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84部分

骁雄-第84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风云暗自心惊,景延广竟然有这般本事。

    “可惜,他有疯和尚的武力,却无疯和尚的谋略!”郭威又叹道,“先帝在位之时,军中所有的主意其实都是先帝在拿,景将军只需要照做就行!先帝驾崩之后……”

    说到这里,郭威朝四周望了望,低声道:“这些话,我也只与你们三人说,莫要外传!”

    李风云三人点头答应。

    郭威接着道:“先帝驾崩后,少主又年幼,所有的主意却要景将军自己来拿!如果只是军中的事,那还好办一些,毕竟这些年,那些事景将军都已经做惯了,即便出错,也出不了大错。”

    李风云心中一动,道:“你是说我老师不肯拿主意。”

    细想一下,老师冯道还真是那种人,从来不肯轻易得罪人。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郭威苦笑一声,道:“不怪你老师,这也是乱世之中做文臣的难处所在!手上没点实力,说话谁肯听?要是得罪一个凶悍点的,拿刀冲进府去,一家上下杀个精光,又有谁肯出面主持公道?”

    李风云呆了呆,难怪冯道到哪里总要带上刘雄、马英,原来这老头怕死啊!

    “所谓明哲保身,鲁国公(即冯道)这般做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郭威很照顾李风云的脸面,没直接说冯道尸位素餐,只想当个安乐公。

    “这么一来,可就苦了景将军了,无论是文是武,他都得管过来。不然,就没人管了!”郭威接着道,“不得罪人的事情,鲁国公还能帮帮手,得罪人的事,就只能由景将军拿主意。如此以来,满朝上下,乃至各路节度使,恨的自然就是景将军。

    偏偏景将军是行伍出身,对如何治国所知不多,屡屡出昏招,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风云想了想,道:“小子有一事不明白,照此说来,景延广武略也不差,为何高行周(注2)和契丹交战,他却不肯出兵相救?”

    郭威呵呵笑道:“那倒是错怪景将军了,他倒是想救,但是他哪来兵力相救?”

    李风云不解:“开封、檀州附近不是聚集着三十万人马,怎会没有兵力相救?”

    “三十万人马,说得好听!”郭威摇摇头,解释道,“先不说那些兵卒战力如何,只说那三十万人马,究竟有多少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又有多少心怀贰志?

    若是平时,朝廷还可用多种手段挟制,景将军还能调得动那些兵马。

    如今情急兵危,朝廷哪还敢施展那些手段,若是逼反了他们怎么办?

    那些节度使,景将军早就得罪遍了,又没有挟制的手段,还有几个肯听他的将令?

    若是将那些他还指挥得动的兵马调去救高将军,万一那些不肯服从他将令的节度使忽然造反攻打开封又该怎么办?高将军与陛下比起来,还是陛下更重要一些。

    这也是为何陛下来到军中,立刻就有兵马援救高将军的缘故所在,因为,在景将军的军帐内,陛下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即便丢了开封,不是还也有洛阳么?”

    李风云沉思了许久,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世上的事,传言的与事实往往极大的差别。

    冯道对他说过的“尽信书莫如无书”果然有其道理所在。

    “那后来,景延广坚守营盘不肯出战,莫非也是因为担心各路节度使的缘故?”李风云试探着问。

    郭威点头道:“不错,这也是原因之一。景延广不肯出战,老哥暗自揣测,原因无非有三。

    第一,三十万大军徒有虚名,据营而守还能一战,若是出营野战,恐怕未曾接战,兵马就散了。

    第二,军中诸将不奉号令,据营而守,各自为战,即便丢掉几个营地,问题不大,只要主营地不丢,还不至于溃败全局。如若出战,以狐疑之众对精锐之敌,不败才是怪事。

    第三,如若出营作战,营中有人趁机作乱,这一战不用再打,就已经败了。

    孙子兵法云:‘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意思是说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

    为将者,哪有受不起别人几句辱骂就出战者。

    而且目前的形势,敌军粮草不多,不耐久战,只要相持下去,耶律德光自然会不战而退,景将军的策略并没有错!

    传言的那些话,只不过是敌军与政敌污蔑景将军之语,岂可当真?”

    “郭将军以为景将军未来的命运会怎样?”赵匡胤问道。

    郭威叹息一声,望了望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俩,反问道:“以你们兄弟俩的眼光,不会看不出景将军的结局吧?匡义,你说说!”

    赵匡胤与赵匡义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赵匡义清了清嗓子,道:“末将以为,无论契丹此次入侵中原结果如何,景将军都前途堪忧!”

