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3部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3部分

小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易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和尚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没有几个大人做得到。白居易恍然大悟。后来白居易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诗人,一半是因为他的文采,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一生积德行善。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多少年来,始终无法定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又把它作为总决赛的辩题,选手们各呈口舌之快,倒也妙语连珠,只是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深知个中奥妙,知易则行难,知难则行易。所以祖师传法,总是布置那么多的迷宫、疑阵、比喻和象征,因为真理平白如水,只有得之维艰,人们才会珍惜,才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孙悟空的悟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就是佛学中“四大皆空”的空,也是孙悟空的空。一旦悟出这个空的意义,也就明白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须菩提祖师为美猴王取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有深意存焉。
至于为什么让他姓孙,有两个原因:一则他本来就是一个猴子,而猢狲就是猴子的别称,“孙”与“狲”谐音;二则把“孙”做拆字论,也有返璞归真的意思。鸟窠和尚不是说过吗?真理其实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那些道理。
阅读宗教典籍,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其中的宗教术语。这本《西游记》也是如此,翻开书本,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灵根、心性、大道、菩提、金丹、八卦炉、元神、心猿、意马、六贼、本性以及功成行满见真如之类的词汇。这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天师讲道,高僧说法,虽然说得天花乱坠,我等凡夫俗子却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你如果听懂了,说明你有悟性。
说到悟性,有一则非常优美的佛经故事。有一天,大伙儿在灵鹫山等着如来佛登坛说法。佛祖不紧不慢地上得台来,却拿着一朵花在那里欣赏起来。大伙儿都感到奇怪,只有迦叶尊者静静地看着,忽然破颜而笑。你看,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说明迦叶领悟了佛祖拈花的意图。
菩提祖师登坛讲法也是这样,直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同时,又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看见了,问道:“你坐在那里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孙悟空说:“我是在专心听讲啊!可是,当我听到老师父讲的那些道理,就颇有些喜不自胜了!”



箴言二(2)



和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一样,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很有悟性,决定把“性命双修”的心法传授给他,便跳下讲台,用戒尺在他的头上打了三下。孙悟空立即明白了祖师的暗示,半夜三更来到祖师的寝室,跪在榻前等候教导。
菩提祖师的秘诀
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你和我既然有缘,我现在就把修身养性的秘诀传授给你。你仔细听好—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一段口诀大略是说:所有超越死亡的方法都是一个诀窍,就是让自己保持旺盛精气神。人们常说“聚精会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做神仙的诀窍,说白了就像我们每天的呼吸一样寻常。
何谓精气神呢?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气神”逐渐耗损直至殆尽的过程。精气者,命也。神者,性也。有精气而无神,就会生不如死,甚至会因为看不到人生的价值而自杀。有神而无精气,就会病入膏肓,一命呜呼。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自由定律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专注定律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因果定律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显现定律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情绪定律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坚信定律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积累定律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专精定律只要你专注于你的事业,你就能精通于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习惯定律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替换定律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来替换它。
一种神奇的力量
孙悟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精气神的修炼,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超越任何困难。他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操之在我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比神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VictorFrankl)再一次发现了这种力量,并因此引起心理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当时,法兰柯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屡次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悲惨命运中的法兰柯,有一天赤身独处囚室,忽然顿悟,心灵之中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日后被人们命名为“人的终极自由”(Thelastofthehumanfreedoms)。他明白了,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他可以自由决定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换句话说,自我意识是可以独立、可以自由地超脱于(禁止)之外的。
面对纳粹的折磨,法兰柯发现自己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伪装,也可以安慰自己:“一顿毒打算不了什么!”他为活着的每一天感到欣慰,也为腐烂皮肉之中的新生感到高兴。他甚至在设想,有一天获释后他将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的学生们。当然,他并不知道,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有一个死囚发现过这种生命现象,这个名叫姬昌的死囚就是演绎八卦、创建周朝800年基业的周文王。
法兰柯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和操之在我的能力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变得安详,脸上重新有了宁静的微笑。他协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甚至赢得了狱卒的尊敬和爱戴。
法兰柯是极少数从死亡集中营活下来的囚犯之一,后来成了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大师。从精神的层面上讲,他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神仙。
人分两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周文王和法兰柯那样超越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都习惯于坚持下面的论点:



