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的人生我做主 >

第16部分

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6部分

小说: 我的人生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得给自己创造机会,适时适地适当地表现自己。一个企业里面总会有很多人,大家都在努力着,可是如果你的岗位很少与上司接触,那么你除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外,还要适当地表现自己,让上司了解你的工作,注意你。不表现自己,别人就不知道你的努力。上司不是全能的,手下那么多员工,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一一了解。领导看重的往往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多,得到少,就应该让你的上司知道你实际付出了多少。要懂得增加自己工作的可见度,让上司看到你的成绩。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应该是做好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在可能的情况下,运用一些表现的技巧,我们就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小职员。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行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我们一心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我们的上升呢?

8。让你的工作高效率运转问: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喜欢下属拖拖拉拉、今天的事留着明天干吗?

答:不会,傻瓜才喜欢。

这个社会的变化如此之快,让人也跟着高速运转起来,如果你不能高效率地执行、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就有可能被淘汰!加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为效率优先,致使我们在完成工作指标的同时,不得不时刻首先考虑提高工作效率。

高效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我们这里关注的是日常工作中如何改掉低效率的习惯。

又快又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所谓眼见为实,感同身受,人都是迷信亲身经历的,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与上级在进行直接交往。上级把任务交给你是在考察你,而这也是你表现的绝好机会。完成好上级交办的一个任务,比你默默无闻做一百项工作更有用。千万不要以为这很简单,这是对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一定要重视上级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它。

让自己的工作节奏紧紧跟上上级的思维发展速度。既然是上级,一般都比较忙,要处理很多事。另外上级一般是从工作效率高、表现优秀的员工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工作方式肯定也是雷厉风行的。因此,有时候,我们觉得上级交给我们一项任务时,给我们的时间期限很紧。比如要三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上级可能只给我们两天时间。对此,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提高能力与效率。

而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上多付出,来弥补效率上的不足。上级在评价我们的效率时,他们看的往往是工作是在何时完成的,而不是看你在这项工作上真正用了多少时间。而绝大多数工作其实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缓冲的余地它们往往都要跨一个或几个工作日,有的甚至跨一个周末,这段时间是我们提高“效率”的宝贵资源。

平时多留心多关注,对工作有个充足的准备。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平时多烧香,不用临时抱佛脚。日常工作中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多关注点,多考虑些,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资料。或许现在看来没什么用,但它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习惯。一旦接到的任务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就能把平时积累的东西拿出来用,而不用从头建立一套工作思路与方法。只要有耐心地演练,慢慢摸索,就能有所收获。

树立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好的职业人的形象,应该是办事干练果断,不拖泥带水。一个人的工作作风真的很重要。那些两眼无神、常常发呆走神的员工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那些喋喋不休、整天闲话不断的人工作效率也不会高。能让自己的工作高效率运转的人,一般都是以一个健康明朗、精明干练的形象出现的。他们走路昂首挺胸,并且速度很快;说话口齿清晰,简洁明了,一语中的。

让工作高效率运转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我们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

9。超越领导对你的期望问:一块经过加工成佛像的石头和一块未曾加工的土石放在一起,大家会供奉后者吗?

答:不,刚好相反。

要想获得职场上的晋升,就要取得领导的信任,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不过,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去阿谀奉承他们,而是做好自己,不仅要达到他对你的期望,更要超越他对你的期望。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按时完成领导交给你的各项工作。领导最恼火那种对工作拖拖拉拉,影响公司大局的员工。因此,如果你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一定要事先估量一下,根据你能掌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是否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准时完成。如果可以,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不可以,就得向领导说明,请求给予更多支持来保证你的任务能及时完成。那么,如何能超越领导对你的期望呢?你要争取尽量提前完成任务,提前提交工作成果。这样就能让领导有个缓冲的时间,他统筹安排时就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了。比如,你是一个秘书,领导让你写个准备在大会上宣读的报告,你是等大会宣布开始的那刻才匆匆给领导呢,还是在会前就准备好甚至提前一天就写好打印好给领导先过目呢?显而易见,如果我们在一些事情特别是重大工作上,总能做到提前提交,逐渐让领导意识到我们脑子里有根筋,知道轻重缓急,能担大任,那么你就逐渐在超越领导对你的期望了。 


第39节:多给别人一些鼓励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你的权利范围内自主地开展工作。一个公司那么大,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是由老板一个人管理,领导当然要承担很多角色。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很累,需要有人来帮他们分担。诸葛亮先生在蜀国担任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一位著名的“CEO”。在人们心目中,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圣人。但实际上,诸葛亮在领导岗位上,事必躬亲,最后也只能“死而后已”了。在员工心目中,一个好领导,不需要整天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也不需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他只需要做到三件事情:“选拔并奖励优秀的员工;使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并且在工作中能力有所提升;及时辞退不称职的员工。”因此,一个成熟的下属,不仅要做好自己领域里的各项工作,不让领导操心,更要主动地去开拓自己工作,找事情做,从而实现对工作的自我管理。这样我们就为领导守住了一片阵地,为他建立起一个可以信赖的堡垒。如果有一天,你在部门会议或者公司会议上能对一些重要的工作如是说:“我认为这个事情必须这么做,因为……”

如果有一天,你的上司提醒你,要注意某某问题,你能回答说“我已经核实过了,情况是这样的……”,那么这时的你或许就已经是领导信任的员工了。因为你在工作深度上已经超过了领导的期望。从此以后,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成熟的下属,你已经是所在领域的专家了,以后涉及该领域的所有问题,领导将与你讨论、协商办法,你是领导的合作者。

超越领导的期望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能用心去做!

