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

第14部分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第14部分

小说: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灭恐怖分子,或把他们绳之以法。他要与会者想一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他在与法德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仅仅三分钟就拂袖而去,随后愤然提前退出了会议,态度之强硬大大超出了与会各国首脑们的预料。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也气愤地指出:保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冲突正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等国插手车臣,就是对俄罗斯的挑战。在俄的坚持下,欧安组织首脑会议宣言中只“轻描淡写”地涉及了车臣问题。俄舆论认为,俄在与西方近距离的交手中,“先赢了伊斯坦布尔一局”。
西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抛出终止对俄贷款这根“绞索”,企图用经济手段迫使其就范。1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警告说,“假如世界各国不满车臣战事而反对俄罗斯的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不能继续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西方外交政策专家威胁要把俄国排除在七国会议之外,还提出要尽量压低油价使俄国的外汇收入减损。对此,伊万诺夫反唇相讥,“俄罗斯领导人比任何人都希望解决车臣问题,在这一点上用不着别人来教训”,“俄彻底履行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现在轮不到它发言”。
12月6日,正当俄军向格罗兹尼市民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美国总统克林顿再次针对俄罗斯的车臣策略,发出了他最强烈的批评。克林顿在白宫发表人权演说时表示,俄罗斯的最后通牒已威胁到车臣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他说,俄罗斯将会为其行动付出惨痛代价,这种行为只会强化极端主义,降低莫斯科的国际地位。
欧盟外长亦在一项声明中谴责俄罗斯,并表示正考虑拒绝与莫斯科签署若干合作协议。已获俄罗斯同意即将造访车臣的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秘书长沃勒贝克,也敦促莫斯科不要执行其最后通牒。
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说:“假如俄罗斯不尊重基本的人道准则,西方就不会继续援助俄罗斯。”他说,除非俄罗斯解除威胁,否则他希望欧盟各国政府首脑在12月10日至11日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斟酌”对俄社会给予经济援助的前景。此前,库克把俄罗斯大使尤里·福金召到外交部,加紧对莫斯科施加外交压力。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同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举行会谈时,称俄的最后通牒“让人无法接受”,并说,解决车臣危机的惟一办法是通过政治途径。他呼吁“尽快开始对话”。
意大利总理马西莫·达莱马也严厉批评俄罗斯对车臣的战争,说这场“令人恐惧和无法接受的”战争必须停止。
在开罗,埃及的穆斯林领袖穆夫蒂·谢赫·瓦塞勒撰文呼吁伊斯兰国家抵制俄罗斯,以报复其在车臣的行动。
在以伊朗为首的伊斯兰会议组织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前往备受战争蹂躏的北高加索地区视察之际,伊朗外交部长卡迈勒·哈拉齐警告说,车臣的暴力行径在伊斯兰国家引起了“不安”。
北约秘书长乔治·罗伯逊警告俄罗斯说,要屠杀格罗兹尼平民的威胁“让人完全无法接受”,他敦促俄罗斯听取国际社会要求其保持克制的呼声。
对此,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在12月8日公开表示“完全支持在车臣采取反恐怖行动”。他说:“应当结束剿灭武装分子和恐怖分子的行动,使被迫离家的人返回家园。必须安排好和平生活,如果土匪和恐怖分子不投降,就干脆消灭他们。”谢列兹尼奥夫在谈到西方政治家批评俄罗斯和要求停止车臣反恐怖行动时说,俄罗斯“不会停下来,西方的所有声明都是无人响应的号召”。他说,“他们自己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们毁灭了南斯拉夫”,现在他们又企图分散人们对其在南斯拉夫所作所为的注意力。
他认为:“西方没有解决南斯拉夫的民族冲突,反而走进了死胡同。西方政治家不知道在科索沃该怎么办,就把注意力转到俄罗斯的问题上。如果我们的宣传攻势使他们常常因科索沃问题和南斯拉夫问题受到指责,他们对我们就会客气些。”

战场外的斗争(二)

