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32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32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将“四胜四败”和“十胜十败”中雷同的部分摘抄如下:
  荀: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郭: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公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荀: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郭: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荀:……士卒虽寡……此武胜也;
  郭:……以少克众……此武胜十也。
  荀:绍凭世资……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郭: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
  如此雷同,惊!
  《三国志》里荀彧的“四胜四败”和《三国演义》里郭嘉的“十胜十败”的导入语也是雷同的,都是拿项羽和刘邦说话,都是说强者项羽失败而弱者刘邦胜利。还有结尾,荀彧提出“四胜四败”后建议先打吕布。郭嘉提出“十胜十败”后也是建议先打吕布。
  如此雷同,“雷”!
  要是荀彧和郭嘉真的都在曹操面前说过这样的“四胜四败”或“十胜十败”,那眼里一贯揉不得沙子的曹操,一定会追究荀彧和郭嘉谁“抄袭”了谁,那时二人就有一人以“史上最早的抄袭者”而“永垂不朽”了。
  那么,二人谁是“史上最早抄袭者”呢?
  荀彧的“四胜四败”,概括得已经相当全面,郭嘉的“十胜十败”却有点像是中学生写作文凑字数、三流作家赚稿费挤字数了,郭嘉的十个方面,概念混乱,不合逻辑,“道”和“义”“德”“仁”,“治”和“明”,能区分得开吗?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郭嘉的“十胜十败”有“词肥义瘠”和“大而不当”之嫌。另外文学家曹操开建安文风,建安文学风骨洗练。赤壁之战那么大的事情,曹操给孙权下的战书却只有区区30个字:“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办事注重效率,写作讲究简洁的曹操,能允许郭嘉在那里慢条斯理地阐述生拼硬凑的“十胜十当”吗?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郭嘉的“十胜十当”很可能是假的。但是也不能说郭嘉抄袭了荀彧,因为那时的人不会如此可耻,更何况郭嘉还是名士!这是后人把荀彧的“四胜四败”附会到了郭嘉身上,又“泡”成了“十胜十败”,然后以讹传讹。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中郭嘉的“十胜十败”似乎有史可依。《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傅玄的《傅子》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三国演义》里郭嘉的“十胜十败”就是裴注版“十胜十败”的原文。荀彧的“四胜四败”则见于《三国志·荀彧传》。作为史籍来讲,《傅子》的权威性与历史地位远不及《三国志》,仅从裴松之注引《傅子》的只言片语上看,其内容已是多有舛误,不足采信。
  在提出“四胜四败”后,荀彧向曹操提出了第三个导师式预言: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必破袁绍。荀彧的预言暗藏玄机:曹操必须在“辅天子”的框架内才能战胜强大的袁绍。精通修辞的曹操岂能听不出荀彧话里有话,心里暗笑,荀书呆子,搞了半天“四胜”原来是为了皇帝而胜!不过,曹操不计较这些,反正皇帝在自己的掌握里,辅天子就是辅自己。
  仇恨地望着冀州,曹操磨刀霍霍,决定先解决了袁绍。
  荀彧对此做出了第四个导师式预言。
  第四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预言说:“不先解决吕布这个肘腋之患,战胜袁绍根本就是不能的。这个‘邪恶’根本不能战胜。”曹操心里的太阳忽的一下就落了下去,刚才他是得意忘形,荀彧的提醒让他回归了现实。曹操何尝不想攻下吕布来呢?可是,他又担心袁绍西边联合西凉,北边诱惑羌胡,南边引诱蜀汉,那时来个三面夹击,兖、豫独抗天下六分之五,“邪恶”就战胜“正义”了。
  军事家曹操从军事方面考虑问题,儒士荀彧却从人性角度考虑问题:“关中将帅以十数,却是一盘散沙,只有韩遂、马超最强大,他们间中原方争,必各拥众自保,现在如果给他们一个甜枣吃,派遣外交使者去套近乎,他们就不会起兵了,最起码在中原平定前他们会保持中立。”曹操连连点头,但他还有疑虑:“谁能做这个大使呢?”曹魏集团的人力资源专家荀彧心中早就有谱:“钟繇!”曹操对荀彧言听计从,就派钟繇到关西。钟繇字写得好,事儿办得更好,他在长安陈书祸福,马韩就各自息了念头,派子为质。荀彧识人,果然了得!