10。多给别人一些鼓励问:你喜欢你的上司称赞你还是批评你?

答:当然是称赞了,谁愿意挨骂啊。

有位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专门给他请了老师,教他国画和书法。但是这个孩子好动,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写字和画画。

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地学习书法和国画,父亲没少训斥自己的孩子,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后来,老师说的一句话让这位父亲得到了一些启发,他说:“要想孩子学好书法,首先要让他对这种艺术感兴趣。”

于是,父亲不再逼迫孩子每天写多少字,画多少画,而是想办法让孩子对这种艺术产生兴趣。有一天,儿子见家里没人,就用拖布蘸了一些水,在地上胡乱写了一个“大”字,恰好被父亲看到。这次,父亲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微笑着对他说:“这几个字,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是我觉得很有气势,有自己的风格,很好,你还能为爸爸写几个吗?”孩子听了这些很高兴,又拿起笔刷刷写了几个字。

父亲看完之后又是大加赞赏,而且鼓励他每天坚持这样写几个。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只要有空余时间,孩子就会认真地练书法。

鼓励的力量真是无穷的。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鼓励是成功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的主管人员能够用鼓励去对待下面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员工,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够适时地给员工一些鼓励,员工在这种激励的作用下就可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超额地完成任务。相反的,如果我们的管理者用一些让员工无法接受的语言去刺激和打击员工,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带着一些情绪,工作的完成质量也就不可能高。而某些员工在经历过多次的打击之后,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出现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另外,管理者如果可以给员工一些鼓励和支持,还可以让员工增强工作的信心。因为我们的员工需要成长,企业也需要成长,当我们鼓励员工的时候,员工就会鼓足信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树立起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企业一起成长。其实,管理者的鼓励并不要求很多,可以是一句肯定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可以是一束期待的目光,只要是真正的发自管理者的内心,员工就一定会干劲十足。

可不要小看管理者的这些小的举动,它不光可以唤起员工强烈的工作激情,还可能让员工改变对人生的态度,他们对人生的道路因此可能会换一种选择。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广大的管理者容易忽视的就是,他们对员工的鼓励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当管理者对员工的鼓励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员工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他们还可能相互之间进行鼓励和支持,企业也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共同学习、不断努力的良性循环。

有一些管理者会有这样的顾虑,他们认为,如果一直保持一种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员工,会失去对员工的威慑力。其实,他们大可以放心,因为给员工鼓励和支持也是管理者的风度的一种体现,这样不但不会影响管理者的威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提高管理者在员工眼中的威信。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就不要吝啬对员工的鼓励。因为一句鼓励的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员工的观念和行为,甚至还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第40节:放下你的“面子”

11。放下你的“面子”问:你会为了“面子”而不要“肚子”么?

答:唉呀,我傻啊,有时候人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小品《有事您说话》是对那些要“面子”的人的讽刺:郭冬临是厂里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希望别人能够高看自己一眼。但他并没有在工作中努力,而是一味地帮人家办事。大家觉得他挺热心,有什么事都求他,对此他即使办不了也为了顾全面子而答应下来。为了替科长买火车卧铺票,他先谎称自己铁路上有熟人,然后再连夜冒着寒风去火车站排队,要是排不上再自己搭上钱从票贩子手里买高价票。最终事情办完了,拿到票的科长喜笑颜开,连夸小郭有本事,可他背后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这样做就是想让别人认可自己,不愿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怕伤及同事的感情或是得罪上司。可到头来自己得了“面子”却累坏了身子,还让家人为之落泪。

人都是有脸面的,但太顾及脸面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本来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也一味逞强,生怕被人瞧不起,说到底还是虚荣心在作怪。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还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名一钱的薄薄的脸面。

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他们的人生和事业就可能一起UP!

因为成就我们人生的不是这些毫无价值的面子,而是灵活的百转思维。只要自己想得通,换一个活法,一切都可能走得通

。面子是什么?可以告诉你,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并不是说它不需要保护,因为它很薄,很容易就会被刺破。这就需要培养一种坦然的心态,能拿得起,同时还要能放得下。

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不仅仅是看你帮了别人多少忙,能做出什么其他人办不到的事,更主要的是看你能否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能不能做个有个性的人,不惟他人马首是瞻,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不为了那虚无的“面子”而丢失了人的本色。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面子,认识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面子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放下那些没有价值的面子,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

放下面子,做你自己,人生才更精彩。

12。赚钱的能力比赚钱更重要问: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经得住一阵潮水的冲刷吗?

答:不可能,不堪一击呀。

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会面临着许多道路,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两条:如何赚钱和如何培养赚钱的能力。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目标,当然其中会包含着经济目标,只不过有的人目标远大,有的人的目标看上去更现实一点而已。

别小看一个经济目标,它对我们的心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好多人在这些目标的指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