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的人生我做主 >

第18部分

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8部分

小说: 我的人生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善于聊天问:你会说话吗?

答:笑话!是个人都会。

那些善于聊天、善于说话的人,并不一定知识渊博,也不一定需要有太多的号召力,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真诚地对待别人,把每一个听众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同时,还要很好地当一名听众。

“善辩不如善听”,这句话是提升我们交流能力的最好的座右铭。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抓不住客户的心理,而且还会让对方感到反感。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尽量倾听对方谈话,时常注意对方的喜好与需求,发现对方有不太了解的地方时,再仔细地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不会功败垂成。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很可能听不懂,也很可能根本就不感兴趣,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很仔细、很认真地听下去,而不应该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而且,当我们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话题的选择,要找一个让对方最好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而展开话匣子。有些人在和别人聊天之前,自己会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验,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人的确很爱听奇闻轶事,但却更加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哪一种牌子的家电用品比较好用,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兴趣。

因此,当你的脑子里并没有奇闻轶事的时候,也不必保持缄默。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可以谈话的题材,只要你能时常留心,就不难找到使大家都感兴趣的谈话题材,打开话匣子就是从闲聊开始的。

此外,人们还有一种误解,以为必须谈一些深奥的、很有学问的题材,才能受人尊敬。有这种误解的人,常常想和别人谈一些很抽象的哲学理论,或是什么相对时空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即使你准备很充分,也很难找到与你有同样兴趣的谈话对象。因此在大多数场合,你将会觉得无话可说。

在交际场合互通姓名以后,第一句话通常是很不好开口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做了解和考虑,同时也不能冒险提出特殊话题。

“今天天气……”这句经常被运用,但除了在甲板上或是在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中说这句话会使人感到近似敷衍,而且很难引起对方的兴趣。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得体。就地取材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来觅取话题。比如,如果相遇的地点是朋友家中或是朋友的喜宴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就可以作为第一个话题。

无论人的内心怎样复杂难测,也都会在行为、语言、表情上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怒发冲冠”、“手舞足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可以通过说谎话假话,以口头上的言辞来否定事实,但人的行为表现却很难像舌头那样容易随心所欲,表情和动作所说的才是实话。

当我们有了这些了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到一些办法和技巧,对对方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对方说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你们之间的交流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了。

19。理性对待不公平问:回忆一下你经历过的,衡量一下你得到的和你失去的,想想是否公平?

答:这个世界很公平,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所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给你。

有一天,寺庙里铺在地面上的一块大石头抬起头来对正上方的佛像说:“我们原本来自于山上的同一块石头,可现在我躺在这里,灰头垢面,受万人践踏,而你却坐在那里,高高在上,受万人膜拜,世道为什么如此不公平呢?”佛像说:“是的,我们来自深山的同一块石头,但我经过了几个石匠数年的打磨,才站在了这里,而你只接受了简单的加工,所以就只能铺在地上给人垫脚啊。”

同样是石头,能不能被雕成佛像,差别真的很大。生活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谁又比谁差呢?可命运女神注定要把我们分成坐车的、赶车的、造车的和修车的。在同一个院子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以后注定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有的会成为一个在小气候里呼风唤雨的人,有的会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精英,而有的人则可能一辈子做一个普通打工者。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但是,我们要理性对待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认识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道理。

当我们做到以下这些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消除这种心态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句俗话叫“人比人,气死人”,我们更不能用别人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较。 


第44节:敢于不如人

☆当我们每次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一下表达方式,用“我有一些不幸”,这样可以让你改变对世界的一些看法。

☆感情不是买卖,好多时候不是对等的。我们不能用一种对等的心态去看待感情,而应该真诚地对待你的朋友。

☆有时间的时候,把生活中那些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情都写下来。认真想一想,是否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不公平变成公平呢?是否有勇气去挑战这种心理呢?

☆不公平的现象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绝对公平的起跑线和绝对公平的机会,就宣布退出人生的角逐和比赛。我们可以抗议,可以争取,但更要在逆境中增进自己的实力,在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使这个世界看起来公平一点。一味愚蠢地强求公平,是心胸狭窄者的弊病之一。

同样是石头,一个被人践踏,一个被人膜拜,看起来好像真的很不公平。可是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人家要选它而不是选你做佛像,肯定是因为它更有资质(石头的质地纹理)。而且人家成为佛像,也是要忍受着一锤一锤的敲击,一刀一刀的切割,就如同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如果你自信也有这种资质,那么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被石匠发现,即使成不了佛,成为一个石磨,成为一个石杵,又有何不可呢?因此,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既不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上是否都公平,只愿意让自己的内心快活与充实。

20.敢于不如人问:你确实很优秀,但你会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吗?

