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工作的修行 >

第1部分

工作的修行-第1部分

小说: 工作的修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的修行》 第一部分 焦虑来时不要抗拒
焦虑这种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压力山大”、“穷忙”这样带有自嘲意味的词语成了职场流行语。朋友间表达关切的句子,也从“干吗愁眉苦脸的”,变成了“别那么焦虑行不行”。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开过一个专栏叫“人人都有病”,用简约俏皮的四格漫画,把不同类型、活色生香的都市男女,放到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各类场景中,调侃五花八门的“都市病”。除了心浮气躁、迷惘彷徨、空虚寂寞、失落困惑、羡慕嫉妒恨等症状之外,如今人们的“病历”上,又“与时俱进”地多了一个新词——焦虑。
焦虑这种病,可以说是各种小病的集大成者。如果把羡慕嫉妒恨这类心态比做普通感冒的话,那么焦虑就是伤寒,而抑郁则更重。这种病成因复杂,不易根治,是多种心病打包整理后的升级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后果还可能很严重。
有的员工,尤其是女孩子,喜欢在办公桌上放一些小花小草,既净化空气,又美化工作环境。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没想到,一名女员工在内部讨论会上告诉大家,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她焦虑万分。
原来她不仅在桌上养了一些绿色植物,还弄了个鱼缸养了几条小鱼,每天喂食换水,呵护备至。因为要回老家过年,她只好把鱼缸留在公司,但是从放假离开公司那天起,她就开始担心那几条小鱼,怕它们会死。
她说,春节在家的那几天总会想起办公桌上的鱼,然后开始焦虑,怕办公楼会断电,鱼因氧气不足窒息而死;即使没断电,也怕鱼缸的电插座连续使用会走火;天冷的时候又担心鱼会冻死……好不容易盼到的长假却没能好好休息,她只想着早点儿回公司。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焦虑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焦虑症的发作属于间歇性,由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发,并且分为轻微、严重等不同等级。轻度焦虑的症状是,在某一时段、遇到某些问题时会感到焦虑,等到事情过去、问题解决了,焦虑症也就不治而愈。
一名新业务员刚进公司,我们告诉他,我们的产品应用领域很广,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焦化厂、化工厂、矿山等都使用空压机。小伙子听了以后很有激情,觉得产品很好卖,要大干一场。3个月过后,他垂头丧气地回来说,每天在市场上跑,却连一份订单都没拿到。签不到订单就没有绩效,他的底薪又不高,吃饭、住房、交通都要花钱,小伙子开始焦虑了。
好在这名业务员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摸索出了门道,签下第一份订单。一年之后,他终于干出了不错的业绩。但是一问,他还在焦虑,因为行业竞争激烈,小伙子好胜心强,跟同事暗中较劲儿,每天都跟时间赛跑,忙个不停。
几年后,小伙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区域经理,没想到他的焦虑症也随之升级,经常茶饭不思,做什么都没劲儿。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在办公室,医生诊断他为“虚劳”,让他在家休养,先把心病治好。
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会为温饱而焦虑;做出成绩的时候,为更上一层楼而焦虑;独当一面的时候,责任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是中度乃至重度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轨迹。中度焦虑症患者会在没有特定刺激的情况下无来由地犯病;对某些重度患者来说,仿佛从上班的第一天起,焦虑就如影随形。随着焦虑程度的加深及发作频率的加快,让他们焦虑的已不是具体事物,而是工作本身。
从时间上看,每逢节假日的最后一天晚上,或是月底、年底需要交计划、总结的时候,就是上班族焦虑症的高发期;从职业上看,从事金融、法律、医护、客服、销售等工作,需要经常与钱或人打交道者,是焦虑症的高危人群。以性别分,在职场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焦虑;以职位分,一家公司里,职位越高者越常感到焦虑。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工作狂一上班就来劲儿、一放假就像丢了魂儿,还有领导成天笑嘻嘻、员工每天都抑郁这样的特例。实际上,焦虑并不是什么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相反,它还是比较时髦的职场病。
以前人们见面打招呼时总是问“吃了吗”,现在慢慢变成“最近怎么样”,而回答“很焦虑”的人,不仅不会被鄙视,没准儿对方还会对其肃然起敬:焦虑,说明不但有事干,而且做事用心,怎么看都是“成功人士预备役”的一分子。经年累月,说不定哪天焦虑过后就迎来了成就。
人们潜意识里觉得焦虑并不是大问题,于是几乎不会把焦虑当做病。数据显示,70%左右的焦虑症患者没有接受过治疗或是治疗不足,很多人带着问题生活多年,结果引发抑郁、酒精或药物上瘾,甚至出现身体机能障碍。“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对寻常小病置之不理,等到“疾在骨髓”,就会要人命。
说到治疗,我并不赞成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完全托付给医生,相反,最重要的是自知与自治。定期跟心理医生促膝长谈,你确信自己能对一个陌生人毫无保留地开放?如果你需要的是一个倾诉对象,那么跟配偶或朋友沟通、写日记都是不错的办法。没有人比你本人更了解自己,就像所有的生理顽症一样,心理问题治标容易治本难,如果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情绪状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整与克制,做自己的医生,其实很多心病都能不治而愈。
想知道你的“病情”?下面这张表格能帮助你自测焦虑的严重程度。
表1–1 你焦虑吗?
