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 >

第24部分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盎久挥谐鱿痔蟮亩矗醯┦翟谑蔷庸Σ恍 U獯瓮醯┗故敲荒艽诱嫒プ柚拐院惴钣疤焓椤保虢柚郧楦樟业目茏甲柚棺≌獬』奶剖隆
但王旦失算了,寇准这次还真的来了。
本来寇准对“天书”这种荒诞不经的事看不惯,也没有掺和进来的打算,可他的女婿竭力劝他借这次机会东山再起,寇准被他怂恿得活了心,他也起了重回庙堂整顿朝廷的雄心。寇准并不是奸邪小人,这次为了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也就不顾及使用什么手段了,这一点王旦却没有考虑周全。
寇准入朝,王钦若罢相,几天后他就接任了宰相,但他整顿朝廷的设想很快破灭。复相不到一年,寇准就被掌管朝廷实权的刘皇后和丁谓贬出京城,而且越贬越远,最终客死他乡。
在“天书”闹剧里最无奈的是宰相王旦,面对“一国君臣如病狂然”的现实,他只能厕身其间,虽然每次都得带头颂扬,其实回家以后经常是忧心忡忡、闷闷不乐,临死的时候对儿子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过失,就是‘天书’这件事没有尽力谏阻,是个没办法弥补的大错误。我死以后,要把我剃光头发、穿上僧服入葬,就算是对天下的谢罪吧。”最后,还是翰林学士杨亿劝阻了他的儿子,王旦才没有像个和尚似的入土。
赵恒知道王旦忠谨,一直对他信任不疑,允许他“小事专行”,这使得王旦在这一期间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他始终向赵恒举荐寇准,病重时赵恒问谁可以在他的身后继任宰相,连说了当时的名臣张咏、马亮,王旦都摇头,说:“以我的愚见,当属寇准。”赵恒心里那个“孤注一掷”的疙瘩还没有解开,听说是寇准,脸上就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好一会儿才说:“寇准太过偏激,你再想想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王旦说:“除了寇准,我实在不知道谁更胜任宰相了。”
王旦还尽力阻止了王钦若拜相,拒不任命“五鬼”中的刘承为节度使。当时刘承病重,赵恒亲自替他改名,把“”改成“规”,希望他能通过改名来转变运气(现在这个方法还有人在用,看来还真是源远流长),由此可以看出赵恒对这个太监是多么地宠信。刘承和赵恒说想当节度使,赵恒对王旦说了,可王旦没有答应,第二天赵恒又说这事,王旦还是不答应。赵恒有些急了:“刘承就这一个请求,不答应他死了都闭不上眼睛。”王旦一步不让,说:“给他节度使,以后就会有要求当枢密使的,这个口子就是不能开。”把赵恒顶了回去。
假若没有王旦在朝廷上的周旋,“五鬼”和其他奸佞之辈会攫取更多的好处,大宋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也会遭受更大的损害。
赵恒虽说大行荒唐之事,可他不是残暴之君,在处理反对意见时还保持着理智和宽容,像孙姡贾丈鲜榉炊蕴焓榉忪踔林毖圆换涞厮担骸肮湃怂怠旌窝栽铡炝岸济挥校趺椿嵊惺椋俊碧裘髁颂焓槭羌俚模拱颜院惚茸鱿让骱蠡璧奶菩冢院愣运幕耙簿褪侵弥焕矶眩挥凶肪克按蟛痪础钡淖锕
在丁谓督造玉清昭应宫时,张咏说:“这是在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请求把丁谓杀掉,悬头国门以谢天下,甘愿把自己的头也斩下来,算是向丁谓谢罪。赵恒也没有大发雷霆,只是把张咏撵出京城,放到陈州去当了地方官了事。
有两个细节很能说明当时的情形。一个是参知政事王曾,他对天书神道十分反感,拒不接受赵恒委任的“会灵观使”一职,赵恒指责他和朝廷唱反调,不“傅会国事”,王曾说:“皇帝虚心纳谏是明,臣子尽忠为国是义,我只知道尽忠为国这个大义。”结果惹恼了赵恒,寻个借口就把他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给撸了。
