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医妃养成记 >

第185部分

医妃养成记-第185部分

小说: 医妃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轩辕宗以为肖瑶定会感激涕零、磕头谢恩、表表衷心什么的,结果只落了这么一个字,瞬间便黑了脸,怒:“莫要恃才傲物!”

    肖瑶立即接上,“皇上认可我有大才便可。”

    轩辕宗:“……”

    肖瑶起身,笑吟吟地看着轩辕宗,道:“不是我配不上你的儿子,在我眼中,你的儿子就是因为是你的儿子,我还看不上咧!我们全家都看不上!”

    胡家庄的父母看不上、北齐的亲娘和舅舅也看不上,哼!拽什么拽!这死老头!

    轩辕宗:“……”

    肖瑶走了半天,轩辕宗方反应过来“你的儿子就是因为是你的儿子……”

    登时气得眼前发黑,却只能狠狠地拍着桌子吼了半天的“这丫头……这该死的丫头……”

    于是,肖瑶接了圣旨,告辞了娘和妹妹,直奔北地而去。

    肖靖京试中了举人,早就高高兴兴地回胡家庄去了。

    明城所辖之地正在疫区范围之中。胡家庄因在明城东北,离蟒河泛区更近些,肖瑶说不担心是假的。

    同行之人中,肖瑶熟识的有白纤尘和李大夫。

    白家的医药这次被大大征集,一个月前,肖瑶就列了单子,白纤尘准备了大批药材,让轩辕离的大军带走了。

    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药用完了,竟还死了一千多人,只怕病者更是无数。

    肖瑶自然知道古代因为医药缺乏,官府措施不得力,瘟疫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口死亡,会给国家带来致命打击!

    所以,轩辕离走后,肖瑶和白纤尘也没闲着。

    日夜准备药材、防护用具,京城的药房、布店都采买遍了。连白纤尘家的竞争对手曹家药房都买到了,陆陆续续地送到了北方。

    为了彻底消灭瘟疫,太医院又调集了京中的几十名大夫,会骑马的便星夜赶往北方,不会骑马的便在后边坐着马车,押着大批药材前往。

    为防流民劫掠,朝廷甚至还派了百人小队护送。

    众人沿途所看到的景象还不是太惨。只有官道上,会零星地见到一家一户的逃难者,尚未出现大批成群结队的流民潮。

    肖瑶和白纤尘都松了一口气。

    连夜奔驰显然是不明智的。夜间,众人便歇在了客栈。

    两日后众人先到了明城。

    离明城越近,往南来的流民越多。肖瑶便怀疑吴新勇无任何救助措施,忙问了几个逃难的百姓。

348。348 深入疫区() 
“知府老爷派人施粥呢。 城北门和城东门都搭了粥棚,每日中午时分给灾民们施粥一次。只是,人数太多,官府也没有太多粮食,便有许多远路来的老人、孩子已经饿得走不动了,如此下去,只怕大事不好,我们这才往南走……”

    李大夫忙问:“可有得病或死亡的?”

    众人便摇头,“未见!”

    肖瑶却有些怀疑。

    历来,官府对付得了瘟病之人手段严厉,严重的,不是关了便是杀了。只怕这些人会有些隐瞒。

    当然了,有些时候瘟疫会有潜伏期,未发病之前,这些百姓不知道,也不算隐瞒。

    但是任凭病毒携带者跟随大众往南迁移,势必带来瘟疫的传播,发病面积越大,越不好控制。

    肖瑶便对众人道:“众位乡亲,我们是朝廷派来诊治疫病的,大伙儿听我的,一定莫喝河中和坑中的脏水。一定要喝烧滚了的井水!”

    众人见肖瑶年纪轻轻的,又是个漂亮女孩子,便有些不信任的表情。有些人便低声议论纷纷,再加上孩子们不安的哭闹声,场面有些乱。

    白纤尘大声道:“大家听着,疫病之所以发生,多是因为人畜死亡后未及时掩埋,任期顺水漂流,不仅污染下游的水源,还会带来疫病的暴发。”

    “喝了河中、坑中之水,便是喝了泡死尸的水,盛夏酷暑的,不得病才怪!你们自己想想吧!”

    立即,人群中便有人呕吐,可能是喝过河水,也可能是被白纤尘的话给恶心得!

    肖瑶瞥了白纤尘一眼,“这男人银袍加身、面如冠玉,一辈子锦衣玉食,竟也能说出这等腌臜的话来!”

    看着众人,肖瑶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带着劝慰,“你们一路背井离乡,炎热酷暑的天,大人受得了,老人孩娃可受不了。往南方逃,不如住下来。等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大家回家也方便不是?”

