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180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80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碉堡的射击孔是战士们重点照顾对象,营属的重机枪进行不间歇的射击,马克沁是水冷式,长时间射击不用更换枪管(捷克式就不行了,二百子弹打出去再不换枪管,子弹就得掉脚面子上,从小鬼子手里缴获的弹仓式供弹的歪把子就更啥也不是了),每一箱的弹药是三百多,火力的连续也非常好,碉堡的射击孔周围全是子弹打出来的小坑。

    国民党守军的火力刚一冒头就被打掉,再换上去一个射手没坚持几下又被*掉,连着被打掉几个就没人敢上去了,长官有命令也不行,什么命令也不如小命要紧,有的人会说了,敢不执行命令不是可以枪毙吗?那得看什么时候,仗正打得要紧的时候,枪毙士兵没准会引起兵变的,再说了士兵手里也有枪,弄急了还兴许给你来上一家伙。

    防守一方的火力没办法连续,这就给前面的攻击部队减轻了很大压力,战士们不停地喊着:“炸药包,快上炸药包。”后面的战士则是不停地把前面所需要的武器弹药送上去。

    李勇组建部队的时候就很多地考虑到单独作战的问题,单独作战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补给了,所以每个营里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后勤的辎重排,团里设辎重营,这时就看出好处了,战斗开始不到两个小时,战士们手里的弹药就开始告急,特别是作为主要武器的炸药,消耗量很大。

    没有对付固定目标的远程武器(直瞄武器),九二步兵炮和七五野山炮都被纵队调走了,战士们只好用人往上送炸药,这还是独立团,后勤保障做的好,搁别的部队连炸药都不见得够用。

    不过因为每个战斗营都有一个专负责后勤的辎重排,所以攻击部队的弹药还显得很充足,部队一点一点地向山顶接近。

    有了大量的弹药,有了不断射击的掩护火力,战斗进展还算顺利,可就是这样独立团的伤亡也越来越大,牺牲和负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抬下来(在担架上脑袋冲后的是还活着的,脑袋冲前的是牺牲的)。

    黑夜的攻坚作战想没有伤亡太难了,看到不断被抬下来的战士,李勇的火气一点点的升高,他最看不得的就是自己的兵被敌人的火力杀伤,虽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紧张地观察战斗进展的李勇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前一阶段战斗独立团缴获了一些用来对付坦克和装甲目标的火箭筒,现在正是用这些武器的时候,这些家伙都已经装备到各个营极的作战单位了,按道理说已经形成战斗力了,这战斗打到两个小时多了怎么也没看见或者听见这些单位使用?

    三个攻击营的步话机里传来了团长李勇的声音:“伤亡这么大为什么不使用火箭筒,你们每个营不都是有一个火箭筒班吗?”

    其实李勇还真是错怪了这些指挥员了,前一阶段确实是缴获了一些反坦克的火箭筒,每个战斗营也编了一个专门预备打坦克的反坦克班,但是缴获的数量太少,更加宝贵的是那些反坦克的火箭弹更是没有几,每个营都象看护眼珠子一样把几火箭弹当做压箱底的宝贝,训练的时候连一实弹都舍不得打,留做以后万一碰上敌人的坦克时使用的。

    独立团成军以来还没正式和敌人的坦克交过手,这些穷八路出身的指挥员觉得有了这些宝贝关键时候底牌就多一些。

    听到指挥员汇报说没舍得用,李勇是又好气又好笑,用步话机喊道:“有什么舍不得的,我们战士的生命比任何武器都重要,拿上去,把敌人干掉,只要我们把仗打赢了一切都有,打输了连命都保不住还要什么武器。”

    独立团的步话机是一个连通的频道,李勇这么一喊几个营都听得很清楚,三营长马长胜和四营长宁金山以及何翠花都是下了狠心了,既然团长有命令那就用吧,几个营部直属的反坦克班马上冲了过去。

    冲是冲过去了,可是那几火箭弹实在是舍不得用,冲上去的这个班长就跟最前面的指挥员(攻击排的排长)商量起来,还是尽可能用炸药,不到关键时候还是省着点好。

    不过火箭筒班一上来还真就是显示出威力了,劳山的主要防御力量是满山修建的各种碉堡类型的火力点,小一点的里面只有几个人,大一点是一个班,心大碉堡是由排一级单位来防守。

    这样的布置优点是可以给予攻击部队大量杀伤,不把我这火力干掉就没办法上来,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只能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人手太分散),而没办法组织反击就掌握不了战场的主动权,没有了主动权还谈什么胜利,只不过坚持的时间长一些。

