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刀之刀锋天下 >

第153部分

天刀之刀锋天下-第153部分

小说: 天刀之刀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矿,齐轩辕或独孤宏在拨云城也不太可能倾尽所有,换言之,凌晓宇或者齐轩辕亲自坐镇拨云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仁前往霁州,小生听说霁州总督韦世昌治军严明,爱民如子,故而石方郡大部分地方并未陷入动乱,若能得其帮助,或可事半功倍。”汪宏远说道。

    “汪卿所言极是,这位韦总督和曾经的北方总督钱振忠一样,均是受父皇赏识提拔,一步步得到今天的地位,对独孤氏的忠心无需怀疑。我也会休书一封于表兄,有备无患。”独孤陌也说道。

    “听姐夫所说,既然这位韦总督爱民如子,不如先平定碧水郡的暴乱,还田于民,恢复生产,韦总督见此应该会更倾向于效忠王爷,到那时霁州军民归心不过是水到渠成。”上官仁说道。

    “如此甚好。”独孤陌说道,赵雄和汪宏远均是颔首称是。

    。。。。。。

    独孤陌在计划东进的时候,独孤翔也在进行着同样的谋划。此时距离独孤翔攻破林家村也已经月余,东郡林家和苍岭郡杨家的势力基本已被扫除,海平郡本就是陈家的地盘,如此说来,只剩下蓝海郡黄家的势力还来不及处理。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独孤翔收到南宫耀兄弟内斗,生母和长子被屠戮的消息。原本已经作好的扫平蓝海郡的计划只得暂时搁置。比起中州和云都,一个小小的蓝海郡根本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当初蓝海郡黄家家主黄茂勋葬身林家村,家主之位空缺,即使独孤翔不去找黄家的麻烦,想必黄家也无法平静。

    对于独孤翔来说,此时也可以说是天赐良机。虽不知南宫参是如何说动白川郡郑家前往云都,不过白川郡郑家精锐前往云都,还有一万府军随行。独孤翔随便调集个两三万府军就可以拿下白川城以便控制整个白川郡。

    鲁王府太和殿,独孤翔大马金刀坐于主坐,以蔡元平为首的四个贴身亲卫两人一组分立左右,或许是吸取了曾经被林肃挟持的教训。主坐对面的殿堂中,六个人分成左右两拨面对独孤翔站立。

    “南宫耀兄弟内讧,郑家精锐和一万府军前往云都,此乃天赐良机于本王,贺权高阙。。。。。。”

    “末将在。。。。。。”独孤翔右手边两个钢盔银甲的将官模样的人揖手躬身行礼道。

    “你二人各领一万兵马,贺将军走官道直奔白川城,尽快将其拿下;高将军自行部署,先扫平白川郡白川城以东的六县,如遇反抗,格杀勿论。”独孤翔吩咐道。

    “末将领命。”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郑家毕竟在白川郡经营近百年,保不齐还有些暗中部署,二位将军需得小心行事。也请陈家主挑选精锐随二位将军同行,对付武林高手,普通将士只是白白送命。”独孤翔吩咐道。

    “是。”站在独孤翔左手边第一排的海平郡陈家家主陈冲同样躬身行礼道。

    “虽然老三度过元江南下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得不防,苏景龙,你派两支军队分别驻扎于采石摊和元江城,密切监视元江北岸的一举一动。”独孤翔又吩咐道。

    “末将领命。”之前两位将官后的另一名将官出列躬身行礼道。

    “张杨两位长史负责粮草军械一应事宜,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饷是行军打仗的基础,不得怠慢。”独孤翔说道。

    “下官遵命。”陈冲后面站着的两人出列躬身行礼道。

    “诸位爱卿依令行事,三日后,大军出征。”独孤翔说道,殿中的六人没有人说什么,行礼之后各自离去。

    此时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侍立于一旁的蔡元平,独孤翔这段时间的变化他全都看在眼里,也暗暗心惊。原来的独孤翔温文尔雅,行事多能集思广益,如今却隐隐有了几分帝王的霸气,行事果决不容置喙。蔡元平或许能理解独孤翔,妻儿老小的死给他的冲击实在太大。没有实力,没有得到那个至尊之位,他就注定只能成为别人的棋子,同样的情形他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

    独孤陌和独孤翔都开始部署行动,阑州齐王独孤宏自然不甘人后,不过不同的是,身为将领的独孤宏这一次并没有动用武力。

    独孤宏要进军云都有水陆两条路,只不过阑州多数将士不识水战,而且短时间内也拿不出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造船,故而只能在陆路上做文章。阑州清河郡西边和中州的凤鸣郡相接,云都城则在凤鸣郡的凤鸣城西南方向约七百里的元江南岸。总而言之,和独孤陌必须先拿下云都郡,独孤翔必须先拿下白川郡一样,独孤宏要进军云都也必须先拿下凤鸣郡。