箴言二(3)



1。认为你的个性是父母种下的因。你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你父母的基因通过遗传沿袭到了你的身上。既然生来如此,也就只好如此。
2。强调环境的制约因素。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家庭环境太差。你的事业没有进展,是因为没有人支持你。你过得不快乐,是因为没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你之所以失态,是因为别人把你激怒了。
3。认为既成事实和习惯无法改变。你胆小怕事,是因为小时候老师总是打击你的信心。你喜欢拖拉,是因为习惯如此没有办法。别人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得很优秀了,所以没有办法跟人家比。
于是,人群就可以据此分成两种:一种受制于人,另一种操之在我。受制于人者易为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就兴高采烈;在晦暗阴霾的日子,就无精打采。如果你能做到操之在我,心中就会自有一片天地,很难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你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受制于人者,也会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受到别人夸奖或尊重时,就心情愉悦。受到怠慢或指责时,就生气或心情压抑。这样,你的心情被别人的态度所牵动,使得你像一只无舵的小舟,随着风波摇摆。
的确,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父母的基因和过往经历的影响。可是,如果你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你就应该知道,有些弱点是必须被克服的,因为,一个受制于人的懦夫永远不可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我们虽然没有周文王在囿里、法兰柯在死亡集中营的苦难经历,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困难,已足以需要我们培养那种操之在我的精神,来应付人生不断扑面而来的压力。不论是同事的刁难,或者顾客的无理要求,或者亲人的误会,都需要用这种精神来解决。它表现在我们的心智与态度以及如何遣词用句上。别人如何待我并不重要,要紧的是我如何待人,要紧的是我如何通过每一次的努力和改善去赢得人生的进步。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如南辕北辙,如果再加上聪明才智上的差距和作用,两者之间简直是云泥之隔。如果说前者之中半是英雄半是狂夫的话,那么后者则是清一色的平庸之辈。
你有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仅仅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呢?例如:
1。受制于人:我已经无能为力
操之在我:让我再试试看有没有别的可能
2。受制于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操之在我:我可以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
3。受制于人:他使我怒不可遏
操之在我:我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受制于人:他们不会接受的
操之在我:我可以找到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5。受制于人:我不能这样做!
操之在我:我应该怎样做?
6。受制于人:有怎样的条件,我将会怎样去做
操之在我:我将会怎样去做,因为有怎样的条件
通过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你就能像孙悟空一样,源源不断地获得菩提祖师的秘诀中“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的精气神。而在聚精会神之后,也就有了操之在我的力量。



箴言三(1)



正确看待职业初期的现实冲击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成功的三要素
话说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已知成功之要诀,在于蓄精养锐。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矣。
菩提祖师说:“你已经深得聚精会神之妙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只凭一腔气势,不过只是莽汉作风。因为,有些问题光凭一腔气势是解决不了的。气势汹汹之后,必然气急败坏,顶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从成本上讲,是很不划算的。”
孙悟空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菩提祖师告诉他:“凡成功者,目标、方法、行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孙悟空一愣,问:“原来这成功学里面,还有许多奥妙!请问老师,这三要素之中,哪一种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师笑了笑说:“都重要。在目标面前,方法比目标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动比方法更重要。在行动面前,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想那孙悟空何等灵光,一经点拨,便恍然大悟。当下自修自练,功力自是大有长进。这些功力包括:
1。应变力:七十二般变化。
2。行动力: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没有一一枚举。所谓七十二之数,大约是形容他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人们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很少有人去探讨七十二般变化的由来。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譬如我们欣赏杂技,常常情不自禁地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只有艺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个中的奥妙与艰辛。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因为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这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艺,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实干型人才。
能办事与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师开除了学籍。
那天大伙儿在一起闲聊,有人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和老师怎么这样投缘呢?前些日子,老师教给你的七十二般变化,可都会么?”孙悟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