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第10部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10部分

小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有人开始给父母写信,表达对父母的爱;有人则与感情不睦的手足和好,所有这一切都发人深省。    
    运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感觉,是人人都会技巧,只是每个人的体会不同。凡是肯用心去追根究底的人,必然对生命充满虔敬,对人生诸事都能从大处、远处着眼。    
    心灵演练:想象与确认    
    在驾驭想象力的同时,我们应进行心灵演练(visualization)以获得确认(affirmation),使实际生活更符合理想的人生目标。    
    心灵演练包括:针对个人、积极、立即行动、富有感情等要素,还必须是可预见的。例如:“发现子女行为不当时,我能以智慧、爱心、坚定的立场与自制力(积极的表现)加以应对(即立即行动),我(个人)内心深感欣慰(富有感情)。”    
    你不妨每天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适当的反应,脑海中的影像愈清晰愈好。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转变,最后终于能完全控制情绪,冷静应变。    
    这个方法我曾应用在我儿子西恩身上。他在高中时是美式足球队的四分卫,当时我开始教他如何放松自己,运用想象力来加强临场应战能力。    
    有一次,他抱怨常常会莫名其妙地紧张。细谈之下,我发现他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无怪乎精神紧张。于是我教他利用心灵演练,在压力最大时,保持心平气和。    
    加菲尔德(Charls Garfield)博士曾对竞技运动和企业方面的佼佼者有过广泛研究,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世上有许多顶尖人物——包括一流运动员,都长于这种心理准备功夫。所以,在参与重要谈判、上台表演或面对困难冲突以前,不妨参照以上范例多加演练。直到胸有成竹,产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    
    许多古老的宗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只是名称略有出入,如静坐、祈祷、各种祭典、献礼等等,都诉诸良知与想象力。    
    心灵演练的威力无穷,但必须以品德及原则为基础,否则就会误用滥用。若是用于追逐功利,心灵演练虽然可以助人达到目的,却无法带来内心的安宁。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五)(1)

    确定角色和目标    
    人生在世,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圆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小失大,更是司空见惯。    
         
    考虑到这一点,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在事业上,你可能扮演业务员、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在生活中,你或许是妻子、母亲、丈夫、邻居、朋友。其余政治、信仰方面的种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以下是一位企业主管的人生目标:    
    我的使命是正正当当地生活,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    
    为达成这一使命:    
    我有慈悲心——拥抱人群,不分贵贱,热爱每一个人。    
    我愿牺牲——为人生使命奉献时间、精力、金钱及才华。    
    我以身作则——以身教教导人为万物之灵长,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我有影响力——所作所为会使他人的生活改善。    
    以下是达成人生使命过程中的各种角色的扮演状况:    
    丈夫——老伴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父亲——我要帮助子女体验乐趣无穷的人生。    
    儿子/兄弟——我不忘父母、手足的亲情,随时对他们出手相援。    
    基督徒——我信守对上帝的誓言,并为他的子民服务。    
    邻居——我要发挥基督之爱来对待他人。    
    鼓舞人心者——我是激发群体优异表现的媒介。    
    学者——我每日求取新知。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假定你还缺少这么一份个人使命宣言,现在正是开始撰写的最佳时机。至于近期的目标,将于下一章再讨论。    
    家庭使命宣言    
    除了个人以外,家庭也可凭借共同的目标来促进和谐。有不少家庭处理人际关系没有原则,全凭一时兴起及个人好恶,缺乏长久之计。因此,每当压力升高,家人便乱了方寸,出现冷言相向、冷嘲热讽或沉默抗议等不良反应。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必然以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冲突或逃避。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及理念,作为生活的重心,撰写家庭使命宣言正可加以凸显这个生活重心。家庭使命宣言有如宪法,可当作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标准,以及重大决定的依据,并使全家人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    
    撰写家庭使命宣言,同样也是过程与成果并重。由全家共同讨论、拟订及定时修正,更能促进沟通,强化向心力与坚定付诸实现的决心。面临危机或困难时,家庭使命宣言可帮助一家人认清方向,共渡难关。    
    我家墙上便贴有这么一份使命宣言,记载着全家共同定下的原则,包括互助合作、维持整洁、用言语表达感情、培养专长与欣赏家人的才华等等。每年6月与9月,即学年结束与开始之际,我们都会修订,使之更符合实际状况。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五)(2)

