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248部分

骁雄-第248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他支持北伐,是因为他想把握住这三十万人马,如今真的开打了,他又怎能拿他这些资本去冒险?

    如若将大军撤到贝州、冀州一线,甚至更博州一线,背靠黄河,补给就会容易许多,而且不容易被截断。相反,契丹的补给线就要漫长许多。契丹人打仗向来是就地筹粮,可是看看河北之地如今的形势,就差人吃人了,还抢得到粮食么?

    这样,他杜重威完全能再复制一场阳城大捷,无论是与契丹人打下去,还是与契丹人合作,他都游刃有余。

    杜重威抬头望向李守贞,希望他出来帮忙说两句话。

    谁知李守贞的头歪向一边,根本不朝他这个方向看。杜重威明白过来,李守贞只怕也在私下里与契丹人接触,而且显然,他已经知道了杜重威与契丹人接触的事。

    原本杜、李联盟是以李守贞为主,谁叫永固宫主支持的是李守贞而不是他杜重威呢,现在的形势正好反过来了,变成了杜重威为主,李守贞为辅。如今又听说杜重威与契丹私下接触,而契丹又似乎颇有偏向杜重威的意思,这教李守贞如何能接受。

    所以,李守贞也有为难杜重威之意。

    看来李守贞是决意不会为他说话了,杜重威又将目光移向亲信符彦卿,这大帐中说得上话的,也只有他了。

    符彦卿眉头紧皱,低头看着脚下。

    “别人也罢,你是老夫亲手提拔起来的,你也一句不吭?”杜重威心中大怒,点名叫道:“符彦卿将军,你如何看?”

    营帐中顿时静了下来。

    符彦卿抬起头来看了看四周,犹豫了一下,答道:“末将也在想此事,按理说,退守贝州,的确能减轻不少我军后勤粮草的压力,是万全之策。可是契丹人来势汹汹,将士们又求战心切,如果就这样撤到贝州,对军中士气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况且,契丹军为骑兵,若不取镇州,而是星夜兼程直奔我军而来,我军多为步卒,我军又有多大把握能赶在契丹人之前撤到贝州、冀州一线?与其这样,还不如奋起一博,与耶律德光决战于镇州一线。毕竟,镇州是坚城,有坚城可守,我军的胜算要大出不少。”

    原来,符彦卿竟然是支持薛怀让的。

    薛怀让大叫道:“说得好,符将军,你们读书人肚中就是学问多,俺老薛憋在肚中说不出来的话被你一语道尽!”

    众将纷纷应和,又是一片嘈杂之声。

    杜重威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哆嗦,心中暗道:“好你一个符彦卿,老夫算是看错你了!”

    符彦卿本是执公道之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却不料被杜重威看作是赤果果的背叛。符彦卿心里面当然明白,暗叹一声,心道:“我还有话没说,难道躲在贝州、冀州一线就一定能耗走契丹人?大帅,你也未免太小看契丹人了。

    这次契丹人南侵,势在必得,不会轻易撤军。没有粮草,人肉便是粮草,更不消说契丹人还有那么多马匹。

    我军最重要的是什么,便是士气,若是没了士气,将士们失去了血气之勇,还怎么能指望他们与如狼似虎契丹人作战?

    坐守贝州、冀州一线,只有败亡一途。

    我将本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注2)”

    正在帅帐中气氛微妙之时,忽然有亲兵报道:“报大帅,彰义军节度使张彦泽将军率军抵达营外,请示大帅是否许他率军进营驻扎?”

    杜重威眼睛一亮,大声喝道:“准!速请张将军来帅帐!”

    张彦泽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爱将,绝不似符彦卿那般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家伙。

    不多时,张彦泽大踏步进入帐内,插手施礼道:“末将奉大帅将令带兵来会合,彰义军已经带到,前来交令!”

    杜重威点了点头,道:“好,张将军辛苦了!”刚要提及帐中的争论,谁料让薛怀让抢先说道:“张将军,你来得正好,大帅正在为难,究竟是前去镇州,与契丹人决战于镇州一线好呢,还是退守贝州、冀州一线好。”

    张彦泽一愣,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当然是去镇州一线好!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注3)如今契丹人已经两次败于我军,我军士气正旺,正该趁此良机,一举攻克敌军,怎可出退守贝州、冀州一线这等丧我军志气之策?”

    帐中众将暗中骂道,这薛怀让够损的!

    注1:薛怀让(892—960年),五代时著名战将,祖上为西北少数民族,后移居太原。后唐庄宗李存勗镇守太原时,他投到帐下,作战勇猛好斗,深受后晋高祖石敬瑭赞赏。抗击契丹入侵,屡立战功。历任绛州、申州、沂州、辽州、权州、密州、怀州刺史,任上横征暴敛,贪婪无度而留恶名于青史。

    注2: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啊~啊~别咬我!