    人群中便有些人犹豫了。

    试想,谁愿意抛家舍业的离开故土?房子淹了,可是地还在,祖坟也不等丢啊!若是能有饭吃,不生病,谁愿意顶着毒日头,长途跋涉地往陌生又遥远的南方去?!

    肖瑶安抚住了众人,道:“大家稍安勿躁。身子有不舒服的,过来树下,我们给瞧瞧病。”

    说着,调皮一笑,“不收诊费哟!”

    人群中果然起了躁动。

    李大夫笑道:“今天是你们运气好,她可是名满南丰的明城小神医肖瑶啊!”

    “哄”地一声,众人乱了!

    有人便往前挤,“可是松鹤堂小神医?”

    此处乃明城地界,有哪个没听过明城小神医肖瑶的大名啊?!

    众人便纷纷往前挤,有病没病的都想让瞧瞧,反正也不要诊费!再说了,离得近些,亲眼看看这漂亮的小神医也好啊!

    见众人朝前拥挤,汗腥味逼人,白纤尘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一步。

    指着身边的几个太医,白纤尘大声道:“这边都是京城太医院的太医,平时都是给皇帝、贵妃们瞧病的,医术了得。男人们往这边过来,女人和孩子去小神医那边!”

    见众人乱哄哄的开始排队,白纤尘运足了力气,大声道:“若是不守规矩,立即便打出去!”

    流民虽多,却还算守规矩,见官府的人在此,心中踏实了许多,规规矩矩的排队等候。

    肖瑶给每个大夫发了口罩,众人谢了戴上,开始问诊。

    忙活了大半天,果然发现几个身子不适,甚至两个发低烧的。

    肖瑶便让隔离了。

    病人的亲属们十分害怕,想寸步不离地跟着,恐过了病气;不跟着,又唯恐一个看不见,被官府的人把他们埋了!

    肖瑶留了一个大夫和一些药材,领着众人从南门便进了明城,进城时受到了严密的盘查。

    众人先到了官府衙门,吴新勇不在。

    衙门留守的差役听说朝廷来人,忙恭恭敬敬汇报:“吴知府赈灾去了,一大早就离开了衙门,不知在明城何处。”

    肖瑶留下众人,便到了后院。见春花娘俩儿不在,问了佣人,道:“老爷把夫人和小少爷早送回老家去了。”

    众人听了,便担心吴新勇弃城逃了。那差役白了脸,道:“今早还在……不如我带你们去找找看!”

    众人哪里有功夫找他,不过是想了解一下明城的瘟疫情况。若是逃了,自然事后会抓他问罪。

    肖瑶和李大夫直奔平安医馆。

    张大夫见肖瑶到了,自然十分高兴。知道不是唠嗑的时候,便直接给肖瑶等人说了明城中的瘟疫情况。

    首先,病情果然是外来的流民带进来的,已经有人来平安医院瞧过了,多以腹泻、发热为主要表现症状。

    李大夫和肖瑶相互看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了忧虑,莫不是两人担心的霍乱?

    水灾过后,尤其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便是霍乱!

    正说着,便有重病人到了,众人忙一起看视。

    病人家属道:“好好的,突然就说肚子疼,吐得厉害、腹泻不止,有低烧。”

    霍乱病人大部分无前驱症状,便会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肖瑶问:“一天腹泻几次?大便和呕吐物是何种形状?”

    “腹泻今日已有十几次,大便初为黄色稀便,现在已是淘米水样。”

    正说着,病人突然便在担架上大声呕吐起来。

    肖瑶皱着眉头,道:“呕吐为喷射性、连续性。胃内食物残渣已呕净,此时已呕出米泔水样。挺重了。”

    说着,看了李大夫一眼,“是霍乱无疑了!”给这人快速开了药方,肖瑶道:“张大夫,找担架来。”

    说着,众人商讨了,便分了工。

    其他太医在街头诊治病人;肖瑶和李大夫诊治重症病人;白纤尘负责给各个治疗所分发药物;其他官员负责安置灾民、施粥建棚、征用民房等杂事;晚上众人在知府衙门碰头,交流一日所见。

    诸般商讨完毕,众人便分了手,各自行事去了。

    肖瑶带着月照和月华来到柳树胡同,找到赵明义的家。果然,家里仍是只有赵伯一人。

    肖瑶说明了来意,赵伯十分痛快,“姑娘深明大义,我一个老头子做不了什么,提供个处所还不是应当的嘛。老爷虽然不在,我做主了,想必老爷也是愿意的!”