另一件事是赵恒想立刘氏为皇后,让丁谓去找大才子杨亿写立后的诏书,杨亿看不上出身寒微的刘氏,就磨磨蹭蹭不愿意写。丁谓劝他:“你还是写的好。你写好了,将来一定会有好处,富贵荣华是跑不了的。”丁谓这话可是发自心底,谁知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杨亿觉得大受侮辱:“这样得到的荣华富贵,不要也罢!”把笔一丢,坚决不写了。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得出结论,赵恒统治的后期,只有逢迎之徒才会被宠信,敢说真话的人不是被贬,就是被压制。
朝廷风气如此,其国事如何不难想象。
到了赵恒死前,大宋的国库出现了“支诸宿藏”的局面,弄得快没有隔夜粮了。

专权的刘皇后(1)

赵恒统治后期,朝廷的实权实际是掌握在皇后刘氏的手中。
刘皇后是个传奇女子,她出身贫寒,原籍在益州(四川成都),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十多岁就嫁给了银匠龚美。据说她心灵手巧,很有些音乐天赋,史载她“善播鼗”。鼗就是拨浪鼓,原本是小商贩用来招徕顾客的东西,可在她的手上,居然能打出动听的节奏。也就是因为她“播鼗”,使她和后来当上了皇帝的襄王千里姻缘一线牵。
龚美只是一个普通的银匠,在四川日子混得不如意,就想到京城找找机会,结果在京城的日子也不好过,到了快没饭吃的地步。都说否极泰来,穷困的龚银匠却因为自己的妻子貌美艳丽,还有一手好听的拨浪鼓而声名大噪,最后就连襄王元侃(后来改名为赵恒,即真宗)都听说了。襄王见到这个天仙一般的四川美女,魂都飘飘荡荡了,就把她带回了王府,做了自己的贴身使女,昼夜不离。
这事被赵光义知道了,认定刘氏是个红颜祸水,严令元侃把她逐出王府。元侃实在舍不得这个美人,又不敢违抗父亲兼皇帝的命令,就玩了个暗渡陈仓之计,明着把刘氏撵走了,暗地里把她藏到了自己王府官吏张耆的家中。这下可苦了张耆,他为了避嫌,一面命家人尽心尽力地侍奉这位刘姑奶奶,一面自己干脆搬到了襄王府去住,弄得有家不能回。
襄王登基以后,连忙把刘氏接进皇宫,失而复得的感觉使赵恒对她更加珍爱,刘氏先被封为美人,很快又晋为修仪,不久又升为德妃。张耆也因侍奉刘妃之功,官职一路上升,等到刘氏掌管了实权以后,更是了不得了,最后居然做到了枢密使,封徐国公。
刘氏原本没有成为皇后的可能,但她的命实在是太好了,就像赵恒没有可能成为太子却最终登临大宝一样,她也从不可能实现了可能,看来两个人真有夫妻相。
赵恒的原配夫人是宋初名将潘美的八女儿,但这个女人没有做皇后的福气,赵恒还没继位就死了,年仅二十二岁,她的皇后是死后追封的。赵恒的第二任妻子郭氏倒是活着当上了皇后,可赵恒东封西祀地一通折腾,郭氏都随驾前往,娇嫩的身子骨被劳累和风寒侵蚀出病来,在景德四年去世。
后宫无主,时间长了不行,赵恒两年后准备再次立后。册立皇后是件大事,赵恒为此召集大臣们商议。当时有三位候选人,即刘德妃、杨淑妃和沈才人。赵恒有意立自己最宠爱的刘妃为后,谁知他的意思刚一说出,就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时为翰林学士的李迪以“出身寒微”为理由坚决不同意,参知政事赵安仁则认为沈才人更合适当皇后。
杨淑妃是天武副指挥使杨知信的侄女,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刘氏的父亲刘通《宋史》里记载是虎捷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这完全是为了抬高她身份编造出来的(刘皇后对自己的出身造假,赵恒在天书上造假,这对夫妻还真般配),至于她是否是再婚,《宋史》里则是一笔带过,稀里糊涂地说:“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其实当时对再婚不是那么在意,五代时有好几位皇后都是再婚的,讲究什么“贞节”那是南宋理学大盛以后的事,所以在反对立刘氏为后的时候,没有人拿这个来说事。
赵恒没想到大臣们对自己的决定强烈反对,他也急了,说:“刘德妃入宫在前,沈才人入宫在后,不能乱了次序。”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难道封皇后也要论资排辈,讲究个先来后到吗?
