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生就是奋斗 >

第2部分

人生就是奋斗-第2部分

小说: 人生就是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变化、病菌侵入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威胁。稍大一点,他又要学会饮食、起居、说话、走路,适应 
不断变化着的周围世界,这中间每前进一步,都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只有那些能够抵御疾病、经受 
住考验的孩子,才能体魄健壮地成长壮大。而凡是弱不禁风者,就赢弱无力、多病多灾,甚至中途 
夭折。 
     到了读书求学的年龄,困难更是接踵而来。从一字不识到能读会写,从幼稚懵懂到涉足书海,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靠的全是年年月月的耕耘,一点一滴的积累。自居易读书,二十年间,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疱,手肘成胝”,实在是一件苦事。在科学 
文化技术一日千里发展的今天,新知识的巨流排山倒海般涌来,“知识陈旧周期”在加速,“知识在 
爆炸”,人们求知的负荷就更重。如果说如今的小学生已经开始跨入初等代数的门槛,那末,一个 
普通的中学生就已面临着世界最新科学知识的挑战。要如期完成学业,别说上课、听讲、做作业不 
可稍有懈怠,否则就难以掌握必要的知识。一到测验、考试,就更是负担累累,忧虑重重。又是担 
心成绩不好,又是顾虑补考留级,又是害怕父母师长不满,社会各方议论,不下一点苦功,没有一 
点毅力,要坚持下去,又谈何容易?虽说撷取知识之果乐趣无穷,但那只能是在遍尝百草之后。处 
在科学文化高峰上攀山越岭之时,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饥渴、困顿、失败、曲折,是难以避免 
的。 
     告别学校,开始踏上独立的人生旅途。生活的海洋波涛汹涌,几乎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纷繁 
复杂的思想潮流蜂拥而来,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突兀眼前,闻所未闻的难题有待抉择。孰是孰非? 
是真是假?赞同还是反对?有利还是不利?涉世未深的青年,由于年纪轻,阅历浅,缺少必要的生 
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免会感到焦虑、痛苦、苦闷、迷惘。于是,或因急于求成而碰壁,或因过于 
乐观雨失望,或因善良轻信而失足,或因得而复失而彷徨。于是,有人就因此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 


                                            3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价值,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力量。 
   然而,这是不能苛求于青年的。“事非经过不知难”,他们太年轻。何况,在现代迷信的思想束 
缚下,我们习惯于粉饰太平,美化现实。是啊,生活本来是一本教科书,可是要领悟其中的奥秘, 
是何等艰难;人生本来处处充满着真理,可是探求真理的要义,是多么不易。经过十年动乱,嚼尽 
苦果,痛定思痛,哪一个青年再会把生活看成是理想的伊甸园?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每前进一 
步,几乎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求学、就业、渴望成才,恋爱、婚姻、组织家庭,工作、创业、变 
革社会,每一件,每一桩,那怕要取得些微的成效,都不能不有勇往直前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 
力。这难道不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显然,现实是个严峻的老师。幻想破灭虽然痛苦,但它却可 
以使人以更冷静的观察、更深沉的思索、更成熟的头职脑来重新认识人生,这对于青年自身的成 
长,又是一件幸事。今天,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青年,即便是刚刚懂事的中学生,都会深切地体会 
到,人生在世要艰苦奋斗,这并非空洞抽象的说教,而完全是一个非常真实,几乎每日每时都会碰 
到的存在。“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认为人间的险恶,有过于江上的风波。这 
虽是一个古代诗人的感慨之词,未必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但谁要是把人生设想得如同游公园、逛大 
街那样轻松自在,就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用奋斗奏响生活的琴弦 


