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刀之刀锋天下 >

第154部分

天刀之刀锋天下-第154部分

小说: 天刀之刀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仁这样的年轻后生自然不是很放在眼里。

    “不妥,王爷的初衷是锄强扶弱,保境安民,如此威逼恐霁州军民对王爷和我陌云军多有非议,不利于王爷一统天下,海晏河清之愿。”祁泰华旁边那位将官说道,此人是安阳郡府军总将彭浩言。要说四郡的府军总将谁和独孤陌最亲,当然就是此人。所谓近水楼台,安阳郡府军就和藩王亲军一般,独孤陌恩宠有加,此人自然是独孤陌的死忠,忧君所忧。

    “彭将军所言极是。”上官仁右手边第一排一人附和道,此人应该是和彭浩言私交甚厚的落云郡府军总将云睿博。当然,除了和彭浩言的私交,他任落云郡府军总将多年,和上官仁在落云城有过数面之缘。再加上府军多次和赵家联手抗击沙盗,对这位曾经的赵家二公子有些了解。上官仁不仅武功高强,为人杀伐果决,但本身谦逊仁善不嗜杀,祁泰华之言明显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三位总将两种意见,二对一,可祁泰华似乎也想起独孤陌对他有恩,无论有何分歧,至少在效忠独孤陌这点上众人均一致,他也没再说什么。

    上官仁沉吟一番,说道:“诸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自古农民起义均是官逼民反,一味压迫并非上策;可自古以来同样是人善被人欺,一味柔善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这样,本督和祁将军各率领一万人马开赴惠济城,恩威并施。”

    在站的十余人对上官仁均是频频点头,没有很肯定谁,也没有否定谁,更重要的是少年得志的他并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将军英明,末将遵命。”祁泰华犹豫片刻之后揖手躬身说道。

    “章大人,贵县的粮食储量可以支撑整个县的人口食用多久?”上官仁向右手边一人问道,此人并没有和一众将领站在一起,而是恭敬站立于上官仁右手边。此人年约五十,面色和蔼,一身大红官服。章怀远此人勤政爱民,不过为人有些软弱,在南宫世家的霸道淫威之下作为不大,南宫世家和楚王相继覆灭之后,他得以大展手脚。开仓放粮安抚民心,积极组织救灾恢复生产,因此洱源县大部分地方并没有陷入动乱。

    “启禀将军,碧水郡是厉朝三大粮食产地之一,因此各县的粮仓均是按照可供当地食用三年的标准建造,子民的日常口粮倒是不必担心。”章怀远说道。

    “唔,听章大人的意思,安定霁州的难点在于何处?”上官仁虚心求教道。

    “霁州目前的大小民军队伍无数,其中部分是真心为广大民众考虑,还有一些则是恃强凌弱,鱼肉乡里,厉朝毕竟面积甚广,还有些占山为王,做些劫道的勾当,府衙未能面面俱到,如此一来百姓人心惶惶,流离失所,无法安心恢复生产;再加上蝗灾太过严重,不少良田已经荒废,百姓安居乐业只是奢望。”章怀远说道,一脸的哀叹痛惜。

    “唔,看来保境安民任重而道远,不过并非无法可想。三位将军,议事之后,我陌云军四军每军挑选两大都精锐,本督有用。”上官仁吩咐道,陌云军五万人分为四军,其实应该说是由四军组成。三位总将各自带领一万麾下府军,上官仁则带两万人,这两万人是独孤陌暗中招募的。

    “末将领命。”三位总将异口同声的道。

    “赵天风。”上官仁喊道,他喊的是夜风,夜风其实是代号。他兄妹二人在赵家长大,被家主赐姓赵,和赵天凯赵天龙同辈,这自然是殊荣,不是每个赵家弟子都有的。

    “末将在。”夜风出列道。

    “这一千人暂时归你统辖指挥,司职刺探暗杀;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以都为单位化整为零走访乡里,将那些恃强凌弱,占山为王劫道之辈拿下,对方人数众多时抽调大军协助,切记不得滥杀。”上官仁说道。

    “得令。”

    “如此,本座与祁将军率军南下前往惠济城;彭云两位将军一人率军前往东边的永嘉县,一人前往西边的花都县,具体去何处你二人可自行商量;赵天风和奚蓝山两位将军率本部人马在此协助章大人。我等此行并非只为行军打仗,更重要的是帮助广大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诸位将军也要约束下属,不得坏了王爷和我陌云军的名声。同时请民众安心回乡,宣扬王爷的仁善政策。粮草乃军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必须时刻重兵把守。诸位将军一定要牢记王爷的嘱托,对于广大平民,任何时刻都不能妄动杀念。”上官仁吩咐道。

