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第2部分

佳人相见一千年-第2部分

小说: 佳人相见一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⒑煅铡保导适蔷坪臁K股贸ぷ约耗鹁疲群竽鸸劬啤⑵咸丫啤⒅猩剿甚簿啤T诙ㄖ菔保∷烧搿⑺晒境伤缓蟀凑账妹胤揭婪ㄍ读夏鹪斐伞爸猩剿甚病保罄闯晌访疲1915年同茅台一道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有中国的XO的美誉。
    苏东坡是美食家、烹饪师。    苏东坡不仅能吃、会吃、懂得吃,还懂烹饪,发明了许多至今流传的名菜名点;他的许多美食都以文章诗歌记录了下来,为中华饮食文化作出了贡献。现在流传各地的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羹、东坡素羹、元修菜、东坡豆腐、三白饭、东坡饼、东坡豆粥、旺旺笋子火锅、甘蔗东坡肉、清汤东坡肉、东坡牛脯、东坡饼、宜昌三游神仙鸡、东坡蒸猪头、东坡豆腐鱼、东坡菜羹、东坡鱼、东坡羊骨肉汤等20多种。即便如今人们熟知的荔枝品名“妃子笑”,也是出自苏东坡的诗句。
    苏东坡是善于发现美、玩物而不丧志的收藏家、鉴赏家。   他说:“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堪称一语中的,道破了收藏天机。他在定州发现一方石头,经过观察欣赏,根据石头的花纹形状取名“雪浪石”,还写了两首《雪浪石》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后世文人骚客慕名而来欣赏雪浪石、题诗咏石代不乏人。乾隆皇帝曾几次题咏雪浪石,还以东坡雪浪石诗韵和咏。1952年,毛泽东主席欣赏雪浪石后,对沿着盆沿写的苏东坡诗进行断句。
                  不为人知的苏东坡 (5)
    苏东坡是风靡一时的服装设计师。     宋代幞头以藤织草巾子作里,用纱作表,涂漆,称“幞头帽子”,可随意脱戴。两脚变化多样,有弓脚、卷脚、交脚、直脚等诸式。幞头的式样,为不同身份的重要标志。皇帝和官僚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长,身份低的公差和仆役,多戴无脚的幞头。苏东坡对幞头帽子式样作了改进,自创“高桶(屋)短檐帽”,时人称为“子瞻样”,士大夫竞相效仿,纷纷戴之。苏东坡自己有“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的诗句。苏东坡被劾入狱时因为身在囹圄,常服、公服均不可,遂自制冠式以志区别,实为苏东坡“囚巾”,后人因称“东坡巾”,其式样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明士人欲考进士者多戴之,连明末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也戴过东坡巾。苏东坡还曾戴“云巾”,着“方舄鞋”,并拟作“解脱履”,称其“便于禅坐作跏趺”。至于后人画像对其冠服描绘,还有“乌帽紫裘”、“笠屐”、“野夫冠裳”等形式。
    林语堂在其不朽的《苏东坡传》序中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赞叹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千古伟人,这才是苏东坡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关于王朝云的一些观点 (1)
    想了好久,偶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王朝云的历史背景……
    (这是偶第二次写下这些话了,心痛啊!)
    苏文忠公朝云墓志铭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东南。生子遯,未期而夭。盖尝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麤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篮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止归。
    东坡先生给朝云写的墓志铭囊括了朝云的一生,但失于简略,东坡先生另写了一片《悼朝云并引》比较详细,可以相互借鉴参考,作者且不详提。在这里,偶陈述几个被扭曲的事实和作者本人的一些观点,呵呵!
    第一, 朝云的出身问题
    百度百科中说“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朝云是如何沦落风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绝对可以肯定的是,朝云是出身青楼的。当时的杭州知州陈襄与苏轼的往来中就称呼朝云为“小妓”,关于朝云的身份,陈襄绝对是知情人。
    而且,朝云能歌会舞,还擅弹琵琶,这样的技艺良家女子是不可能学到的。偶看到某某胖子演的《风流才子苏东坡》上面的朝云是良家女子而且遇到苏东坡时就十七八岁了,纯粹是鬼扯!
