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275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27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多谢了!”赵柽冲赵楷施了一礼,两人的目光撞到了一起,赵楷看着二哥犀利的目光,就觉心猛地抖了一下,那其中既有坚毅,也有决然,更充满了杀气,这种感觉是他在王黼、蔡京等大佬们的眼中从未看到过的,逼的他不由的低下头去...

    “圣上驾到!”一声公鸭嗓打破了殿上众人的尴尬,纷纷起身迎驾,赵佶今晚看着兴致不错,在梁师成、王黼、白时中、李邦彦、郑居中、余深等几个宰执的陪伴下入场,一时间乐声大起,歌伎起舞,殿中众人俯身称万岁。

    “恭喜燕亲王进阶太傅,老臣先给您道贺了!”礼毕,郑居中经过赵柽身边略一拱手,满面笑容地轻声说道。

    “哦!舅舅没有哄我,此事当真?”赵柽略感诧异地道。

    “嗯,燕亲王如不信,明rì元旦大朝便知真假!”郑居中微微颔道。

    “那定是真的了,舅舅不会哄我的!”眼前的郑居中已再次起复,回任领枢密院事,消息必然准确,想来自己已经逃过劫数...

 第十二章 闯宫

    十八世纪末,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短暂的访问中国后,说过一句话:“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可谓是确切的指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但是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官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千年了。

    学识丰富,才学优秀的人,在封建时代比一般人更要容易获得权力,而拥有了权力,除了能够实现经世济民的宏大理想,也意味着财富利益的丰收,这使得历代的读书人对从政做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除了读书求取功名,以学优入仕,一些人为了做官,亦是无所不用其极,对此鲁迅曾有过深刻的评价‘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由文人主导的朝代。由于历代皇帝均刻意提倡文事,选拔孔儒出身的官员,所以官场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很多官员同时也是享誉一方的学者,极富名望的诗人,可这些饱读诗书的风雅之士为官,却没能消除历代官场奔竞阿谀的痼疾,此类风气有增无减。

    到了宋哲宗元祐以后,官场的奔竞习气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蔡京东山再起,以童贯为背景;王黼官居相位,以梁师成为后台;王安中作诗吹捧梁师成。“师成读之。大喜”,“荐之于上,不数年,登禁林,入zhèng fǔ”;李邦彦因为讨好宦官而平步青云,直至拜相...而他们又无一不是官员们争相投靠的对象。特别是蔡京执政时,很多官员入其门庭,‘凡投靠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蔡京则来者不拒,开门受贿。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更为滑稽的是,整个宋朝。因为奔竞,官员们还发明了不少新的官场专用语。“托身之初,腹心尽布”,这叫作“纳忠”;“被用之始,先加约束”,这叫作“受记”;“前出某氏之门,一不满意,又转而之他”,这叫作“投换”;“yīn与之合,而阳背之。以陷害异己,使之不测”,则叫作“摆踪”。总之,赵宋一朝,诸如此类的荒唐言行,数不胜数...

    宣和三年初一大朝会,圣旨下,以西师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郑居中为少傅;余深为少保;赵柽加封太傅...一时间朝野震动。燕亲王再次成了京中的热门人物,此次加封说明他圣恩犹在,众人纷纷猜测他将任何职,而赵柽良好的基础,再有‘仁孝忠义’之名。在加上在开封府演了一出,让人更觉其‘善’。所以冷落多时的燕亲王府又再次恢复了热闹。投靠、求官着络绎不绝...

    初五,赵柽进宫给娘娘请完安,与见喜过大庆殿,穿过横廊到文德殿,准备与东华门外的近卫会合回家,虽然放了年假,但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依然有人值班,处理紧急事务。

    “几位,烦请通报一声,东南急报!”赵柽还没出门,就听到有人在央求守门的禁军,紧走几步便看见门外四五个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军士,嘴唇干裂,渗着血丝,眼窝深陷,污尘满面,身后的马匹鬃毛乍起,嘴角挂着白沫,尾巴低垂,蹄下尽是血迹,蔫头耷脑的喘着粗气,半死不活摇摇yù倒。赵柽一看就知显然是主人有急事,不惜马力一路狂奔,将马跑废了,即使修养一段,也难以恢复!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领班的守门军官问道。

    “江浙转运司属下信使!”送信的军士说道。

    “王相有令,江浙来使一律不得进入,各位请回吧!”守门的军官听罢冷冷地说道。

    “几位大哥,东南真是出了大事,还请通融!”江浙信使一边央求,一边往守门的军官手中塞银子。

    “真对不住,往rì放也就放了,可如今上边有严令,东南来人绝不准进京,看几位辛苦的份上赶紧出京吧,否则被兵马司的人抓住,还得吃官司。”守门军官看看银子叹口气又送回道。

