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

第35部分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35部分

小说: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说钻营,人们说见孔就钻,嘲笑的就是那些工具不对路数,目标选择错误,钻的方法失误,远未达到钻之境界的蠢人。

唐朝文宗年间,举子庞严赴长安赶考,一举夺得头名,于是唐文宗任命庞严为京兆尹,加翰林学士。可是朝廷在宣布任命的时候,书吏心不在焉,把庞严的名字写反了,写成了严庞。写反了也没关系,反正官是由庞严来做,俸禄是庞严来支取,并没什么实质的影响。

这时候有远亲来投靠,居然也是正要参加考举的举子,论辈分还是庞严的侄子。庞严大喜,就将客人迎入,好茶好饭招待,一边喝酒,一边询问对方家乡的情形。客人有问则答,只是他说出来的亲戚们,让庞严听得怪怪的,这年轻举子的家人,都是姓严的,没一个姓庞。

当时庞严就困惑了,问年轻人:“你到底姓什么?”年轻人哈哈一笑,曰:“叔,你真会开玩笑,你姓严,我也姓严,这还要问吗?”庞严急了:“可我不姓严,我姓庞啊。”年轻人不乐意了,把脸一沉:“叔,咱们不带这么玩的,你怎么可以不姓严而姓庞呢?你姓了庞,我还能再找谁去攀亲戚去?”

这个年轻举子,他钻是没错的,人生贵在钻,有钻才能赢。可是他钻的技巧有误,方法不对,更糟糕的是他钻错了人,所以才会留名于史书之上,任后人嘲笑。不过官场之上,是不讲究是非对错的,胜者王侯败者贼,只要钻对了路数,钻出了成就,就再也不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第74章 “贡”的应用

古人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说:一个两手空空,家徒四壁的人是安全的,而一个富有的人却是天然有罪的。这就表明,有着太多的人觊觎他的钱财。而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则是说:一个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是不会遭到指责的,但一个有能力的人,却会因为他的能力而成为众矢之的。

这番话,是最为典型的传统世俗逻辑“成王败寇”的法理性诠释。中国人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的行为对社会良性法则的促动,不是看他是否带来了好的影响,看的是他是否有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如果对方奉暴力法则为圭臬,那就无条件地趋奉之;如果对方是一个政治失势者,那就无条件痛打之。

这种世俗评判的价值标准,就为我们的钻之哲学界定了一条最为明确的实用法则:钻没错,钻营没错,见孔就钻也没错,无孔隙也要硬钻,更没错。但如果你没能钻得进去,失败了,那么你就有错。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善于钻营的人叫金安清,此人于京师一番活动,竟然说得朝中群臣都肯为他在皇上面前说好话,但他偏偏漏掉了最重要的军机大臣文祥。结果,咸丰升殿,众臣纷纷推荐金安清,咸丰就问文祥:“这个叫金安清的人,到底怎么样啊?”文祥回答说:“此人小有才气,心术不正。”咸丰一听就沉下了脸,说:“心术不正之人,如何要得?”当即将金安清斥退。

官没有当上,后果很严重。立即就有人落井下石,举报金安清营私舞弊,于是朝廷有令,将金安清革职,解送原籍,交由地方官严加看管,永不起用。金安清就扛着行李卷,兴冲冲地回到老家,径奔县衙,到了县太爷的桌前,摊开铺盖卷就睡。知县大骇,问他怎么睡在这里。金安清笑曰:“朝廷有旨,让你严加看管我,我不睡在你身边,你又如何一个看管法?”知县登时就蒙了,知道遇到了刺头,就躲入内室,金安清也随之而入,知县摆脱不了他,万般无奈,只好低声下气,答应每年给金安清一千两银子,金安清这才将铺盖卷搬出县衙。

一个被削职为民的赖皮官,竟然逼得知县走投无路,可知金安清此人对于官场内部法则的洞悉与掌握,实在是造诣非凡。若非是钻营失误,历史舞台上少不了此人一番折腾。

可以说,许多人之所以钻营失败,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缺乏严肃认真的钻营态度。夫钻营者,人生起落之大事也,一生的功名富贵,一生的事业辉煌,尽取决于这钻营的效果。可是许多人却是吊儿郎当,钻得既不专业也不认真,徒留笑名,贻误自身。

北宋年间,曾布做宰相,与政敌蔡京、蔡汴兄弟打得不可开交。于是一个文士越众而出,给曾布写信曰:“扁舟去国,颂声惟在于曾门;策杖还朝,足迹不登于蔡氏。”于是曾布大喜,将文士提拔重用。未几,曾布不敌蔡氏兄弟合力,被赶出朝廷,贬官南方,那名文士立即上书于蔡汴,曰:“幅巾还朝,舆颂咸归于蔡氏;扁舟去国,片言不及于曾门。”蔡汴拿过来这封信一看,鼻子当时就气歪了,说:“这不是把给曾布的信改两个字又送我这儿来了吗?这人怎么这么敷衍了事?”