    这样的阵势对付一年前的西北野战军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办法,那时候的部队火力太弱了,想拿下这样的一个碉堡得用好多战士的生命换回来,估计用不了到山顶上就得人消耗光,可是现在还用这一套就有点过时了,特别是独立团,火力别别的部队猛的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火箭弹很宝贵那就得省着点用了,战士们选择火力最厉害的心大碉堡下手,连带着也练练手。

    抗着火箭筒的战士多少有点紧张,平时训练是训练,打仗跟训练是两吗事,紧张的原因不是这个战士怕死,而是怕把这仅有的几宝贝弹打空了。

    怕打空了就只好往近处摸,近了把握就大一点,摸呀摸呀,一直向前摸,趴在地上往前爬,爬到离一个大碉堡只有几十米的时候这个战士感觉差不多了,在这个距离上要攻击的碉堡可比平时训练时候的坦克模型大多了。

    水泥灌注的大碉堡,四周修了好些个外大里小的射击孔,这样的射击孔不但能减少受弹面积还能扩大射手的视野(碉堡的射击孔不是直的,也不是方的,碉堡要想抗打就得增加厚度,可厚度一增加射手的视线就很有局限性了,射击的死角也大,所以为了扩大射手的视线就得把孔的外部做的大一些)。

    抗着火箭筒这些被独立团的干部战士看做很宝贝武器的战士,当然都得是心理素质很过硬的家伙,说句大白话,就是最低限度你得不怕死,这种不怕死还不是你自己说我不怕死就行的,得是在每次大战后由战士们评议通过才行,所以这些挑出来的战士们都是胆子比倭瓜还大的家伙。

    为了让这第一火箭弹能打得准,最先爬上去的这个兵早就把什么是死放在肚子外面了,只想再向前靠一点,好让自己的把握更大些。

    后面的人紧张地看着这个战士,为了不让敌人现他,掩护火力都在猛劲开火,摸到最后离这个心大碉堡只有三十多米的时候才停了下来,靠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把半拉身子露出来,把火箭筒架在地上,长长喘了几口气,瞄准击,“嗖”的一下一颗火箭弹旋转着打了出去。

    在大家注视下这颗火箭弹象长了眼睛一样从碉堡的射击孔钻了进去,接着就是一声爆炸声,只见这个大碉堡摇几摇晃了几晃,从四周的射击孔里冒出了一股一股的青烟,再下来是什么动静都没有了。

    想把这样的大碉堡干掉,一弹是不行的,得用几弹才能把这大家伙炸开,可是这些独立团的兵胆子太大(当时解放军的兵胆子也没有小的),一直摸到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才开火,这颗宝贝弹被这个老兵直接从射击孔打了进去。

    后面的几个攻击小组看的清清楚楚,这个机会不抓住怎么行,几个战士跳起来向前冲,冲到这个大碉堡的下面,把几颗手榴弹又扔了进去。

    等到战士们把这个大碉堡的暗门找到打开的时候,里面已经是一个活人都没有了,或者说一个完整人都没有了,一火箭弹和几颗手榴弹把里面都炸碎了,封闭的环境能增加爆炸的威力。

    这回可好,缴获了一个完整的大碉堡,战士们马上把里面的死人清理干净,然后以这个大家伙为依托,向四面八方攻击。

    

正文 第319章 山地攻坚战 三

    第9章 山地攻坚战 三

    独立团的突击部队连续攻击了几个小时,终于占领了一个半山腰的还没被炸塌的大碉堡,有了这个还算完整的阵地就方便多了,战士们可以依托这个废弃的大碉堡起第二次进攻。

    从山下运上来弹药一股脑地被堆到这里,后来连设置在后面的营一级指挥所也搬到了这里。

    这个抗着火箭筒的老战士是立大功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战士们有样学样,按着这个老战士的方法抵近攻击。

    能轻松解决的火力点用炸药解决,费劲或者伤亡大的用火箭筒从几十米开外进行直接射击,虽然说火箭弹的数量不多,但觉得非常管用,不用人送炸药了,攻击的度明显加快,伤亡也降了下来。

    这么一来山上的守军受不住了,本来以为凭借这满山遍野的防御工事可以和解放军周旋很长时间,只要能坚持一个星期就万事大吉了,即便延安城内来不及支援,胡长官的部队也应该到了。

    可没想到的是,刚刚几个小时过去,坚固设防的阵地就动摇了,起攻击的共军也不知道是八路的哪一支部队,火力厉害的不象话,大西北的共军虽说是打掉了宝鸡,抢回去了一大批的武器弹药,可是也不至于强到这种程度,这可怎么办?

