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85部分

骁雄-第85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出郭威营帐之时,已经月上三竿,李风云深深地吸了口气,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知明日此时,是否能顺利率两千精兵潜入到山的那边?中途又会有怎样的波折?

第百三十七章 斜阳道杨业显威风(1)() 
次日清晨,埋锅造饭后,郭威率领五千余精兵,两千精骑,带着一应的攻城器械,杀到斜阳道前,支起了八架投石车,不停朝杨瞻筑起木寨投掷石头,又架起了十余架巨弩,朝寨墙射出粗大的弩箭。

    杨瞻山坡和寨墙上也备有床弩,寨墙后更备有投石车,纷纷还击。一时间交战双方打得好不热闹。

    只可惜两军相距较远,虽然打得很热闹,但彼此的伤亡并没有几个。

    “郭威这样就想攻下斜阳道?”耶律鸿雁站在山头上的一块岩石上,身后站着五名一流高手,二十余名二流高手。

    “当然不是!”杨瞻呵呵笑道,“郭威也打过不少仗,当然不会指望单凭扔几块石头就能将我军吓退。”

    耶律鸿雁是耶律安端的孙女,被封为安国郡主,颇受耶律德光的宠爱,皇太后述律平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她才能主掌演武宫,杨瞻不敢得罪她,耐心地解释道。

    “那他这么做是为什么?”耶律鸿雁有些好奇,“都这么扔石头扔了两个时辰了,难道郭威吃饱了没事干?”她虽擅长骑射与武功,但对军略并不太熟悉。

    “我猜郭威只是做做样子,让杜重威知道,他来过。”杨瞻答道。

    “难道他不会是在声东击西?本宫瞧他这里的人马才不过七千有余,还有那三千兵马并不在这里。”耶律鸿雁又问道。

    杨瞻摇摇头,回答道:“宫主所虑极是,不过宫主有所不知,郭威的营寨就扎在三里开外,他的粮草军械都留在营中,总要有人守护,那两三千兵马估计是在守营寨,两三千人马,也只能说堪堪能守住营中,腾不出人手来施展别的伎俩,除非他不准备要营寨了。

    末将以为,此行郭威未必真有诚心来解镇州之围。

    刘知远镇守河东,其一个目的就是要震慑河北之地,他与杜重威之间难免有些摩擦,彼此有所结怨也并不奇怪。

    伟王围困忻州城时,刘知远可以借此拒绝来援救杜重威,伟王撤军东去,刘知远再没有理由可以不救镇州,这才有郭威之行。

    不过,斜阳道已经被我军把守,郭威就算能攻破我军的防线,所受得损失也必定不小,还有没有能力威胁到杨帅的南门大营很难说。

    显然,郭威并不想承受这么大的损失,为他人作嫁衣,所以,昨日他只看了几眼,就撤军三里。

    但这么打都没打,不战而走,总说不过去,所以才有今日的怪事。”

    耶律鸿雁“噗嗤”笑道:“你们中原人,心里的想法真奇怪,打得这么热闹原来只是给人看的啊!难怪你们中原虽有千万之重,却抵不过我契丹的大军。”

    杨瞻一阵默然,暗道:“若非各路诸侯都暗藏私心,你契丹大军又如何能杀到黄河边上来?”

    杨瞻不知道的是,正在他们议论之时,赵匡胤领着两千精兵也悄悄出发了,营寨中只留下不超过六百名兵卒,营寨周围杨瞻布下的探子早被各路武林豪杰一扫而空。

    除疯和尚外,清平镇的一干好汉、十七等黑衣卫、贺弛、王成等人也随长生一齐出征。疯和尚的形象实在太好认了,李风云也早在杨瞻那里挂了号,他们若不出现,恐怕会引起杨瞻的怀疑,所以,李风云、疯和尚一直站在斜阳谷外的郭威身边,吸引杨瞻的注意力。

    两边的扔石头大战从清晨直扔到未时,郭威忽然喝令停止抛射石块与弩箭,见郭威停止扔石头,杨瞻也命令部下也停了下来。

    三十名嗓门粗大的兵卒手持巨盾奔到阵前,齐声大喝:“杨瞻那龟孙子,只敢躲在寨墙后面么?可敢出来与我军斗将?”

    听了此话,杨瞻手下的诸将哪里受得住,纷纷上前请战。

    杨瞻想不出郭威能耍出什么花招,不肯堕了锐气,点头答应。

    只听一阵鼓声响起,斜阳道前的寨门被打开,冲出百名兵卒,接着一员面色赤黑的大将手舞两柄宣化大斧,骑着一匹乌骓马冲了出来,驰马来到阵前,两只大斧一磕,大声喝道:“幽州张继在此,哪个敢来受死?”