    而要拿下凤鸣郡,他的对手是凤鸣郡冯家和凤鸣郡的府军。凤鸣郡冯家,精通十八般武艺,历朝军队的武术教头大多出自凤鸣郡冯家,所谓近水楼台,凤鸣郡的府军战力要普遍高于历朝大部分郡府,或许这也是独孤宏不愿动武的原因。一万五千府军虽不在话下,但若是他自己也要折损同等数量的人马甚至更多,想必他也并不愿意。

    但好在此事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冯家在前丞相冯耀杰这一代也是一门三杰,冯耀杰一母同胞的四兄妹均是身居高位。冯耀杰最长,在独孤尧手下做了十来年丞相,大权在握;老二冯耀明是现任冯家家主;德妃冯氏按年龄来说排在第三,生了雨公主独孤微雨;冯家最小的弟弟则是定北军总兵,定北将军冯耀辉。仅就这四个人来看,冯家在厉朝声名显赫,若不是出自白川郡郑家的舜元皇后生了皇长子独孤行,而德妃冯氏只生了个公主,膝下无皇子,冯家的声名恐怕还要在郑家之上,成为历朝独孤氏下第一世家。不过或许也好在德妃膝下无皇子,独孤尧才敢重用冯耀杰兄弟,因为完全没有外戚干政的隐患。

    如今,冯耀杰在云都生死不知,南宫震去世之后,其手下大肆屠戮先皇宫女妃嫔,并没有收到德妃冯氏幸免的消息。冯家对如今的云都已经没有了奢望,冯耀明的本意自然是明哲保身,天下大定之后冯家的世家地位或许仍可延续。可独孤宏并不这么认为,他找到定北将军冯耀辉出面劝冯耀明归顺支持独孤宏。冯耀明也没有办法,既然已经被盯上,要么归顺,要么反抗。其实无论是归顺还是反抗,都是拿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去赌。赢了固然是荣耀万丈,输了也就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也是冯耀明作为一家之主希望置身事外的原因。

    云都即将四面楚歌,这一场天下之决,终将拉开大幕。

    skbshge

第181章 霁州局势() 
和去岁的阑州一般,今年的霁州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自然要从南宫本父子决定进军云都开始说起。南宫本父子不在碧水城南宫府,南宫世家就不再那么牢不可破,南宫世家的象征,碧水城南宫府一去,南宫世家的直属和附属势力要么群龙无首,要么人心思变。更何况南宫世家在霁州的名声并不好,多的是希望它不复存在之人。

    如果说南宫震父子前往云都只是让霁州的有心人动了心,那么南宫本的去世无疑让那些人下定了决心,比如说楚王独孤让。南宫本父子在云都部署完毕之后,其实可以分一人回碧水城坐镇。不过南宫本在今年元宵之夜和上官仁兄弟大战之后,似乎身体精力大不如前,自知大去之期不远,才会将一身内力传给两个孙儿。或许南宫本父子也曾有过这样的打算,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作为南宫家的支柱,支撑南宫家几十年的南宫本,在这一年四月走到了生命尽头。

    事实上,南宫本的去世并不足以动摇南宫世家根基,只不过南宫家图谋云都其实是以南宫本父子均健在为前提的,南宫本去世后,南宫震一个人并不足以支撑云都和霁州,换言之,南宫世家的覆灭,其根本原因可以说是所图太大。

    当然,几乎所有人都看错了楚王独孤让,这是碧水城南宫府覆灭的直接原因。南宫本在还未前往云都之时,就考虑到楚王独孤让会有异心,因此才希望通过楚王在云都为质的长子独孤忍来牵制于他。只能说南宫本失算了,独孤让是那么有野心的一个人,在他的野心面前,一个儿子并不足以令他就范,更何况楚王独孤让最不缺的就是儿子。

    独孤让毕其功于一役,将包括霁州三家在内的以南宫世家为首的联盟精锐消灭于碧水城南宫府,然后调集府军清洗霁州的世家势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过于得意忘形,没能很好的约束手下将士,惹到广大平民犯了众怒。若是独孤让懂得隐忍,等到来日方长,即使只是裂土自立,霁州的政权好歹也能维持几年,甚至他日问鼎天下也并非毫无可能。可天下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七月初,独孤让统一霁州还不过三月,霁州就爆发了大规模暴乱。

    要说这暴乱,固然和独孤让纵容手下在霁州无差别巧取豪夺有关,其根源却是霁州的蝗灾。或许是大乱的前兆,去岁阑州的雪灾,灾情还没有彻底解决,霁州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霁州大部分粮食产地颗粒无收,尤其是碧水、石方两郡。蝗灾往往是和旱灾连在一起的,俗语云久旱必蝗。对于霁州来说,单纯的干旱并不足以导致颗粒无收,霁州常年湿润多雨,因此霁州大部水域纵横,即使天公不作美,人工灌溉虽要多费些人力,但并非毫无办法。可若是遇到蝗灾,人力就有所不及。铺天盖地的蝗虫上下翻飞,那场景的震撼不亚于沙漠中的一场风暴。蝗灾过处,寸草不生,并非虚言。

