再加上在众人面前沉稳淡然、侃侃而谈的气度、学识,天下女子尚无出其右者!

    右相陈权又暗暗地叹了一口气,“陈家的女儿败在这女子手中,尚不算丢脸!”

    竟是认了!

    轩辕宗虽赞叹,却不甚满意,“到底用何种方子?哪些药材?”

    她开了方子、定了药材,朝廷才好准备不是?给我们这些人讲这些医理有什么用啊?

    肖瑶抬眼看了轩辕宗一眼,“无方子。至于用何种药材,要看了疫病方能知道。”

    不能乱定药方,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材!

    轩辕宗又是一噎,刚才那丫头的眼神是鄙夷吗?

    轩辕宗便有些怒了,黑着脸对众人说:“肖瑶留下,你们都退下。”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虽不知道二人有何话要单独说,但是都乖乖地退下,在宫门口等着。

    肖瑶依然坐着,看着轩辕宗,只是淡淡一笑。

    心中暗忖:“这是要提什么条件还是要做什么许诺?嗯,疫情当前,自己这个小神医看来会得到些好处吧?若是金银的赏赐,皇帝唯恐天下不知,定当面宣告。如此屏退了众人,恐有些私事要谈。“

    “我和他能有什么私事?不外乎就是自己和轩辕离的亲事了,且静观其变吧。”

    果然,轩辕宗道:“你与离儿也有几年了。如是拖着……若你能灭了这次瘟疫,我便允了你们的婚事。”

    “哦。”肖瑶淡淡的。

    你没有条件,这瘟疫我也要灭的;你不允,我们也要成婚的。虽说双方的父母都不怎么喜欢对方,可是我们两人只要心心相印,一切都不是问题。

    轩辕宗以为肖瑶定会感激涕零、磕头谢恩、表表衷心什么的,结果只落了这么一个字,瞬间便黑了脸,怒:“莫要恃才傲物!”

    肖瑶立即接上,“皇上认可我有大才便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