    张继在杨光远军中颇有名气,修为二流中等,生来力大无比,能使百斤的宣化双斧,战场经验又丰富,悍勇无比,即便杨瞻也不敢说能胜他。安排他出战,自然是要折损郭威大军的锐气。

    “小小张继,休要猖狂,待本将来取你性命!”随着一声大喝,一骑掠出郭威阵中,一名白袍小将手持一杆亮银枪,跨下一匹黄骠马,白色的斗篷被风吹得“呼啦啦”高高地扬起,颇为威风。

    看那小将,不过二十岁出头,转眼就奔到了阵前。

    张继一勒缰绳,喝道:“来将报名!张某斧下不斩无名小辈!”

    那小将呵呵一声冷笑,大声道:“我乃并州杨业,休要多话,拿命来!”说罢抖枪分心便刺(注1)。

    杨业是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注2)的部将,乃是一名虎将,实力初入二流,官拜校尉。忻州城偷袭耶律安端的粮草大营,他也曾出战。李风云见他骁勇善战,特地邀请他一齐来救镇州,杨业欣然同意,要了军令,领着本部兵马来助郭威。

    此刻见张继在阵前逞狂,立功心切,请示过郭威,出阵要大战张继。

    张继征战沙场十数年,战功赫赫,哪里将杨业放在眼里,左手斧头一摆,想要磕开杨业手中的亮银枪,右手挥斧准备朝杨业脖子砍去。

    哪知眼见左斧头就要磕中那亮银枪,忽然眼前一花,那亮银枪不见了踪影,张继暗叫一声不好,身子一仰,急忙收回右斧护住胸前,只听“叮”的一声,那杆亮银枪正扎在斧头上。

    张继只觉得胸中内息一阵翻滚,一阵巨大的暗劲朝他袭来,这才知这名小将不好惹。他若是强行抵挡,这条右臂只怕会被斧头回收之力和杨业亮银枪上涌来的暗劲两者合力之下折断。

第百三十七章 斜阳道杨业显威风(2)() 
好一个张继,不愧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心中立刻有了决断,双脚一登马镫,借着这股力气,强提一口气,借势跃下马来,这才消了卸掉杨业那绝命一枪的暗劲。只是一枪就被杨业戳下马来,难免有些狼狈。

    倒不是说张继本事太差,实在是他太过轻敌,瞧不起杨业,这才让他不得不中途变招,内力相冲,若不是是他反应机敏,只杨业这一枪,他便败了。

    见张继落马,郭威军中一阵欢呼,郭威也暗挑大拇指,暗自可惜这般人才却被刘崇笼络去了,失之交臂,实在是可惜。

    杨业心中暗赞张继果然机敏,心中气傲,不肯占张继的便宜,也翻身跳入马下,抖枪再次刺向张继。

    张继心中恼怒,手下却不敢再有一丝的大意,两柄宣化大斧舞动开来,处处都是斧影,一时间飞砂走石,如一头疯狂的老虎般。

    杨业却如一只灵猿,在翻飞的斧影中跳来跃去,掌中的亮银枪如同一条灵蛇,时虚时实,招招不离张继的要害。

    论修为,论力量,论经验张继都高杨业不止一筹,但论招数之精巧,论资质张继却差杨业不少,两人足足杀了数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张继大怒,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战了这么久,仍不能取那小子的性命,实在是太丢人了,心中一发狠,使出了他的绝招,九九连环斧。

    九九连环斧总共有八十一斧,是他当年巧遇一位江湖异人所授,此套斧法施展开来,可以彼此借势,导致一斧头比一斧头沉,一斧头比一斧头快,使到最后九斧头时,只见斧影不见人,天下二流高手险有不丧命其斧头下的。

    不过这套斧法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使完这套九九连环斧,体内的真气必定会消耗一空,身上也再无半点气力,若不能斩杀敌人,那他也就是别人手下的鱼肉,想要逃命也难。

    所以,这套九九连环斧是他保命的招数,轻易不肯施展出来。

    张继的双斧越舞越快,越舞越沉,不过三十多斧头过去,杨业的枪法就已经被逼得散乱不堪。

    眼见张继又一斧头砍来,杨业长吸一口气,紧咬银牙举枪抵挡。

    “铛”,那一斧正砍在枪尖上,直震得杨业双臂发麻,虎口绽裂,胸中真气乱蹿,喉头一阵腥甜,“哇”的吐出一口血来。

    借着这股反震之力,杨业纵身跃开,拖枪便逃。

    张继哪肯容他逃走,停了九九连环斧,大踏步追了上去,大喝道:“小儿休走,吃我一斧!”

    杨军士气大振,鼓声越敲越紧。

    郭威军中却鸦雀无声,看那杨业脚步踉跄,明显受了很重的内伤,哪里逃得出张继的魔爪?

