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2部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2部分

小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西游记》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旅人的故事
在讲述《西游记》之前,先讲一则《佛譬喻经》中的寓言:
那是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在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杂草丛生的古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这些白骨究竟从何而来呢?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听到前方传来骇人的咆哮声。紧接着,一只凶恶的老虎疯狂地扑了过来。旅人顿时明白了那些白骨的由来,立刻拔腿就逃。
在惊慌失措之中,旅人迷失了方向,竟跑到一座悬崖的边上。紧急之中,他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而他的背囊里还有一段长长的绳索。于是,旅人毫不犹豫地把绳索系在松树上,沿着绳索攀缘而下,逃脱了老虎的利爪。
老虎在崖上狂吼着。好险啊!幸亏有了这棵松树,幸亏带着绳索,终于死里逃生,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万分庆幸地拍打着自己的胸口,惊魂稍定。但是,当他往脚下一看时,不禁再一次惊叫了起来。原来,在他的脚下竟是波涛汹涌、深不可测的大海!旅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更恐怖的是,在那根救生的绳索和松树打结的地方出现了两只一白一黑的老鼠,正在交替着噬咬那个结。旅人拼命地摇动绳索,想要赶走老鼠。可是,他绝望了,老鼠一点儿也没有要逃开的意思。同时,由于他的摇晃,松树的枝丫甚至发出了断裂的“喀嚓”之声。
这时,他发现在他的前方有几枚红彤彤的野果。他伸手摘了一枚,放在嘴里。哇,好甜哪!旅人顿时被甜蜜的滋味陶醉了,甚至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再次伸出手,去摘取第二枚野果……
世俗的人生
旅人:旅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你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生涯中的旅人。
荒野:荒野是在象征你寂寞的人生。我们每个人自从出生,就开始了我们的人生之旅。既是旅人,当然应该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你若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这满目荒凉的原野将立即变得艳阳高照、繁花似锦。可是,你不知道,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能在糊里糊涂或寻寻觅觅中饱尝无尽的凄凉,就和这个无知的旅人一样。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虽然你也有自己的亲属、家族和朋友,但他们似乎并不理解你。不如意事七八九,能与人言一二三,你找不到自己的心灵之友,你无法倾吐心中的一切。即使是夫妻,也未必能心心相印。人生的孤寂,就在于这心灵的孤独。你好像是孤单一人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中。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亡者的遗骸。人生的旅途中,你总会遇到家人、亲属、朋友的亡故。兔子死了,连狐狸也会悲哀,这些白骨也同样让你感到心悸。你会意识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也会变成一堆白骨。
老虎:饥饿的老虎象征着死亡的威胁。死亡不可避免,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与死亡之虎狭路相逢。现在,这只凶恶的老虎向你扑过来了,你会怎样反应呢?你是勇敢地迎上前去,奋力搏斗,直到筋疲力尽,还是拔腿就逃?
悬崖:悬崖象征着一条不归的绝路。如果你的方向不正确,那么你所走的每一条路都会通向悬崖。
松树:悬崖边上的那棵松树象征着金钱、财产、名誉、地位。于是,你努力地抓住它。你想抓住一根粗大的树枝,作为活命的指望。
绳索:绳索象征着你的时间。你以为自己能够活多久,那条绳索就会有多长。因此,无论是20年、30年或40年,那条绳索其实是你想像中的绳索。现在,你把那条绳索系到了松树的哪个枝丫上?金钱?财产?名誉?还是地位?你有没有想过,这根枝丫会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突然断裂?你越是无助,你就越是挣扎,那根枝丫就越是容易断裂。
老鼠:不断噬咬着绳索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它们在白天和晚上交替着噬咬你的绳索,最后绳索必然会被咬断。
深海:无论是枝丫或绳索断裂,你都将堕入怒涛汹涌的深海。堕入深海就是死亡。
野果:红彤彤的野果是诱惑着你的欲望。为了贪图享受,满足自己的欲望,你甚至会忘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是的,枝丫和绳索都会断裂—在枝丫或绳索断裂之前你自以为聪明地选择了野果—反正总是一死,何不及时行乐?



箴言一(3)



