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本宫知道了 >

第47部分

本宫知道了-第47部分

小说: 本宫知道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女儿懵懵懂懂地走了上前,太后抓了她的一只手,将那小袋子往她手里一塞:“快藏好回去买糖吃,不给你娘看见。”

    那小女儿别的还迷糊着,这句话倒是听懂了,眼睛一亮,欢欢喜喜地双手接过了袋子,大大方方地朝太后与宋弥尔拜下去,朗声谢着赏。

    太后摆了摆手,“可别谢哀家,这小锦囊是皇后娘娘备下的,专门给你们买糖吃,哀家可什么都没有操心。不过就是拿皇后的东西做了个顺水人情,小家伙,要谢你就好好谢谢皇后娘娘。”

    那小女儿怔了怔,不过片刻,又迅速起了身子郑重地朝着宋弥尔的方向行了个大礼,“臣女谢皇后娘娘赐糖!臣女定然如同皇后娘娘一般,做一个孝顺娘亲的人!”

    那小女儿一张小脸绷得紧紧的,郑重其事地说了一番话,又将大伙儿给逗乐了。太后放佛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杭夫人:“你这女儿是个好的,快些紧着多养些时日,哀家看啊,不出两年,尚书府的门槛怕是都要被冰人给踏破喽!你就趁着两年多买些糖,免得以后想给给不了咯!”

    太后这话一出,明摆着以后这杭家的小女儿便有了纯善纯孝的美名,以后说亲怕是只有别人眼巴巴等着杭家挑选的份了,杭夫人听了这话,真真如同,寡淡的嘴里抹了蜂蜜,七月天吃了冰湃的西瓜,冰霜日手里握了刚烤好香喷喷的红薯,可真是怎么想怎么美,今日进宫的一大重任也算完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神色间也松快了许多,也马上接了太后的话继续活跃着殿中的气氛。

    杭夫人爽快了,其他的贵妇们心中或多或少就有些忐忑了。到如今谁还看不出来太后是铁了心要将自己的皇后儿媳捧在手心里宠着的,那皇后亲手绣的抹额什么时候不戴,偏偏今日戴出来,这信号还不够明显?言谈话语间句句不离皇后,看着样子,也不像是为了维持体面装的,太后娘娘是正儿八经喜欢这儿媳啊!也难怪,瞧皇后这样貌、这通身的气派,若是给自己做儿媳妇,自己怕也是十二分的满意,更何况太后与皇后的娘亲从姑娘起便是闺中密友,皇后又是太后看着长大的,怕是跟自己养了个女儿似的!这些夫人这时才开始有些懊恼,怎么就忘了皇后娘娘作为长公主的伴读,几乎是从小便长在宫中,外头未听说过她有什么才情那才叫正常,恐怕才情早已让陛下太后得知,才会刚刚及笄便进宫做了皇后!

    这样想着,有好些夫人不知不觉间都出了冷汗,自己究竟是如何迷了心窍,连门都没有摸清,第一年的腊八宴便急哄哄地带了待嫁的女儿孙女来宫里,这不是司马昭之心吗!如今可好,指不定便被太后与皇后娘娘给记上了。

    更何况太后娘娘前头话里的意思,连太后赏给小辈的金裸子都是皇后给准备的,太后还十分地高兴,这宫里,莫不早已是皇后娘娘的天下?自家的女儿在这个节骨眼上进了宫,怕是明面上便站在了皇后与太后的对立面去,以后再宫里还能讨得了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六十)腊八(下)

    (全本小说网,。)

    思及此处,不少的命妇已是换了番心思,有的果决的甚至当机立断便灭了要将家中姑娘送入宫的打算,借着吃茶的空档,与自己身边的女儿或是孙女交换起了眼色,当即改换作战路线。

    有那聪颖有主见的姑娘,本就不愿意入宫,不过是拗不过家人的意愿,本来以为今生怕再也逃不过做这宫妃的命运,万万没想到不过是一番笑谈之间,自己的长辈就改了心意,倒是让自己十分地惊喜,侍奉起来也更加的用心,又趁着添茶说话间,偷偷取了头上的几根簪子,抿淡了自己的口脂,虽是出众,却不再那么打眼,恰好契合了“入宫见世面,盼着出宫能嫁个好人家”的主题,这些姑娘侍奉的长辈见了这小动作,又是惋惜又是赞许,又夹杂着些“原来这孩子竟是不愿入宫”的惊讶,心头的情绪也是万分的复杂。

    底下的这一番动作,端坐高台的太后与宋弥尔两人自是尽收眼底,好有些个人家立马被太后从心里头的黑名单中划了出来,成了可待考察培养的对象,甚至瞧见有两三个仪容举止都十分可心的,太后还盘算着有哪些王侯府中还差着正妃的,下来怕是能成上几对好事。