    “出了什么事,吵吵嚷嚷的?”赵柽走了过来皱皱眉问道,这些钱串子们连银子都不敢要了,可见对东南方面的消息,王黼是一力封锁,下了严令的。

    “燕亲王,是几个信使在呱噪,小人这就赶他们走!”守门的军官见是王爷赶紧施礼道。

    “燕王爷,救救东南百姓吧!”那信使听到燕亲王仿佛见了救星一般,突然齐齐跪倒说道。

    “你们认识本王?”赵柽看看几人问道。

    “燕王爷前两年宣抚江南,小人在杭州曾远远望见过!”信使回禀道。

    “东南发生了什么事情,大过年的还进京传书?”赵柽点点头,明知故问道。

    “启禀王爷,东南大乱,草民造反,年前二十九,乱民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弃城而走,如今乱民不但捕捉杭州官吏,还掘了蔡太师家的祖坟,暴露其骸骨!”信使急忙说道,“如今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作乱。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rì新、衢州郑魔王等也纷纷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攻打州县,作乱百姓项背相望,不下百万,东南六州五十二县尽皆失陷。”

    “啊?!这等大事为何才报?”赵柽大惊失sè道。

    “王爷,东南信使一rì三报,请调援兵,可却音信皆无,杭州失守,我家大人遣小的们连夜进京,可到此却不让我们进去...”信使连连施礼道。

    “东南发生如此大事,朝中竟然丝毫没有风闻,定是尽数被你等挡住,尔等不知死吗?”赵柽闻听勃然大怒,指着守门的军士吼道。

    “王爷息怒,没有上边的命令,小人有几个脑袋敢阻挡进京信使,还请王爷放过小人!”看到赵柽发火,守门的也吓的不轻,跪地道。

    “将信札给本王,尔等在此等候,本王就去找他们说说!”赵柽抢过江浙信使的信囊道,转身就要进宫,却被守门的拦住了,他们也知道事关重大,这等事情要是让皇上知道,连王相都不一定兜得住,所以一边他们极力拦阻,一边报知中书,让人来处理。

    “滚开,本王此刻没空和你们计较,回来再找你们算账!”赵柽猛地推开身前的军士怒道。无诏闯宫那可是大事,见喜深知其中利害,连忙去拉王爷,可却被王爷推了个大跟头,摔了个四脚朝天,但也顾不得了,爬起来就追,守门的军士也跟了上去,拖胳膊拽腿想拖延时间。

    宫城并不大,大庆殿之南,是zhōng yāngzhèng fǔ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rì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赵柽此刻像个煞神一般,谁敢挡路上去就打,这下宫中的上下又见识了燕亲王的厉害,他不知道从哪捡了块板砖,左劈右砸,急了还往脑袋上拍,很快将挡路的几名守门的军士砸的倒地不起。他想着今rì在后宫没见着他爹,定是在垂拱殿,便一路闯了过去,但是得了jǐng信的镇殿武士也匆匆赶到,他们人多势众,手中武器jīng良,且训练有素,可不好对付了,赵柽飞起一板砖,先将领头的都头给砸了个满面红光,顺手将他手里的铁骨朵抢到手里,‘杀’入人群。

    “本王有急事要见圣上,谁敢阻挡,莫怪本王手下无情!”那些武士当然认得燕亲王,下手难免有所顾忌,可赵柽却得了便宜,一锤在手更是如虎添翼,转眼就撂翻了几个武士。

    “燕亲王住手,你可知闯宫乃是大罪吗?顾念你不懂规矩,早点回府过年吧!”各司各房值守的官员接到报告,也赶紧出来‘护驾’,尚书省当值的偏好是少宰王黼,看到赵柽撒野,引着一队军士赶到,挡在他身前喊道。

    “哼,过年?本王没有王相那么好的兴致,方十三此刻正在杭州城中过年,明年只怕就要到这汴京城中过年啦!”赵柽点指王黼冷哼一声道。

    “燕亲王不要听那些街头传言,东南只是几个魔教妖孽作乱,乃是小患,待年后天兵一出,便可扫平,这等小事还是不要惊扰圣上了吧!”王黼吃了一惊,自己已经派人到进京路上的各处驿馆拦截东南信使,凡是有关东南民变的奏章都被压在中书,这孩子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他要是闹到圣上面前,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先安抚住这‘小魔头’再说吧...

