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99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99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凡大事还是先告知老夫才行,你那宝贝儿子,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在,当然会教他练武的。现在我们出去溜溜马吧,天天呆着接待这些吐谷浑头人,也烦了,哈哈…”


第三卷 兵锋 第四十五章 吐谷浑复国
大唐帝都长安。
皇城太极殿内,朝会正在进行中。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心情大好,看着殿内整齐排列的文武官员,朗声说道:“众位爱卿,刚刚收到吐谷浑前线的军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不辱使命,率领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征战,终于平定吐谷浑,哈哈哈…”李世民很得意地大笑几声,“大军已经占领伏俟城,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自杀身亡,大宁王慕容顺杀天柱王请降,南线的李道宗、候君集也基本肃清了大非川一线的敌情,战事进展如此之快,实出朕的意料之外!”
“陛下,我大唐兵威天下,吐谷浑众不过数万,如何能抵挡我大唐雄师的征伐。有李大将军率军,我大军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那对付如此蛮夷小国,定是不在话下,”房玄龄先出列说道,“这是陛下用人得当之功,选了一名良帅,还有如此多出色的将领!”
“陛下,正如房相所言,此乃陛下用人得当才取得的…”长孙无忌也出列拍马屁道。
“好了,此都是前方征战的将士之功,”李世民摆摆手,打断长孙无忌的话道,似乎不想听这些大臣们的马屁之言,“李靖李大总管奏请如何处理吐谷浑事宜,将是我们今天要议的。”
李世民和李靖在出征前就已经商议过这事了,李世民也给李靖明确的表示过,但此事关系重大,还是要拿到朝会上来讨论。
“陛下,慕容伏允既然已经自杀,那就应该新册封一可汗,治理其境,国不可一日无主,待吐谷浑国内局势安定下来,大军即可班师,以免招人非议!”新任的侍中魏征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吐谷浑既然已经被灭了,就不应该复其国,如前朝样,在其地置郡府,派驻官吏治理,使其成为我大唐新置之国土,以免日后再遭其侵扰!”右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柴绍出列奏道。
“陛下,万万不可,前朝在吐谷浑地置郡县,却无法有效治理,结果让其境内四处生乱,我迁移之汉民受鲜卑人祸害不在少数,不可再重蹈覆辙,若在其境内置州县,也会使其他归附的部落担心他们所治之地也落此境遇!”魏征大急道。
“陛下,臣附议,魏侍中此言甚在理,且吐谷浑境内皆高寒之地,人畜生存困难,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如此不毛之地,占之何用?”礼部尚书陈叔达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复其国,以一与我大唐示好者当政,若其国内有不服者再生乱,则可再剿乱,除其国号,这样也可以诏示天下,我大唐并不是一味以强权压人,”长孙无忌出列奏道。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不由的露出了赞许的笑意,只是有些意外,长孙无忌这次怎么和李靖想到一块儿去了?
“陛下,依李靖在奏报中所写,青海附近乃天然的牧马场地,可以牧养的军马数在几十万头,且诸多的河流边,都适宜筑城居住,如此好的牧马之地,当不可放弃,即使复其国,我们也要在此地牧养军马,屯兵驻守。另,河湟谷地靠近鄯州,库山一线地势险要,这块地方,当不可再还于吐谷浑人,若我方扼守这些地方,那吐谷浑人即使恢复元气,也没可能对我大唐袭扰了!”房玄龄已经和李世民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说话方式与其他人当是不一样。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朕亦觉得,河湟谷地,当必取之地,青海边的牧马场地,也不可放弃,然,除其国,当也不是非常合适之法,”看到大殿上的朝臣们意见又起纷争,李世民脸上有些不悦,“只是朕不愿看到再有一个时常对我大唐边境朝廷袭扰的吐谷浑出现在青海边。”
“陛下,吐谷浑大宁王慕容顺长期客居长安,一向提议与我朝交好,不若以其来主持吐谷浑国内事宜,并由陛下册封其汗号,授其我大唐之爵位,那慕容顺定心存感激,当政后会对我朝示好的,”房玄龄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大宁王久居长安,恐怕其国人不服啊,”长孙无忌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尊王也是懦弱之辈,不若由其当政,或许更利于施加我朝的影响。”