    于是,肖瑶便在青龙大街和朱雀大街上张贴了告示,身子不适和发烧的病人在街上各治疗点治疗,重症的过来此处和知府衙门瞧病,诊费、药费分文不收。

    知府衙门由李大夫带着一个大夫坐诊。

    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这两处只收重症病人。

    太医们上街没多久,吴新勇便知道了消息,赶了过来。

    肖瑶很欣慰,这人没跑就行!

    吴新勇感激涕零的同时,便组织了壮劳力,听从肖瑶的安排,编织了担架,负责从各个治疗处往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抬重症病患!

    为了逐一清理、无一漏网,吴新勇还派人挨家挨户敲门,有病人必须过来治疗,重症的直接便抬过来!

    众人打着知府衙门、太医院和小神医肖瑶的名头,果然十分好用!

    之所以先在明城治疗而不是直奔灾区,而是城中人口集中,一旦爆发,死伤无数。而乡下到底分散,人口不够集中,是以先要控制城市。

    当然了,轩辕离在灾区也做了不少防护措施,避免灾民大批拥入明城。

    吴新勇已经令四个城门紧闭,来往行人严密盘查。等到了事情严重的时候,干脆直接封城,只许出、不许进!

    白纤尘见肖瑶没几天便憔悴了许多,有些心疼,却又不好直说,只得每日命松鹤堂高掌柜送些好的吃食来。

    自己在旁边假装忙碌,盯着肖瑶吃完了才走。

    肖瑶虽然明白,却假装不知道,也从来没有道过谢,白纤尘反而高兴。

    白纤尘也忙得不可开交。

    不仅每天负责调配药材和熬制药汤,还要负责给无病的人分发,强迫他们必须喝!

    有些人自恃身体强壮,便不愿意天天喝这药汤子,白纤尘便怒斥他们草菅人命,有几次还起了冲突!

    更有在舍粥点多吃多占的刁民,吴新勇便让差役把那些不听话的给抓到了牢房,众人才老实了些。

    城中的情势逐渐稳定住了,疫情也得到了极大地控制。

    肖瑶听白纤尘说药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虽说京城的药还在源源不断地往这边送,不过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肖瑶道:“去胡家庄调用吧。”

    胡家庄经过了这几年,虽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但是到底种植面积有限、生产能力也不高,不管是草药的数量还是成药的数量,都不能和白家比。

    所以,白家一时供应不上,胡家庄可以补缺。但是,主要供应还得靠白家从全国往北地集中。

    白纤尘自然知道这一点,朝廷也知道。所以,随着灾区病患越来越多,多地的药材都正在往北方水患地区集中。

    大批药材没到之前,治疗的要紧关头,却不能断了药。一来病人离不开药,二来也靠充足的药材稳定人心。

349。349 疫情受敷() 
水灾后最易出现的便是胃肠道疾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而且人们夏季出汗多,大量补水过程中,稀释了胃液,降低了局部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洪水容易污染食物源和水源,如果在饮食时忽视消毒杀菌更会助长病菌侵入人体。

    而这里的人根本没有什么杀菌消毒的概念。

    肖瑶只得告诉吴新勇,到处张贴布告,提醒城中百姓“饮用煮沸的井水;食物要生熟分开;不吃**变质的饭菜;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家有病人送治疗所诊治……”

    因为大部分人不认字,吴新勇便命衙役天天敲锣,在街上转悠着高喊以上内容,提醒居民和商户一定遵守。

    当然了,病人的治疗更重要。

    除了白纤尘给众人预防性服药外,病人及带菌者一律隔离治疗。

    肖瑶开的药方便是前人的效方,个人份的话便是:“柴胡、槟榔各三钱,川厚朴、草果各二钱,知母二钱四,赤芍、黄芩各三钱,甘草一钱。”

    儿童自然酌减。

    此方可和解表里,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燥湿。

    本方系在《瘟疫论》达原饮的基础上,加柴胡而成。

    除了服药治疗,瘟疫的防护也非要重要。

    肖瑶严令各治疗点“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现代的输液之法,只能通过让病人喝糖盐水来补充体液。

    最好是糖盐水,或淡盐水。

    不管是哪一种霍乱,发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吐泻,最后的死亡原因也多是因为严重脱水导致的脱水性休克,和由脱水引起的毒性物质积聚,从而引发脏器损伤、衰竭。

    这样的治病原理下,能及时充足地补充体液就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跟药物治疗的作用同等重要。

    李大夫和其他太医对此法闻所未闻,肖瑶无法深入地跟他们讲些葡萄糖、电解质、钠之类的专业名词,只能大致讲解了一下道理。

    总之,就是一句话:“病患腹泻、呕吐,会导致身体严重脱水!若是能补充大量的糖盐水,会迅速恢复体力、减轻疲劳,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在医术和治疗上,李大夫自然对肖是言听计从,其他太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