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第3部分

佳人相见一千年-第3部分

小说: 佳人相见一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云刚开口,还未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她为什么感伤,朝云说:“我最怕唱到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触景生情实在太伤人了。她如何能不伤感?她唱《蝶恋花》凄然不成歌,是因为她体味到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正是明白他是那样豁达宽和的人,实在不该受这样的磨难才替他伤感。朝云就像林黛玉一样,所有的眼泪都为心上人而流,为他而悲,为他而喜。甚至于,在临死前,她都念念不忘先生的未来。
    八.朝云的死
    高太后死后,年少的宋哲宗满怀“报复”,将元祐朝的重臣贬的贬,流放的流放,苏轼也被贬到惠州。惠州就是今日的广州,不过当然没有今日的广州这么风光无限。当时的惠州是典型的蛮夷之地。高温湿热的气候让“中原人”望而却步,而且大概当时原始森林还比较茂密,“瘴气”横行。朝云就是因瘴气而死的。
    东坡当初劝朝云不要跟着去,朝云不听,还生气的说“难道我连做个给你端茶送水的丫鬟都不配吗?!”朝云虽然心志坚定,但身体却由不得她。自小在湖光山色气候温润的杭州长大,她的“冰肌玉骨”哪儿受得了这闷热高温的天气?
    从到惠州后,朝云就一直生病,东坡日日为她煎药。在生死病痛的折磨下,东坡和朝云开始迷信佛道,东坡还开始炼丹,希望炼出神丹妙药挽救朝云的生命。但朝云最终还是去了,在到惠州后一年零九个月。很奇怪,这一年零九个月分在三个年头里,所以,东坡的诗文里写的是朝云陪他在惠州三年。
    朝云临死前,诵读《金刚经》的末四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她是在劝解东坡要放开心胸,坦然面对今后的一切磨难,要对人生的风雨“作如是观”。
    朝云死后,东坡将她葬在惠州的西湖边,惠州的僧人化缘给朝云建了一座亭子“六如亭”(东坡自己肯定没钱,朝云当时信佛,算是佛门弟子)。东坡亲自撰写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逝去后,东坡写了许多诗文怀念,其中最有名的是那首写梅花的《西江月》,东坡感慨朝云“高情已逐晓云空”,不过,偶最喜欢的还是那首《雨中花慢》
    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
    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
    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
    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 
                  关于王朝云续 (4)
    丹青易画,无言无笑,看了谩结愁肠。
    襟袖上,犹存残黛,渐灭余香。
    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
    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字里行间,浓浓密密的恩爱缠绵,情深意切。
    “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偶个人认为这句诗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得一拼。朝云去后,东坡日夜思量,心伤不已,也只有酒醉之后才能再见佳人倩影,略略忘却痛楚,但酒醒后却是加倍的思念和痛苦。对王弗,东坡是“不思量,自难忘”,对朝云,东坡却已达到不但自难忘,而且不能不思量的地步。
    “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偶觉得东坡生平最辜负的人就应该是朝云了。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王弗,将自己的“生同眠死同穴”誓言给了王闰之,而对于朝云,他既不能给她妻子的名分,甚至连她的尸骨都要在异地他乡孤凄的独眠。
    于是,他写下了“千生万生只在”“佳人相见一千年”“弹指三生断后缘”,唯有将自己的来世付与她,许下三生的姻缘。
    “佳人相见一千年”,这句诗,也是偶写文的动机。算算,东坡的时代和现在也差不多一千年了吧!哈哈,一个一千年后的古人就这样穿越时空,来到东坡先生的身边,是不是应了东坡的誓言呢? 