    第二, 朝云的名字来由。
    有人认为苏东坡很好玩,他三位夫人(暂且把朝云也成为夫人)都姓王。前两任夫人同姓的缘由很简单,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临死托孤,要堂妹代替自己照顾幼小的儿子和不羁的丈夫,所以大名鼎鼎的苏子瞻才会娶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大龄村女。不过,王朝云也姓王,这也太巧了。
    偶赞同东方龙吟先生的观点,“王朝云”这个名字应该是苏东坡给她取的。王姓应该是随同两任夫人的姓,而朝云也是大有玄机。
    屈原的弟子宋玉写过一篇《高唐赋》,写的是巫山神女的故事。楚襄王夜里做梦,梦到巫山神女自荐枕席,并告知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朝云暮雨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
    以后苏东坡和苏门四学士写给朝云的诗中也多把朝云比作“巫山神女”,在惠州朝云生病的时候,苏轼还责问苍天,为什么“维摩无恙,神女有疾”?另外,朝云的名字也有可能来自白居易的诗“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白居易,他经常以白居易自比,在黄州时的“东坡”之名,也是来自白居易的诗。用白居易的诗给朝云取名字也大有可能。 
                  作者关于王朝云的一些观点 (2)
    三,朝云和东坡的年龄差距问题。
    朝云进入苏府的时候应该为十一二岁,东坡有赠诗为证“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偶比较赞同东方龙吟先生的看法,朝云应为癸卯年出生,即1063年出生,生日不知。而东坡为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即1037年出生。朝云与东坡整整隔了26岁。
    因为偶特别推崇朝云和东坡的爱情,有朋友以朝云和东坡的年龄差距作伐,嗤之以鼻,表示不能接受。偶就不懂了,人家杨振宁八十多岁了还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小女子,二十一世纪的人尚且如此行事,何况古代人?何况,现代社会老夫少妻的也多了去了。当然大都是贪慕男方金钱地位的美女和老男人的结合。相比而言,古代的女子则纯粹多了,她们看重的更多的是男子的才情,这不更让现代人汗颜?
    因为如此,偶写出了一个胡楚,让她大胆立言,放出“爱情至上论”,打破莫惜对年龄的心理界限。呵呵,这个胡楚,也是传说人物,不是偶杜撰的……
    四,关于东坡先生啥时候收朝云为妾的问题
    偶的观点是,东坡先生是在到黄州之后收朝云为妾的。东方龙吟先生说东坡是在密州时候纳朝云为妾的,时值朝云十四岁。他的理由是宋律规定女子十四可出嫁,而且从苏轼当时的诗文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论证。偶不敢苟同,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朝云其后的六年内都没有生孩子,反而是在黄州后三年才生了孩子呢?古代女子十五六岁生孩子是很正常的吧!
    不过,偶会采用一下东方龙吟先生某些丰富的想象力,在密州西斋的时候,东坡先生心痒难耐、几番挑逗,朝云假痴不癫、“糊涂到底”,两人斗智斗巧,一场好戏哦!
    呵呵,关于在黄州收朝云为妾的事,也是颇有曲折性。世外桃源,干柴烈火,激情燃烧。其后,误会之下,莫惜洛水,遭遇了一次失忆,将两人的一夜情忘光光…… 
                  关于王朝云续 (1)
    五、关于朝云的儿子
    百度百科里说朝云在惠州生了个儿子,还说什么死后夜里来给婴儿喂奶,真是扯淡加见鬼了!作者要明确申明,朝云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苏遁,小名幹儿,是在,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生的,也是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这个儿子很聪明,曾经给东坡和朝云带来很多快乐。东坡后来回忆还比喻他是“络秀”,络秀是一个神童。
    在幹儿满月的时候,东坡召集全家,依照当地风俗,举行一个隆重的洗儿会,同时写下一首几乎人尽皆知的绝句: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到公卿”,他赋予了这个老来子最深厚的祝福。可惜,小苏遁只活了十个月,就死在了颠沛流离的暑热当中。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此后一年零八个月的命运足以表示官身不由己。读书人能用别的方法谋生,最好不要做官,他的遭遇便是充分的理由。”因为在这两年里,苏东坡被朝廷今日调到这里去,明日调到那里去(当然还是贬官),于是就这样在颠沛流离中,朝云的孩子死掉了。
    苏轼很伤心,他写了诗说自己“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还提到朝云“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此后七年,苏轼再无一首写给朝云的诗。大概丧子心痛,朝云再无无弦歌欢笑。不过,莫惜可不是一个这么容易打到的人,伤心归伤心,一两年就过去了,还有很多事没做呢!这空白的七年,作者就要狠狠的发挥想象力啦!故事一定十分的精彩哦!