采用下列评分标准,在右栏中给你过去一周的感受打分。完成之后,把右栏的分数相加,计算你焦虑情况的总体得分。
0=一点儿都不;1=稍微有点儿;2=有一点儿;3=非常
感觉 评分
1。 感到不安
2。 无法放松
3。 焦躁不安
4。 很容易疲倦
5。 头疼
6。 呼吸不畅
7。 眩晕或者头晕
8。 尿频
9。 出汗(与热无关)
10。 心跳加速
11。 胃(胸口)灼热或反胃
12。 易怒
13。 容易受惊
14。 难以入睡
15。 担心的事很多
16。 难以控制忧虑
17。 难以集中精力
你的焦虑情况得分
得分5~10,属于轻度焦虑;11~15属于中度焦虑;16及以上属于重度焦虑。
                  造化弄人
必须承认,焦虑并不总是一件坏事。至少进化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在原始社会,对生存环境、食物等的担心,能帮助人类找到适应不同情形的直觉反应和保护措施。焦虑使人类克服险恶的环境生存下来,是大自然让我们提高警惕的方式之一。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比如天敌、饥荒、严寒、疾病等。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不断进化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逐渐拥有了躲避各种危险的能力。这种进化,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对周围事物时刻保持警惕,这种戒备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而由此延伸出的恐惧或反感,则是人类对环境的本能适应。
当人类已经进化到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适应环境之后,曾经对我们有益的心理反应不再是生活的必需。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人类大脑的运转方式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对我们很多下意识的反应追根溯源的话,石器时代的生存法则虽然已经过时,但进化将它们牢牢嵌在我们的身体里,保护我们远离危险,而它们就像安装在我们大脑里的软件。直觉告诉我们,遵循它就能安全。
比如,恐高、畏水等警示性冲动,有助于人类避开各种危险情况。要对陌生人保持警觉,因为与充满敌意的部落相遇,可能会给本部落带来一场灾难。越善于向他人展示自己没有威胁性的人,越不容易被强者攻击;表现出合作的意愿,就能避免发生致命性对抗。强迫症患者喜欢囤积很多东西,这样的冲动在资源稀缺的原始环境中大有裨益。广泛性焦虑症是现代版的“防患于未然”,因为部落里总有一些预想灾难并为之作好准备的人。总之,如今我们表现出的许多焦虑症状,其实已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写入了我们的身体,它们始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恐惧。
认识到是进化让人类变得神经质,焦虑是人类有备无患的心理本能,我们就能更好地接受这个观点:完全没有必要将焦虑视为个性缺陷,从而感到内疚或尴尬,因为它只是人类生物遗传的一部分。焦虑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曾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将它完全消除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学会缓解它、控制它,使之不再成为削弱我们、妨碍健康、限制自由的阻力。
当我们被焦虑控制时,周围的人对此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会劝说“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们也知道他们说得没错,但就是没办法不焦虑。那套已经运作了几百万年的过时规则,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写。幸运的是,自然在赋予我们某些本能的同时,还赐予人类另外一种能力——理性,以修正那些基于经验的直觉反应。当我们意识到某些规则是源自非理性的信念时,就要开始挑战它们。如果我们一次次经历某种看似危险的情况却没有遭受有害的后果,大脑就会变得理性,恐惧感也会降低。这样的学习、经历和挑战,将贯穿我们的一生。
因此,我们童年时天然害怕的一些东西,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丧失“威力”。孩子们通常会对动物、黑暗、孤独等感到害怕,但长大后渐渐发现,这些东西并没有威胁到生存,也并不可怕,恐惧感就会降低。比如,城里的孩子通常比乡下的孩子更怕蛇,因为后者更常见到蛇,知道不伤害它们通常就没有威胁,原始的恐惧消退得更早。再比如,很多人一旦学会了游泳就不再怕水。
