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10部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10部分

小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量型的孙悟空就没往深处想,插嘴说道:“师父,你包袱里的那件袈裟不是宝贝吗?就拿出来给他看看,如何?”
众位僧人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起来。孙悟空问:“你们笑什么?”僧人们回答说:“袈裟算什么稀罕宝贝呢?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二三十件。若论我们的方丈,做了一生的和尚,还少得了袈裟吗?”孙悟空叫道:“那就拿出来看看吧!”那些僧人,也是有心炫耀,就抬出12个柜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唐僧师徒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孙悟空观看了一遍,笑道:“好!好!收起来吧!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唐僧闻言吓了一跳,把孙悟空拉过来悄悄地提醒他:“徒弟,这样不好吧?古人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人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你我现在又是单身在外,如此争强斗富,会惹麻烦的。”原来,完美型的唐僧心细如发,早已有所警觉。
可是,力量型的孙悟空却不以为然地说:“看看袈裟,会惹什么麻烦呢?”不由分说,走过去把包袱解开,将如来佛托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的那件锦澜袈裟抖了出来。顿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位僧人见了,无不交口称赞,果然是一件宝贝!而孙悟空也自以为争了一个胜负,一脸洋洋得意的样子。
谁知那老方丈见了,果然动了邪念,要将锦澜袈裟拿到后房,细细地看一夜,明日再来归还。唐僧听说,吃了一惊,埋怨孙悟空说:“都是你!都是你!”孙悟空是个直人,笑道:“怕他骗你不成?”把袈裟递给了老方丈。
老方丈将锦澜袈裟骗到手中,却再也不愿归还。为什么呢?他嫉妒呀。都是和尚,凭什么唐僧拥有这样一件宝贝袈裟,而我老方丈没有呢?于是,老方丈就与寺里的一帮小和尚连夜商量,决定一把火烧死唐僧师徒,将锦澜袈裟据为己有。
快意恩仇的处事风格
睡到半夜,孙悟空忽然听到客房外面不停地有人走动。他就一骨碌跳起来,准备开门查看,又恐怕惊醒了师父,就摇身变做一个蜜蜂儿,从瓦缝里飞了出去。只见那一群僧人,正在搬柴运草,围住客房放火哩。
孙悟空暗笑道:“别看我那个师父唠唠叨叨的,说得还真准,这帮家伙果然不是善类,想要谋财害命。”他决定立即采取对抗行动,以自己特有的强硬方式,给这贼和尚一点颜色看看。他想了想,便一个筋斗去了南天门,去找广目天王借“辟火罩”。
和孙悟空一样,所有力量型性格的人都会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解决麻烦。他们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想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做出决定,他们就会表现出那种毫不退让的死硬态度。在采取行动时,他们会显得平静而不容置疑。如果你试图反对,他们就会变得生硬、粗暴。这时候,他们的眼神冷峻而又刚毅,令人不寒而栗。
孙悟空见着广目天王,将观音院僧人谋财害命的事简略说了一遍。天王奇怪地问道:“既是歹人放火,就应该借水相救,为什么要辟火罩呢?”孙悟空说:“你哪里晓得就里。借水相救,就烧不起来了,岂非便宜了那帮贼和尚?所以,我只借辟火罩,护住唐僧就行了。其余的我就管不着了,尽他们烧去。”广目天王笑道:“你这猴子,还是这等起不善之心,只顾了自家,就不管别人。”孙悟空冷着脸(这正是力量型的典型特征),说:“少说废话,快点把辟火罩给我,不要坏了大事!”广目天王自然知道孙悟空的性子,不敢不借。
孙悟空借了辟火罩,按着云头,径自来到客房的屋脊上,用辟火罩罩住了唐僧和马匹、行李。回头看见那些人放起火来,心头一阵气愤,索性吹得一阵风起,风狂火盛,把一座观音院烧得处处通红。那一群和尚控制不住火势,慌得满院里搬箱抬笼,抢桌端锅,叫苦连天。原来,孙悟空不仅不去救火,反而趁机报复,图的就是一个快意恩仇。
而这个时候,唐僧在辟火罩里睡得正香,浑然不知外面这些动静。等到天亮,唐僧穿了衣服,开门出来,这才发觉有些异样。原来那些金碧辉煌的楼台殿宇,一夜之间变成了倒壁残墙。“发生什么事了?”他吃惊地问道。
孙悟空自以为事情做得漂亮,便将昨夜的经过一一讲给师父听。岂知唐僧不听则已,一听火起,把个洋洋得意的孙悟空骂得狗血淋头。唐僧务实的功夫不如孙悟空,却是一个判断是非的专家。他抱怨孙悟空第一不该争强斗富,惹来祸患;第二不该见火不救;第三不该趁机报复。
谁知孙悟空不仅不认错,反而不服气地顶嘴说:“都是他们自己弄的火—他们不弄火,我怎么会弄风呢?”



