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 >

第12部分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第12部分

小说: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败仅仅是一种事态的结局

    曾有一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把失败比喻为成功的母亲,这充分说明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失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有一位社会学者说:“我对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做了充分的研究,他们的任何一项科研成功都不是一次性实验成功,而是都经历了曲折与坎坷。”
    失败作为一种事态的结局,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依然不放弃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想必对失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心理学家在谈及科学家的失败时说:“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就是成功的先期经历,这是每一项科学研究成功必须经历的。所以,失败对他们来说非常正常,在内心的认识上也非常平淡。”
    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在他一生中所做过的无数次科学实验里,他经历的失败可谓数不胜数。众所周知,诺贝尔因为科学实验,炸伤了自己的兄弟、父母,甚至还有的亲人在实验中丧生。我们可以想像,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何等伤心欲绝。后来,诺贝尔被周围的人视为危险人物,人们都“让”着他,不敢与他亲近。无论他将实验室搬到什么地方,都有人会去破坏实验室。但是,一次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使诺贝尔丧失继续研究的信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他终于成功了。
    在诺贝尔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失败真是太“丰富”了。但是,诺贝尔依然没有放弃,直到自己获得成功。诺贝尔曾说:“我知道,作为科学研究来说,一帆风顺简直就是做白日梦。我在准备做这项事业之前,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所以,当失败一次次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气馁过,依然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在哪个领域里,失败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怎样面对失败带来的打击与失落呢?是否能够从失败中获得走向成功的勇气与激情呢?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将失败淡化,简单地说,就是记住那句俗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小得多。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获得成功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勇敢地接受,然后再继续努力,向成功发起进攻。

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明过失在人生之旅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了实验,他们在访问曾经有过失的人时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主动提到曾经的过失,即使有些人愿意提及也是含糊其词。同时,心理学家的实验还表明:当一个人因为失误而产生了过失时,如果能够勇敢面对,那么因为过失所带来的损失几乎都得到了及时的弥补。而且,这一次过失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对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勇敢面对过失,不但把当时的过失及时地弥补了,而且还可以总结经验,争取以后不再犯类似的失误。同时,勇敢面对过失的心态对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吉格是纽约的一位富商,他的起点很低,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拥有了今天的成绩。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觉得他性格非常开朗。这可能是他在几十年的奋斗中练就的。当有人问起他的创业史,他在说起自己从一位小工人成长为今天这样的富商时,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过失。人们问他:“怎么总是提到自己的过失,而不提自己那些值得炫耀的成绩呢?”没想到吉格直接就是一句:“如果只想着那些值得炫耀的成绩,我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说不定早被激烈的竞争击垮了。”人们半信半疑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吉格哀叹了一声,说:“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没有过失,但是有的人却对过失置之不理,甚至有意掩盖。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以后的过失还会接踵而至。我则不一样,我能够勇敢面对过失,而且还常常将很久以前的过失拿出来仔细分析。针对产生过失的原因,提出避免这种过失的措施与方法。与此同时,我甚至会将别人的过失也拿来研究,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犯同样的过失。”他笑着说:“在我整个商业生涯中,只有一次过失。这次过失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并没有狡辩或者逃避,而是勇敢面对,挖掘出了产生过失的原因,得到了经验教训。这次反省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过那样的过失,一帆风顺地发展到今天。”
    纽约著名富商吉格先生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失,这令我十分敬佩。我想,这一定需要宽阔的胸怀、乐观的心态,否则只会为了虚荣心而极力掩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失,这对人生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所以我认为,当我们的人生中出现了过失,不要刻意去掩饰,而是应该勇敢面对,从中归纳经验教训,争取以后不再有同样的过失。

拥有正确的人生定位

    世界是一个纵横延长的座标图,我们每一个人在里面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学家和成功学家都一致表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失败与成功,都与自己心中的人生定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生定位非常重要,太高的人生定位,虽然可以激励自己,但同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压力;如果定位太低,就有可能限制自己的能力,阻挡自己去获得成功,使自己的潜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所以,正确而合理的人生定位,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如个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来制定,既不能使自己的能力受到压抑,也不能妄自菲薄。
    卡耐基是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他开设了成功学课程,去听课的人络绎不绝。在卡耐基的成功学教育课程里,第一节课就是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位置。卡耐基说:“如果缺乏人生定位,你就不知道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就好比是一次没有目标的航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目的地。”
    人生定位的内容非常丰富,首先应该确定自己在哪个领域里发展,这是最根本的。另外,对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要做正确的定位,比如自己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这是对成功的定义,以及权衡成功的尺度。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人生之路才能春风得意。
    尼古是意大利船王,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民之子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确是来之不易。后来,他为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在回忆创业之初时,他特别强调了一个人的人生定位。尼古说:“因为从小在海边长大,对船有独特的爱好。所以,我后来选择了一辈子与船打交道。这是我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一个人的事业应该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是热情的来源。至于能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当初确实没有考虑过。最初的时候,我将人生理想划分成几个阶段,具体针对每一步该做什么,我都有详细的计划。然后,我就按照计划去一步步实现,直到今天这个样子。”最后,尼古说:“当初之所以将人生理想分为几步骤,是因为自己家境贫寒,起点比较低,只能一步一步走,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听了尼古这一番话,我们就应当明白尼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定位,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些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获得成功,改变自己的人生。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