谢列兹尼奥夫认为,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提供贷款,“俄罗斯也不会垮台”。“我们将寻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关系的其他贷款人”。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认为,俄罗斯不应在车臣政策问题上惧怕西方的威胁。他对记者表示:“俄罗斯将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我们需要搞和平建设,而且不只是在车臣,在印古什、达吉斯坦、克拉斯诺达尔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都要进行和平建设。”
谈到面对威胁所持的立场,斯特罗耶夫认为,“我们不是南斯拉夫那样可以被威胁和这样对待的国家。”斯特罗耶夫承认,俄罗斯正面临压力,并指出这是“因为我们软弱和一步步退让造成的”。他不同意这会导致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的说法。他解释说:“谁也不会使我们陷于孤立,因为俄罗斯不是想孤立就能被孤立的那种国家,经济制裁对我们来说并不像描绘的那么可怕。”
斯特罗耶夫提醒说,“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都想同我们结为友邦,日本不顾大洋彼岸发出的警告向我们提供了贷款,韩国也在向我们提供贷款。”他强调说:“多极世界是各族人民进一步相互协作的基础。”
同日,俄联邦外交部长伊万诺夫认为,西方某些势力在北高加索局势上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歪曲事实和真相。他在与联合国秘书长、美国国务卿、英国和芬兰外交大臣通电话时指出,他们甚至把“冷战”时代的词都用上了。
伊万诺夫强调说,俄罗斯不能接受这样的路线,俄罗斯始终渴望着健全的思维和积极的对话。
同一天,面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美国总统克林顿总统无可奈何之余也表示,因俄罗斯在车臣采取的军事行动而中止对俄援助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
而此时普京的态度更是毫不让步。他说:“车臣是俄联邦不可分割的领土”,俄联邦在三年前与车臣签订的协议是错误的,这使得车臣武装分子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把车臣变成了训练国际恐怖分子的基地。因此必须不惜代价地对车臣叛匪重拳出击,毫不手软,一打到底。他反对对西方压力和“车独”分裂恐怖活动进行妥协退让,严辞责问道:“我们要什么?是要微不足道的西方贷款,还是要保住大片领土?”他表示,俄军歼灭车臣恐怖分子的决心决不会动摇,“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儿。如果在厕所里抓到了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便池里”。
2000年1月13日晚,美国国务院一些负责人权、难民事务和对俄政策的官员会见了车臣非法政府的“外长”艾哈迈多夫。1月14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就美国国务院官员会见所谓的车臣“外长”艾哈迈多夫一事做出反应,对美方的这一举动表示“遗憾和严重忧虑”。
伊万诺夫与爱尔兰外长、欧洲委员会部长理事会轮值主席安德鲁斯会见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俄方曾多次声明,美国的此类举动实际上是对国际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支持。伊万诺夫认为,那些做出此类举动的人正在使北高加索问题复杂化,并且正在加深车臣和平居民所遭受的苦难。俄方希望美方不要放弃早先声明的无条件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
2001年3月22日;美国国务院竟然以副国务卿级别的规格再次接待了车臣的所谓“外交部长”艾哈迈多夫,并明确表示支持车臣非法武装和恐怖分子,同意予以经济援助。
2001年6月18日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普京对“车独”叛匪的谴责和对反恐剿匪的加强,马上批评俄对车臣“用武过多”,称俄没有处理好难民问题,对民众不断失踪的调查力度不够等等。美国人和西方各国还把在莫斯科炸毁大楼的和在俄罗斯内地及车臣大搞恐怖袭击的“车独”恐怖分子称赞成争取自由的战士。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在2001年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了谴责俄政府在车臣问题上违反了人权的提案,而这个反俄提案竟然得到了通过。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维护人权和人道主义为借口,打击俄罗斯、支持“车独”和恐怖活动的反俄行径,普京总统极为气愤,他在6月18日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发誓决不会让车臣从俄罗斯独立出去,也不会让车臣成为叛乱分子向俄罗斯其它地区进攻的大本营。他忿忿地说:“真的,我现在已经厌倦了一遍一遍地向西方舆论解释我们的车臣政策。”“这简直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我们面临的是一些俄罗斯少数叛乱分子的武力打击,但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初美国在越南战争结束后的情况。这真令人震惊。”
对于美国和西方各国要求俄罗斯从车臣撤军和同“车独”分子谈判之事,普京表示俄不会全部撤军,而将在车臣长期部署部队,以保卫车臣国土,同时又表示俄政府根本无法同车臣叛军进行任何谈判。
2001年9月7日普京表示,只要车臣分离分子承认并遵守俄罗斯宪法,所有的武装分子无条件交出武器,并交出所有有血债的主要匪徒,俄政府可以与他们接触和谈判,但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因为拖延时间已经没有意义了。
而普京此话说过仅四天,就发生了9·11事件。由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把美国也牵连进去,并以美国为首的反国际恐怖主义浪潮。
对于世界形势的这种变化,9月21日,普京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说:“不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莫斯科炸毁大楼的是争取自由的战士,而在其它国家搞这种活动的人是恐怖分子。其实他们都是犯罪分子。”五天之后,也就是美国决定对恐怖主义基地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丹实施反恐军事打击时,普京即向车臣叛匪下达了必须在72小时之内放下武器的最后通牒。接着,在10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普京再次表示:车臣武装分子同国际恐怖主义的联系是很明显的,“他们的特征完全一样”。他提醒人们注意恐怖分子在莫斯科炸楼房和在美国不久前的9·11恐怖行动的类似之处。而俄政府车臣事务首席发言人亚斯特布任斯基也证实说:“对美国进行9·11自杀性袭击的恐怖分子中至少有四个人到过车臣。”“那些向纽约和华盛顿派遣自杀性攻击者的人在车臣进行过恐怖袭击的彩排。”
同时俄还积极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普京特别提到:为了在阿富汗展开地面行动,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出兵才一两千人,而俄在最近几年惨遭恐怖分子杀害的军人和平民就超过3000人。据俄方掌握的情报,从俄军打击车臣恐怖分子以来,一共有500多名国外的雇佣军被击毙,目前还有500~7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匪徒继续在车臣一带伤害百姓。
进入2002年后,随着反恐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倒“萨”的需要,美国不得不宣布“车独”武装为恐怖分子。10月23日莫斯科人质事件发生后,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的首脑纷纷来电表示谴责。10月30日,丹麦政府在俄罗斯的强大压力下,拘捕了正在哥本哈根出席“世界车臣大会”的扎卡耶夫,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俄罗斯在车臣反恐问题上已经从过去“看西方眼色”逐步向“自主行事”转变。莫斯科人质事件后,俄已经将反恐提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普京在此问题上同西方的斗争再次取得了胜利。