野果之外的思考:从满目荒凉的原野到红彤彤的野果,是我们浑浑噩噩的世俗生活的写照。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在枝丫或绳索断裂之前,只要你随时醒悟,你都可以自我救赎,超越死亡?
走向超越死亡之路
非常庆幸,正当水帘洞里的美猴王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掩面痛哭之时,一只通背猿猴从猴群中跳出来,大声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所谓五虫,为鳞虫、羽虫、毛虫、介虫、裸虫,泛指身上长着鳞片、羽毛、皮毛、甲壳以及光着皮肉的所有动物。其中,人就是一种裸虫。
阎王,是死亡之虎的另一种比喻。美猴王感到奇怪,五虫皆伏阎王所管,是哪三等名色可以超越于阎王爷的管辖呢?通背猿猴告诉他,这三等名色就是佛教中的佛、道教中的仙、儒教中的圣贤,他们具有超越死亡的神奇力量。
美猴王追问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回答说:“他们住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美猴王听了,满心欢喜地说:“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王之难。”
于是,他便采折了一些松枝,编成筏子,漂洋过海,去寻找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神迹。
秦始皇的神仙情结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曾经派人漂洋过海寻找传说中的神仙。在他的命令下,方士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从山东琅琊入海,浩浩荡荡地起程东发,从此消失在浩淼烟波之中。有历史学家考证,徐福漂流到了日本,并带去了中华的文明。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三笠宫曾经动情地把徐福称为日本的国父,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自称是秦人后代。羽田二字,在日语中就是秦的意思,是徐福率领的千童百工集团所繁衍的后裔中的姓氏之一。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统一了六国,平定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近500年诸侯混战的局面,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按理说,皇帝握有天下财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去找神仙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不顺心,不快乐。
秦始皇虽然贵为皇帝,但没有人理解他的孤独和痛苦。因为要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需要建立和保持足够的权威,所以,所有的孤独和痛苦都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敢做他的朋友。这种情形在现在的许多公司也能看到,由于管理的需要,总经理往往会和每一位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因为公司在经营中有太多的秘密,他只能在守口如瓶中独自品尝寂寞的滋味。
秦始皇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尉缭子曾经用“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来形容秦始皇的体貌特征。所谓“蜂准”,也就是马鞍鼻,鼻居五官之中,一个人面孔中央突然凹陷下去一块,那长相是多么丑陋。所谓“挚鸟膺”,其实是脊椎骨严重弯曲造成的(又鸟)胸。所谓“豺声”,也就是声音嘶哑。郭沫若经过考证,认为秦始皇小时候得过软骨症,造成骨骼的发育异常,致使胸部、鼻梁都严重变形。软骨症又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很容易引发肺炎、气管炎之类的并发症,郭沫若怀疑秦始皇一直患有严重的气管炎,久咳不愈而致使嗓音沙哑难听。因此,秦始皇就像许多残疾人一样,不得不经常面对和思考生死问题。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秦皇朝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秦皇朝名义上统一了天下,可天下依然风雨飘摇。秦始皇只好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一面求仙访道,一面用铁腕手段镇压各地的反秦活动。他不相信别人能把秦皇朝从动荡中稳定下来,更不情愿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秦皇朝交给后人。他多么希望有一个神仙能够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更多的时间,让他最终能够造就秦皇朝的太平盛世。
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附近发现了13只2200年前的青铜鹤类,其中两只已证明为仙鹤。鹤是中国人传统的吉祥鸟,象征着长寿,中国古代有驾鹤乘云升天的神仙文化,而出土的仙鹤脚下正是云状的青铜踏板。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认为,这些鹤类的青铜雕塑反映了秦始皇心中到死也解不开的神仙情结。
神仙的邻居
美猴王比秦始皇的运气好,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樵夫。美猴王把遇到的这个樵夫当成了神仙。当时樵夫在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观棋柯烂”出自梁任的《述异记》。说是有个名叫王质的青年樵夫,入山砍柴,在山中遇见两童子下棋,就在旁边观看。一局棋下完了,童子笑着问王质:“你怎么还没走呀?”王质吃了一惊,回头去找斧头,谁知斧头的木柄早已朽烂了。童子告诉他说,指间一盘棋局,世上百年光阴,斧柄焉有不烂之理?王质将信将疑地回到家,母亲与邻居的好友都已经去世了。王质感叹不已,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成了人间的活神仙。



箴言一(4)



然而,美猴王遇到的这个樵夫却没能够像王质那样成为神仙,而是神仙的邻居。神仙的邻居竟然是个凡人,真是耐人寻味。樵夫解释说:“我一生命苦,每天为了茶饭忙碌,还要供养年迈的母亲,没有办法去修行做神仙。我刚才唱的歌儿,是神仙教我唱着散心解闷的。”
想想看,你是不是那个樵夫呢?尽管你也是神仙的邻居,尽管你也知道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可神仙依然是神仙,你依然是你。别人能够依据这些道理修身养性做神仙,而你却只能用这些道理散心解闷?
经樵夫指引,美猴王找到了灵台方寸山。灵台者,心也。方寸,亦心也。美猴王找遍千山万水,原来神仙就在心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这样,一生总是巴望贵人襄助,谁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
让我们跟随美猴王,一起进入熟悉而又陌生的心灵世界,去学习如何超越死亡的神秘法术。



箴言二(1)



聚精会神是惟一的成功之道
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性命双修
在樵夫的指点下,孙悟空终于见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长老,翻译成中文,即“人生的境界”。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请教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今相当热门的成功学。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性命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性命”,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古人的经验,惟有“性命双修”才能达成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否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意思是说,即使你有很高的学问,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整天病恹恹的,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与之相反,如果你身体很壮实,却不学无术,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在人世间走一遭。
性命为体,文武为用,因此又有文武双修之道。中国古代的教育,也基本上分成文学和武学两大类。不仅要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文学、武学又被称为文艺、武艺。这种境界,就是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化境”。无论你学文还是学武,只要到了这种境界,就会用恬淡平和的心态来笑看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活着,然后自自然然地死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你已经超越了死亡,成了神仙。
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即《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的兴衰,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
神仙是人做
什么是神仙呢?“神”者,“申”也。注意,这个“申”是田字上下出头。在农业社会,田地就像我们现在的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神仙是超越财富的,是不会为了追名逐利而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神”是一个“示”字旁,意味着神仙也会通过现身说法,让别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神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度度人。在中国民间传说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得道成仙,走的就是自度度人这条路线。神仙是人做,把人做好了,自然就成了神仙。
鸟窠和尚的名言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可往往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向鸟窠和尚请教,问一天之中要怎样修行才能符合神仙之道?鸟窠和尚说,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不要去做那些害人害己的坏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和尚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没有几个大人做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