    注3:出自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

第四百七十章 大意失荆州() 
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传到李风云耳中时,李风云已经在少林寺呆了一个来月。

    听到这消息,李风云脸色一变,拍案道:“行军打仗怎可如此犹豫不决?杜帅呀,如果你没有攻打燕云十六州之心,当初就不该向瀛洲进军,大可留在镇州集聚粮草。

    既然已经出兵瀛洲,就应该一股作气打下去。一锤子砸不下来,便加一锤子,直到砸下来为止。契丹军是新败之师,又不善于守城,燕云十六州境内心向大晋的人颇多,用人填,也要把燕云十六州给填下来。

    可是才丢了两千兵马,又决定不打了,带兵往回撤。

    往回撤就撤彻底一点,撤到贝州、冀州就地防守,也是不错的选择,就算撤到博州,撤过黄河又怎样,老子就不信,在被打得稀里哗啦,满地土匪的河北,契丹人能坚持多久。

    可是你怎么能又突然改变主意,再次向镇州进发?这般朝三暮四,朝令夕改,还打什么仗?你当带兵打仗是儿戏么?

    耶律德光不是傻子,他会眼睁睁看着你率军去到镇州,依托镇州坚城,摆好阵势跟他对决么?简直是在做梦。

    耶律德光一定会选择一个最不利杜帅的地方,对大晋三十万大军发起攻击。

    不成,我要赶回去,抢在局势完全败坏之前,看能否救回大晋这三十万大军。”

    一旁的苏语侬惊道:“又去打仗?你身上的天人五衰都还没有祛除……”

    李风云打断苏语侬的话,大声道:“祛除什么,连了然大师那般有本事的人都祛除不了,何况是我?能压制得住就成!我明天就出发……不,现在就向慧法方丈和了然大师辞行,立刻就走,我担心走晚了便什么都来不及了!”

    苏语侬见李风云这般急迫,心知事不容缓,急忙收拾行囊。

    李风云、苏语侬带着丁猴等亲兵,当即向少林寺辞行,并借了数匹快马,加上他们原本的坐骑,每人有两三匹马匹,歇马不歇人,立刻向北方而去。

    果然不出李风云所料,耶律德光的大军并没有在镇州城下等着杜重威的三十万大军,而是转头向杜重威三十万大军扑来。

    杜重威等率军开往镇州,命张彦泽为前锋,十一月二十七日,两军相遇于滹沱河中度桥,张彦泽率精骑舍命争夺,耶律德光见张彦泽所率精骑勇猛无比,契丹铁骑不敌,纷纷被斩落掉入滹沱河中,损失过大,下令撤回桥上的兵马,放火烧桥。

    这时,杜重威大军赶到,晋军与契丹军隔河而望,彼此叫骂不已,谁也奈何不了。

    杜重威下令筑寨,大晋兵马和契丹兵马隔着一条滹沱河驻扎下来。

    滹沱河,俗称浮滔河,发源于河东忻州泰戏山一带,向西南流经太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当滹沱河从太行山穿出后,河道骤然变宽,从原先的六七十丈突然变为六七百丈,虽然是冬季,真正的河水没那么宽,但也有一两百丈的样子。

    滹沱河的河水其实不算很深,不过河床中沉积的淤泥并不适合马匹或兵卒涉渡,而且这是在冬天,无形中又增添了涉渡的难度。

    李风云赶到滹沱河晋军大寨之时,晋军已经与契丹军对峙了四天,契丹军似乎并不急于进攻,一队队骑兵只是在滹沱河的对岸来回巡逻,防止晋军偷渡过河。

    晋军也在不停地加固营寨,布置防务,似乎真的打算与契丹人长时间对峙下去。

    来到帅帐中,拜见了杜重威,李风云急道:“大帅,这滹沱河看似安全,其实对我军极为不利,此处不能久呆,需速战速决!”

    “危言耸听!”李守贞冷哼了一声,侧过脸去不看李风云。他与李风云有过节,自然听进李风云的话。

    倒是薛怀让奇道:“李将军何出此言?俺老薛倒觉着这滹沱河安全得很。隔着这么一大条河,契丹骑兵决计是过不来的,就算冲过来了,这河中的淤泥也够他喝上一壶的了,十成气力也只剩下三两成,咱们只须冲上去一阵乱砍,收割首级便是。

    契丹人毕竟是仓促起兵,粮草准备得一定不多,等到他们粮绝之时,必然后撤,到时我军衔尾急追,难说不是又一场大胜。”

    李风云摇了摇头,道:“薛将军,滹沱河虽然易守难攻,其实是死地。契丹人只要偷偷调遣大军,不需多,四、五万人足矣,潜过河来,也不来攻我,只需断掉我军的粮路,试问,大帅该如何应付?

