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9部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9部分

小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正见:正确的见解,就是对事物的真正了解。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是不够全面的,可是我们却仍然会自以为是做出判断,结果呢,就把事情闹得很荒唐。
大家可能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有一天,舍卫城的东门来了一头大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大象到底有多大。这时,一群盲人也挤了过来,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看不见,他们就用两只手去辨别大象的模样。摸到象鼻的人说道:“大象像什么?我知道,像根管子。”另一个盲人摸到象耳朵,反驳说:“不对,大象像个芭蕉扇。”第三个盲人摸到象的尾巴,急忙说道:“你们两个都不对,大象明明像绳子。”第四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们都乱猜,大象就像一根柱子。圆圆的,高高的。”第五个盲人摸到象的肚子,嗤笑道:“你们说的都错了,大象就像一面鼓。”每一位盲人所了解的,其实都只是象的局部,但他们依然你一言,我一语,各有说词,争论不休。



箴言七(3)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正见就是要确确实实地分析事理,了解真相,不可以浅尝辄止。稍为懂了一些就自以为是,会显得自己很浅薄、很狭隘,也很容易形成偏见与误解。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团队使命,我们就不会为一点小小的杂念抓狂。
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就是用理智来决定我们所追求的正确目标。如果目标是错的,那么一切都是错的。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失足成千古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不恰当的方法可能会恶化这种关系,使我们的愿望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样,我们不仅化解了一路上的许多障碍,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帮助。
如果当年项羽能够采用正确的思维来做决策,就不会有火烧阿房宫、活埋20万秦军降卒等偏激的举动,也很可能不会有垓下悲歌和乌江自刎。
3。正语:正确的语言。言为心声,而不恰当的说话方式却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误解,继而怀疑你的人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规规矩矩、诚诚恳恳的说话习惯,包括:
①不说谎话,这样有利于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
②不造谣生事,不挑拨离间,坚决杜绝阴险小人的行径。
③不用尖酸刻薄、粗鲁无礼的言辞,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互助。
④不讲一些无意义的、无益处的空话,没有必要讲话时,请保持沉默。
4。正业:正确的行为。以确保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合乎社会的道义、团队的规则和个人的信条。
5。正命:正确的职业。每一位员工都需要通过职业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获得必要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二是通过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生。其实呢,两个目的可以归结为一个目的,因为第一个目的是为第二个目的服务的。
正确的职业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是正当的职业,就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能与道德法律相抵触;第二是合适的职业,不合适你的职业会让你受折磨,也会让你一辈子碌碌无为;与之相反,适合你的职业会让你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而且将最终成就你的一生。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就是帮助员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6。正精进:正确的进取之道,就是以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努力不懈,持续进步,直到成功。
7。正念:正确的心态。一般来讲,我们对生活是什么态度,生活对我们也是什么态度。一个寒冷的冬天,你也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美丽的含义,于是那个冬天就会变得有意思。又例如,一种失败的局面,你也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机会,于是你的心中就充满了希望。
对与错永远是一枚金币的正反两面,一面是光明的,另一面是黑暗的,因此你需要选择正确的心态。让你的心态朝向于希望而不是绝望,朝向于创造性的兴趣而不是枯燥乏味,朝向于努力而不是得过且过,朝向于欢乐而不是悲伤。
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态造成的,正确的心态将造就我们的成功,错误的心态则会让我们堕入失败的深渊。
8。正定:中正、和谐、宁静、稳定的心境。所谓慧由心生,真正的智慧来自中正、宁静的心。如果我们的心并非中正,那么我们发生的就是邪念。如果我们的心并不宁静,那么我们发生的就是妄念。
“八正道”之中,正语、正业、正命可以概括为正确的行为规范,正念、正定可以概括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正见、正思维可以概括为正确的思想意识。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这是团队建设的三个方面,而佛学则分别称之“戒学”(正确的行为规范)、“定学”(正确的人生态度)、“慧学”(正确的思想意识)。
佛教以摄心为戒—用正确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每一位员工的野心;由戒生定—正确的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从定发慧—正确的人生态度将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再佐以正确的激励方法—正精进,则必然使个人有所成就、使团队达成目标,并同时造福于社会。所以,“八正道”可堪称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作品。
“紧箍咒”的神奇作用
观世音菩萨为唐僧准备了一顶花帽和一篇“紧箍咒”,等着孙悟空回来。
孙悟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一个筋斗去了东海龙宫。老龙王迎接着他,问候他近况如何。孙悟空就气不忿儿地把打杀六贼以及与唐僧之间的口角等情节一一说给老龙王听。老龙王笑了笑,只是请他喝茶。
这时,孙悟空忽然发现龙宫的后壁上挂着一幅《圯桥进履》的画。龙王讲解说:”坐在圯桥上的这个长者是黄石公,捧着鞋子的年轻人是张良。黄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把鞋子掉到了桥下,就唤张良下桥去捡。张良连忙下桥去捡来,恭恭敬敬地递给黄石公。就这样,黄石公故意把鞋子弄掉了三次,张良就捡了三次,一点也不生气。黄石公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修养,就收他做了学生。就是这个张良,后来做了汉朝第一功臣。”
老龙王趁机规劝他说:“大圣啊,你也应该多向张良学习学习。似你这样心浮气躁,如何成得了正果呢?”