   然而,体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并不等于能自觉地认识并奋力去战胜艰难。人们虽然每天都要 
吃、穿,都在为自认为是合理的人生目标奔波,这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处世行为、生 
活态度,都是正确的。当我们在探求生活的本质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探求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态 
度。这样,打开生活的画卷,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生旅途中的过客,我们就会反复地看到两个迥然相 
反的形象: 
   一种人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朝气,他们从不埋怨生活的坎坷,哀叹个人的不幸,在前进的道路 
上,遇有困难就攻克它,碰到挫折就战胜它,小有成功则加倍努力,大有作为则更其发奋,在物质 
生活上以俭朴为乐,在精神生活上以高尚为荣,在创造生活上以进取为贵。他们时时渴望为社会作 
出贡献,愿意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求得自身的完美发展。他们总是那么顽强,那么坚韧,那么自强 
不息,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就执拗地,百折不挠地勇往直前,不到生命的尽头,决不停止辛勤的耕 
耘。 
   另一种人则无所作为,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图享受而求安逸,慕虚荣而尚清 
闲,顺利时得意忘形,遇逆境垂头丧气,在挫折面前畏缩不前,在成就面前踌躇满志。他们很少想 
到要去正视困难,战胜困难,更不懂得困难中孕育着胜利和成功的希望。他们既无吃苦的准备,又 
无奋斗的热情,更无创造的雄心。他们所企求的,是舒适的小家庭,温柔的爱人,美丽的孩子,只 
此足矣,别无他求。他们虽然还年轻,可是思想却提前衰老了,斗志已经磨灭,精神上的发展已经 
进入暮年的困境。 
   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像。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立志做前一种人,避免做后一种人。要把艰苦 
奋斗的精神贯穿到物质、精神、创造三种生活中去,用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为社会作出应有 
的贡献,为后人留下可资仿效的榜样。琴弦松弛,弹不出悦耳的音调,生活悠闲,点不燃青春的火 
种。生活的琴弦只有用艰苦奋斗才能奏出时代的乐曲;谓予不信,请君一试。 




                                          4 

。d18。                                                        人生就是奋斗 


让别人去做生活的骄子, 

我们的命运永远是开拓 


    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达芬奇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 
眠。” 
    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幸福意味着通过艰苦的劳动,推动社会获得完美的发展,同时,在这过 
程中求得个人自身的完美发展。 
    求发展,需要远大的眼光和奋斗的勇气。 
    今天,谁都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 
发展。僵化的陈规陋习,顽固的世俗偏见,空洞的政治说教,还不时地影响和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有的人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只求满足于个人可怜的欢乐之中,而更多的人却奋起变革,不甘心耽 
于利己的生存和温饱的泥潭,去做生活的宠儿。 
    既然生活的历程是艰苦的,那末,只有那些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人们,才能昂首挺立予风浪 
之中,成为生活的强者,既然人生的价值是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大小为衡量标准的,那末,凡是通 
过艰苦奋斗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就理应赢得社会的尊敬和赞扬,以至名垂史册,代代传颂。 
    当然,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自古以来,有为的青年是从来不惧怕艰苦奋斗的。而从人类历 
史发展来看,任何时代,首先举起艰苦奋斗的利剑进行开创工作,甘愿承担国家与民族牺牲的,总 
是青年人。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刚刚踏上人生的征途,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较之成人或老 
年人更向往未来,更关心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因而他们也是最有希望的。 
    令人欣喜的是,一代英才已在奋斗中崛起。尽管十年浩劫使成千上万的青年陷于困境,他们却 
以自己坚强无畏、埋头苦干的具体行动,回答了命运的挑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不倦开拓的画 
卷。请看: 
    病退在家的女青年曹南薇,身处恶劣的环境,自励自责,刻苦自学高能物理,发表了一系列高 
水平的论文,被中国科学院吸收为研究生; 
    里弄生产组青年许立达,不忘时代的重任,通过自学掌握了多种外语,编著出不同种类的科技 
辞典,成为科技战线上的新秀; 
    小木匠郑伟安,以初中文化水平,靠自学读完了大学数学系全部专业课程,在一年半中完成四 
篇科学论文,一举推翻了国外《随机过程统计》中的两条德都定理’; 
    羊肉馆烤烧饼的青年周祖德,曾在农村插队11年,以百折不回的毅力自学英语,掌握一万二千 
多个英语单词,被南京大学破格录用为外文资料翻译; 
    农村知识青年雷安军,高考落选不灰心,矢志钻研蔬菜栽培技术,他亲手栽种的西红柿亩产高 
达 32,573 斤,被人誉为“西红柿博士”,受到国际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初中生费梦寒,在有关单位帮助下,研制成功电子调式分析仪,改变了传统的耳朵、脑子记忆 
调式特性,成为音乐家们的福音; 
    青年兽医李贵兴,身在山区,立足本职,猛攻中兽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著成近二十万 
字的《中兽医方剂选解》,为一祖国兽医工作作出贡献; 
    象这样的名单,我们还可以开出几百个、几千个。他们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们这个时代 
的象征和缩影。他们的成功证明了一条真理:春笋出土,红杏出墙,是任何力量压抑不住的,艰苦 
奋斗,坚韧不拔,必然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今天,中华民族这艘历史悠久的古老航船,已经冲破长期束缚我们思想和眼界的坚冰,开始驶 
向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海洋。今后,也许命运女神还会把阳光洒给那些生活的幸运儿。然而,以追求 
子孙万代的出路,也即以寻找祖国和社会的繁荣为己任的青年,对此并不羡慕。 
    重要的是,闸门已经打开,航道已经疏通,目标已经明确,精神已经解放。汹涌澎湃的民主和 
改革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坐在沉寂的海岸上,继续计算 