箴言八(3)



唐僧气极了,又要念那个“紧箍咒”。
一个名叫嫉妒的熊罴精
却说那老方丈因为见了唐僧的锦澜袈裟,妒火中烧,竟然谋财害命。没想到一把火反而烧了本寺房屋,心中自然是万分懊恼。等到唐僧师徒一早前来讨要袈裟,居然又四下里寻不见袈裟踪影。老方丈万般无奈之下,便一头撞在墙上,撞得脑破血流,一命呜呼。
锦澜袈裟哪里去了呢?原来昨夜那一场大火,惊动了附近大山里的一个熊罴精,他也是趁火打劫,劫走了锦澜袈裟。熊罴者,恶兽也。佛教认为,人若有悭贪、嫉妒之念,必然陷身于畜生道,变为熊罴。这就是说,老方丈虽然死了,可嫉妒依然存在于世间,而且成了精怪了。
嫉妒又名红眼病,是一种很难根治的心理疾病。在历史上,在文学作品中,嫉妒与人类如影随形。《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嫉妒,《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嫉妒,你在嫉妒别人,别人也在嫉妒你。嫉妒会使人苦恼、失态、疯狂、自残,也会使人变得凄楚而又决绝。嫉妒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然后又会驱使自己去害人。
嫉妒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毛病,我们谁也无法坦然宣称自己从不嫉妒别人。它又似乎是一种传染病,一旦病毒发作,它就会疯狂复制,继而出现高烧、红眼、痉挛等诸多症状。它又似乎真的像《西游记》中描写的这个熊罴精,不知道隐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哪个洞里。隐晦曲折,用心良苦—只是为了心头那一点点嫉妒,人们竟然要动那么多脑筋。
这个名叫嫉妒的熊罴精究竟藏在何处呢?孙悟空经过侦察,发现他就住在黑风山黑风洞。原来嫉妒一向是见不得光的,总是在暗处躲躲藏藏,可不就是住在黑风洞嘛。
嫉妒和它的朋友们
孙悟空一筋斗跳到空中,把腰儿扭了一扭,早来到黑风山上。他按住了云头,仔细一看,想不到黑风山的风光竟如此美不胜收。只见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原来,嫉妒的特点,就是以山光之明媚与洞穴之幽暗为表里的。
孙悟空正在观赏山景,忽然听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语。他就轻手轻脚地闪到那石崖之下偷看,只见三个妖魔,席地而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上首的是一条黑汉,就是那个熊罴精,象征着嫉妒。左首是一个道人,却是一只成了精的苍狼,象征着残忍。右首是一个白衣秀士,也是一条成了精的白花蛇,象征着怨谤。原来,嫉妒与残忍、怨谤是一群气味相投的朋友—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嫉妒的人会那样怨天尤人,那样憎恨老天不公,甚至是那样残忍,那样喜欢恶意中伤、造谣生事!
这三个家伙在一起会谈一些什么话题呢?若是你听见了,也可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也在谈论人生的成功之道!可是,三个心理上有毛病的家伙会谈出什么道理来呢?自然是如何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旁门左道。谈着谈着,熊罴精就提到昨夜得了一件锦澜袈裟,说是明天要大开筵宴,号称“佛衣会”,邀请各位好友一起庆贺。孙悟空听到这里,就忍不住怒气,跳出石崖,双手举起金箍棒,打将过来。慌得那熊罴精化风而逃,那个叫残忍的道人也驾云而走,只有那个叫怨谤的白衣秀士来不及躲闪,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所以,恶意中伤的谣言和诽谤,通常都经不起一打,一棒子就现出了原形。
三打熊罴精
孙悟空没有想到的是,消灭谣言容易,消灭嫉妒心却难。他赶到黑风洞,叫道:“快快把我的袈裟还来,饶你性命!若敢从牙缝里迸出半个不字,我推倒了黑风山,踏平了黑风洞,把你这一洞妖邪,都碾为齑粉!”这是力量型性格惯用的手段—以威慑人。
通常情况下,他的威慑兵法的确能够吓退一些胆小怕事的人,可是现在,那熊罴精却也毫不退缩,呵呵冷笑道:“你是谁呀?有多大本事,敢在这里夸下这等海口?”孙悟空也呵呵冷笑道:“你问我有多大本事?说出来怕吓着你。你给我站稳了!”然后,他也不嫌麻烦,将他从前大闹天宫的历史自吹自擂了一遍。谁知,熊罴精听完了,却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喔,原来你就是那个弼马温呀!”
孙悟空向来以齐天大圣自负,而深以弼马温为耻,怒骂道:“你这妖怪!偷了袈裟不还,还敢出言损我!”掣起金箍棒,兜头就打。那熊罴精侧身躲过,绰着长枪,劈手来迎。双方斗了十数回合,竟然不分胜负。看看已到午餐时间,熊罴精举枪架住金箍棒,相约吃过饭之后再战。
等到下午他们两个又从洞口打上山头,从山头来到云外,吐雾喷风,飞沙走石,直斗到红日西沉,又是一次不分胜败。
孙悟空无可奈何,回到观音院想了半夜。天色一亮,他就一骨碌跳将起来,嘱咐那群僧人好生侍奉他的师父,他又一个筋斗去了南海。观音菩萨问:“你跑来这里干什么?”孙悟空说:“我和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却容许一个黑熊精做邻居,就是他偷了我师父的袈裟,我屡次向他讨要不着,只好前来找你。”
观音菩萨说:“你这猴子是怎么说话的?既是熊罴精偷了你们的袈裟,你怎么来问我讨要?再者说了,如果不是你当初与小人争强斗富,怎么会惹出这么多的风波?还有,你既然知道是供奉我的禅院,为什么故意添风助火,烧得一片断瓦残墙?你也太大胆了,自己不思反省,却到我这里来放刁。”