箴言七(4)



孙悟空虽然任性,心地却不坏,听了老龙王的一番话,倒也能知错就改,又一个筋斗回到了唐僧身边。师徒言归于好,接着,孙悟空就看到了那顶嵌金花帽,高兴地把它戴在头上。
唐僧见他戴上帽子,就默默把那“紧箍咒”念了一遍。孙悟空痛得打滚,抓破了花帽,可嵌在上面的金箍儿却再也扯不下来,已经在他的脑袋上生了根了。从此,只要唐僧一念咒,孙悟空就会痛得打滚,再也不敢胡来了。于是,唐僧就乐了,喔,原来这就是管理呀,真是见效!
戴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其实就是员工的行为规范。为什么非要实现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呢?因为员工行为规范化是一个团队的特征因素,如果没有规范化的员工行为,那这个团队就不是什么团队,而是一群乌合之众了。
与员工行为规范化相关的,是团队管理的制度化。这个制度化,就是唐僧嘴里念的那个“紧箍咒”了。如果你不遵守员工行为规范,我就用制度来处罚你。规范化和制度化相加,就有了员工的职业化。所以,公司里有新员工入职,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戴上金箍儿,让他也像孙悟空这样”心猿归正”。“心猿归正”之后,自然“六贼无踪”。
从此之后,孙悟空便死心塌地地跟着唐僧,一路向西而去。他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能力上的优势,最终成了一名职业化程度很高的团队成员。


***************
*第二部分
***************

在这人世间可以消灭怨谤,也可以消灭残忍,却不能消灭嫉妒。如果有一天嫉妒忍不住又从珞珈山跑了出来,那么,你最好祈望观音菩萨多念几遍“紧箍咒”。


箴言八(1)