“陛下,臣还是觉得应该除其国号,直接派官吏治之,万一他日,吐谷浑人忍辱负重,经过一些年的经营,羽毛丰满,又对我大唐边境进入骚扰,那这次征战不是失去意义了?”柴绍大急,“而且李大将军在奏报中所言,吐谷浑紧邻的吐蕃,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若我们不抓紧控制吐谷浑,有效针对吐蕃进行布置,比吐谷浑更加兵强马壮的吐蕃,对我们大唐边境的威胁更大。更不要说遭受重创的吐谷浑根本没有能力防备吐蕃人的攻击,若我们大军全部班师回朝,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柴大将军此言甚在理,有谁想到过这一点,”李世民听了心里一凛,他虽然想了很多,但还没更多的去考虑过吐蕃的威胁。
“陛下,如此高寒之地,取之何用?吐蕃人从远处而来,他们出击之时,我方从青海近出兵,也足可击败他们,”这是中书令温彦博的话。
接着还有许多的大臣们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朝堂上又是一副乱轰轰的景象…
李世民看着殿下的诸多朝臣们,心中感叹着,都是些文臣啊,大多都是支持恢复吐谷浑国号,有说话份量的武将们都在前方打仗,没有人能用军人的眼光去看这事儿,李靖在奏折中所担虑的事,还真的变成了现实。
“朕决定了,复吐谷浑国,立慕容顺为可汗,我朝以一部驻军护卫之,散朝…”李世民站起了身,语气却冰冷。
--------------------
李靖很悠闲地在伏俟城外的军营中呆着,趁着空,带着李业诩纵马在草原上奔驰打猎。
而慕容顺则三天两头上门来拜访,咨以一些事务,也绕着弯儿打探有没有皇帝的旨意到达。
又是半个月后,李大亮和执失思力都已经完成作战任务,回到伏俟城近。
这时李靖也终于收到长安来的旨意,一份是给慕容顺的诏书,一份是给李靖的密旨。
李靖在看了密旨后沉默良久。
“祖父…”李业诩在一旁开口想问!
“皇上让吐谷浑复国了!”李靖凝重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
“祖父,孙儿想不明白,为何还要让慕容顺复其国!”李业诩有些傻眼,李靖不是一直和他讲,已经和李世民讨论过了如何治理吐谷浑这块地方了?为何还要复吐谷浑国?
难道他们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占其地而治之?
“你应该知道,前些日子李大亮和执失思力清剿残部的消息吧,”李靖脸色平静地说道,“吐谷浑族人在李大亮及执失思力派人说明慕容伏允已经自杀,慕容顺率部投降,但那些部落的头领还是不愿降服,为何?就是吐谷浑的一些部落头人不愿置于我大唐的治理之下…”
“除了那些战俘,这些族人我们不可能全部带回长安去,几十万族人,如何安置还好说,但把所有的吐谷浑族人都带走了,此地那不是就没有人了?所以,这些族人还是要让他们生活在这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的管辖,若强行去其国,势必会激起吐谷浑的进一步反抗,带来动乱,虽然我们有强大的军力,但总不能把所有的吐谷浑族人都杀光吧?而且我们要在此地站稳脚跟的话,更不能如此。而且,朝中没有什么人支持除吐谷浑国…”
“祖父,孙儿有些知道了,但皇上让吐谷浑人复国的圣旨已经下了,那不是没有余地了?”李业诩明白,朝中大臣们都反对,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呵呵,翼儿,你会明白的,凡事不能急,我们等着看好戏,吐谷浑人会帮我们解决的,”李靖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皇上还有另外的吩咐的,你别担心!”
李靖让李业诩带领特卫去休整,只是让其不得懈怠,保持战备状态。
---------------------------------
李靖在伏俟城的王宫召集了吐谷浑上层人物宣读了李世民的圣旨。
“大宁王听旨…伐罪吊人,前王高义,兴亡继绝,有国令典。吐谷浑擅相君长,窃据荒裔。志在凶德,政出权门。猷渠携贰,种落怨愤,长恶不悛,野心弥炽。莫顾藩臣之节,曾无事上之礼。草窃疆场,虐割氓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朕君临四海,含育万类,一物失所,深责在予。所以爰命六军,申兹九伐,义存活国,情非黩武。其子大宁王慕容顺,隋氏之甥,志怀明悟,长自中土,早慕华风。爰见时机,深识逆顺,以其父愎怀违众,独蹈迷途。遂诛邪臣,存兹大计,翻然改辙,代父归罪。忠孝之美,深有可嘉,子能立功。足以补过,既往之衅,特宜原免。然其建国西鄙,已历年代,即从废绝,情所未忍,继其宗祀,允归令子。封顺西平郡王,食邑四千户,仍授趉胡吕乌甘豆可汗。所司量遣使人,备礼册命…”