    “谨遵将军令喻。”十四个将官异口同声的说道。

    “若无异议,诸位将军依令回去准备,明日午时,大军开拔。”上官仁说道。

    “得令,末将告退。”说完三位总将分别带着麾下两大中郎将,九个将官鱼贯而去。

    skbshge

第182章 灾后重建() 
直属上官仁指挥的四大中郎将并未离去,这四人分别是夜风,周睿,奚蓝山和李用。这四个人除了奚蓝山,其余三人均是世家子弟。奚蓝山今年三十六岁,同样是独孤陌钦点的府军将领,上官仁这些人还未直接在独孤陌麾下效力时,独孤陌新招募的府军都归他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世家子弟,李用和赵天阔。原本独孤陌调西川郡李家家主李江长子李用入府军任职只是为了牵制李江,令李江不敢妄动,独孤陌倒也用人不疑,给了他府军中郎将的高位,即使在世家子弟中,这样的破格任命也是不多见的。毕竟李用并不像上官仁这一系的人,上官仁这一系的人如周睿,如出自赵家的夜风均和独孤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天阔,落云郡赵家家主赵雄的三弟赵谦之子,一心想从军建一番丰功伟业。此次独孤陌抽调府军,同时挑选世家子弟进入府军中任职,赵天阔也得偿所愿。不过其人有些刚愎,目中无人,因此只得了个参将之职,否则以他赵家旁系的身份,好歹也能和李用平起平坐。此刻自然不在衙门中,毕竟够不上中郎将的级别。

    “章大人,对灾后重建你有何看法?”上官仁问道。

    “此次蝗灾太过严重,下官组织民众捕蝗,也征集了不少鸡鸭进入田间地头,蝗灾虽已近尾声,可大灾之后百废待兴,百姓对此深感绝望,要说最严重的灾害,其实是在人心,不少百姓根本看不到恢复往日家园的希望。”章怀远再次摇头道,上官仁知道他已经尽力了。

    “大人,恕在下直言,您似乎并没有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啊。”一旁的周睿笑道,周睿同样一身银甲,折扇不知去向,要说和往日相差最大的,还是周睿。

    “三弟,你想到了什么?说说吧。”

    “大哥,此次蝗灾的情形,我等在来的路上也见识过。蝗虫过处,寸草不生,确实令人绝望。更何况章大人关心民生疾苦,无条件的开仓放粮,民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心生怠惰,出工不出力也是有的,这对抗击蝗灾着实不利。”周睿说道,他是个不吃嗟来之食的人,自然不是很喜欢民众有这种想法。

    “周将军所言不差,往年民众一年到头也就是为了那点生存的口粮而努力,如今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存活,好吃懒做乃是天性,此事对灾后重建不利,对民众的长远发展更不利。”奚蓝山说道,生于草莽的他,对此自然最有发言权。

    “那你们觉得,我等需做什么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上官仁又问道。

    “末将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用有些为难的说道。

    “李将军但说无妨。”

    “商人行商之时,为了调动手下伙计的积极性,往往会给其一定的利润分成,此处虽无利益分成可出,不过若能将灾后重建和日常口粮联系起来,其中道理却是一样的。”李用说道。

    “嘿嘿,李将军所言甚合我意,我的意思就是令民众行动起来以便换取粮草,我等也必须让百姓看到帮助其重建家园的决心,如此或可充分调动民众积极性,毕竟到了那时,民众也有了盼头。”周睿笑着说道。

    和周睿的表情相反,上官仁并没有喜笑颜开,反而有些为难。一旁的夜风见此,试探着说道:“公子可是在想,如此做会不会有违王爷本意,失去了民心?”

    上官仁赞许的看了一眼夜风,夜风跟了他十余年,要说谁最了解他,当属夜风莫属。他其实很认可这个方案,也不去问章怀远的意思,章怀远的仁爱无可厚非,可若是一直无条件赡养民众,老弱妇孺倒罢了,那些年富力强之人也会心生怠惰无所事事。霁州为何会有这么多起农民起义军?蝗灾肆虐导致颗粒无收是一方面,无所事事也是另一方面。农民没了农活可干,没饭可吃,一群人聚在一起一商量,决定博一把,农民起义军不就是这么聚集起来的吗?归根结底,有条件的放粮,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找些事情给民众做,从根源上瓦解起义军。

    可是作为臣子,上官仁代表的是独孤陌,自然要三思而后行。若是真的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案,霁州军民会如何看待独孤陌?思索片刻,上官仁还是释然,无论如何,即使遭受非议,也不能无条件的发放粮草,毕竟若是人人混吃等死,全国的赋税储粮从何而来。更何况需要做的也不是什么困难之事,百姓也能从中获益。