炫耀招人嫉妒
在这人世间可以消灭谣言,也可以消灭残忍,却不能消灭嫉妒。如果有一天嫉妒忍不住又从珞珈山跑了出来,那么,你最好祈望观音菩萨多念几遍“紧箍咒”。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唐僧自从得了孙悟空,这一路上风景竟然大有变化。孙悟空的性格,是解决问题不过夜的,他那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硬派作风,使得坎坷变坦途,连马蹄儿也地跑得欢快。但见梅英落尽,柳眼初开,草木萌发嫩绿的生机,山林之间一片苍翠,又到了早春时候。
师徒两个,一路走,一路欣赏春色,倒也乐在其中。看一看太阳又要下山了,唐僧勒住马,远远地看见山坳里影影地有一片楼台殿阁。师徒两个商量着,今夜到那里去借宿。
唐僧策马而来,孙悟空自然也是争先恐后。到了山门,只见那正殿上书四个大字,是观音禅院。原来,观世音又被简称为观音,许多地方都有供奉她的寺院。唐僧大喜道:“弟子屡感菩萨圣恩,还没来得及叩谢。今天遇见禅院,就如同见到菩萨一般,正好可以多多拜谢。”禅院里的和尚开了殿门,请唐僧进去。唐僧便整理整理仪容,望着观音菩萨的金像叩头。
当唐僧向着观音菩萨的金像叩头时,和尚便去打鼓,孙悟空就去撞钟。等到唐僧行完拜谢大礼,和尚便停住了鼓声,可孙悟空却还在紧一声慢一声地撞钟。寺院里的人问他:“叩拜大礼已经结束了,你怎么还在撞钟呢?”孙悟空这才丢了钟杵,自我解嘲地笑道:“你哪里晓得,我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
许多读者都没有注意孙悟空说的这句话,只当是一句俏皮话笑一笑就过去了。其实呢,《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一句有一句之意,一字有一字之意,所谓真人言不空发,因此须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不可轻易放过一字,才能从中辨出真实妙理。
那么,孙悟空为什么说自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这其中大约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孙悟空既然是一只猴子,自然少不了调皮,胡乱撞撞钟,说句俏皮话,倒也是他的本性;其二,他一向任性惯了的,上天入地,无拘无束,如今却要他戴着一只金箍儿,每天除了走路还是走路,日子过得枯燥,难免有一些幽怨;其三,孙悟空本来就是一种力量型性格,这种性格的特点恰好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绝不是那种没有责任心的得过且过。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以他的性子,既然当着和尚,既然和尚的任务就是撞钟,那么,这个钟就一定要撞的,不撞不行。这是力量型性格的显著特征,他们非常看重实际的效果,对自己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并以此为荣。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天,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们非常在意手头上的工作,并且设定切实可行的高标准,然后努力达到这一标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和孙悟空一样,所有力量型性格的人都是一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完美型的人在想,活泼型的人在说,和平型的人在看,只有力量型的人切切实实地在干。有些时候,力量型选择的做事办法并不是很妥当,但他们想到自己毕竟做了一些实事,心情就会感到踏实。
是的,在所有的人中,力量型是最务实的一群。他们不太愿意关注那些远在天边的事情,而只在意如何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做一天和尚,就肯定要撞一天钟。至于以后干什么,他们想得很少。
因为一味地讲究务实,力量型的人总是显得没有远见,他们对自己的活动所造成的长远后果常常缺乏足够的考虑—而这恰好是完美型的长项。在这一点上,完美型与力量型刚好可以形成优势上的互补。
与孙悟空恰恰相反,完美型的唐僧是一个相当有思想深度的人。他喜欢考虑人生的价值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他关心每一件事的长远影响,他总是希望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完美无瑕。因此,完美型的唐僧能够指导力量型的孙悟空去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克服任性胡来的毛病。
然而,由于完美型的唐僧总是试图做出正确的决策,以至于经常显得优柔寡断。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完美型的人会热衷于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使是这样,他们对自己的决策仍然不太放心。因此,人们有时候会嘲笑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行动,恰好是力量型的人的长项。力量型的人认为,与其等到100%的把握再采取行动,不如在55%甚至1%的时候就抢先出动,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只有行动才会带来结果。
孙悟空有一句口头禅:“俺老孙来也!”这是他对自己行动迅速的一种嘉许。一方面,正是这种当机立断、注重行动的作风,才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麻烦事。可是,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他不假思索的性格,会惹出许多连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麻烦。
虚荣心惹出来的麻烦
孙悟空把那钟声撞得乱响,却把寺院里的僧人全都惊动了。亏得唐僧彬彬有礼,众位僧人与孙悟空也就罢了纷争,又将二位引到后面客房。老方丈亲自接待着,请师徒二人饮茶。



箴言八(2)



老方丈饮茶的器皿相当考究,羊脂玉的茶盘,法蓝镶金的茶盅。一位童子提一把白铜壶过来,斟了三杯香茶。这茶也是极有品位,堪称“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唐僧见了,赞不绝口:“好东西!好东西!真是美食美器!”老方丈客气地说:“哪里,哪里。你们从天朝上国而来,什么宝贝没有见过?像这种东西,还值得夸奖吗?假若你们手头上带着什么宝贝,一定要给我看看,让我开开眼喔!”
完美型的唐僧心思缜密,话答得也谨慎:“不好意思,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宝贝。就是有,这路程遥远,也不好携带。”
力量型的孙悟空就没往深处想,插嘴说道:“师父,你包袱里的那件袈裟不是宝贝吗?就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