                  朝云为什么能吸引东坡? (1)
    一、 拨弄幺弦,琵琶绝技
    尽是向来行乐事,每见琵琶忆朝云。
    ——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
    黄庭坚大家肯定认识啦,苏门四学士之一嘛!他经常出入苏门,随朝云自然十分了解,能够让一个人每见琵琶就能想起的朝云,琵琶技艺绝对是非同凡响。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
    拨弄幺弦,未解将心指下传。——苏轼《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这都是苏轼在莫惜进苏家后写的,这时的朝云由“未解将心指下传”到“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自然少不了苏轼这个风流才子的调教挑逗的功劳。
    二.佳人佳茗,烹茶能手
    苏轼在做翰林学士时,曾得到太皇太后赏赐的名茶“密云龙”,他将这种名茶珍藏起来,惟有最得意的门生来到家中,才舍得拿出来共享。他的《行香子》词,便专咏此事: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
    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其中的“红袖”,就指的朝云。关于这一点,有时人记载,每次苏门四学士来拜访时,东坡先生总是让朝云出来烹茶招待,烹的就是皇太后御赐的“密云龙”贡茶。东坡曾有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会烹茶的朝云配上这极品茶叶无疑是此诗的最好写照。
    有一次,廖正一(当时的一个进士)来访,苏轼又叫朝云出来烹茶招待,家人以为是苏门四学士到了,结果不是。于是,大家都觉得苏东坡很重视廖正一。
    三,舞衫歌扇,能歌善舞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
    莫翻红袖过窗栊。
    ——苏轼《南歌子》
    这首词将朝云的歌情舞态写得非常美。苏门四学士也都有写朝云歌舞情态的诗词。
    后来在惠州时,朝云生病,日日佛经药炉相伴,东坡在《朝云诗》里写道“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回忆当初两人因歌舞而相识的因缘。
    四,红颜佳人,冰肌玉骨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洞仙歌令》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朝云为什么能吸引东坡? (2)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是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首《洞仙歌》还有个好玩的来历,苏轼自己在前边作引说,是小时候听到的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尼姑讲的花蕊夫人的故事,当时蜀王孟昶给花蕊夫人写了一首词,开头一句便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后面的老尼姑记不得了,于是苏轼就依着开头一句,填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作于苏轼四十七岁时,那是他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毫无疑问他是写给当时已经年近二十,风姿绰约的朝云的。
     呵呵,关于莫惜穿越的身体的本来的主人,还有一层秘密。偶会写得有些玄乎,这个身体也是穿越而来的,她叫孟七七,就是蜀王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女儿,当时蜀国被破国,孟昶着人护送七岁的她和两个哥哥离开,然后,三人就莫名其妙的穿越到120年后苏东坡的年代。后来苏东坡第二次镇守杭州时,莫惜遇到了孟七七的哥哥舒卷,然后知道了之前被自己报仇害死的舒放是“自己”另一个哥哥。
     因为孟七七是花蕊夫人的女儿,所以继承了母亲的一切特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夏天不怕热,而且身带奇香。
     呵呵,关于王朝云,作者还有一个更玄乎的想法。
    所谓人,以肉、灵、魂,三部分构成,而偶笔下的王朝云三性分离,肉体为花蕊夫人之女孟七七,灵魂为21世纪的现代女子莫惜,灵力则来自《柳毅传》中的龙女。
     因为,偶在查资料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事实,就是苏轼每到一个地方求雨,就必会有雨。(主要因为当时总是有旱灾,就像我们现在也是,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人工降雨,那时候就只能求求龙王啊老天爷啊发慈悲啦!)
     而且,苏轼调回汴京前被派遣到登州(山东半岛的边上),前脚刚到,后边朝廷又有新的任命,让他回京,于是他只在登州呆了五天,临走前的一天,他写了篇祭文给海神,希望能看到“海市”,就是海市蜃楼。结果,还真神,就在他离开的那天早上,他如愿以偿的看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海市蜃楼。
     所以呢,偶就想到了龙女,以为王朝云有龙女的灵力,所以苏轼才能求雨就有雨。苏轼也会经常怀疑莫惜就是龙女转世……因为,莫惜在第一次给苏轼讲的故事就是《柳毅传》的故事啊!谁能说,这不是前世的记忆呢?当然啦,莫惜是不知道的,她不信鬼神……不过,穿越时空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自己也被弄糊涂了。偶会写得真真假假,乱花渐欲迷人眼…… 
                  
第2卷
穿越到青楼
    “莫惜,小心!”小玉一声惊叫,莫惜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只见一抹鲜红似乎一只择人而噬的怪兽向自己迎面扑来,大脑一阵缺氧,天旋地转,一切的慌乱和嘈杂都渐渐消失了。
    “这是哪儿?”