    劳山的山顶上有一座核心大碉堡,钢筋水泥的外墙能有一米多厚,里面足足能装的下有几百人,不但劳山守军的团指挥部在这里,还带着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卫连也住在一起。

    一个参谋人员急急忙忙过来报告:“团座,共军的攻势非常凌厉,火力也非常凶猛,弟兄们伤亡太大,快要顶不了。”

    “别***废话,给我直说,共军到什么地方了?”在个团长咬牙切齿地问道。

    “团座,已经到半山腰了,您快想点办法吧。”

    “***,共军是从什么地方蹦出来一支这么厉害的部队,听那动静,光是掩护攻击的高射机枪就有好几十挺,这还不算那些到处乱炸的迫击炮,我们**的部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装备,共军怎么会有的?真是邪门了。”

    这个守劳山的国民党团长是个科班出身的军官,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吃饱(国民党的军官大都是军校毕业的,实事求是的说,化水平要比解放军的军官好的多,不过战争的胜利是靠多种因素组成的,光是水平高也没用),从独立团进攻部队武器的射击声音听出了高射机枪的大概数量,应该是个有两下子的家伙。

    参谋长过来低声说道:“团座,你忘了宝鸡了?宝鸡的仓库里可是什么都有啊,共军武器厉害不希奇。”

    国民党团长:“徐保该死,裴昌会该死,马家军更是该死,一个兵力占优势的战役被他们打成了一败涂地,误党误国,误党误国。”

    参谋长:“团座,生气不是办法,您看我们是不是跟延安城内要求一点支援?那怕是再给我们上来两个连的兵力也行啊,最不剂的也应该给我们提供一点炮兵火力吗?”

    “支援?我的参谋长啊,你看看延安城下,都打成一锅粥了,谁还有心来关心我们?我们是一个**的正规团,不是杂牌的保安队,临上阵地的时候司令又给我们加强了一千多人,这是三千多人的一个加强团,还有地势险要的工事,只打了几个小时就跟司令要增援?增援估计没有,还得挨一顿臭骂。”

    “炮火更是不可能了,你看看从共军攻击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炮火挥作用了吗?即使没被共军的炮火炸掉也被吓破胆子了,指望他们咱哥俩连裤子都穿不上。”

    参谋长:“那怎么办?共军越来越近了,我们也不能坐着等死吧?”

    “别那么丧气,共军不过是刚到半山腰,离攻到山顶还得有一段时间,我们趁这机会把团部所有能调动起来的力量全部集起来,组成一支预备队,由你或者我直接带领,关键时候把共军反击下去,咱们再坚持一阵子,天一亮西安的飞机就能到了,咱们再借助空军的优势把丢失的阵地夺回来。”

    这个国民党的团长确实也是把好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被解放军的凶狠攻击吓倒,而是利用时间组织了一支临时的战斗部队,准备在我军逼到山顶的时候来个突然的反击动作。

    不得不说敌人这一招还是很毒辣的,我军的攻击部队因为连续作战,快到山顶的时候一定很疲劳,体力和防御心理也会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被敌人居高临下突然来一下子还真是危险,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被敌人反击下去。

    部队一但被反击下去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但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没用了,还会拖累大部队的攻击行动,给整个战役带来影响。

    话说绕到后山的李玉明和两个排的战士们一直趴在草棵子里没动作,我军的炮火开始总攻击的时候李玉明依然没有下达战斗命令,战士们急的抓耳挠腮的不知道连长是啥意思。

    直到第一包炸药响了以后,国民党的山上部队开始开枪射击的时候李玉明才带着战士们悄悄摸到山底下,借助事前准备好的各种登山工具开始攀登。

    这就是李玉明心细的结果了,打仗不是小孩玩过家家,是会死人的,两个排的战士不过是八十多人,要想达到最大的战斗效果就一定要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才行,否则即使拼光了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第一包炸药是五营率先开始的,等到三个攻击营一起开始动强攻的时候整个劳山周围被巨大的轰响笼罩着,爆的射击声和炸药的爆炸声让后山战士们的小动作带来的声音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一个开始攀登的还是李玉明这个连长,在山下战士们注视下带了一捆长绳子迅攀了上去。

    有句老话说的好,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真就对了,独立团人多了,有本事的人也多了,但要说登山的手段还得说警卫连的连长李玉明了。

    咱们前也交代过,这家伙在家里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到了部队以后更是把这当成一种本事经常练习,到后来连侦察营的人都经常请他去做示范,这也是李玉明争取任务的时候张劲松没怎么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