  西凉无忧,张绣投降,吕布战败,曹操再无后患,磨刀霍霍,举向袁绍。
  冀州,民间,几个赌徒在开会。大会进行第一项,讨论很久以前他们就荀彧的第二个巫师式预言所设的赌局。荀彧的第二个巫师式预言,预言袁绍难成大事,前几年他们就此预言是否应验设赌投注,按照约定,该解局了。押荀彧预言不应验的赌徒说:“将近十年了,这预言不但还未应验,而且袁绍的地盘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军队增至几十万,消灭曹操,指日可待。你们输了,哈哈哈哈……”押荀彧预言应验的赌徒不愿意了:“地广人多就能成大事?没听说过荀彧的‘四胜四败’吗?”有和事佬说:“双方陈兵黄河两岸,看样子要在官渡决一胜负,最后就按照官渡之战的解决来解局吧!”
  大会进行第二项,就荀彧的第五个巫师式预言设赌下注。荀彧在第五个巫师式预言里,对袁绍的文臣武将的结局做了预测:许攸犯法而叛,颜良、文丑一战而擒,田丰逆上被诛。庄家买荀彧预言应验,盘口不敢定得太大,因为预言袁绍失败容易,但是能预言到每个人的具体结局,确实有点悬。
  人们都知道郭嘉牛,“说死”孙策。孙策听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都,曹操大惊,郭嘉却预言说孙策必会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在将要渡江时,果真被刺客所杀。人们常常因此而惊叹郭嘉之“神谋”。孙策收服江东,得罪不少人,有人寻仇,这符合情理,是可以预言的。孙策迷信武力,傲慢轻疏,容易为人所乘,这是性格使然,也可以预言。但是,若是连刺客在孙策渡江前行凶也能预言,那根据又是什么呢?难道刺客没可能等孙策奇袭许都后再动手?即使郭嘉是从彗星上来的,智慧超出地球人多多,能预言到刺客在孙策渡江前行动,那他还能预言到刺客必定能成功?荆轲刺秦王,又是百金买匕首,又是献图,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想来想去,那就只有两个可能:第一,刺客是郭嘉派去的;第二,郭嘉不是谋士,是神仙转世。刺客是许贡的门客,与郭嘉八百竿子也打不着,第一个可能排除;那就只能说是郭嘉神仙了。所以,郭嘉的超级粉丝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里说郭嘉是“神谋”,是“天才”,神仙不就是从天上的“才”吗?
  其实,郭嘉更像是赌徒。孙策预谋攻打许都,郭嘉却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不能把握的刺客身上,说得好听一点是冒险,说得实在一点是赌博。郭嘉献谋,喜欢弄险,有时的确很险。“神谋”郭嘉也只是“说死”孙策一人而已,但是荀彧却成批量地预言袁绍手下的结局:“说叛”许攸,“说擒”颜良、文丑,“说死”田丰,的确让人难以尽信。
  赌徒们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大家在讨论押荀彧的第五个巫师式预言应验,还是押这一预言失灵。最终,没有人押这一预言完全应验,只有一个人押“说叛”许攸。毕竟,许攸搞腐败出名,即使袁绍不反腐,那也会有没有机会腐败的人因嫉妒而整他,若真这样,许攸就只能像赖昌星一样出逃了,那就有可能叛变了。另外,赌徒们还考虑了概率问题:此前,荀彧的所有预言都灵验,难道就不能失灵一次?
  可是,荀彧不是赌徒郭嘉———郭嘉是感性的,直觉思维;荀彧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荀彧在袁绍阵营里时,与许攸等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对这些人十分熟悉,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很清楚,所以,他能根据“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西方名言做出合理推断。了解对手,是战胜对手的前提。大家都知根知底的,谁不知道谁的肠子多长呢?对荀彧的第五个巫师式预言的赌盘已定,赌徒们宣布散会。
  此刻,曹操和袁绍也在官渡进行一场赌博。
  200年9月,官渡。袁军和曹军相持半年,曹操前方兵少粮缺,后方刘备骚扰。曹操写信给荀彧,说是不是退回许都,吸引袁军南下。荀彧一看,这哪能行!让你去官渡阻拦袁军南下,现在你说吸引袁军南下,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曹操要面子,认输了,嘴却硬得很,把败退说成是战略性撤退。荀彧急忙给他回信,提出了第四个导师式预言:不抛弃,不放弃,耗下去,找机会。荀彧仍然拿刘项争霸的素材来说理,他说,现在形势严峻,但是至少比楚汉荥阳大战时的刘邦的形势要乐观一些,那时,刘邦和项羽项都不肯先退,先退者必定落于下风,战争已经坚持了半年,必将有变,这正是用奇之时,不可放弃。