答:会承认,这是事实嘛。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人。

我们没有家庭主妇的勤劳能干,我们没有某些同事那么会处理和领导的关系,我们没有年轻人的灵活,我们没有长辈那样的吃苦精神,我们还没有老者的睿智和坦然……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面对的,而不应该是回避。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一种敢于承认自己不如人的心态,保持这种谦虚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去应对现实。

敢于不如人也是自谦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工作时不应该自卑,也不能自恋,但应该自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很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但同时也不可以忽视我们存在的那些缺点。我们只有真正看清了这两点,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别人,从而超越他们。世事总是变化无常,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去预测未来,只有具备了这种自谦的心态,坦然地去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才有更好的弹性,说不定哪一天,机遇就降临在我们面前呢?敢于不如人,保持低调,把心态修炼得很平静,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们都可以很自然地去应对。

敢于不如人还是自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人生归纳起来就是两种态度,一种是“输不起”,另一种就是“潇洒输”。我们也只有承认和别人的差距,敢于认识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才有以后胜于别人的可能。也就是说,认识自己的短处,合理地扬长避短才是出路,人生才会完美。

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是不显山露水的,他们对待这个喧哗的世界泰然处之,对待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淡然笑之。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谁能料到有如此高手卧藏于少林寺内,却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如人”,没有一种自信的心态,又有谁能如此。

每个人都会具有别人所没有的潜能,但这些潜能是有局限性的,它只存在于某些方面,所以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可以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在某一些方面不如别人就很正常了。你不是大力士,不可能搬动所有石头;即使你是大力士,你的力气总会耗尽,那这时就会轮到别人来搬石头;你不如利用好你的力气,就搬那几块你想要的石头。有时,多几块石头并不是需要,而是炫耀,那么,何苦这样呢,这样比下去,你只会疲惫不堪。

因此,有时候必须承认不如人,事事与人比,总有一事不如人。有一个好心态,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愧对良心,这样已经足够。

颠覆惯性思维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特别是在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周围的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眼光仍然局限于过往,我们仍旧容易抱残守缺。让思维的惯性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必将陷入僵化和腐朽。只有颠覆思维的惯性,才能成就多彩的人生。

1。承认人生的不完美问:如果同一晚上你有两件事要做(应女朋友的邀请陪她去听歌,到图书馆听一个学术

讲座),你会选择哪一件?

答:哪件事情重要就选择哪一件,不必强求完美,接受不完美才有勇气面对现实。

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把电话打进电视台晚间节目热线,向嘉宾请教人生的真谛。

嘉宾是一个很年轻的作家,所以面对嘉宾,青年人的口吻充满了羡慕之情,他说:“你这么年轻就出了这么多书,应该是很幸福很成功了吧!可是我比你大,却什么都没有!我感到很苦恼,很悲哀,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第45节:承认人生的不完美

嘉宾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知道你现在的生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但我想说的是成功并不等于幸福,而且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很年轻,我出了书,这些都是事实。可是你们只看到了我光辉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我残缺的一面。至少你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而我从小就是孤儿。从这一点上讲,你们要比我幸福得多。人生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把握,只要你尽力了,你就是幸福的。”

是的,就像嘉宾所说的那样,完美只是相对的事物。对考分耿耿于怀的人悔恨着;说错话的人为内疚而封闭着;为女友的缺点而遗憾的人惆怅着……

想像中的完美,策划时的顺利,而你需要的往往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面面俱到所要做的事情,那是完美。但同一晚上选择你认为重要的事,这就需要你放弃,于是完美相对而生,收获随之而来。

人无完人,残缺也是一种美。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失落感、无助感、挫败感,甚至一时丧失生活的信心。面对不完美的社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当你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请换一种角度看待它,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烦恼也不过如此。

2。肩负起生活的责任问:当你挑着重担时,还会不断往担子里加巨石吗?

答:坚决不会。

生活的担子越重,越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当你成年后,生活对于你,可以说是一系列的责任与承担这些责任的过程。自我、工作、家庭等等,作为一个社会人,你能逃脱这些吗?就算可以逃脱,你有勇气放弃这一切吗?因为这就是精彩的人生,你为他们付出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生活就是一个包袱,你只有不断地往里面放东西,它才会越来越充实。

一位女子,觉得自己生活单调,日日如一,毫无意义,很是烦恼,于是求教于大师。大师让她背着包袱爬山捡石头,每走一步就捡起一块石头放在包袱里。开始的时候,她精力充沛,一路上她捡起了许多自己认为美丽的石子扔进了背上的背包里。每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很充实,很快乐。于是,她旅程的三分之一就这样非常愉快地过去了。

可是,包袱里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也渐渐重了起来。但她很执着,决心一如既往地走完全程!接下来的三分之一旅程异常艰难,她已经无暇顾及那些美丽的石头了。为了不让沉重的包袱变得更重,她只将一些非常轻的石头放进包袱里。然而,无论她怎么做,包袱还是在加重。

终点已经不远了。她挪着脚步,此时她已经不在乎捡到的是什么,放进包袱里的又是什么。她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是喜欢的、是需要的还是轻巧的,她实在是无力去挑选它们了,只要是在脚下、在眼前、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就捡起它,以作为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她双手向后托了托包袱,奋力向终点赶去。终于,她走到了终点,见到了大师。

大师微笑着对她说:“刚才你走过的过程就好比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青年时期,你挑选了你认为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像天真烂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美丽,便捡起它;在中年时期,你挑选了你认为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人打点一切,时刻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老年时期,你挑选了你认为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对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那些不被人重视的事物。

人生的道路,总不可能一直那么平坦,不免有跌宕起伏;也不可能永远是甜美的,酸甜苦辣五味交融的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