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

第41部分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41部分

小说: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赵一荻的化名。    
    她为什么取一个化名出国?原来,赵一荻为基督的需要,到士林凯歌教堂作礼拜时,需要报出她的名字来,同时,她也经常在台北教堂写一些基督教讲义出版。所以就改了教名。如今,她第一次出国旅行,自然在申报机票时使用了赵多加的教名。以化名出国的想法也得到了“保密局”的同意,认为这样可以不引起更多的麻烦。    
    飞机在朵朵飘缈的白云间浮沉。赵一荻多年来第一次获准出国,她要到那个让她多年神往的大洋彼岸去探亲。想起这次出国自由的获得,也从心里感谢宋美龄。她在荣民总医院顺利进行了右肺叶切除术不久,多年困扰赵一荻的咳嗽吐血终于痊愈了。1965年冬天,宋美龄在士林官邸见到了由戴费玛莉转送的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印有《大使命》三字,作者竟是她十分陌生的名字:“赵多加。”    
    “赵多加是谁?”宋美龄翻看小册子,发现原是一本宣传基督耶稣的讲义。那深入浅出的基督教义,昭示着只有对基督耶稣一往情深的教徒才会写得出来的忠信之言,让宋美龄读来大为震惊。    
    “赵多加就是赵四小姐!”戴费玛莉在旁道,“夫人,没想到吧,她会出版基督教义了,这说明她已经成为真正的基督教徒了。”    
    “竟然是四小姐?”宋美龄万没想到从前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赵一荻,如今不但接受了洗礼,而且又能写书。她仔细看了又看,发现扉页上还有周联华牧师为她写的序言。周联华说:“赵多加是一位虔诚的教友,多年来就在士林教堂听我布教。最初她让人感到她对神学只是一般的信仰者,可是多年的接触后才发现,赵多加对神学的信仰远远超出别人的想向。一个有病的人,居然不计病情的危重,坚持信教的精神委实可嘉。每一次布教后,赵多加总会将她的体会及信息写下来。她同时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因为她珍惜每一次见证的机会,每一次见到她,她都有一些写作完成的稿子。然后再讲话。她的态度非常严谨,她不但有充足的准备,而且有写好的底稿。而那些底稿又是写得很工整,清楚,随时都可以付印的教义。因此,我向各位教友正式推荐赵多加这本小书,它确是一本好书,可以让那些信基督的教友们从中得到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也可以让那些尚未进入神学领域的求知者们,从中发现神学的奥秘!……”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6)

    宋美龄颇为吃惊。她拿过这本小书,仿佛在重新认识一个人。认真地披阅赵一荻以赵多加化名所写的书。她发现赵一荻不仅是位在困难条件下顽强生存的女人,而且又是感情丰富、知识渊博的才女。她看了几页,越加感到赵一荻的不俗,就对站在身边的戴费玛莉发出真诚的感叹:“戴费玛莉,对基督教有这么深体查的人其实不多啊,更何况是个多年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人呢。”    
         