  对荀彧,曹操向来是言听计从,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巫师式预言,还是导师式预言,荀彧还从来没有失算过。荀彧给曹操献了一个计策:用奇。荀彧是谋略家,不是军事家,他没有说如何用奇,但是,谋略家却一语惊醒军事家,曹操收到荀彧的信,奇袭乌巢,烧掉袁军粮草,袁军溃败。
  第五个导师式预言———
  冀州,民间,先前设赌的赌徒又在开会。
  十年前,荀彧预言袁绍难成大事,现在应验了。官渡之战,袁绍只带800骑退回河北,羞愤不已,一病不起,已经不是成大事还是成小事的问题,而是今天死还是明天死的问题。前年,荀彧曾经对袁绍手下许攸等人的结局一一做过预言,现在到了解局的时候了。庄家一脸铁青,他后悔当时定的盘口太小。腐败分子许攸的家人也搞腐败,犯法了,被审配抓住了把柄,把许攸的老婆孩子关进了监狱。奶奶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许攸带着袁军的高级机密叛逃到黄河南岸;颜良,在白马围被关羽斩首;文丑,中曹操的饵敌之计,兵乱,死于乱阵之中;田丰,因为给袁绍提意见而被关进监狱,袁绍逃回冀州后,恐怕田丰嘲笑,就干脆把他处死。这三个人的结局,一一正如荀彧所料。输家一边惊叹荀彧预言之灵验,一边爽快地往外掏钱。
  愿赌服输,可是袁绍不服输。不在不服输中爆发,就在不服输中灭亡。袁绍无力爆发,但也不想坐以待毙,依然与曹操周旋。而曹操,兵力不足,短时间内也难以辐射幅员广阔的的黄河北岸。官渡之战时就差点儿因为军粮缺乏而退兵,官渡之战虽然战胜了袁绍,但是军粮问题仍未解决。曹操于是就想南征刘表,去鱼米之乡寻点粮。
  这时的曹操饿昏了头,北方未平,就想分力南下。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可以把命搭上。荀彧又给曹操上课了,他说:“现在袁绍战败,人心大乱,应该乘机求胜,一举平定河北。可是,如果离开我们的根据地兖州和豫州,远征江汉,那袁绍就有可能死灰复燃,乘虚攻打兖州豫州,那时……”荀彧的意思很明显:那时曹操就挂了。这就是荀彧的第五个导师式预言。
  曹操知道荀彧的预言灵验率是100%,荀彧如此一预言,曹操吓得浑身直冒冷汗,头疼病也好了大半,他急忙下令军队停止南下,驻扎在黄河岸边,震慑幽州。
  两年后,袁绍病死。冀州,袁尚和袁谭这哥俩的泪水在飞。许都,也有泪水在飞。
  四 欲忠反奸
  谁的眼泪在飞———
  曹操的眼泪在飞。
  向来多情的曹操一边抹眼泪,高兴的眼泪,一边写奏表,请封荀彧为万户侯。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抒发革命豪情:“粪土当年万户侯”。曹操在奏表里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这是肺腑之言,而非溢美之词。
  可是,这一句“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却惊着荀彧了。心思缜密的荀彧,从这句话里看出了一种不祥之兆,政变的不祥之兆。天下之定的功劳在我?我只不过是在许都处理日常工作罢了,野战征伐的人是你呀,我有平定天下的功劳,那你就更该有了。我被封为顶点的万岁侯,那你岂不是该被封为万岁爷了?荀彧越想心里越是不安。他是侍中,负责皇帝的文案工作,给皇帝的奏章经他审查后交给皇帝。荀彧拿着《为荀彧请封表》,不敢通过这个充满不祥之兆的奏章。
  《为荀彧请封表》按照程序交给荀彧后,曹操就设计着如何让万岁亭侯爷荀彧请客。可是,汉献帝的封侯诏书迟迟未下,这小子,又要翘尾巴?曹操带着一肚子怒火去质问汉献帝,汉献帝一肚子委屈:我没见过那个什么《为荀彧请封表》,你的奏章我敢不批准吗?曹操带着一肚子困惑去找荀彧,荀彧说:“我没有野战之功,这个奏表不能通过。”曹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你没有野战之功,我有野战之功,你这不是说我在通过表扬你进行自我表扬吗?
  不野战便无功?荀家历代为官,荀彧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又居中从政十余年,浸染官场中,荀彧会不知道“立功何必野战”的道理?荀彧的眼泪在飞。自从看到曹操的《为荀彧请封表》,荀彧的泪就在飞,是痛苦的泪,不过荀彧不像曹操那样外向,荀彧有泪只在心里飞。
  当初他曹操奉迎天子,是想收拾皇家威严。可是,几年过去,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最初的“奉迎”变成了今天的“挟持”,天子不再是天子,而是曹操与别人争霸的资本。袁术与吕布联姻,相约抗曹,曹操就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