    大帅若是坚守营寨,单凭营中存粮,大帅能支撑多久?

    大帅若是拔寨起行,那过河的兵马就来回的冲杀,直杀得我军溃散,到那时,就全完了!”

    “小儿之见!”李守贞冷笑一声。

    薛怀让笑着解释道:“李将军多虑了!这一点咱们早就考虑到了。哨探左右放出不下百里,一有动静,立刻点燃烽火,契丹人的一举一动都莫不落在我军眼中。”

    李风云叹了口气道:“哨探放出百里,放出百里怎么够?不要忘了,契丹人可都是骑兵,一日一夜,行两三百里不成问题。试想,滹沱河这么长,我军虽有三十万人马,也不可能处处设防。只要契丹人的圈子兜得够大,躲过我军的眼线又有何难?

    况且,当年关羽关云长,挥师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战绩何其辉煌?为防东吴,筑千里烽火台,可是不一样被陆逊不声不响给破了,大意失荆州?

    有烽火台尚且如此,更何况只是几骑哨探,武林高手可轻而易举无声无息将他们干掉。”

    薛怀让脸色微变,半信半疑地道:“不至于此吧!”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这么干!”李风云斩金截铁地答道。

    “呵!”李守贞冷笑一声,“你才当了几年的兵,看过多少兵书战策,就敢出此狂言?本帅还怕他不来呢!断我军的粮路,本帅看是断他们自己的后路才对?孤军深入,难道契丹人能不吃不喝不成?只要我军遏其归路,他们能坚持几天?这周围,还有多少百姓可供他们劫掠?”

    李风云跺脚道:“粮草,对他们不成问题,他们本就是冲着我军的粮草而来,我军的粮草便是他们的粮草。只要大帅的三十万大军在这里,还但心朝廷不送粮草过来吗?如若朝廷真不送粮草,他们连这四五万兵马也都省了。”

    “简直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李守贞不屑一顾地道。

    话音刚落,忽见一名亲兵急匆匆地冲进帐中,急声道:“大帅,不好了,护送粮草的高将军受伤回营,他护送的八万担粮食,尽数被契丹人所劫,据高将军说,契丹人足有五万余人,都是骑兵,护送粮草的五千精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高将军身受重伤,拼死杀出重围,回来报信!”

    “啊!”帐中诸将脸色骤变,看向李风云的眼光变得不同起来。

第四百七十一章 鱼死网破() 
“冷公子,你以为靠着区区一条滹沱河就能挡得住我契丹大军的十万铁蹄么?”萧翰哈哈大笑。

    还是幽州城的那个酒楼,还是那张桌子,桌子的两边还是坐着那两个人。

    “挡不住,如果只是一条滹沱河当然挡不住,契丹十万铁骑。”十九也笑道,“可是,萧大人不要忘了,河的对岸还驻扎着三十万兵马,结营十里,彼此呼应。大人莫非忘了阳城旧事?

    萧大人,在下不妨告诉大人,镇州城中不止有数千守军,还藏着我家主上精心训练出一支精兵,不下数万之众。萧大人就不担心我家主上等得不耐烦,这数万守军暴起出城,从背后攻打大汗?届时,我家主上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滹沱河正面涉水进攻,到时结果会是怎样,不用在下多说了吧!”

    “数万精兵?”萧翰扬了扬眉毛,道,“只怕只有三万吧,而且都是步卒,由王重胤王将军率领!我契丹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还不至于连镇州城中有多少兵马也不知道。

    既然你说了,老夫也不好不说,大汗已经在镇州城周围伏下一批精骑,人数不多,只有一万人,专门等镇州城中的三万精兵。

    冷公子,你最好提醒一下杜公,要不然,这三万他好不容易,耗费无数金银训练出来的精兵,要是被我家主公杀得片甲不留可就不好了。

    还有,冷公子,你应该过不了多久就该得到消息,杜公所率的三十万大军的粮道已经被大汗截断了。我契丹五万铁骑在对峙当日便向滹沱河下游潜行一百五十余里,成功渡河。”

    十七的脸色不由得变得煞白,失声问道:“你们大汗究竟率了多少兵马?”

    “十万呀?”萧翰笑道,“冷公子应该不会不知道,以我契丹现在的实力,最多也只能支撑十万铁骑的作战。”

    “那岂不是说大汗身边不足四万兵马?好大的胆子,就凭四万人马也敢与我家主上三十万大军对峙?就不怕我家主上率领三十万大军,冲过河去,生擒了大汗?”十七恢复了神色。

    “哈哈哈哈!”萧翰大笑起来,“这就是我家主公选择滹沱河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