这个文士钻的路子也对,技巧也佳,目标也没有失误,唯其是缺乏认真钻营的专业态度,实在是可气可悲。

反观清朝嘉庆年间的老臣子关槐,其人家拥巨富,官拜司马,又托关系给自己弄了个进士,但由于不认得字,许多人都排斥他。但是关槐不为所动,坚守在官位上直至晚年。晚年他跛了腿,就一瘸一拐地上朝,皇族礼亲王看得上火,就在上朝的路上拦住他,说:“你脑子有毛病啊,家里那么多的钱,还恋栈不去,阻挡年轻人的官路干什么?”

此后,关槐就搬出了自己那美轮美奂的豪宅,在外边租了一家小而破的民居,声称这里才是他的家。皇帝派了一个朝臣去探望他,关槐就请客人坐在小土炕上,窗户上也没有糊纸,冷风嗖嗖地刮进来。屋子里也没有生火,寒冷异常,关槐却穿着破旧的单衣。当时那朝臣气不打一处来,骂道:“关槐,就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位,你可是连自己的老骨头都豁出去了!”关槐低头哭道:“惭愧,下官两袖清风,一贫如洗,还望恕罪。”

那大臣回去,把情形给嘉庆皇帝汇报了,嘉庆皇帝为难道:“摊上这么一个滚刀肉,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要是罢了他的官,那我岂不是担上逼死老臣子的恶名了,要不,你们看能不能再给他升升官,好言好语地劝劝他,他要是愿意自己回家,我宁肯让他连升三级。”

到了关槐这种程度,就已经修炼成金刚不败之身了。他钻的是皇帝的路子,走的是上层路线,用的是不择之手段。任何人碰到他,若然是不快点让他升职的话,那真是感觉到自己太残忍,太恶毒,太没有人性了。

还有一个人更狠,此人乃南北朝时人氏,姓袁名昂,字千里。他早年追随南齐的东昏侯萧宝卷,后来萧宝卷死,他又跟随了梁武帝萧衍,官拜尚书。

有一次,梁武帝看到袁昂,不禁深情地说:“还记得我最早认识你的时候,你满头黑发,雄姿英发,眨眼工夫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这可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回想你年轻的时候,我竟然没有用你,到你老来才加以重用,我心里实在是内疚啊。”袁昂笑曰:“陛下差矣,我今年四十七岁,但追随陛下,不过七年,前四十年我是在黑暗中摸索,只到遇到陛下才获得了新生。真要说起来我才刚刚七岁,还小着呢。”

七岁尚书,这就是钻营的最高境界。但非唯经过宦海浮沉的老前辈,年轻人是很难修炼到这个程度的。这是因为,只有经过了岁月沧桑,官场上的老人才知道这个微小的职务于己而言是何等地重要。而年轻人心高气傲,不肯低下自己那高贵的头,这就等于给官场出了一个大难题,你年轻人既要高傲,还要当官,难不成那掌权之人上辈子就该了你的?

可是话虽如此,但是年轻人的脸皮委实太嫩,要让他们阿谀奉承,真的很难。不过年轻人也有适用于他们自己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冲”字。

第75章 “冲”的意境

“冲”者,四川话,所谓的冲帽壳子是也。如果用东北人的说法,那就简洁多了,就是吹牛而已。

吹牛这个词,我们听得耳熟能详,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看这个吹字。吹字,是由一个口字和一个欠字所组成。口字就是一张大嘴巴,这个我们都清楚,但欠又是什么意思呢?欠者,亏欠,欠缺,所表达的是我们心灵的负债——我们亏欠对方。

欠这个字,是由两个人所组成,上面是一个畸形的小人,却反过来压制了下面正常的人。以我们的不正常压制对方的正常,这就成为了我们的心灵负债,我们感觉到自己对不起对方,欺骗了对方。而我们成功欺骗对方的办法,却不过是一张嘴巴而已。

关于这张嘴巴,《世说新语》一书有着详尽的阐释:

东晋年间,桓温独揽朝政,一心收复中原,于是率众渡过淮河、泗水,进入北方境内时,他与部下官员登上船楼,登高临远,遥瞰中原,深有感慨地说:“使神州沦陷,宫殿化为废墟,百姓沦于尘土,这都是以前那些士大夫们的责任啊。”一个叫袁宏的名士听了,就不假思索地冲口说出一句话:“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兴衰成败,这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跟人没有关系。”

听了袁宏的话,桓温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他望着四座的人,说道:“你们可曾听说过荆州牧刘表的大牯牛吗?那是三国年间,荆州牧刘表养了这么一头大牯牛,重达千余斤,皮毛滑亮,头角峥嵘,单只是每天所需要的饲料,就比普通牛的多上十倍还不止。但是这头牛,只有一个吃草的本事。干活的时候,驮着东西走路,还比不了一头衰老的母牛,这样一头徒有其表的大牯牛,养它有什么用?所以后来曹操攻入荆州,头一桩事,就是将这头大牯牛捉来杀掉,把牛肉赏给士兵们吃,当时荆州之人,无不拍手称快。”