                                             5 

。d18。                                                        人生就是奋斗 


身上的伤口。历史已经把开拓时代进程的伟大使命交付于我们。努力吧,亲爱的朋友,不要再迟疑 
不决了。为了祖国,为了子孙后代的富强,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唱起艰苦奋斗之歌,让人生永 
远焕发出青春的光芒! 




                                          6 

。d18。                                                          人生就是奋斗 


No。 II。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向并非过错——怎样中断这个循环?——一滴水的归宿 

——占有与被占有——幸福不在于肉体的快感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仅仅为了满足各种感官的刺激,还是另有比此更高尚的目标?近几年,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们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这个研究本身,导致了一门新的 
学科的诞生——生命本质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短期内所出现的对“生命本质”的研究热,并不是偶然的。随着电子时代的 
到来,电脑等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促使人类的物质财富成倍地增长,而且改变了人 
们对生命本质的看法。有些西方科学家认为,人与机器人一样,不过是化学制品}感情只是大脑中 
化学物质的反应,人生的目的仅仅是追求各种感官的刺激。这种理论把人们引向了物质主义和享乐 
主义的泥坑,致使他们抛弃健康的感情,不顾起码的道德准则,否定人生的崇高目标。为了无止境 
地满足难填的欲壑,于是暴力、犯罪、离婚、卖淫、色情、酗酒、吸毒等泛滥成灾,严重败坏了社 
会风气。而一旦感官刺激失去了新鲜感,有人就觉得生命无存在的价值,沮丧、绝望,悲观厌世。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古老的题目又被提了出来。这就是生命本质学产生 
的深刻的社会背景。 
    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对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青年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 
题。 


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向并非过错 


    纤尘不染的玻璃橱窗里,现代化视听设备琳琅满目,时髦新式的服装五光十色,各种价廉物美 
的食品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你经常走过这条路。看到这一切,被深深吸引住了。你徘徊留连,想:“要是自己家里有一架 
电视机就好了。”有一天,你终于熬不住,向父亲提出了这个要求。 
    “钱呢?能吃饱穿暖蛮好了!”父亲白了你一眼。 
    其实,你也知道家里并没有积蓄来买电视机。但是,父亲的回答却太伤你的心。仿佛按现在这 
样的生活水平,提出这种要求纯属“非份之想”,甚至是一种罪过。这未免太委屈人了。我也觉得这 
有点不公道。人生在世,会有各种欲望。渴望生活过得好一点,这本是一种正当的情感,为什么要 
故意加以压抑,不让人流露表示呢?我们这个星球已经进入 20 世纪末叶,不是中世纪黑暗的禁欲 
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丰富、优裕、舒适、方便的日常生活,正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之一。 
    不错,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可能对现实提出过高的要求。但 
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安于目前这样一种生活而无动于衷。我们的奋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