普京的“反恐战”(一)

第二次车臣战的正面战争虽然在2000年已告一段落,但车臣的非法武装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由于还有包括500多名外国极端分子在内的数千名武装叛乱分子进入山区与俄军长期对抗,所以留驻在车臣的俄军就进入了剿灭残匪的作战阶段。
这些进山打游击的“车独”武装分子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身强力壮,蛮横剽悍,地形熟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凶狠残忍,其中尤以善于山地战的由巴萨耶夫和哈塔卜率领
的上千人战斗力最强。他们的任务除了与进山围剿的俄军打游击战外,主要是组织小股力量,潜入格罗兹尼和车臣各地以及俄罗斯内地从事爆炸破坏、暗杀和劫持人质等恐怖活动,对俄军不断骚扰和偷袭。所以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其杀伤破坏能量却极大。从车臣战事结束后,他们的恐怖袭击活动没有停止过一天,而且往往集中力量对付支持俄军的当地居民,特别是为俄联邦政府效力的官员、宗教领袖和平民百姓。仅车臣临时政府成立的2000年6月份,就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案件,比如巴萨耶夫的表妹和另一女匪徒驾驶装满TNT炸药的卡车冲进一个俄特警军营进行自杀性爆炸,死伤多人;另有一伙恐怖分子驾驶装有500公斤炸药的卡车闯进车臣阿尔贡市特种警察宿舍楼将其炸毁,当场炸死特警27人,炸伤30多人,爆炸后预先埋伏在附近的武装分子向军营疯狂扫射;6月20日,一位宗教领袖被杀,两名车臣警察被打死,并被割下人头示众,一个穆斯林小孩因向俄军报告匪情也被报复。6月28日,在区政府工作的两姐妹也惨遭毒手,被普京任命为车臣行政首脑的卡德罗夫更是多次遭到暗杀袭击。
进入7月份,这种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格罗兹尼城内平均每天有十枚各种手控的和遥控的地雷爆炸,造成俄军官兵和内务部警察100多人伤亡。普京总统为此于7月6日紧急召集国防部、总参谋部、内务部、总检察部、国家安全部等强力部门的领导和车臣政府首脑开会,讨论车臣猖獗的恐怖活动与俄的反恐怖斗争问题,决定采取更加严厉有效的手段进行剿匪反恐战斗。
此时,据情报部门侦察,在车臣山区和潜伏下来恐怖分子仍有2000多人,其中有500多名是来自阿拉伯和阿富汗等国的宗教极端分子。但是由于俄政府和军警加强了围剿和镇压,入秋以后,恐怖活动有所减少。到11月24日,还在坚持顽抗的匪徒除几百名外国雇佣军外,剩下的只有500多人了。因此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乐观地声称车臣的反恐怖剿匪行动已近尾声,2000年冬季可以将残匪全部消灭。人们得知这消息后兴奋不已,欢呼雀跃,因为剿匪行动终于快要胜利了,可怕的恐怖活动也快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