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把人搞定 >

第9部分

把人搞定-第9部分

小说: 把人搞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刘是否真的辞职,成了集团内众所瞩目的八卦茶资。但过了一星期,仍然没有动静,大家猜想可能老板心意已变,老刘又有活路了。    
    其实不然,据老板办公室人员透露,老刘根本没上辞呈,倒是曾向老板娘喊冤,老板娘念他多年老臣,加上又无直接证据证明他收受回扣,所以特别和老板密谈多次,希望老板不要有进一步的激烈行动。    
    又过了一星期,老刘转调到另一家关系企业担任副总,但薪资未降,配车待遇依旧,只是不再独霸一方,号令众多员工了。    
    沧海一声笑,咸鱼也翻身    
    在集团内,这一降调举动,无异宣判老刘已被打入冷宫。但观察老刘反应,却一如平常,他照样与大家热络寒喧,集团大楼内依然常听到他「呵!呵!」的招牌笑声。    
    老刘知道我与老板互动频繁,「圣眷甚隆」,因此闲来没事,常不忘带些好茶叶到我办公室串门子。几杯好茶下肚,老刘不经意的问起老板近况,以及集团内目前开展的业务种种。我虽知道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基于同事之情,仍尽量满足他的「求知欲」。    
    事隔半年,由于老板个人江湖味重,常口不择言,谩骂部属,高干受不了人才被当奴才用,纷纷求去。我个人则因赴大陆发展,亦离开了A集团。却听说老刘咸鱼翻身,被老板派到另一家关系企业,接一位离职老总的位置。    
    有老同事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老刘守得住寒窑,老板无人可用之余,还是让老刘出线。


第四部分 搞定上司通关密码职场老鸟有话说

    我个人则认为,表面上老刘忍辱偷生,过得不堪的职场生活。但他清清楚楚知道,以他五十几岁的现况,断难在其它职场获取空间,若想保有名位,只有忍人所不能忍,而且还得表现得若无其事,不让老板怀疑他余怨未了,存有丝毫不满之情。    
    再者,在扮演「闲人」期间,仍然关心老板近况,揣摩主子心思,打探集团动态,以为将来复出的资粮。这些,都是老刘异人之处,也是他过人之处。    
    老刘能在集团担任要职,自有其不可否认的专才,只是在备受老板质疑时,能守住「奴才」本色,逆来顺受,不发怨言,更不会提出辞呈,去激怒老板;甚或投老板所思,自断生路。    
    日久见「奴心」,老板眼见诸多所谓的「人才」一一离他而去,不免怜惜起身边忠诚不二的「家臣」了。一旦恢复信任,老刘被重新启用,自是意料中事。    
    至于老刘何以要对外放出提辞呈的风声,我个人认为,这是另一种「明志」举动,旨在向同僚告示他也有威武不能屈的一面,不要叫别人看破他的「奴性」。    
    毕竟,他还是要有「面子」。当然这个面子只能和别人要,老板那里绝对看不到辞呈,否则问题可大了。    
    为此,我不得不佩服老刘是职场的存活高手,具足忍辱功夫,值得一学。


第四部分 搞定上司通关密码通关密码五:朋友变上司,搞定之道

    通关密码五:好朋友也要守君臣之礼    
    ——朋友变上司,搞定之道    
    何谓朋友?    
    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在职场中,这就包含了同在一家公司、一个部门,同属一位主管的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且因有共同之兴趣、志向而成为有交情的朋友。    
    「朋」之一字,是古时候作为货币的贝壳,以两扇为单位,每扇五枚系在一起,有如左、右手一般。引申其义,便是两个平等、无高下之分的个体。    
    职场中,有先为朋友、同事,再因个人际遇有别,而一变为长官、部属关系者。尊卑既分,就难平等相待了。    
    这类人际关系上的质变,对两造都是殊难面对的情境,只因其中有「情义」作祟,叫人无法以平常心相对待。    
    君不见,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之后,当年同伙起义的那些屠狗之辈、无赖之流,皆成开国元勋。与刘邦在一起时,仍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兴之余勾肩搭背、大声吆喝,叫着刘邦小名,毫无人臣之礼。    
    刘邦后来受不了,找来有学问的儒者制定朝礼,在君臣之间拉开一道界线,划定尊卑,逾越礼制者治以不敬之罪。这才开始了职场伦理管理之途,让刘邦深刻体验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便于他管理百官、号令天下。    
    历史上,不乏皇帝杀开国功臣的例子。今之观昔,其中当然涉及在上者的猜疑、气度偏狭等因素,但也有很多是这些曾为朋友、同事的功臣,心态上难有效调整,于外在行为上不免「没大没小」。最后在上者出于无奈,只好杀鸡儆猴,否则如何御下,如何管理万里江山。    
    现代职场中,层层节制,上下分明。为人部属者,纵使曾与上司有过同事、同学、朋友之谊,亦得将职场伦理、公司体制摆在优先,善尽人臣之礼。    
    不然,老是把私交私情放在心上,便会发生「见大人则藐之」的现象,总想把长官拉下来或是把自己抬上去,图个平起平坐。    
    再者,怨恨的生起,最易来自「亲近」之间。有了私情作祟,便有了非份之想,不得体的期待,以为「上司朋友」应该对自己「刮目相待」,特殊礼遇。    
    于是,等这番期待有了落差,甚至相悖甚钜时,怨言必出,怨行必生,原为长官部属关系的朋友,可就变成典型的「怨亲」了。而嫌隙既生,朋友关系非但反目,长官、部属之间益见水火难容。到最后,吃亏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不能忘记私情的部属了。