     组织使命宣言    
    身为企业顾问,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企业订立可行的长期目标。这类目标必须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不可取决于少数高高在上的决策者。    
    每次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参观员工训练,我都感触良多。IBM主管总不忘向员工耳提面命该公司的三大原则:个人尊严、卓越与服务。    
    不论世事如何变化,IBM始终信守这三大原则。而且从上到下,人人奉行不渝,就彷佛水的渗透,无所不在。    
    记得有一次在纽约训练一批IBM员工,班上人数不多,约20人左右。不幸有位来自加州的学员生病,需要特殊治疗。主办训练的IBM人员,原想安排他们就近住院治疗,但为体谅他妻子的心情,便决定送他回家由家庭医生诊治。为了争取时间,无法等待普通班机,公司居然租直升机送他到机场。还包专机,千里迢迢送回加州。    
    虽然确实的金额不详,但我相信这笔开销不下数千美元。为了秉持个人尊严的原则,IBM宁愿付出这些代价。这对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教育机会,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家连锁旅馆的服务态度,同样令我难以忘怀。那决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全体员工自动自发的表现。    
    当时我因为主持一项研讨会而住进这家旅馆,由于到得太迟,已无餐点可用。前台人员却主动表示,可以到厨房跑一趟,还殷勤询问:“您要不要先看看会议厅?有没有需要我效劳的地方?您还需要其他东西吗?”当时并没有主管在旁边监督。    
    第二天研讨会开始,我发现所带的色笔不够,便趁空抓住一名服务员,说明困难。    
    他瞥了我的名片一眼,然后说:“科威先生,我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并没有推脱:“叫我到哪儿去找。”或者:“请你问前台。”他一口承担下来,而且表现出为服务深感荣幸的样子。    
    事后我又观察到不少员工热心服务的实例,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个机构能够彻底奉行顾客至上的原则?我访问了各阶层的员工,发现个个士气高昂,态度积极。于是我请教经理秘诀何在。    
    他取出整个连锁网的共同使命宣言给我看。    
    我看过以后说:“这的确不同凡响,但很多公司都订有崇高的目标,却不见得能够实践。”这位经理接着又取出专属于这家旅馆的经营目标,是另一份组织宣言:“这是根据总公司的大原则,并针对我们的特殊需要而拟定的。”    
    “是谁订立的呢?”    
    “全体员工。”    
    “清洁工、女侍、文书职员都包括在内?”    
    “是的。”    
    这两份宣言代表整个旅馆的中心思想,无怪乎营运成绩斐然。它既有助于员工与顾客、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左右了主管的领导方式,甚至影响到人员的招募、训练与薪资福利。    
    后来,我住过同一连锁网的另一家旅馆,那里的服务水准也毫不逊色。当我问服务员饮水机在哪里时,他亲自领我到饮水机前。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职员居然向主管主动承认错误。当我住进旅馆的第二天,客房部经理打电话来为服务不周表示道歉,并招待我们用早餐。只为了一位服务员送饮料到我们的房间时,迟了15分钟,虽然我并不在乎。这名服务员若不主动报告,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他承认错误,使顾客获得更好的服务。    
    惟有参与,才有认同    
    许多组织——包括家庭,都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成员并不认同集体的大目标,反而常有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形。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的薪津制度与其标榜的理想不相符合。    
    所以在检讨企业的使命宣言时,我一定调查有多少人参与制定,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并且真正认同与奉行。惟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    
    小孩子或新进人员很容易接受父母与企业加诸其上的观念,但长大成人或熟悉环境后,就会产生独立意志,要求参与。假使没有全体成员参与,实在难以激发向心力与热忱。这便是为什么我要一再强调,组织应开诚布公,不厌其烦地广征意见,订立全体共有的使命宣言。    
    立即行动    
    一、记下你做本章开头那个心灵实验时的想法,将心得列表整理。    
    二、确立重要的人生角色,并检讨你对目前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满意。    
    三、每天抽空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并搜集可用的资料。    
    四、阅读附录一,你的行为符合其中哪种类型?你是否满意?    
    五、设想近期内会面临的某种状况,并写下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与应该采取的步骤。    
    六、与家人或同事分享本章的精华,并建议大家一同拟定家庭或企业的共同目标。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上)(1)

    ——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歌德(Goethe),德国诗人    
    请先用几分钟的时间简短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这对你培养习惯三将是非常重要的。    
    ●有哪件事,你经常做的话会对你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可是却迟迟没有去做?    
    ●在事业上有哪件事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我们过一会儿再讨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现在先步入正题——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这个习惯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展现出积极主动与确立目标的功夫。    
    要事第一是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前面已强调,管理不同于领导。领导是力道十足的右脑活动,有某种哲学为基础而更近乎艺术,讲究的是关于人生目标、使命等大道理。    
    不过大方向确定之后,应落实于日常生活,此时管理就显得异常重要。管理是分析、推理、规划、应用等左脑所擅长的活动。我个人对此的格言是:左脑管理,右脑领导。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除了自我意识、良知与想象力之外,真正使有效管理成为可能的是人类的第四个天赋——独立意志。有了它,人类得以做各种抉择,并依据这些抉择行事。因此独立意志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    
    独立意志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屡屡创造奇迹。不过对一般人而言,如何在日常每个决定中发挥独立意志,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独立意志的强弱,可由自制力——是否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见出端倪,因此自制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品格。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自制力一词来源于信徒,他们信奉一种哲学,一套原则或价值观,信奉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或代表这个目标的人。    
    换句话说,自制力来自内部,那是独立意志的作用。你是你自己内在价值观的信徒,具有让感情、冲动和情绪服从于价值观的意志和品德。    
    葛雷(E。M。Gray)所著《成功的共通性》(The mon Denominator of Success)一文,深获我心。终其一生,葛雷都在寻找所有成功者共通的秘诀。最后他发现,勤奋、运气或灵活的手腕虽很重要,却非关键,惟有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他说:    
    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强烈的进取心可使人勉为其难,排除不急之务的牵绊。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习惯三触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