桓温所说的这头牛,便是人生吹牛的最高境界了。

看看这头牛,吃起来比谁都狠,干起活儿来比谁都差,但是它却在荆州牧刘表那里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与待遇。如果一定要追究刘表养这头大牯牛的真正目的,恐怕说出来会让天下英雄齿冷。这头牛,它之所以得到刘表的赏识,就在于他的嘴巴超大,吃得特多,普通的牛儿比不了。

嘴巴大也是一个优势吗?

嘴巴大,能吹牛而且敢吹牛,不止是一个优势,而且是取胜于官场之上纵横睥睨所向无敌的法宝。比如说南宋隆兴元年(1163),有一个叫胡方的人,此人善说大话,夸张胡吹,行走于朝臣之间,众臣俱拜伏于他那张大嘴巴之下,公推他为天下第一奇才,于是众人纷纷上书,强烈要求皇帝重用他。于是皇帝就让他当了两浙转运使。于是此人大宴宾客,继续发扬他大吹大擂的讲话风格,席间,他环顾左右,深有感慨地说:“朝廷的官爵,原是买我们的头颅的,岂不可怕?”

众人听了胡方的话,深有同感,连连点头。这时候座中一个老百姓,脱口冒出一句:“朝廷的官爵不止是买英雄的头颅,也买空话。”胡方登时气结,无辞以对。

牛皮竟然被一个无名的百姓所戳穿,大煞风景。不过老百姓对于官场的规律与文化相隔膜,不晓得这人世间,大话易说,大事难做。胡方敢于逆风而上,逆势而行,单只这说大话的气魄,就让人折服。试想放着这官场上的无数懦弱官,与豪情万丈的胡方相比,胡方不做官,谁有资格做官?胡方不晋升,谁又有资格晋升?

大话有很多种,但古往今来最成功的大话,当属秦始皇时代的徐福东行寻仙。

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威加海内,尽享人间富贵。他感到唯一的不足,就是他无法长生不老,把他的富贵永生永世地持续下去。当此之时,有方士徐福求见,言称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仙山上居住着永世不死的神仙,吸风饮露,绰约如处子之姿。听得秦始皇热血沸腾,立即命人铸造巨船,载以无数黄金宝物,让徐福出海去寻找仙山仙人。

可是徐福去了不久,又返航回来,说是海里有巨大的鲸鱼阻路,不让大家过得去。秦始皇很生气,就派了弓箭手随船而行,又精选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交由徐福带领。这一次,徐福将这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带到了一座荒岛之上,从此就居住下来,过上了没有皇帝的幸福生活。有人说这座岛屿就是日本,也有人说这座岛屿是琉球。可不管是什么地方,若然不是徐福敢于吹牛、勇于吹牛,他就无法带着这一千名孩子逃离暴君的统治。

到了汉武帝年间,又有新一代的吹牛大王横空出世。这一次来的居然是一个吹牛团伙,有一个叫李少君,还有一个叫张果老。据说,这俩人一上朝,名臣东方朔就急忙躲藏起来,汉武帝惊问其故,李少君笑曰:“这个东方朔,不就是那年去天庭偷吃了仙桃的那个贼嘛。”可见,东方朔竟然是这伙吹牛大王的内应。自从这伙人到了朝廷之上,就把个朝廷闹得乌烟瘴气。曾有一次,汉武帝问李少君,张果老多大年纪了,李少君却坚决不敢说,他越是不说,汉武帝越是好奇,就越是想问个明白。最后李少君说让他说可以,只怕他一旦说出来,就会身死,除非汉武帝去张果老那里替他求情。

汉武帝答应了李少君的要求,于是李少君就泄露了天机,说:“张果老是宇宙未成,混沌时代的一只蝙蝠精。”说完这句话,就见他两眼翻白,两腿一蹬,居然是真的死掉了。汉武帝只好飞跑了去央求张果老,好说歹说,才说得张果老答应饶过李少君,于是李少君又活了过来。

再后来,有一次李少君和汉武帝出门,途中遇到一头牛,李少君瞪眼一看,告诉汉武帝:“快宰了那头牛,那牛的肚子里,有天书。”汉武帝依言行事,果然从牛的肚子里掏出一封帛书来。可是事过之后,汉武帝越琢磨这事越不对味,就将那牵牛之人捉来,一番严刑拷打之后,那牵牛之人说出实话。果不其然,牛肚子里的天书,正是李少君事先塞进去的。

发现自己被这伙骗子玩了,汉武帝勃然大怒,当即将李少君推出去砍了脑袋。可是没过多久,却有人从外地回来告诉汉武帝,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李少君,李少君还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