“臣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多谢皇帝的封赐,”慕容顺恭敬地行了一礼,作为臣子接受旨意的礼节。
其他名王及头人也都一副恭敬的神色,但一些人看上去却是满脸的不屑与不服。
随即,慕容顺在李靖的主持下,正式接任已经自杀的慕容伏允为吐谷浑可汗,以其子燕王慕容诺曷钵为太子,并奉大唐为宗主国,称臣纳贡…



第三卷 兵锋 第四十六章 好马
在立慕容顺为吐谷浑新任的可汗后,伏俟城内还算平静。
正式担任吐谷浑可汗的慕容顺在处理一些善后事宜中,其他名王也都听从他的意见,无论何事,只要是慕容顺提出的,没有人会反对。
慕容顺也知道,有大唐皇帝的旨意,还有如此多的唐军驻防着,那些以前对他没有好感的名王贵族也都会遵令,虽然常有阳奉阴违的事儿发生,但慕容顺已经很是满意了。
重夺太子位,而且还如愿地当上了吐谷浑的可汗,慕容顺正自酬躇满志,想着处置好善后事,逐步恢复国内稳定,培养自己的势力,实现治国的梦想。
但要做到这些,还必须得到唐政府的支持,特别是眼下能随时决定他们生死命运的李靖所率大军的支持。特别是李靖这个唐军中的最高统率,必须得拉好关系。
几日后,在得到李靖同意下,慕容顺召集了吐谷浑的上层人物,任命了一些名王担任国内的各种官职,并重新划分了各部落的领地。让慕容顺意外的是,这段时间以来对他言听计从的头人们,开始暴发了。
在关系到各自部落利益的事儿上,这些名王贵族们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激烈地争吵着,各不相让,甚至拳脚相对,许多原来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头人们对慕容顺的做法表示愤慨,更对慕容顺提出的每年为大唐提供数量众多的战马及牛羊牲畜等物表示强烈的不满。
但终于还是布置妥当,随即,慕容顺命令一些名王和头人下去安抚各自的部落。
----------------------
李业诩率所部在大营外加强戒备,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其他各部也是分驻在伏俟城附近,
经过几场大战,特卫出征的三千人,也折损了近三分之一,有近千名训练有素的特卫将士阵亡,大部是倒在战场上,一些是伤重不治身死的。
也幸好有及时的伤口处理,虽然没有上好的消毒液,但用煮沸的开水清洗伤口,再用煮过的布条包扎伤口,受伤的士兵里面,康复的占了大多数。也幸亏在挑选士兵时都选择那些体格健壮之士,自身的抵抗力上佳,借助不多的药物,恢复了健康,才不至于引起更多的因伤减员。
李业诩虽然在后世也是见惯了死亡,如今几战大战下来,指挥着自己所部的将士杀戮了成千上万的人,尸横遍野的战场,都多次走过,那冷酷的心,也没什么波澜,但自己所部这近八百名将士的牺牲,却让他很是心痛。
这些将士是他这两年来全部心血投入进去训练出来的,单兵素质上,与其他各部士兵相比要高上很多,更不用说相互的协同能力上,相互间及各队间的配合都是很有经验,纪律方面更不用说了。
但如今一场战争,就折损了这么多人,一些是最早那批五百名士兵中的成员,这样的牺牲让特卫元气大伤,怪不得到后面李靖都不让他们去参加那些小规模的剿乱战斗,这点兵备改革的成果,要保护好。
他们已经经历了吐谷浑境内几场最重要的战役,而且都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应该说,吐谷浑之战的胜利,特卫有着最大的功劳,若从这方面来讲,即使全部都阵亡了,也是值得的。
李业诩这时也想到,若万一交战时,自己不幸阵亡了,是否会再穿越回去?或者穿越到另外时代去?
这世界太神奇,还真有这种可能。
但相对于后世一样的当兵,李业诩更喜欢现在的这种军旅生活,府上有一个军神般的爷爷,自己也是身居高位,手下还有一群数量不少的,自己调教出来的兵,一些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亲卫,唯一不满意的是,武器上太落后了。
还有一点更让李业诩眷恋的是,家中有几位美丽的妻妾,还有自己的儿子,这封建时代的生活,还是挺让人向往的。
千万不要再穿越到其他地方去了!
-------------------------------
被族中事务搞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慕容顺,又一次来到李靖的帐内,与李靖商议一些事儿。
这次与慕容顺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吐谷浑的太子诺曷钵。
诺曷钵只有约十岁左右,长得与汉家儿郎基本没多少区别,模样与慕容顺挺相象,小小年纪满脸帅气,一口汉话也是挺流利,对李靖和李业诩很有礼貌地行了礼后,站在慕容顺边上,即不说话,但一双眼睛却滴溜溜地在李靖和李业诩身上不停地瞄来瞄去。
慕容顺说了一些这段时间来遇上的头疼问题,并问李靖如何采取对策。
李靖也并没有说什么事儿,只说吐谷浑国内的事,让慕容顺看着办即行。
慕容顺有些失望,站起身欲告辞,诺曷钵也跟在慕容顺后面准备离去。
刚走几步的慕容顺像似突然想起什么事儿一样,又回转了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