    李风云心中一急,拍马想要冲出阵去救回杨业,却被郭威拉住。

    郭威低声道:“阵前比试,生死各安天命,他若能逃回本阵,他这条命也就保住了。军中最重勇士,他若逃不回来,那也不愧他勇士之名。但你若救他,救不救得了他还很难说,反而玷污了他的名声,教他死也死得不光彩。”

    李风云一呆,世上还有这等规矩,心中不觉焦急不已。

    众人暗叹一名新起之秀,眼见就要丧命斧下。

    就在这时,杨业脚下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

    张继见此机会大喜,飞身上前,一对宣化大斧齐齐向杨业砍来,誓要将杨业砍为三段。

    突然,阵前忽起变故,杨业翻身跃起,全无刚才的模样,朝张继诡异的一笑。

    张继暗叫一声不好,想要收斧护身,那千钧之力哪是他想收便能收得回来的?只见眼前荡起数十道枪影,不知哪一道是虚,哪一道是实,一道银光藏在这数十道枪影中,如毒蛇般直蹿向张继的心口。

    张继发现那道银光之时,想要躲已经晚了,只听“噗”的一声,银光已经透心而过,张继口吐鲜血,横死当场。

    两只宣化大斧“铛铛”两声,坠落在地,斜阳道前一片寂静,众人都被这突然得变故惊呆了,只有山头上鼓声依旧,又急又猛,敲鼓者还不知张继已经死了,知道一名杨将冲上前去一把拉开那敲鼓的壮士。

    杨业这一招就是他祖传的绝招“回马枪”,刁钻狠毒无比。

    刚才杨业一看不敌张继,便想到了这一招,张继那一斧头虽让杨业受了不轻的伤,但没张继想的那般重,杨业趁机假装重伤而逃,就是要引张继来追杀。感觉张继已经靠得足够的近,杨业故意扑倒在地,让张继掉以轻心,趁机使出了那出乎意料的一招,一枪鎙死了张继。

    李风云回想那鬼斧神工般的一枪,自忖若换做自个,恐怕也难以招架,论实力杨业未必能赶得上他,但谁说弱者就不能胜强者?再想那张继的斧法,竟然与他的刀法颇为相合,隐隐中李风云若有所悟。

    杨业一声呼哨,黄骠马奔驰而来。杨业抽出腰刀,一刀斩下了张继的头颅,正要上马,忽见张继的衣甲中似藏有一物,心中一动,顺手从张继怀中掏出一本书来,揣到怀里。

    就在这时,杨业忽听身后李风云大喝道:“杨兄,小心!”

    杨业心生警念,飞身躲避,只见“嗖”“嗖”数支冷箭正射在他刚才站立的地方,深深地扎入到土中,抬头看时,只见两名敌将抛去手中的弓箭,一人举刀,一人持枪,策马朝他扑来。

    杨业心头大怒,阵前比斗,旁人暗箭相助,向来为天下群雄不耻,更莫说是两人同时下手偷袭。

    李风云也看得火起,来不及请示郭威,拍马冲出阵去,要相助杨业。

    没等李风云冲到阵前,只见杨业飞快地跃上黄骠马,取下朱漆镇天弓(注3),抽出六支雕翎箭,挽弓射箭,一箭双矢,又急又快,分别射向冲来的两将。

    只听“嗖”“嗖”“嗖”如两条直线般,杨业一连放出了三箭,便挽弓不射。

    那两名来将,各自格挡开一箭,闪开一箭,却都没躲过第三箭,这两支箭正中两人的额头,箭头从后脑穿了出来,那两将只来得急“啊”、“啊”惨叫了两声,尸体栽落马下,此时他们已经距离杨业不足三丈。

    这六箭,有分教,叫做双矢连珠箭,乃是杨业的绝招,天下英雄也只有他会,即便是当初的典奎,也只能射出一箭双矢,却射不出双矢连珠箭。

    双矢连环箭要极高的悟性和极为准确的判断,更要有极其冷静的心性,缺一不可。

    疯和尚点点头道:“这小子,真不错,假以时日,必定是一代名将,若不战死,必定能成一流高手。”

    注1:杨业(?—986年),原名杨重贵,民间传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杨信之子。传说中他是使大刀的,不过很多图片中也显示他使枪,个人比较喜欢枪,而且杨家枪法闻名天下,若是使刀,岂不怪哉?所以杜撰他使枪,莫笑莫笑。

    注2:刘崇(895年-954年),又名刘旻,太原沙陀人,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

    注3:震天弓,相传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便是用的此弓,给杨老令公用才不辱没它的名声。

第百三十八章 谎言被揭穿了(1)() 
却说杨业阵斩三将,一时震慑了杨军。

    这时李风云已经冲到近前,大声道:“杨兄,你且先回去休息,剩下的事就交给兄弟我了!嘿嘿,露脸的事不能全让你一人占了!”

    杨业朝李风云拱了拱手,他本就受伤不轻,刚才他强压伤势两度出手,更是让伤势再度加重,此时的确不能再战,朝李风云感激地拱了拱手,拨转马头,回归本阵。

    李风云身后响起了一阵山呼海啸,显然是将士们在为杨业欢呼。

    李风云驰马来到阵前,抽出幽影宝刀,指向杨军众人,高声呼喝:“呔,你们这群乌龟王八蛋,窝囊废兼小兔崽子,哪个狗日的想死,快滚出来?”

    杨军将士面面相觑,挑战可以这样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