赵恒接着说:“何况刘德妃还为朕生下皇子,册立她为皇后有何不可?”最终还是不顾群臣的反对,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册立刘妃为后。
赵恒在这撒了个弥天大谎,为他生儿子的根本就不是刘氏。
原来刘氏入宫以后,凭借自己的聪明和皇帝的宠爱,地位一步步上升,郭皇后就算不死她都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郭皇后死去给了她最好的机会。但是她知道只有皇帝的宠爱还不够,假若把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东西排个名次,皇帝的宠爱绝对能排进前三甲,就连那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关键时刻也被唐玄宗推出去当了替死鬼。
刘氏知道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只有一个办法最有效,那就是给皇帝生个儿子。
那时赵恒还没有子嗣,郭皇后曾生了三个儿子,但都没有成活下来。刘氏鼓足了劲头,紧紧缠住赵恒,可任凭皇帝怎么耕种,她的肚子就是鼓不起来。刘氏聪明过人,她想出个李代桃僵的妙计,她让自己的一个亲信侍女去侍候皇帝,干些零碎小活。这个侍女姓李,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性格温顺委婉,很是讨人喜欢,赵恒也被她吸引住了,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成就好事,并且使李侍女怀上了龙子。
刘氏的计划成功了。她的计划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四个字:借腹生子。先用李侍女的美色打动皇帝,有了孩子之后就收为己有,李侍女是自己的手下,没有什么可撑腰的背景势力,再加上她胆小温顺,皇子就是自己的了。有了皇子,母以子贵,还怕皇后到不了自己的手上吗?通过这一件事,就完全可以看清刘氏的工于心计,后来她能独揽大权十几年,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氏很争气,给赵恒生了一个男孩,赵恒中年得子,自然欣喜异常,给儿子取名受益。趁着赵恒的高兴劲儿,刘氏提出把受益收进自己的宫内,她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地抚育,赵恒点头允许。就这样,刘氏对外宣布皇子受益是她生的,下令后宫知情者不准泄露半句。天禧二年(1018)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
可怜的李氏辛辛苦苦地十月怀胎,最后生下的皇子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后世人们根据这件事,编出了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替李氏喊冤。
“狸猫换太子”堪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传奇故事之一,情节扑朔迷离,说的是在真宗时期,后宫的刘、李二妃同时怀孕,真宗许诺谁生皇子谁当皇后,结果阴险的刘妃玩了个“偷梁换柱”的计策,用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下了李妃生的儿子,并说李妃生了个妖怪,结果李妃被贬入冷宫。刘妃如愿当上了皇后,对李妃还不放心,想赶尽杀绝,其中经历了曲曲折折,李妃的儿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就是宋仁宗。而李妃则借助“包青天”之手被平反,而当了皇后的刘妃也在得知李妃平反的消息惊恐而死。
这个故事在晚清艺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里被描绘得离奇曲折,并被搬上戏曲舞台,流传甚广,几乎被人们当成了信史。事实上刘皇后不仅没被吓死,还安安稳稳地掌了好多年的大权。
赵恒得到了儿子,相信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神仙,就更起劲儿地鼓捣求仙拜佛的那一套,可那虚幻的东西毕竟只是虚幻,现实里的赵恒患上了“风疾”,身体状况时好时坏。身体有病还在其次,关键是赵恒深信神佛搞得精神也有了问题,经常犯糊涂,说过的话转眼就忘。赵恒得病,给刘皇后专权创造了机会。
刘皇后虽然出身社会的底层,但对权力却有着强烈的渴望,她入宫以后留心政务,加上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读书过目不忘,朝廷的事听过也都记在心里,很快就明白了处理朝政的路数。她当上皇后之后,经常陪着赵恒批阅奏章到深夜,还时常引经据典地提出一些建议,赵恒在惊奇之余对她更是信任,有时便偷懒让她去处理一些政务,刘皇后在赵恒不知不觉中开始干预政事了。
天禧四年(1020),赵恒的病情加剧,到了不能处理朝政的地步,朝政的处分权力落到了刘皇后的手上。刘皇后开始有意编织自己的势力,其实这个并不算太难,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批人,谁有权力就追逐谁,刘皇后的身边也聚集了这么一伙人,其中有丁谓、钱惟演等人和一些内侍太监。
丁谓名列“五鬼”,就不必细说了。钱惟演是吴越政权钱的儿子,官任知制诰,他见刘皇后掌握了权力,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皇后的哥哥刘美,和刘皇后拉上了亲戚。不过这个亲戚还真有些勉强,因为那个刘美根本就不是刘皇后的什么哥哥,而是她的前夫龚美,刘氏入宫后认他为哥哥,赵恒还给他个马军都虞侯的官做。钱惟演拼命地巴结权贵,不仅把妹妹送给了刘美,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郭皇后的妹妹,和丁谓也攀上了姻亲,为了权势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和刘后结成后党把持朝政,引起了另外一些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复相的寇准,更是在觐见赵恒的时候,请屏退左右后直言不讳地说:“陛下您现在的身体需要静养,朝政可令太子监国,辅政大臣也应选派忠诚能干的,这是保住大宋万世基业的好办法。像丁谓、钱惟演那样的奸邪之徒,千万不能重用。”
恰巧那天赵恒没犯糊涂病,他也知道刘后擅权,听了寇准的话便点头同意。寇准得到了赵恒的首肯,立即密令翰林学士杨亿秘密起草命太子监国的诏书,许诺事成以后让他顶替丁谓的位置。
杨亿是个聪明人,知道刘后和丁谓的势力强大,为了防止泄密,他把所有的人都赶走,深夜独自一人字斟句酌地起草这道干系重大的诏书。
杨亿那边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可寇准这里却走漏了风声。寇准生活奢华,喜欢醇酒美人,一次酒喝多,居然把这件要命的事说了出来。丁谓听说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半夜三更地坐着牛车去找曹利用商议,并且通过太监向刘皇后通风报信。刘皇后一听这不是要把自己晾起来了吗?就指使丁谓等人参奏寇准,请求赵恒罢免寇准的官职。
赵恒又犯了糊涂病,记不得曾和寇准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