第四部分 搞定上司通关密码案例研究:当朋友易,当长官部属难

    盛明和王容二人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双双考进一家服饰公司担任行销企划工作。五年之后,盛明获老板赏识,升任为行销企划部经理,而王容则仍在企划主任一职上原地踏步。    
    起先,王容尚能抱持随喜的心情,看待同学的升迁。但是,他似乎一直忘了调整应对进退的规格。    
    如部门会议时,其他同仁皆尊称盛明「盛经理」,王容不改布衣交情,直呼盛明姓名,或者改以「盛明兄」对待而已。    
    盛明基于同学、好友情谊,对此不以为忤,且凡事尊重王容意见,让他大发宏论。    
    可惜,王容不知珍惜这份礼遇之情,言谈举止间不作第三人想;仿佛自己就是部门第二把手。甚至在公开场合里,亦直来直往,当场反驳盛明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时令盛明下不了台。    
    厚道的盛明,原以为朋友即甚相得,也未必能事事如意。因此自己不必因一言一事不合,轻出恶言,或让老同学王容难堪。所以他一直含忍不发,期待王容能知所进退。    
    「求」不得,近亲成了怨亲    
    但后来却发生一件让盛明极感痛心的事情,而不得不使出撒手锏,永除后患。    
    事情的原委是,行销部因组织扩大,老板同意新增一名副理职缺,且授权盛明自现有干部中擢升。    
    盛明本有意让老同学更上一层楼,只是于公的立场上,却有几点难处:    
    一、王容志大才疏,言过于辞的毛病,部门内皆知。    
    二、王容平日俨然一副第二把手的态势,引起诸多部门同仁反弹,在领导统驭上恐旁生枝节。    
    三、论才能、绩效及年资,部门内另一位女性行销主任乔梅,比王容优异。    
    经过再三考量,盛明决定取乔梅舍王容。而为了平抚王容可能滋生的失望和不满,他特别与老板沟通,建议调王容到商品部历练一番,再伺机接任商品部副理缺。    
    而就在人事布局未定前,王容一心以为站在同学、好友的情谊上,盛明一定会升他当副理。且为此,王容还当面向盛明请托,要求务必给他机会。    
    为了不伤和气,盛明利用下班时间请王容吃饭,婉转说出人事布局的为难处,因此可能不得不请同学暂时委屈一下,先到商品部占缺候升。至于行销部副理,他站在公司立场,应该以乔梅为优先考量。    
    那顿饭吃来无味,王容席中不发一语,并借口家中有事先行告退。    
    事隔三天,公司内出现耳语,指出乔梅与盛明出双入对,有男女亲密关系,所以这次出线调升副理。有人还说,盛明见色忘友,太不够朋友了。    
    盛明见事态严重,循线追查谣言来源,最后发现造谣者,竟是自己的同学王容。    
    王容的作为,令盛明颇感寒心。便趁向老板报告人事布局时,说出以上谣言始末。老板原就对王容评价不高,加上此一事件,决定调他到商品部担任主任,至于副理一职,则不必奢想了。    
    王容事迹败露后,又知其他部门升迁无望,自觉颜面无光,便自行辞职另谋工作了。