    戴费玛莉见宋美龄格外欣赏赵一荻的新作,在旁进言说:“这女人很了不起,不但可以读《圣经》,而且还和张汉卿一起报考了美南浸信会神学院的函授生。现在,她病好了以后,学习相当用功,这本书就是她的成果啊!您看,赵多加在这本书的前面怎么说的,她说:‘我的神学是从蒋夫人那里开始起步的。’这说明她对夫人一片情深呀!”    
    宋美龄不说话,只是戴上一架老花镜,认真地阅读起来。她发现赵一荻的文笔竟也出奇的好,文稿的语言流畅而感人。赵一荻这样写道:“平常人看《圣经》,大大的一本,常常不容易吸收。我只是把《圣经》深入浅出地写出来。把一件好的东西介绍给朋友,而不是光送人家一本《圣经》就算了!……”宋美龄看到这里,叹道:“好啊,她说得真好,《圣经》确实不是任何人都能读得懂的,现在就缺少这种深入浅出的讲义,而四小姐她竟然写出来了!”    
    戴费玛莉见宋美龄心里高兴,在旁忙递上一封信,说:“夫人,这是赵多加给您的一封亲笔信。”    
    宋美龄拆阅一看,原来又是她想去美国探亲的请求函。她眉毛一蹙,就不再往下看了。她知道像这种请求函,在最近几年里她已经收到了几封。每一次,赵一荻都向她说明自己想去美国探望亲友的急迫心情,特别是赵一荻手术切除右肺以后,这种心情就变得越加急迫了。作为女人宋美龄解理赵一荻。可是,她感到自50年代末她在蒋介石面前,痛陈尽快给张学良夫妇以真正自由以后,赵一荻的自由变得越来越宽松了。她想了想,将信放在几上,沉吟片刻说:“她儿子和儿媳,不是已经来台湾几次了吗?既然在这里可以见到他们,又何必一定亲自飞到那边去呢?”    
    戴费玛莉知道这次请求仍会像从前几次那样,在夫人这里遇上阻碍。于是她决心替赵一荻再进一言:“夫人,赵多加这次请求赴美,决不单纯去看望她儿子和儿媳妇。当然,她儿子儿媳已来过了两次。您也许知道,赵多加在美国的亲人还很多,自从1940年她去贵州以后,几十年来都没有机会和她哥哥姐姐们团聚了。她的父母双亲早已经死了,现在活在世上的亲人,大多都在美国定居,而且这些亲人也大多年事已高。如若再不能相见的话,那么也许将来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正是这个缘故,赵多加才冒然写信给夫人的。”    
    “哦,是这样!”宋美龄释然。她想了半晌,忽然问:“四小姐的近况可好?”    
    戴费玛莉说:“手术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她闲暇时还是喜欢和张先生一道养花、下饭馆和听京戏。当然,在她所有的兴趣之中,神学当然是最最优先的了。”    
    “她们的函授生当得如何?”    
    “当然多年如一日,只是几次考试,都因她们的功课尚未达到函授生标准而不能及格。这也许是她们年龄太大的原因吧,所以,这次赵多加希望借去美国探亲的机会,直接去美南浸信会神学院亲耳听听课,也许那样会对她的神学有更多益处。”    
    “她的身体能适合长途旅行吗?”    
    “赵多加的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请夫人放心。她决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戴费玛莉,如此看来,你也比较倾向让赵四小姐远行?”    
    戴费玛莉一怔,很真诚地笑笑说:“当然了,夫人,让她远行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坏处的。从蒋先生的威信考虑,也是有益的,因为你们不是早就宣称给张先生自由了吗?既然是真正的自由,他的夫人为什么不可以去美国探亲呢?我相信她决不可能从美国逃掉,或者干脆留在那里不回台湾。因为她舍不下复兴岗的那个家呀,还有和她相依为命的张先生。既然如此,夫人还怕什么呢?”    
    宋美龄心里最后的一丝担忧,也在戴费玛莉的调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坐在那里静静思索了许久,最后说:“好吧,她可以去美国。不过,这种事情,总是要向蒋先生说一说才行的。”    
    不久,好消息就通过戴费玛莉从士林官邸传了回来。张学良对赵一荻终于获得了去美国探亲的机会感到欣喜。这毕竟是他们多年幽禁生活里的一个破例。赵一荻可以去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他自己将来去美国探亲,奠定了一个基础。赵一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她绝无仅有的国外之行的。    
    美国对赵一荻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洛杉矶她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飞临。1940年她匆匆来去,只到过西部城市旧金山和东部城市纽约。那两座城市留给她的印象都是巨厦林立。可是洛杉矶则大大不同了,这里到处都是如茵的绿地,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前,各家几乎都有相当面积的绿地。而且洛城绝对没有那些高耸入云的巨厦,整个城区几乎全都是些互相分离着的小别墅组成的清静幽雅住宅区。她儿子张闾琳,就住在距比佛利山不远的一处碧绿草坪间。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7)

    “姆妈,我要带您到城区去兜风。这里空气清新,决不像旧金山和纽约那样人满为患。”张闾琳对母亲只能用英文对话。这已经成了每次母子见面时的习惯。他比几年前在台湾见面时,越加显出了几分成熟。特别是他那早已谢了顶的额头,极像他父亲张学良。如今已成了全美闻名华裔航天专家的张闾琳,将他的家安在比佛利山麓一片由碧绿棕榈环绕的半山坡间,从他们居住的小洋房里,就可以居高临下远望着青葱起伏的比佛利山。    
         