 第十三章 目的

    “王相真是吃灯草放轻巧屁,本王费劲心机,死了上万的人,耗尽了河东几年的财赋,才拿下了不过四州之地,东南六州五十二县尽被那乱民所占,在你眼里还是小事,那什么事情才能算是大事呢?”赵柽被气乐了,王黼把自己当成了三岁小孩子哄了。

    “燕亲王差矣,此事我自有打算,不劳王爷费心!”王黼被赵柽的话噎得够呛,强辩道。

    “本王看你就是与方十三那厮是同谋,他在东南起事,你在京中为内应,既不禀报圣上,又不调兵平乱,你们配合的很默契呀!是不是抢了赵家的江山后,他许你登大宝,座龙椅啊,嗯?!”赵柽上前一步恶狠狠地说道。

    “燕亲王言重了,我王黼对圣上是赤胆忠心,天地可鉴...”赵柽这话说的够劲儿,脏水泼的狠,王黼一时乱了方寸,只能咒天诅地的发誓表忠心。

    “狗屁,你即对圣上忠心,为何还要阻本王觐见圣上,本王看你就是通敌,yù取我赵家江山,今天本王就先毙了你,已决后患!”赵柽抡起手里的铁骨朵就砸了过去。

    “啊...”王黼也机灵的很,知道燕亲王‘二’,除了皇上、娘娘,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说打就打,所以早留了心眼,见赵柽抡锤他便大喊一声撒腿就跑。其他人听了两人对话也被唬得半信半疑,想想还真有那么点意思。眼见燕亲王又要动手。虽然口中劝他冷静,可都往后退了两步,这神仙打架,犯不着小鬼跟着遭殃啊,起码别溅身血呀!

    “圣上救命啊...”王黼一溜烟儿的跑进了文德殿,赵柽知道到地了,再不能乱闯,否则就是有理也变得无礼啦,他便停下了脚,将铁骨朵扔在地上。殿前的武士迅速将他围住,不用问,他们无权处置,只能向皇上禀报。时间不长。便有内侍宣赵柽进殿,他整了整衣冠,一手举着江浙急报大步进去。

    “柽儿,你为何又在宫中撒野,追打王相?”赵柽一进殿,便看到他爹身着常服坐在几前,眼角上还挂着眼屎,显然是被吵了回笼觉,赵佶不悦地说道,王黼蔫头耷脑地躲在一旁。满脸的委屈相,肯定是狠狠地告了赵柽一状。

    “启禀父皇,此人不仅该打,而且该死,东南民变,席卷了六州五十二县,连杭州都已失守,他却心怀祸心,欺瞒父皇,yù毁我赵家河山!”赵柽施礼后。指着王黼厉声说道。

    “柽儿不可胡说,东南百姓安居乐业,岂会有民变发生!”赵佶这么多年听到的都是国家富强,四夷臣服,百姓安乐的好消息。今rì乍听到居然有人造反,岂肯相信。

    “父皇。这等大事,儿臣不敢信口胡说,这是江浙发运使陈亨伯发来的急报,以贼方腊为聚乱民百万,已在去年攻下杭州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遁走,杭州城大小官员尽数为贼所戮!”赵柽举着急报说道。

    “呈上来!”赵佶看儿子不像在胡说,拆开一看脸sè愈加难看,其中说的比儿子所言还要严重,“王相,可有此事?”他扭脸对王黼道,此刻他心中还存侥幸,不愿相信在自己的治下会发生如此大事。

    “皇上,地方上的那些人都喜欢将芝麻大的小事说得比西瓜还大,好从中捞取好处,东南一向太平,就是有人作乱,也不过是聚起百十个乡野愚夫侵扰民间,如何能攻陷州府,定是那些地方官吏小题大做,夸大其词,皇上不可轻信啊!”王黼此刻依然不想让皇上知道真相,要把事情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父皇,据我所知,东南民变之事早在十月即已发生,那时确是小患,但地方处置不力,终酿成大祸,如今江南暴民四起,威胁京畿,但是王相却将各处急报悉数压在中书不告,其心可诛,还请父皇明察!”赵柽说道。

    “哦,王相可有此事?”赵佶又问道,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混’,但做事一向有分寸,绝不会那这么大的事情开玩笑,话语间口气也严厉了许多。

    “燕亲王,你不要以为在西北立了些功劳,就可以如此强加干涉朝中之事,中书的事情你又是如何知晓的?这些事情我这个少宰都不知道。”王黼此刻心虚了,质问赵柽道,不过他话中也给自己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