第四部分 搞定上司通关密码职场老鸟有话说

    当朋友易,当长官部属则难。王容的际遇,大半是他个人心性所致。    
    其实,朋友当了长官,除了抱持随喜心,亦应在公事之余多付出朋友的关注之情。    
    也就是说,应易进为退,不要因为自己曾是长官的同学、好友,而生出傲慢之情。反应该行事谨慎,避免落人话柄,徒生同学困扰。    
    既然是退,就连私交私情也要退,人前人后依职场伦理,皆宜表现出应有的人臣之礼。向王容那般直呼长官名讳的作法,肯定没有几个长官心里会舒坦。再者,对于名位的追求,存有期待之情尚可,但不能施加压力,让同学长官为难。    
    毕竟,人在职场,有关人事布局考量的因素,不仅止于人情、私交;否则以私害公,亦非行事的正道。况且,长官上面还有长官,多方瞩目,总得求其公道。    
    王容既忽略人臣之道,又因希望落空,迁怒于他人,乃致造谣生事,皆是一连串情绪衍发的败笔作为。而朋友反目,自己无地自容,也是理所必然。


第四部分 搞定上司通关密码通关密码六:搞定猜忌的上司

    通关密码六:谨防功高震主,必要时功成身退    
    ——搞定猜忌的上司    
    历史名将韩信帮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后,功成名就受封楚王。但不久,被诬谋反,遭刘邦打入囚车,最终屠灭三族(父、母、妻)。    
    当时,韩信说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这一千古名言。他的下场提供后世一个「功高震主」活生生示范,证明为人部属、伙计者,其「职业灾害」与「职业荣耀」成正比。    
    其实,韩信从无谋反之心,而刘邦也明白这点。因为真正的原因是,韩信的军事天才令刘邦寝食难安,他不敢保证韩信将来不会搞垮他。    
    清人曾国藩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善其末路」(好下场)者?总需设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方有善终)。    
    拂衣归钓五湖春    
    曾国藩说的就是「退」的修养、「退」的艺术。    
    所谓功成身退,有时候要像陶朱公范蠡一样「拂衣归钓五湖春」,偕西施泛舟五湖弃官从商去了,不再跟越王勾践打工,等着「共享荣华」,以避免招来人主之忌,制造杀机。    
    范蠡是专业经理人自行创业的古代版典型人物,为勾践打工时早做好两手准备,复国大业一完成,即递出辞呈。带着老板的无限感激和一笔离职金,飘然远引作生意去了。    
    范蠡懂得看相,他知道像勾践那样长着鹰钩鼻和尖嘴巴的人,可共患难不能共享荣华。再为他打工,早晚死路一条。    
    范蠡也懂得人性,他知道攻坚任务既已完成,自己已无太多被利用价值。所谓共享荣华,在老板眼中形同揩油。    
    试想,当你不断往他身上提款,花他银子时,老板会一直觉得无所谓吗?这种看人脸色的日子,范蠡不想过,所以选择经商,自己当小老板快活些。    
    如果你缺乏创业条件,就想当个稳定的打工族。那麽最好学宋朝名将曹彬一样,于率领大军讨平南唐李后主之后,从江南归来,向皇帝老板呈递的报告书内容很简单,只有「您派我去江南办事,我办完回来了」这几个字。把一场丰功伟绩的军事胜利,轻描淡写带过,不居功自夸。    
    换言之,对企业、对单位有贡献,仍表现像没事一样。如此,老板、长官满意,其他同事也不致眼红。    
    像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时,每有捷报上奏,经常与其他官员会衔,内文谦逊自抑不居功。及至攻陷南京取得根本胜利时,不但劝退弟弟曾国荃,学陶朱公泛舟五湖。自己亦怕引起朝廷猜忌,除自请裁减湘军,还扶持李鸿章另立淮军以为制衡。    
    而这也是曾国藩「退让少许、减去几分」的具体表现,所以他不论生前死后,所享权位、恤典几达人臣之最。    
    韩信的四大死因    
    反观韩信,之所以被诬谋反,落个族毁人亡的下场,除了能力高强引起人主猜忌外,另有四点根苗加重了刘邦不安,以致萌生杀机。其事例足供现代人参考。    
    第一:趁火打劫,要求升官加薪。    
    刘邦、项羽相争于成皋之间,形成拉锯战时,韩信甫平定齐国就派人要求刘邦封他「假齐王」。刘邦气得七孔冒烟,大骂韩信: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救我,你却打算当王。    
    张良、陈平在旁边,立刻踩了刘邦一脚,小声说道:我们被困在此,阻止不了他当王。现在他主动开口,最好顺水推舟,至少让他保持中立。不然,将生巨变。    
    刘邦心领神会,赶紧改口说:好小子!甚麽假齐王?大丈夫男子汉要干就干真的!    
    说完,就派张良带印信去布达这项人事命令。    
    但「蹑足封时虑已深」,在被踩了一脚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的同时,刘邦心中已烙印下这笔帐。因为,没有一位老板面临公司危机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