    俗话说:“身体是事业的本钱。”的确如此,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大都是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获得超出常人的成绩。所以,我们不难想像,在这奋斗的几十年里,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要想实现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
    李嘉诚先生是香港著名商人,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富商。李嘉诚小时候的家境并不是很好,而且父亲去世很早,所以他从小就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到一家工厂做工。当时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工作时间也是相当长,一天要工作十六到十七个小时,但李嘉诚却熬过来了。因为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了经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更加勤奋、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同时,在脑海里还萌生了自己开创事业的念头。又经过了几十年的打拼,终于成了亚洲首富,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在几十年辛苦的奋斗过程中,李嘉诚的精力始终都很旺盛。直到今天,他虽然已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了,还依然有那样好的精力继续为事业奋斗着。李嘉诚自己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用非常简单的话阐明了问题的重点:“身体是事业的本钱,我向来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我的一生中有一个原则是始终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对身体的锻炼。”李嘉诚说:“无论我有多么忙,我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运动。”接着他还不无幽默地说:“应该说,我没有一天是闲着的,我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都那么忙。所以,我安排自己的运动与养生。我每天都按时起床,呼吸新鲜空气,还要跑一会儿步。而且,我还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健身房运动。在生活起居上,我也很讲究,吃什么东西,身体应该补充什么营养,我都有心得和体会。最重要的是我这几十年都是这么坚持过来的。”
    我发现,我身边有很多人都不注重身体的健康。比如,我常常看见一些在办公室上班的白领,由于晚睡晚起,早上匆匆起床后直接往办公室里冲,几乎没有人习惯吃早餐,更不用说有人专门起来做运动。另外,那些整日忙碌不堪的人,根本没有想到注意身体,就连周末也有很多人在上学、谈生意,或者补上一个星期缺少的睡眠。的确,如果你不比别人多付出努力,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艰苦奋斗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作本钱,否则你拿什么去打拼。所以,我认为,无论有多么忙碌,我们都应该维持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创事业。

让生活充满乐趣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为种种因素而不尽相同,但我们对生活应该有一个相同的要求: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怎样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呢?心理学家说,要想让生活充满乐趣,应该从个人的心态着手。因为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是否充满乐趣,是否能够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有的人,他的生活明明是充满乐趣的,但他的心态影响了他去感受生活;相反还有一些人,生活本来很艰苦,但他们却知道怎样去创造乐趣,去感受生活。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先生,有一本名叫《幸福论》的著作。罗素先生自以为对幸福很有心得,并急切地想用他的想法去拯救那些他认为该拯救的人。于是,在一九二四年,罗素带着他的《幸福论》来到了我国四川省。当时,他去了峨嵋山,就是在峨嵋山这个地方,他打消了用自己的《幸福论》去拯救别人的想法。当他坐轿子上山时,对那两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轿夫非常地同情,于是就要求歇息一会儿。可是,令罗素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息的时候那两个轿夫不但有说有笑,还与罗素开起了玩笑。就是这个时候,罗素先生觉得这次中国之行已经是多余的了。罗素认识到,幸福不是由他来强加在某个人身上的,而是需要从生活中挖掘。就拿那两个轿夫来说,罗素认为他们很辛苦,但他们却在停歇的时候有说有笑、怡然自得。并不觉得因为工作辛苦就不是幸福,而是有他们自己的幸福标准。
    今天的我们,也许觉得生活节奏太快了,为了房子、为了事业打拼,非常辛苦。为了理想,几乎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我们会忍受孤独与寂寞的洗礼。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忙碌与劳累就忘记了从生活中获得快乐。
    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永远繁忙与苦闷地生活着,那对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没有任何帮助。相反的,我们应该主动、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那样对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创造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所以,我们应该学罗素先生在峨嵋山遇到的那两个轿夫,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

把工作变成欢乐谷

    工作是每一个人无法逃避的。无论你是一个领薪阶层,还是企业总裁,或是政府官员,我们都不得不工作。无论是多么成就非凡的人,他们也都离不开辛勤的工作。比如,李嘉诚先生的成就就是通过一生的努力工作而得到的。但是怎样克服工作带来的辛苦与枯燥呢?曾经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对我说:“要解决工作带来的枯燥,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工作中找到快乐,他就找到了事业与人生的激情。”曾经有一位女作家写过一篇名为《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文章,也极力阐述了我们应该从工作中找乐趣。
    投资大师彼得·林区一生成就非凡,但他的一生也是繁忙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与工作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彼得·林区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几乎没有一刻能够空闲下来。他说:“我自己觉得除了工作以外,我找不到别的事情可以做。我这个人兴趣与爱好不是很多,当我的朋友从一些业余嗜好中获得乐趣的时候,我总是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是的,我认为我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比如,当我们完成了一项工作以后,就会浑身洋溢着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一种证明,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做好这样复杂的工作。”当记者问彼得·林区:“就这么简单吗?”彼得·林区说:“是的,就这么简单。”接着,他又补充说:“不过,在工作中所获得的乐趣,这只是一点点,我们还应该获得幸福。比如,当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以后,那份激动与喜悦,可能除了本人以外,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彼得·林区说,他每分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