    太后想到此处,脸上的笑意更盛,底下的人见了,以为是自己哪句话又对了太后的口味,忙不迭地又说上几句凑趣,这一回,也没有忘记奉恭维皇后娘娘。

    不知不觉,下头的人也慢慢地分成了好几拨,有如米氏一类的刚刚受到沈湛提拔的新贵,因为站对了位置,又得皇帝青睐,在太后皇后这里也十分地吃香,又因着年轻,比皇后也大不了几岁,不消一会儿,便与皇后讨论起了妆容衣饰等较为亲密的问题;也有如杭氏、周氏等人,虽说丈夫是朝中老臣,比不得米氏的丈夫得陛下的恩宠,但在朝中也是肱骨之臣,新皇登基前态度比较中立,沈湛登基后立马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忠君之心,因而太后与皇后对着她们的脸色也是不错;还有丈夫或父亲祖父那如今在朝中不参与任何派系,踏实做事的,虽没有前两者受太后皇后欢迎,但时不时也能说上几句嘴,小辈也得了几个金裸子。

    但也有那固执的总是和新皇过不去的臣子家眷,太后与宋弥尔可是一个好脸色也没有给,这些命妇们即便是好不容易插了句话,太后也当做没有听见似的,转头就问起了旁的事情,弄得这些命妇好不尴尬,有聪慧的,已经琢磨着太后与皇后的用意,打算回府后与家人好好说道说道,都说后宫朝廷不分家,太后与皇后的态度,也间接说明了皇帝的态度,陛下已经不是年初刚刚登基的毛头小子,他对这些固执的以及为了自己集团利益敢和皇权对着干的臣子们已经开始失去了耐心,是时候该警惕起来了,刚怎么对付,拿出什么章程,都要慢慢提出议程了。

    不过这些命妇们还不是最尴尬的人,最尴尬的恐怕是要数那些送了姑娘进宫的人了,本以为太后与皇后不过是面上和睦,却没想到太后竟似乎把皇后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疼,虽说男人三妻四妾实属常事,陛下三宫六院才算正常,可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可愿意自己女儿的丈夫坐拥十几个妻妾?换在太后身上,若是真疼皇后的,哪怕是做做样子,也不会真的给自己多好的脸色了。更何况,即便是太后想着社稷江山,为着自己的儿子,觉得多些个妃嫔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皇后会愿意吗?更何况是如今看样子已经掌着宫中实权的皇后娘娘?这些命妇们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哪怕太后对她们始终和颜悦色,皇后也时不时的提到宫妃谁谁谁才情俱佳,甚得陛下、太后与自己的欢心,也始终消弭不了她们对自家姑娘的担忧,她们心头不禁也开始盘算,是不是等到年前想办法单独递个牌子进宫,与自家的姑娘好好商讨商讨,该是站皇后,还是站贵妃,还是有别的什么路可走?

    不过是小几个时辰的功夫,小小的殿中,众人之间你来我往硝烟弥漫好不热闹,眼看着到开宴的时间,众人都或多或少舒了口气,这几个时辰,总算是熬过去了!

    可偏偏,却有那不长眼的,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那是吏部郎中的夫人和她的大女儿。

    吏部郎中已在郎中位置上待了五六年了,虽说没什么业绩,但胜在为人老实,倒也说得过去。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没做出什么成绩,上头有左右侍郎和尚书压着,下面有年轻的外郎、主事、笔帖式虎视眈眈,若是再不挪挪位置,他怕就是要在这个郎中的位置上做到退休了。虽说郎中也是从三品的官职,但一个部院的郎中可不止一个,更何况,新帝登基这一年来,各部院的郎中、侍郎都陆陆续续换上了年轻人,虽说动作不大,但政治上的老狐狸们已经嗅到了风向,反正不进则退,对那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高官来说,这不过是一场皇帝与“各自为政”的利益集团的博弈,但对依附在皇权或是各集团树干上的官员来讲,这就是一场煎熬了。

    他们既担心皇帝会首先拿自己开刀,以他们作伐子攻讦集团,又担心集团的大佬们就此牺牲自己这些小人物,以换得皇帝的松口,趁机占据别的高地。

    而如同这位吏部郎中就更是惶恐,自己在早年站队失败,早早地便依附了文人集团,靠着老师才慢慢爬到了三品郎中的位置,可如今,老师和他所代表的文人集团与皇帝的对峙开始了,自己年纪又大,又没什么作为,既不可能作为皇帝打入内部拉拢的对象,又不可能作为后备人才被集团所爱惜,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是时候拼一把了。

    这位吏部郎中,所谓的拼一把,便是走不了前朝的路子,那便走后宫的路子。

    不得不说,实际上,这位郎中的想法是积极的,计划也是好的,若是换个境遇,说不定就能成功了。可是坏就坏在,他先是没有弄清楚后宫如今的境况,又遇上了给自己拖后腿的两个猪队友——他的老婆和女儿。

    这位吏部郎中的大女儿,正是碧玉年华,在京中贵女的交际圈中,也素来小有才情,故而也有些自傲自得,年前的采选,这位女郎因为突发疾病,未能参选,这便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从年初到如今,整整快一年的光景,这位女郎总是在想,若是当初自己参选,说不定便得了陛下与太后的青睐,进宫当了妃,若是自己进宫封妃,凭着自己的才情容貌家世,说不定便早早就得了陛下的宠爱,那些劳什子半点家世也没有的柔贵姬,哪里还能如得了陛下的眼?而若是自己得了陛下的宠爱,说不定今日坐在这大殿上受着这些命妇参拜的人,也会有自己一个!