    “为何?”郭威追问道。

    赵匡义答道:“景将军既得罪了文臣,又得罪了武将,朝堂之上,只怕没有人肯替他说话。景将军的权力,全来自于陛下的信任,陛下若能像先帝那般信任他,景将军还可高枕无忧。只可惜,陛下年纪尚小,未必……”

    说道此处,赵匡义顿了顿,不肯再说下去,倒是赵匡胤接口道:“未必有先帝那般的远见卓识,难免有猜忌之心。

    少年心性,咱们谁不曾经历过?我观陛下之举,非雄主迹象,既然开战,又何必求和?

    若是契丹打赢了,不用说,景将军会被当作罪魁祸首,送给耶律德光出气;若是契丹打败了或者撤军了,景将军对下已经失去了军心,对上,陛下也必定因他统御不了三军而对他产生怀疑和不满,去职是一定的。”

    郭威点了点头,长叹一声,道:“这就是做忠臣的代价,只怕景将军等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该去职了。陛下一直没有动景将军,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取代景将军的人,刘帅回到太原之时,只怕就是景将军去职之日。

    景将军是不是要当权臣,是不是有谋逆之心,只看他肯不肯去职便可知晓!”

    说到此处,郭威已经是兴味索然,不想再讨论下去,催动马匹,朝前赶去。

    李风云暗忖:“我只道战场凶险,没曾料到,战场之后更为凶险。这个景延广,真是窝囊,只怕他战前不肯认真备战也有隐衷。做忠臣做得这般狼狈,还不如不做的好!”

    果然不久之后,便传出景延广因母亲去世,去官回家丁忧的消息,那已经后事。(注3)

    注1:朱守殷(?—927),小名会儿,籍贯不详,五代后唐时任宣武节度使,因叛变被杀。

    注2: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人,五代名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注3:丁忧,按照封建礼法,父母如果去世,就要暂时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孝期满了再请求复职或改任,特殊时期不回去奔丧必须有皇帝的特许才行(这种情况被称为夺情)。

    在群臣的压力下,景延广被罢去洛阳做地方官,远离了朝堂。

    笔者认为,景延广的确算得上是五代中难得的一个忠臣,他的专横跋扈,也是有其苦衷。,罢官的理由也很牵强。当然,景延广也做了许多错事。

    此处为了情节的需要,部分地方略有更改。

第百三十六章 再次戳一次屁股() 
斜阳道,是忻州到镇州的必经要道,离镇州城不过二十多里路。

    在李风云从镇州城赶往忻州的途中,曾在此地与杨瞻大战一场,差点全军覆没,若不是孙婆婆,十七、十九率黑衣卫来救,还有清平镇疯和尚、白福通那些豪杰歪打正着,李风云根本没有可能逃脱。

    如今,杨瞻又一次站上了斜阳道的山岗上。

    耶律安端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杨光远的耳朵中,杨光远当即立断,将靠近忻州那边的城镇全部放弃,将杂兵收拢到身边,又从耶律德光那里讨来两千契丹铁骑,镇州城南大营的兵力再次扩充到五万余人。

    其中,杨光远的精锐三万人,降兵约有两万人,契丹铁骑两千。

    杨瞻再次率三千精兵、两千降兵防守斜阳道,有五千人马在手,应该能守得住斜阳道这来镇州城的必经要道。

    杨瞻率军一赶到斜阳道,就立刻命令士卒立刻挖掘宽厚的壕沟,搭建坚固的木寨,准备抵挡河东军一万大军的进攻。守住了斜阳道,杨光远的大营就稳若泰山。

    只用了三天工夫,朝忻州方向的木寨已经扎好,木寨足有一丈高,寨前的壕沟也深达一丈,宽两丈,壕沟底部密密麻麻埋着无数只削尖的木头。

    斜阳道两边的山岗虽然不高,但朝忻州方向却十分陡峭,一般的士卒是爬不上来,即使爬上来,也有精兵在上面防守,杨瞻相信河东军是不可能从西面攻上山岗的。

    长白老怪走后,为了抗衡一流高手,杨光远特地向耶律德光求援,演武宫主耶律鸿雁率领七位一流高手和三十多位二流高手赶来支援,现在耶律宫主和五位一流高手,二十位二流高手正在营中歇息,另外两位一流高手及十多位二流高手则驻守南门大营,防备镇州城的突袭。

    这种布置是杨光远认为的最合适的布置。

    郭威远道而来,所带的粮草一定不多,如果他强攻斜阳道,杨光远认为斜阳道完全能守上一个月以上,一个月以后,郭威的一万人马也该撤退了,毕竟从忻州将粮食运到斜阳道,其损耗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郭威要改道从其他地方进攻,那至少也要绕行两百余里,而驻守斜阳道的杨瞻将会是威胁郭威后背和粮道的一根不能不拔去的尖刺。