    六,朝云的名分问题。
    百度百科“王朝云”一条里写到“当时的苏东坡虽然已经鳏居,尽管王朝云与他同甘共苦、尽管王朝云还为他生下了儿女,她仍然没有能够成为他的妻子,到她死后,苏东坡也仍然只是在她的墓碑上写着“姬人”二字。——因为她出身卑贱,因为以妾为妻乃是当时社会大忌。这个聪慧的女子便只能一生无闻。虽然她通晓经史、临终大悟,也无力改变人生。此外,妾虽下贱,妓女更下贱,这也是士大夫的观念。虽然他们与名妓互相唱和、名士风流,但是心里头,他们鄙视她们,不曾当真爱护或疼惜过她们的身世遭遇。”
    纯粹扯淡,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宋朝律法严格规定,不得立妾为妻。当时一个皇族宗室非常喜欢一个小妾,在自己的妻子病故后,偷偷将小妾送出去住一段时间,然后装成良家妇女三媒六聘的娶进门,结果还是被告发了。于是此宗室被削去爵位还被罚款,小妾自然也被发配为妓。皇家宗室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官员?而且,苏轼当时并非一般的官员,而是“万众瞩目”的贬官,是“罪人”,朝廷之上,有多少小人虎视眈眈的等着给他挑错,让他粉身碎骨? 
                  关于王朝云续 (2)
    朝云自然明晓宋律,她也绝不会让东坡先生冒险。东坡先生曾写了首诗,说朝云亲口说甘愿屈居侍妾之位,并不争求名分。朝云为了先生是命都不顾的,又岂会在乎一个名分?
    当然,《朝云传》里的女主是穿越过去的,对于“侍妾”这一身份是非常痛苦挣扎的,她不是想取得妻子的身份(王闰之对她太好啦!),而是对一夫二妻接受不了(毕竟是21世纪的人嘛!),可是爱情来了挡不住,没办法……
    (另外,谈一下,新版的《苏东坡》里把王闰之写成一个庸俗善妒的俗女,偶不能接受!王闰之是俗,但并不是那种善妒的女子,而是具有中国广大农村妇女最宽容善良善解人意的精神的女子,她虽然不懂诗文,在乌台诗案时骂苏轼不该写这些诗文让自己担惊受怕,并将苏轼的诗文一把火都烧了,但是她对于苏轼是敬爱善解的,在黄州的时候,家里饭都没吃,她却不忘帮苏轼藏一坛酒,也因这坛酒,才有了《后赤壁赋》。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酒也该是王闰之平日积藏的。)
    七,关于朝云和东坡的几个小段子
    (1)从黄州回朝后,东坡加入了权力中枢。当时司马光当宰相,将新法尽废,苏东坡认为新法中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不可尽废。无奈司马光是个和王安石一样执拗的人,丝毫不听劝。苏东坡大为郁闷,回家后就愤愤然的对朝云说“司马牛司马牛!”
    由此可以看出,朝云对于朝堂纷争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朝云对政事一无所知,东坡也不会在她面前批评司马光,不然不是对牛弹琴么?
    作为朝云的莫惜,绝对的女政论家,呵呵,她一手创办的《汴京日报》控制舆论,翻云覆雨,当然也赚钱赚的哗哗哗……哎,不过,这是在伤心情断后化悲愤为力量,化爱情为事业心……
    (2)一次,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围坐在自己身边的人:“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装些什么?”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答:“文章”,有的说:“见识。”对于这样的回答,苏东坡都摇头否定。最后,站在一旁的王朝云微笑着说道:“您肚子里装的全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这个,就不用偶解释啦,喜欢东坡的人都知道!
    (3)在惠州的时候,苏轼和朝云在花园闲坐,正值秋霜初降,落叶萧萧之际,苏轼凄然有悲秋之意,吩咐朝云拿酒来,唱《蝶恋花》一词。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的时候写给朝云的。词为: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关于王朝云续 (3)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刚开口,还未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她为什么感伤,朝云说:“我最怕唱到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