    莫惜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不断重复着这句话。环顾四周,是四堵潮湿泛黑飞墙壁,地上铺着一层腐烂的稻草,恶心的霉味直钻到鼻子里,让她忍不住咳嗽。狭小的空间里还放着一大堆干柴,遮住了从高高的窗口透进来的唯一一点光线,小屋内显得更加黑暗,简直让人分不清现在是什么时候。莫惜勉强站起身来,头痛欲裂,手抚上额头,湿漉漉的一片,伸到眼前,鲜血!
    对了,我和小玉一起去应聘工作,又一次被拒绝,回来路上恍恍惚惚的,被汽车撞了。那这儿是哪儿?不会是医院吧?医院有这么破的地方吗?才怪,小玉当时在我身边,我的学生证,身份证,手机都在,医院不可能不收我啊,好歹我也是++大学的高材生,医院不能见死不救祖国未来的栋梁吧!这是那儿?难道,我被人拐卖了,这里是个穷困的山沟?在报纸或书上看到的这类事情太多了,连女博士生都被拐卖,难道我真的是被拐卖了?不可能啊,我在大路上被车撞了,W城的治安再怎么不好,交警总有几个吧!还有小玉在我身边,她难不成一起被拐卖了?
    莫惜想着,不禁觉得自己可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哎呀,赶紧出去,再呆在这个破地方,都要窒息了!支持着昏昏的头脑,莫惜摸索到门边,拉了一下,门没动,再拉,还是没动。这下我意识到了,门被锁了。
    我真的被绑架了?!
    想到这里莫惜却不由要笑出声,这伙绑匪也太会做侦查工作了吧?!自己一没财二没色,绑架自己有什么用?可是,要真的是被卖给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当老婆呢?自己没亲没故,失踪了也不会有人找,而且,异地他乡,人不生地不熟,或许,绑匪就是看重这点呢?
    心底一阵抽寒。
    “开门,开门!你们——”莫惜使劲拍着门,但话刚出口,便愣住了,这不是她的声音,不,是她的声音,但不是她会说的话。她只会普通话和家乡的方言,而刚才她喉咙里发出来的语言却是另外一种她从来没有说过的!她可以明确它是中国话,而且是某个地方的方言,自己应该在电视上听过,只是没怎么留心,不知道到底是那个地方的方言。可是,她可以确定,她从来不会这种方言!
    怎么回事?难道我的灵魂记忆被移植了?现在的我,不是我?莫惜想起了从前看过的科幻小说。可是这里并没有镜子,无法知晓自己的面容。
    或者,这只是我的幻觉?于是莫惜又开始大喊。“开门!”
    没错,又是那种方言!莫惜简直要晕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人能回答我?莫惜啊莫惜,你是不是在做梦?算了,再睡一觉吧,也许一觉醒来就什么都变回原样了。
    莫惜刚想再躺倒那堆令人窒息的稻草上,门外传来一声尖锐的叫声,“吵死了,绿鬟,你终于醒了,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门开了,热烈的阳光倾泻下来,莫惜的眼睛有点不适应,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微眯着眼看着来人,嘴巴张成了O字型。
    紫色布衣,低垂到脚踝的紫色百褶裙,白色的布缠筒袜,布鞋,双髻,怎么看都不像现代的人,难道我穿越到了古代?
    莫惜脑子里闪现出一个从开始到现在最荒诞的想法。
    赶紧低头看自己的装束,刚才屋子里这么黑,倒真的没有注意到自己穿得是什么。低头看时,不由大吃一惊,自己身上的装束和眼前这女孩的一模一样,就只是是绿色的。再转头看自己映在墙上的影子,头顶上长出了两只角,应该是双髻吧!
    天,难道我真的穿越到了古代?
    “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有毛病啊!”紫衣丫头愤怒的瞪着莫惜。
    “对不起,对不起,请问,你是谁?这里是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莫惜连连道歉,忙不迭的发问大概让她昏头转向,她瞪大着眼睛看着莫惜,像看着一头怪物。
    “妈妈,不好了,绿鬟傻掉了!”紫衣丫头突然大叫一声转身便飞奔而去。莫惜被她的尖叫吓了一跳,一头雾水。
    绿鬟?这个名字倒是挺好听的,可是怎么听都像一个小丫鬟的名字,难道这是我在这个世界的名字吗?
    敲敲混乱的头脑,莫惜缓缓走进阳光里,迎面一团黑影挡住了她的视线。
    腻香扑鼻。 
                  莫名其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