    杨光远这么想,郭威也同样这么想,看过杨瞻布置的防御措施,郭威叹了口气,并未命人进攻,反而命令士卒退出三里,扎下营寨。

    李风云不解,询问缘故。

    郭威叹了口气,向李风云解释了一番。

    李风云呆立在那里,他没想到,辛辛苦苦请来了救兵,却是这么一个结果。

    军帐中一片沉寂。

    过了许久李风云方道:“郭将军,难道只有这一条路可选吗?在太恒山中,也总有一两条野路不为人知,难道就不能走别的路?”

    郭威苦笑一声,道:“野路之所以是野路,就是因为不为人知。我军初来此地,怎知何出有这样的野路?就算知道,这种小道也多只能容人勉强通过,战具和马匹都过不去,没有战具与马匹,我军的战力就消减了一大半,如何去攻击杨军大营?”

    略顿了顿,郭威又接着道:“况且我军行迹已露,我军动,敌军也会跟着动,无论我们走哪条路,结果都是一样的。”

    李风云心中一动,道:“我们可以派少量人过去,杨光远未必能查觉得到!”

    郭威摆摆手,道:“少量人又济什么事?对杨光远根本构不成威胁……”说到这里,郭威忽然停下,抬头望着李风云:“你是说?”

    李风云呵呵笑道:“不错,咱们无需去攻打杨军大营,咱们只需要攻破斜阳道的敌军即可。戳他们的屁股,我想,杨瞻那厮不会连那一边也布置得如此周密吧!”

    郭威沉吟片刻,道:“这倒是个办法,不过一旦斜阳谷遇袭,我估摸一个时辰内,杨光远的骑兵就会赶到,那时若没有攻破杨瞻的营寨,派去的人马几乎没有回来的希望。

    其次,派多少人过去为宜?人少了,起不到作用;人多了,容易被敌军发现。

    再者,这周围的地形杨光远比我们熟悉,我们知道的小路,多半杨光远也知道,他怎会不做预防?”

    这些问题李风云都回答不了,正在踌躇间,忽听十七道:“有一条路,杨光远不知道!”

    说着走到地图前,在地图上比划出一条路,道:“离这儿十里,有一悬崖,悬崖下有一山洞,直通对面。藤蔓遮掩,没人知道!过人,不过马!”

    十九心中轻叹一声,也上前道:“不错,郭将军,这条路极为隐秘,即使是附近的村民也不知道,我们也是无意中发现,从未告诉过外人,杨光远一定不知道。”

    郭威低头在地图上仔细看了,发现穿过那山崖后,有一个小山谷,那地形十分有利于屯兵,而且不容易被人发现,但一旦被发现后,也容易被人堵在谷中。

    众将也纷纷围了过来,赵匡胤仔细看过后,道:“不错,有了这条路,末将赞同风云兄弟的法子。至于派多少人,末将以为,选两千精兵足以。此计胜在出奇不意,若真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两千精兵足够攻破斜阳谷敌军的营帐。”

    赵匡义接口道:“要让敌军察觉不到我军的动静不难,只要我军主力压到斜阳谷阵前,佯装要强攻,掩护那两千轻装的精兵,我想,杨瞻也猜想不到我军还隐藏着一支奇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如何潜入到敌后,又如何佯装诱敌,将赵匡胤、赵匡义的计划补充完整。

    受众人的启发,李风云脑中灵光一闪,道:“郭将军,我们还可以联系杜帅,请他协助牵制住杨军主力,只要约定好时辰,我军突然袭击斜阳谷背后,就算杨光远那厮得到了消息,估计短时间内也难抽调出人手来。”

    此语一出,众人又是一阵热议。不多时,一套破敌的方案就被补充完整。

    十九自告奋勇,愿回镇州城送信。斜阳道虽有人把守,但周围的小道还有两条,杨光远的眼线再密,也防不住像十九这般的武林高手。

    李风云想了想,请白福通协助他入城。

    说实在话,对十九此人,长生不太信任,当初他们赶着两千匹战马赶往镇州之时,若不是杜如月点破,他们差点死无葬身之地。

    虽说此事已经过去,而且十九也有其苦衷,但李风云也不能不防他一手。

    十九微微一笑,并未反对,此事就此定下。

    十九、白福通两人匆匆准备了一番,当晚就离开了郭威大军的营寨。

    走出郭威营帐之时,已经月上三竿,李风云深深地吸了口气,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知明日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