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的人生我做主 >

第17部分

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7部分

小说: 我的人生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小看一个经济目标,它对我们的心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好多人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走了弯路。刚工作的前两年,到了月底就拿着“工资卡”去划划卡,看看里面有多少余钱了。因为开支非常大,房租、水电、购置行头等等,到头来,卡里面所剩无几,这些都让人感觉到房子与车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于是就会很沮丧。心态受到很大影响,对工作也没有了激情,整天想看看别人能赚多少钱,然后找个赚钱的单位去跳槽。

对那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心态对职业生涯的作用也就更大了。好多年轻人心态非常浮躁,对社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从而导致对社会的高期望值得不到兑现。还有一些人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单位亏待了自己,于是选择了频繁跳槽的职业发展之路,过上了“跳蚤”人生。

因此,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我们要对这个社会多一点点耐心,因为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我们要重视成就,但更要了解过程。古人云:“其勃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如果我们铸就了一身赚钱的能力,那么在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肯定能得到公平的回报。在市场大潮的风险中,我们可能会一败涂地,但只要我们的这种能力还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不再是神话。

13.感谢别人的帮助问:别人还不简单,直接说不就行了吗?

答:,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麻烦、困难或者不幸时,有可能会得到他人热心的帮助。当我们得到他人帮助之后,就自然会想到感谢。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但是如何感谢,这里也是有点讲究的。

☆诚信最重要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好多人为了使自己尽快摆脱困境,他们会做出一定的承诺,也就是别人如果能够帮助自己解决这个困难,就如何如何回报等等。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一旦我们许下这些诺言,就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把这些诺言变成现实,而不应该只是一张白条。有一些人,当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由于道义上的一些原因而谢绝酬谢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以前许下的承诺全都忘记。对于他们来说,能少给的就尽量少给,这样可以节约一些东西呢。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某一些人是冲着求助者提出的那些诱人的条件才伸出手的,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们的动机而违诺。

☆感谢应真诚 


第41节:与人相处留条缝隙

其实,有一些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在他们帮助别人之后,并不一定要求你给予他们多少。对于他们来讲,他们需要的也许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和真心的赞许。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被帮助者一定要给他们主动而真诚的感谢。这些感谢一定要及时而主动,一旦错过时机,就不会再有机会了。而且,如果我们不主动的话,就会让对方感到很无奈,他们的价值不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感觉你对他们的帮助不重视。

☆表达要恰当

向对方表示感谢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向对方表示感谢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分寸。当别人给我们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感谢不足,很可能就会让对方无法接受,还有可能对我们产生怀疑,觉得我们对他们不够尊重。而且我们的感谢不要从某一个角度等值地去考虑,因为有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等值交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感谢方式多种多样

向别人表示感谢的方法很多,并不局限于用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我们在向对方表示感谢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性格、习惯等做一个综合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决定如何去表示对对方的感谢。

☆感谢可以重复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我们向别人表示感谢,其实也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它并不等同于货物之间的一种等价交换。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些特殊的办法,对感谢进行特殊的处理,而不能从商业的角度去衡量。我们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时候,最好能够多种形式同时进行,而不一定局限在某一方面。

14。与人相处,留条缝隙问:在足球场上,两支技艺相当的球队相遇了,它们会为对手手下留情吗?

答:不可能,这是在比赛,可不是游戏。

你掌握了力度吗?在球场上,你不会手下留情。但在生活中,你的为人处世可有学问。

一位老木匠教徒弟的故事就很富有哲理性。他教徒弟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是和木材打交道的,木材的构造有纹理,因此木匠都很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那些装修过的房子就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美满的缘故”。那些高明的师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缝隙,给那些组合的材料留足空间,这样就可以避免装修时出现的这些问题。

做人的道理和装修房子的原理是相通的,都讲究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果我们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计较,那最后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是这些小利益。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习惯都不一样,在相处的时候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计较,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

韩非子《林下篇》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这段话就是在说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鼻子刻得大了,我们还可以修得小一点,如果鼻子本来就刻得很小,那就根本没有办法补救了;如果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如果把眼睛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做人处事也是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样才不会遭致失败。

为人处事不可做太绝,这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皆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得以向前发展。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个效应,也就是“距离效应”。由于现实世界上的一些原因,我们会产生一些距离感,这些距离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当这些距离出现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手段,把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相互之间的感情不但不会出现隔阂,反而会加深。

“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和周围的人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隔一段距离去看对方,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秘密和隐私的,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对方留够空间,不要让自己没有隐私,也不要轻易去打探对方的隐私。如果我们越过这条线的话,就很可能为之后的人际关系埋下祸根。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如果与对方靠得过近,对方的心里肯定开始紧张,并开始防范你、拒绝你,因为他的私人领域受到侵犯。在应酬中如果我们准备加入别人的小圈子并与其交谈,先要判断你与该圈子里人们的亲密程度是否一致,然后再看这个圈子是否对你开放,千万不可以贸然行事。

15。礼让为先问:两个人为一点小事正在吵架,本来互相礼让就没事了,可结果却越吵越凶,你会

这样吗?