箴言八(4)



孙悟空顿时自觉理亏,慌忙向菩萨磕头认错,哀求道:“菩萨说得很对,都是我惹的祸。可是,如果我不把袈裟取回的话,师父就会不停地念那个‘紧箍咒’。望菩萨大发慈悲,帮我去拿下那个妖精。”
菩萨便驾了祥云,与孙悟空一同来到黑风山。正行处,竟意外地撞见了那个叫残忍的苍狼精。孙悟空掣出棒来,照头就是一下,打得他脑袋开花、口鼻喷血。接着,菩萨又收了那熊罴精,给他头上也套了一个金箍儿,接着念起咒语,疼得那他丢枪弃甲,满地乱滚。孙悟空笑道:“我原以为只有我老孙命苦,如今也让你尝尝‘紧箍咒’的厉害!”
等到孙悟空再要打他时,菩萨就不允了。孙悟空说:“这样怪物,不打死他,留他何用?”菩萨说:“我那珞珈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原来,菩萨的意思,所谓嫉妒不过是一念之差,她有心要让熊罴精皈依正道。
所以,在这人世间可以消灭怨谤,也可以消灭残忍,却不能消灭嫉妒。如果有一天嫉妒忍不住又从珞珈山跑了出来,那么,你最好祈望观音菩萨多念几遍“紧箍咒”。



箴言九(1)



告别猪一样的俗世生活
猪八戒名为八戒,就意味着他要告别猪一样的世俗生活,开始思考和追求真正的人生幸福。于是,他便毅然离开了高老庄,跟着唐僧和孙悟空,踏上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帅哥变猪
熊罴精跟着观音菩萨去了珞珈山,锦澜袈裟也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唐僧手中,大家这才算松了一口气。次日一早,师徒俩洗刷了马匹,包裹了行囊,继续上路。一路上,只见桃杏满林,薜萝绕径,沙堤下面鸳鸯们在成双成对地享受日光浴,山涧之中蝴蝶们在纵情惬意地追逐着花香。师徒俩在明媚的春光里穿行,不久便到了高老庄。
提起高老庄,读者们就会联想起猪八戒。这个家伙曾经在玉皇大帝殿下担任过“天蓬元帅”,也称得上是一位仪表堂堂的帅哥。有一天,王母娘娘举办蟠桃宴,他一时兴起,喝得酩酊大醉。在醉意蒙之中,他遇到了美丽的嫦娥仙子,心里产生了抑制不住的强烈冲动,居然对嫦娥实施了无耻的性骚扰。玉皇大帝便重责了他2000大锤,贬下人间投胎。谁知他一不小心投在了一个母猪的胎内,竟使他诞生为一个猪头猪脸的怪物。
民间传说,一个人如果贪得无厌,把一生富贵都享尽了,来生就会投胎做猪。据说,曹操就投胎做猪去了。民国初年,有人杀猪,把猪的内脏取出来,猪肝上面有“曹操”两个字。于是大家就说那个猪的前生是曹操,那个曹操的后世是猪。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距离民国1000多年,还在变猪,不知道变了多少次的猪。所以,猪也是一种哲学的动物。
猪八戒是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猪。前年有人在网上做了一次调查,居然有许多女孩子将猪八戒视为最佳情人,理由是:猪八戒虽然丑,却也丑得可爱;他热情奔放、喜欢幻想、走到哪里都会制造笑声;还有,他会“心疼”老婆。
不过,与其说他“心疼”老婆,不如说他“心疼”女人。只要看到漂亮女人,他的眼睛立马发直。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最典型的特点,第一是好吃,第二是贪色,第三是贪财。除此之外,猪八戒的一大享乐便是睡觉,无论怎样紧急,他都要挤出时间睡觉,而且不择床,石缝间、草窝里、树杈上,他都能鼾声如雷。如果从性别这个角度看,猪八戒这一形象高度浓缩了男人的一切世俗弱点,所以男人一看到猪八戒的形象,一提到猪八戒的名字,便无不露出会心的、非常理解的微笑。女人见了猪八戒,也是伸出玉指,点着他的拱嘴,骂道:“你呀,真骚情,真坏!”别以为这是真话,因为女人说起话来常常饶有意味。
然而,猪八戒在高老庄的运气却不太好。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