    这样想着,这位女郎便是有些魔怔了。她却没有意识到,她凭空幻想的东西,根本一个都没有出现,更不可能实现,错过了最开始,便不会有后面的结局。但这时的她已经全然忘记了那些都是她的凭空妄想,只觉得眼前的花团锦簇富贵荣华本该是自己唾手可得的东西,如今父亲让母亲带着自己入宫,是什么心思,自然不言而喻,更何况母亲在马车上再三叮属,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一次机会,一击即中!

    而这位女郎的母亲,吏部郎中的正妻,从三品的诰命夫人,与她心比天高的女儿不同,她自诩自己是一个勤劳善良、踏实贤惠的女子,在家操持家务、执掌中馈,为丈夫纳得美妾,大度地将庶子庶女放到自己的身边养着,养得他们都对自己恭恭敬敬服服帖帖,自己亲生的女儿,从小便有才有貌,美名远扬,活到自己这个份上,已经十十分地知足了。如今,自己什么都不愁,除了嫡女的婚事。而现在,丈夫暗示她,这次入宫要“好好”地带上大女儿进宫看看,自觉聪敏的她,立刻对丈夫的意思心领神会,喜不自胜地带着女儿便入了宫。

    可惜的是,这位夫人的头脑在她那简单的三进天地中是够用的,可一旦到了宫中,却无法转过来弯了。目下,太后与皇后的意思已经十分地明确,真正有智慧的夫人,已经在盘算如何向太后、皇后表忠心,说不得趁得她们高兴,还能御赐一个金玉的郎君,哄得了太后与皇后,也是向陛下表明了态度,说不得,自己丈夫的仕途,也会再顺利一些。但这位吏部郎中的夫人,方才听得太后等人云里雾里地话里有话,根本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太后甚是和蔼,皇后也是个好相与的,以后自己的女儿入了宫,想必也能过得不错。

    也许也不一定是这位夫人愚笨,或许只是人一旦有了一个信念,其他的东西便看不到也听不到了,只想着朝那信念的方向奔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这夫人带来的嫡女,就更是个拎不清的了。从小被自己的母亲那样骄宠着,被自己的庶弟庶妹阿谀奉承着,早已有些飘飘然了,那些侯爵勋贵的贵女圈子她挤不进去,只能参加些普通文官或是家世不算顶尖的女儿的交际,在这个圈子里,从三品的父亲的官职,已经算是高位的了,自然也得了不少的赞许。在这样的境遇下,这位女郎早已觉得自己是无暇美玉,只有世间无双的君子才能配得上自己,哪里还有心思去顾及太后是否话里有话,周围其他夫人的动作话语,是否已经有了什么异样。

    因此,当她的母亲将她推出来时,她的心中只有难以自持的激动。

    碧梧殿偏殿里。

    众位夫人绞尽脑汁陪着太后皇后说了一下午的话,早已经精疲力尽,但又不得不维持住体面和仪态,待到晚宴的时辰要到了,夫人们心中自是十分地高兴,终于可以吃了晚饭回家了,却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偏偏有个没有眼色的人跑出来,当着大殿这么多人精的面上,厚着脸皮推销自己的闺女!

    只见那郎中夫人面含微笑仪态端方地站了出来,拉着自己女儿的手,高声地禀道:“太后娘娘,眼看着便是寒冬腊月了,这天气也变得十分地寒冷,闺学也停了,我这女儿闲来无事便绣了两副手笼子,臣妾见了十分地欢喜,这手笼子倒没什么特别,只不过十分地厚实保暖,做工倒还扎实,臣妾便盼着,这手笼子能给太后与皇后娘娘带来一个舒爽的冬日,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凤体安康,臣妾与小女便也就安心了。”

    这夫人自诩说话得宜,既点出了自己的女儿正上着闺学,是个知书达理的,又点出了女儿女工不错,且闺学停了并没有好逸恶劳,而是趁着休息还做了两副手笼子,可见是个贤淑的,同时,自己并没有说出想要女儿入宫的话,不过是想送两副手笼子给太后与皇后娘娘,今日各家夫人都带了礼物,自己送两副女儿亲手织的手笼子也没有什么奇怪,礼轻情意重嘛。

    可她却忘记了,在场的哪个不是心明眼亮的人,她这一番做派,难道还有谁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当下,便有年轻的夫人忍不住,轻轻地笑了一声。

    可叹这吏部郎中夫人还当是自己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