    “此法甚好,老弱妇孺自然要无条件救济,至于年富力强之人,无论如何定要让他们动起来,混吃等死其实也不如死了干净。鸡鸭既能对抗蝗灾,章大人要从政策上鼓励百姓孵化鸡鸭,如此不仅在此刻,便是未来再遇蝗灾也能有用。”上官仁说道。

    “下官遵命。”

    “其实本将此次受王爷所托前来,还有一项要务便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百姓之食皆来源于土地。厉朝百年世家兴盛,大部分良田被世家大族占据,此时霁州较大的世家势力已趋于瓦解,值此天赐良机,王爷的意思是实行均田制,还田于民。故而章大人还有一项任务便是重新丈量土地,给每家每户足够的良田用于种植。此事章大人想必自有策略,大人需先在这洱源县做出成效,以便他日推广至全郡乃至全国。时间虽说不上紧迫,但明年开春之前必须准备好良田粮种,彻底恢复生产。若是遇到什么阻力,赵奚二位将军定会助你一臂之力。”上官仁吩咐道。

    章怀远闻言激动莫名,爱民如子的他自然早就有此想法,遂急忙道:“下官定不负王爷和将军所托。”

    “唔,夜风和奚将军留守洱源城协助章大人,依令行事;三弟和李将军明日随我南下,若无他事,就散了吧,各自回去准备。”上官仁说道。

    “得令,末将告退。”李用和奚蓝山率先躬身行礼离去,夜风周睿二人和上官仁寒暄闲聊了几句之后也走出县府衙门回北城门外的陌云军大营,上官仁则是住在县府衙门。

    。。。。。。

    经过洱源城的这一番部署,陌云军各司其职,开始在碧水城行动。由于蝗灾肆虐,且持续时间较长,原本可产两季的碧水郡农田春季稻颗粒无收,秋季稻没来得及种植,事实上也种不下去,不少良田都被荒废,故而重整良田成了第一要务。

    蝗虫自然有天敌,是一种生长于田间地头的蜘蛛,可面对如此多的蝗虫,天敌也无济于事。上官仁便派人遍访郎中,寻求药物消灭蝗虫的可能性。

    章怀远其人不仅爱民如子,行政举措的能力也是不错的。在有条件的放粮这一宗旨下,安排了几项具体的事务给流离失所的百姓来做。第一一个就是就是翻整土地,在这个过程中他把丈量划分之事土地也一并做了,划分的土地就由那一家的人翻新处理,以处理每亩土地换取多少粮草来调动百姓积极性,土地已经归百姓所有,倒不必太过担心分到田地的百姓应付了事;第二一点就是处理死去百姓的遗体,此次蝗灾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百姓不计其数,大部分遗体就在死去的地方还没来得及处理,和死人打交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好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处理遗体能比锄田得到更多的口粮的政策引导下,还是有不少人加入了这个行列;第三一个就是检查整修各种水利设施和处理蝗虫尸体,水利设施自然是为了来年做准备,处理蝗虫尸体则是为了防止来年再次遇灾。好在霁州多的是水田,只要水利设施完备,来年一引水插秧,蝗虫卵能孵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章怀远为了表示朝廷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决心,亲自前往良田荒废最严重的吕家村和村民一起下地除草耕地。已经年过五十的他,如此尽心尽力也算是难为了他。

    。。。。。。

    十二月十三日,洱源城西边的一处村落,数十人正在田间忙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到此处四面环山,东西方向有宽敞的大路通往外面,大路两旁是大片平坦的良田,田地中还立着的稻谷秸秆残缺不全,仍有不少蝗虫在其中上下翻飞。

    数十人男女均有,男的多是一身短褐,女的各色棉布衣裙,大部分人均是裹得严严实实,固然是因为天冷,同时也是出于对如此大批量蝗虫的恐惧。

    这些男女有的三三两两,有的成群结队,三三两两的是在不同的地块中除草。成群结队的则是妇女和孩童居多,只见这群妇女孩童呈扇形散开,手中均持着一根长约半丈的木棍,木棍一头绑着一束稻谷秸秆,此起彼伏的拍打着面前的土地,一拍之下必有不少蝗虫飞起。这群妇女孩童一边拍打一边缓缓向前移动,很明显是在向一个特定的方向驱赶蝗虫。

    顺着众人的前方看去,大约二十步外设计了一圈高大的扇形拦网,看上去像是平常捕鱼用的渔网。拦网高约一丈,似乎在扇形弧顶下方挖了一个大坑,这群人的目的就是把蝗虫群赶入大坑,至于赶入大坑之后如何处理,深受蝗灾之苦的百姓至少能想出三种方法,诸如火烧水淹毒杀等等,禅宗或许会觉得此举有伤天和。可蝗虫肆虐,因它们而死的人类不计其数,在天下大多数人眼中,它们实在该死。即使是让上官仁来说,他也会觉得蝗灾的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