    虽说天刀现世之后,天下尚武。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同样知道国以民为本的道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都会经历大小不一的天灾人祸,因此都有一套应对的章程。首要一点自然是开仓放粮,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之后才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创造财富等等。没错,独孤让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清洗四家势力,巧取豪夺之时,将所得大部分物资都运到碧水城,包括金银财宝,自然也包括粮草。在独孤让的野心面前,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更何况这些平民大众,因此他自然不会轻易将这些他日招兵买马的基础资源拿出来。

    食不果腹的平民大众要粮食充饥,独孤让要留着给那些物资给为自己打天下的将士用。独孤让不给,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抢。府军人多势众,手无寸铁的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抱团取暖,一支支反抗碧水城楚王府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关于此次起义军总人数,各方说法不一,比较正统的说法来自于《历朝大事纪》。宣武帝皇统三年,即太平历七二六年,天下初定,宣武帝独孤陌命人将宣文帝薨逝至他继承大统平定天下这五年来的大事整理编纂成书,其中的《霁州之乱》一卷,在记载陌云军光辉事迹的同时,也相对明确记载了起义军大体数量:霁州之乱以灾民为主,俞万人者八,俞千人者二十一,俞百人者数十,总计俞二十万众。

    在此处需先交代一下独孤让的结局,既是结局,楚王独孤让自然已经不在人世。七月中旬,第一支超过万人的农民军聚众抢夺府军运送的财物粮草。令独孤让心惊的是民军人数,万人暴乱自然是大事。独孤让此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能将其镇压下去,类似的事情只会层出不穷。因而他亲自率大军往东,前往碧水郡和汶水郡交界处,也就是财物被抢夺的地方。独孤让采取了血腥的镇压,民军死伤数以千计。后来有人身挟火药直闯独孤让军中,意欲和独孤让同归于尽,那人虽未能直接得逞,引爆的火药引起连锁反应。原来独孤让抢回来的那批东西是从汶水城运来,其中含有大量的火药,独孤让的军营在爆炸轰鸣中一片火海。。。。。。后来也有独孤让的死忠调查此事,发觉此事背后之人可能是汶水郡吴家漏网之鱼,吴启川的长子吴玉州。独孤让死于火海,也算因果报应。

    上官仁率军前往碧水郡之前,对霁州的大体局势自然有所了解,正如上官仁所言,暴民虽众,这么多人并没有统一的政权指挥,不仅各自为政,也没有粮草军械来源,若可以,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返乡种田平安喜乐。上官仁率军和秦鸿宇一同取道永元城,独孤陌命秦鸿宇暂代云都郡郡守,坐镇永元城恢复政令,先稳定云都郡南部和碧水郡交界处,上官仁因此再无后顾之忧,安心率大军南下。

    太平历七二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午时,霁州碧水郡,碧水郡北部洱源城

    洱源城是碧水郡的洱源县县府所在地,洱源县是碧水郡北部和云都郡交界的四县之一,连接永元城和碧水城的官道途经这座县城,因此这成了陌云军进入碧水郡的第一站。

    洱源县县府衙门内,陌云军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陌云军五万人中郎将以上有一总兵,三总将,十中郎将共十四人,再加上洱源县县丞章怀远,十五人正在衙门议事。

    在十四人面前的是一身金色铠甲的上官仁,也不落座,和对面十三人一样站着。其实铠甲对于上官仁这样的高手而言只是累赘,不过是为了彰显身份。

    “诸位,我军进入碧水郡之后尚未遇到太大规模的民军,不过不能掉以轻心。据章大人所言,南边的惠济县聚集了一支约两万人的民军,如何行事诸位将军有何看法?”上官仁说道。

    “启禀将军,民军虽有两万之众,可我陌云军也有五万人,有何可惧?不如率大军前往震慑,也好彰显我陌云军之威,如此我军在碧水郡或可无往不利。”上官仁左手边第一排一人出言道,上官仁自然知道此人乃是西川郡府军总将祁泰华。祁泰华今年四十一岁,本是云州总督罗骏麾下的一员中郎将,五年前因为冲撞总督被迫离开总督亲军。独孤陌感念其忠勇无畏,请他于西川郡府军中任职,一上任便是中郎将,两年前先任西川郡府军总将老迈,祁泰华在独孤陌支持下接任西川郡府军总将。毕竟是边军出身,一身彪悍肃杀之气,对上官仁这样的年轻后生自然不是很放在眼里。

    “不妥,王爷的初衷是锄强扶弱,保境安民,如此威逼恐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