                  认知是改变的契机(1)
好消息是,焦虑的人大都很聪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的猫咪应该不懂什么叫焦虑,在满足了温饱等生存需要后还会焦虑的,可能只有人类,尤其是其中头脑发达、思维敏锐的精英阶层。那些职场上的高效能人士有更多的职责和使命、没完没了的业绩指标与时间压力,这让他们的神经绷得很紧,大脑超速运转,不断检索、比较,以在众多选择中迅速作出决定。
坏消息是,焦虑很可能是聪明过头儿的反应。为了打败对手、挑战自己,我们未雨绸缪,生怕有什么疏漏。为了做到最好,我们算计未来,过分认真,思虑过头。想象事情会怎样发展,别人会怎么想,哪些地方可能出错,出了问题该怎么解决……结果就是,大脑像刹车失灵一般停不下来,焦虑变成生活的主旋律。
生活之所以变得复杂,是因为你没有用一种简单的心态对待它。必须清楚,你的任务不是完成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试题,而是把这张自问自答的试卷扔到一边,让你的大脑停下来,对它作个“安全检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心理学家的疾病清单上,焦虑症占了长长的一列。本书无意详述那些罕见症状,对于上班族而言,只需了解以下四种常见症状。它们在职场上是如此常见,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症状。
强迫症
一名员工在公司培训中坦言自己有手机强迫症,没想到立刻引起了很多同事的共鸣,他们还有钥匙强迫症、电脑强迫症等。“强迫”他们的基本都是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使用频率极高的物品。
那名得了手机强迫症的员工,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翻一遍包,确认手机在包里才能安心去公司。有时出门后还是觉得不放心,一想到手机就忍不住去翻包。在公司开会、吃饭、应酬时,手机随时捏在手里,隔一阵就瞄一眼,怕错过电话或短信。如果调成静音模式,查看的频率会更高。
有一次,他的手机坏了送去修理,可一听到身边响起类似的手机铃声他就觉得不安,总感觉是自己的手机在响,担心有客户或朋友因此联系不上。他觉得手里就像缺了什么东西,浑身不舒服。取回手机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未读短信,哪怕是陌生号码也忍不住挨个拨回去。
钥匙或电脑强迫症患者的表现也大抵如此,其思维和行为模式是:脑子里反复出现让自己感到困扰的想法和画面,于是忍不住强迫自己实施某些行为以压抑这种想法,比如无来由地反复检查、不停洗涤,以免自己失控、犯错——意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却依然被这些想法所驱使。有时,他们有强烈的冲动去做某事、实施某些行为,因为这能让他们满足或是压制强迫念头。
洁癖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为对干净整洁的极端追求。有洁癖的人试图生活在一个绝对纯净的世界里,现实的“污浊”环境让他们感到极度不适应。他们有的拒绝使用公共卫生间,有的用厚厚一叠纸巾包着才肯转动门把手,有的只是客人来家里待一会儿就恨不得大扫除。对细菌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担心让他们如坐针毡。
广泛性焦虑症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以前活泼开朗的一位女同学满面愁容,打不起一点儿精神。后来一位同学告诉我,她离婚多年,独自带着儿子生活,郁郁寡欢的状态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认知是改变的契机(2)
原来,这位女同学自打离婚后就变得焦虑起来。每天儿子上学以后,她就开始担心他在学校里过得不好,因为他曾被其他孩子欺负过;如果哪天儿子回家晚了,她就焦虑得不行,猜想会不会是校车出了事故。她同样担心自己的工作,万一哪天被炒鱿鱼,很可能再也找不到好工作了。每到月底,她都担心前夫不能按时汇抚养费过来,没有这笔钱,仅靠她的工资承担日常生活开支及儿子的学费会比较吃力。她还担心自己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更是要命,如果到了生病住院的地步,儿子没人照料,工作怕也不保。
于是,她上班时紧张兮兮,回家后则经常彻夜难眠。没完没了的担心损害了她的健康,她经常头痛、消化不良,跑去看医生,又查不出任何毛病。
面对同样的问题,其他人也许只是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