    “这里真好,环境比台北好多了。”赵一荻仿佛年轻了几岁。她感到闾琳的家庭很幸福,儿媳妇陈淑贞那时刚在产院里生下第二个孙儿,张学良在赵一荻从台湾起飞前,就已经从儿子的越洋电话里得知了这一喜讯。于是他亲自给他的第二个孙子命了名号,叫做居仰。这与几年前张闾琳和陈淑贞将他们第一个儿子抱到台北时,张学良给命名为居信,恰好在意义上有了连贯。    
    现在,1962年出生在旧金山的长孙张居信,已经5岁了,赵一荻感到居信很可爱,她到洛杉矶来最最感到兴趣的就是看她的隔辈人。如今她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她和张学良虽然在台湾,可是儿子不但安然在美国生存下来,而且现在又结了婚,有了两位可爱的小孙儿。    
    “闾琳,我不能在这里多呆下去,虽然洛杉矶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可是我必须马上离开这里,因为我还要到西雅图、华盛顿和夏威夷去。”赵一荻只在洛杉矶住了三天,就在急切地对儿子说:“我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回去呀!”    
    闾琳和儿媳妇都对这位轻易不能出门的母亲百般挽留。    
    闾琳说:“姆妈,这么些年您老人家一直没有出国的自由,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为什么又要这么匆忙回去呢?台湾当局不是给了您一个多月的旅行时间吗?”    
    陈淑贞也说:“姆妈,我们在这里多么想您呀。现在既然已经出来了,索性就多住些时日。如果担心签证过期,我们可以在这里找朋友疏通一下,保证您老人家可以延期居住。”    
    赵一荻又何偿不想和儿子儿媳在美国多住些日子,可是她有她的苦衷。出国前她是那么希望见到儿子,可是到了美国以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一颗心原来仍然留在台北。她知道多年来自己一直和张学良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如今一旦离开他,心中就会惦记不已。赵一荻想了又想说:“不不,我不是怕国民党,我是想着家里啊。你们不知道我的心,你爸爸他一个人在家,我又怎么可以在这里无限期的逗留下去呢?”    
    闾琳说:“放心吧。爸爸他会自己料理好自己生活的。”    
    陈淑贞也说:“姆妈,您要知道出来一次是多么困难呀?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为好,何必来去匆匆呢?”    
    赵一荻却说:“不行,孩子们,你们不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离开我,你爸爸他能够自己下厨烧饭吃吗?还有那些花儿,如果我不在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去浇了。那么多兰花的莳养,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我必须要提前回去,反正已经见到你们了,见到你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了。”    
    赵一荻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洛杉矶。她乘坐的客机开始飞往西雅图。在那里她将会见自己的胞兄赵国栋,自1929年她离开天津以后,就再也不曾见过这位从小就生活在香港太平山上的兄长。她到沈阳时,大哥国栋正在上海读书,毕业后国栋就经香港去了美国。赵国栋到美国,考上了康乃尔大学的机械工程科,一学就是五年。后来他就在美国就业成家。1933年赵一荻和张学良去欧洲考查军事的时候,本来她们都有去美国访问的计划,大哥国栋一家人也来信希望在纽约迎接她们。可是,后来由于国内电召张学良归国,所以赵一荻只好与大哥一家人失之交臂。1940年送儿子闾琳来美国的时候,她去了纽约,可是那时大哥国栋已经去了西雅图定居。由于时间的紧迫,赵一荻再次失去了和大哥见面的机会,现在,她再也不能不见大哥了。于是,她决定利用仅有的逗留时间,从洛杉矶直接飞往西雅图。    
    在西雅图,赵一荻只是逗留了两日。大哥国栋已到了古稀之年。他在美国居住多年,现在几乎认不得了。两鬓如雪的赵国栋,如今在西雅图就任机械工程方面的总工程师,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美籍华裔专家了。大嫂柴氏也是一位学有专长的知识女性,她对大哥的照拂甚好,夫唱妇随,相敬如宾。让赵一荻见了颇为羡慕。他们夫妇只生得一子。取名赵允中,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了。在这和美的家庭作客,真让赵一荻感到无限的欣慰。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座理想的花园城市。赵一荻从西雅兴图飞临华府以后,见到了她阔别多年的三姐赵绮云。绮云一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也是儿孙满堂,几个侄儿大多都事业有成。赵一荻在那里,和三姐共话数十年的别后之苦,谈起在天津的青春岁月,两姐妹都有隔世之感。    
    赵一荻来去匆匆。她在返回台湾的途中,又按原定计划在夏威夷作了短暂的停留。因为那里有她的四哥赵国均一家。赵国均早年在美国布莱堡大学化学糸毕业,多年来一直留在美国供职。他的夫人也是一位旅美华裔,出身名门,是一位非常贤慧的女学者。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8)

    “四妹,夏威夷是个海中的岛屿,它冬暖夏凉,景色宜人。如果有一天,你和汉卿都到这里来居住就好了。”在夏威夷的两天时间里,赵国均一家带着初次到此的赵一荻游了檀香山。赵一荻感到檀香山甚美,海风和煦,大海扬波。没有台湾那种恼人的台风出现,这是她深感惬意的。    
    赵国均夫妇陪着赵一荻,乘坐小舟在碧蓝无波的大海里飞驰。她们游历了瓦胡岛和美丽      
    的珊瑚湾,在珍珠港上赵一荻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