答:不会,我可是通情达理之人。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在京城做官的张廷玉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时与邻居发生争执,两家为了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官司一直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连忙送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县令写信通融。张廷玉见到家书后,回了这样一封信:

千里求书为道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第42节:礼让为先

长城万里今犹在,

谁见当年秦始皇?

接到张廷玉的信之后,家人领会了张廷玉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于是决定让出三尺地。邻居看见张家退让三尺,也随即后退三尺。经过这样一调节,两家不但化解了恩怨,而且为过往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方便了邻里乡亲。

我们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可能和别人和睦相处。其实如何与别人交往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一辈子来学习。

做人中最核心的、最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要懂得礼让,一切以礼让为先。

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无穷,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我们切不可忘记也不要忽视“礼让”。

试问一下,我们有谁喜欢一直都生活在一种激烈竞争的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我们又有谁愿意和那些“满心城府”的人成为朋友呢?而又有谁习惯在生活中和别人保持一种互相欺骗和隐瞒的交往方式呢?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曲解的、不正常的人际处理和交往方式已经让我们难以承受了,大家都想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大家真正希望的就是一种互相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与别人建立一种互动和友善的关系。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迈出真诚友善的一步,给对方一种真正的爱的感觉,对方肯定就会有所反应,你的身边也会多一些知心人,多一些可以说话的朋友。

利益的冲突是人们产生矛盾的根源。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多为对方想一想,互相之间都退一步。当我们以德相让、互相礼让的时候,那些可能发生的冲突就会烟消云散,大家也就很乐意跟你合作,事业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礼让是一种双赢。“妥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最高途径”,我们只有互相都退一步,才有可能让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只有那些懂得珍惜、懂得礼让的人,才可能真正赢得身边朋友的心,我们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16。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问:你整天板着脸,对人处处设防,别人还会喜欢你吗?

答:不会,这样相处很累。

每个人不可能随时都快乐,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谁都有情绪低落之时,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更不要让这种情绪影响到别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吧。

也许,我们只要做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可以让你的形象在别人的眼中大为改观,让大家都喜欢你。

☆你可以不帅,也可以没有气质,但你可以每天保持微笑。

☆我们与别人交流和说话的时候,少用一些“我”,多用一些“我们”,这样就很自然地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见到别人的时候,可以主动伸出我们的手,在握手的时候有一些力度,让相互之间有一个实际上的接触和交流。

☆不要正面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反对,当我们决定对某一件事说“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一下,换一种表达方式,不妨对别人说:“我还需要考虑一下再给你答复”、“给我一点时间”等等。

☆在别人的背后说人坏话,你不会得到任何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在别人的背后说人好话,不要以为那些话他们听不到。

☆我们也不要随意向我们的朋友借钱,有的时候这会让他们很难堪。如果借了钱,一定要尽快归还。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给朋友倒茶和倒酒,付钱的时候,一定要抢先。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但绝对可以做到让尽量多的人喜欢我们。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尊重,不管是传达室的阿姨还是看楼的大爷。

☆要想很好地对待别人,首先要很好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喜欢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磁铁是异极相斥,同极相吸吗?

答:错了,刚好相反。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世界,我们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佛学上讲究因果关系,撇开这些世界观的差异不谈,客观来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对自己、对别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影响。

古阿拉伯的那句谚语很经典地表述了这一观点。“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不仅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此,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来说,这种内在的因果关系也是存在着的。

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和做事都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对于那些喜欢的、有共同语言的人会很亲切,我们很乐意和他们交往。而对那些性格与自己差异很大、价值观不同的人,我们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排斥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希望和别人有直接、真诚的交流。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并不总是如你所愿。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抱怨,认为是别人对自己不了解,其实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第43节:善于聊天

我们非公平地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不可能很公平地对待我们。我们希望别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就应该把自己培养成那样的人。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的行为和思想,也一定会在别人的身上有所体现。

很久以前,孔夫子就说过这样一句为人处世的经典话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首先不要想别人能给自己什么,而应该想到自己到底为别人做了些什么;我们自己希望怎样生活,首先就应该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们同样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18。善于聊天问:你会说话吗?

答:笑话!是个人都会。

那些善于聊天、善于说话的人,并不一定知识渊博,也不一定需要有太多的号召力,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真诚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